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18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文档格式.docx

学历

初中及以下(人)

高中或中职(人)

高职(人)

本科及以上(人)

人数

10

48

32

比例

10%

48%

32%

同时,在人才结构上还存在年龄断层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顺义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断,顺义区现代制造业从国外引入了大量先进生产设备,企业根据生产的需求和工艺的变化,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需要大量高层次的自动生产线和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人员。

(二)专业基本情况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口径宽窄适当,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职业定位准确,主动服务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大,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近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8.16%,新生平均报到率94.43%,现有在校生184人。

(三)专业优势与不足

1、教学团队基本形成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2人(占18%),讲师6人(占55%),助教3人(占27%);

其中博士学位教师2人(占18%,含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教师8人(占73%),双师素质教师3人(占27%),具有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教师11人(占100%),其中技师、工程师共4人(占36%),具有多年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4人(占36%);

近三年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11人(占100%);

聘请兼职教师5人,专兼职教师比2:

1。

2、实训条件基本满足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拥有一个800平方米的金工车间和一个800平方米的数控实训车间,内设现代技术加工中心等7个实验室;

具有数控加工中心、四轴两联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三轴联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三轴联动数控铣床等一批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以及各类普通机床。

可开展多项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项目;

同时,承接企业产品“外协加工”任务。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先后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企业建立了多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去年和今年均实现百分之百“订单式”人才培养。

3、社会服务能力较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服务的企业主要有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

为本地中小企业进行数控机床维修、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等技术支持;

承接企业零件生产、管料加工等生产服务,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4、就业情况和社会声誉好本专业学生培养采取“双证书”制,将考证内容融入教学项目中,实现教学与考证的融通,学生不仅可以取得一个中级或高级核心职业资格证书,还有机会获得第二、第三个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为98.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

5、存在不足

(1)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尚需加快培养。

(3)实训基地设备数量不足,档次需进一步提升。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建设思路

利用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充分调研,征集和参考实践专家特别是高职毕业5年左右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专家意见,寻找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

强调“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修订课程标准;

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与企业专家合作,根据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开发一批以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内容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一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特色教材。

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倡导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

按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倡导等级制考核方式改革,突出过程监控与形成性评价。

(二)总体目标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跟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专业质量内涵建设,以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为原则,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考核标准及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能力考核标准;

搭建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辐射能力。

(三)具体目标

1.专业发展规模

到2013年,本专业在校生数达到35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9%以上。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执行双证融通制度,实施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2+0.5+0.5”课程改革。

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

围绕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构建基于岗位目标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内容与评价标准。

开发建设5门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5门市、院级精品课程,开发特色教材5册,建成1个重点教学资源库。

3.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4人(另引进骨干教师1人),继续增加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为本专业兼职教师,使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梯队建设更加合理、更加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逐步购置的实训设备;

注重综合性、先进性、可拆装性、灵活组合性。

满足学生综合运用气动、PLC、传感器、变频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数控操作、通信技术和机械装配等实训要求。

同时利用实训条件承接企业外协加工任务,继续开发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及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面推进。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师资、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企业、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将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首都经济建设。

6.专业群建设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群其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示范建设,带动专业群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1.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机电企业访谈、问卷调查;

召开由课程开发专家和机电企业的班组长(实践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分析;

由专业教师,高层次的企业专家详细描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召开由课程专家、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按照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景;

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为:

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零部件设计、机电产品装配训练、机电产品电气控制、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数控机床维修、生产与质量管理、顶岗实习。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

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科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

将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技术及应用训练、自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训练、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5门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门按市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在实施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完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行动导向、项目驱动的特色教材建设。

图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二)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教师“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的“四个一”工程,快速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技术过硬、“双结构、双素质”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经过二年的建设,使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列入学院培养的专业带头人1-2名,培养骨干教师4人(另引进骨干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继续增加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为本专业兼职教师,使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梯队建设更加合理、更加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在教学团队中选拔1-2名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列入学院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到国内外著名职业院校进修访学、到企业挂职等形式等途径,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理念,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引领教学团队、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专业带头人。

2.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在项目建设期内,培养专业骨干教师5人、引进1人,通过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教改、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企业挂职、参与科技开发与服务等形式,培养一支在机电控制、机械制造等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继续引进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

3.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结合课程开发、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对口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考试,使专业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比例达85%以上;

同时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4.兼职教师聘用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在现有7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业技术能手13人以上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

开展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经二年建设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通过建立合理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和待遇,建立相应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相对的稳定性。

(三)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新路。

依托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和设备条件,开拓实训、培训等服务功能。

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科研与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

