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127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论 汉 徐干 胡不归校 卷下Word文件下载.docx

人之陷溺蓋如此乎?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者(徐湘琳曰:

“俞氏云,此與《論語》文別。

‘孔子曰’下衍‘不’字,本作‘不患人之不己知者’。

‘雖語我曰吾爲善,吾不信之矣’,蓋其人惟以人不知知為患,則其為善,固不誠也。

淺人據《論語》妄加‘不’字。

則二語不相連屬矣。

案,‘者’字上當重‘患人之不知己’六字‘不患人之不己知’是《論語·

學爾》孔子原文。

‘患人之不知己者’,為偉長反孔子語,以起下文。

俞說疏。

”按徐說義長。

),雖語我曰“吾爲善”,吾不信之矣。

何者?

以其泉不自中涌,而注之者從外來也。

苟如此,則處道之心不明,而執義之意不著,雖依先王,稱詩書,將何益哉!

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離本趣末,事以僞成,紛紛擾擾,馳騖不已。

其流于世也,至於父盗子名,兄竊弟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此大亂之道也。

  故求名者,聖人至禁也。

昔衞公孟多行無禮,取憎於國人,齊豹殺之以爲名。

《春秋》書之曰“盗”,其《傳》曰:

“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

不爲利回,不爲義疚。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齊豹爲衞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爲‘盗’。

邾庶其、莒牟夷、邾黒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

賤而必書。

此二物者,所以懲肆而去貪也。

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

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貪冐之民將寘力焉。

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

  問者曰:

齊豹之殺人以爲己名,故仲尼惡而“盗”之,今爲名者豈有殺之罪耶?

(徐湘琳曰:

“俞校云,‘杀’下脱一‘人’字,今補。

”按徐本未補。

)曰:

春秋之中,其殺人者不爲少,然而不盗不已(徐湘琳曰:

“俞校云,句有脫誤,以文義論當作‘不書盜不已’。

言春秋殺人者雖多,不以盜書,以見為命者之罪,浮於殺人者也。

”)。

聖人之善惡也,必權輕重、數衆寡以定之。

夫爲名者,使眞僞相冒,是非易位,而民有所化,此邦家之大災也。

殺人者一人之害也,安可相比也?

然則何取於殺人者以書盗乎?

荀卿亦曰:

“盗名不如盗貨”。

鄕愿亦無殺人之罪也,而仲尼惡之,何也?

以其