表2校内实训基地与课程对应表

序号

实训室

功能

相关课程

1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

技能竞赛训练

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

机械零部件设计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

机电系统检测

2

PLC实训室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

维修电工实训室

PLC变频器触摸屏综合运用实训室

维修电工培训、考评

电气控制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教学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3

数控加工实训室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

数控机床操作工培训、考评

数控编程与加工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室

机械CAD课程教学

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课程教学

计算机辅助制造

5

金工实训室

金工实训、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教学

普通机床加工

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与企业共建“订单班”、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表3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实训内容

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北京第一机床厂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北京机电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方航空公司

认识实习、学生顶岗实习

6

航天二院

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7

北京阿奇夏米尔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8

北京汽车制造厂

9

SMC(中国)有限公司

(四)机电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技术及应用训练、自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训练、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等课程的重点建设,为其他两个专业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实现教学团队、专业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并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发展。

(五)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

1.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师资、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企业、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将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首都经济建设。

2.以实施“124”工程为契机,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3.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带动专业群教学质量提高。

4.整合本专业群的资源,确定5-10个重点技术方向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

为企业开展法拉克、西门子系列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维修电工、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培训班。

四、改革举措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采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知识与来自生产一线的岗位职责要求对口的原则。

(2)淡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形成由系列课程组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各模块的系列课程中,都以基本素质和专业综合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

(3)打破学科系统性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优化组合了原教学体系中按学科分类的课程,实现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服务、为技术应用服务、为实际工作过程服务。

(4)与区内重点企业紧密合作,采取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高级技能毕业、高端产业择业、高薪岗位就业。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为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开发项目驱动课程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推进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基本建设单元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通过实施“两个双师工程”(“双师”素质继续教育工程及“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为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实施“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机电一体化岗位能力需要,跟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整合原有实验实训室,建设两大基地三大实训中心,即:

金工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专项技能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

完成各类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职业技能实训项目。

金工实训基地完成钳工基本技能、车工、铣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完成现代加工技术训练;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实现真实专项实训前的模拟操作提供有效途径;

专项技能实训中心为实现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为实现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提供有效途径。

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其建设成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并能实现工作过程的实习实训基地,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引领中小企业机电技术水平提高,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

加强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2个,合作企业20个,开展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机电专业群建设

本专业群建设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未来二年,参考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思路,重构专业群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在与重点专业共享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增加建成专业核心课程2门,培养教师5名,扩建普通机床加工等实训车间2个,专业基础课实验室1个,做大做强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使这些专业在校生规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最终形成竞争力强的专业。

(五)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师资、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将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首都经济建设,辐射带动本地区职业院校协调发展。

1.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高职相关专业群教学质量提高

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对学院的各专业群以及本地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群特别是机电类专业群起到参照和促进作用,带动各专业群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立新技术应用平台与职业技能人才、师资培训和鉴定基地

整合本专业群的资源,确定5-10个重点技术方向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

为企业开展、法拉克、西门子系列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维修电工、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培训班。

利用专业群的优质师资、设备资源为中职、高职学校培训师资,特别要主动为本地区中职、高职学校服务。

五、绩效考核指标

表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度与验收要点一览表

项目内容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负责人

项目

子项目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构建

预期目标:

围绕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

①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1份。

②初步制定各课程标准,并用于教学实践。

修订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标准。

监测要点:

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标准。

黄磊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完成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的调研、论证等准备工作,制定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总体计划;

启动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含教材、课件、大纲、试题库和在线自测系统等建设子项目)。

①成立专业课程建设领导组,召开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形成会议记录和报告;

②制定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③完成《液压与气动技术及应用训练》、《机械制图》、《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自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训练》等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教材初稿、课件素材搜集、试题库和在线自测系统等建设;

④以高质量PPT课件为主,建设本专业课程共享课件库。

完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按计划出版5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其中1部为市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按标准完成市级、院级5门精品课程建设;

为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网络课程平台。

①完成《液压与气动技术及应用训练》、《机械制图》、《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自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训练》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的教学文件及资料,其中《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申报市级精品课程;

②完成精品课程教材编写及多媒体课件制作;

③以高质量PPT课件为主,建设5门专业课件库,并收入相关专业素材,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④出版《液压与气动技术及应用训练》等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特色教材;

⑤五门优质核心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交课程讲义与授课计划。

石凤琴

赵伟

赵文锐

黄惠茹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库、开发2门网络课程、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习题库。

①初步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

②初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

③收集、制作部分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

①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

②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并推广应用到专业群各专业中;

③完成2门网络课程建设;

④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和习题库,并上网实现资源共享。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

培养

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

①赴国外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论、方法论培训1个月,回校后举办培训讲座2次,并提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报告2份

②到生产企业进行2个月的实践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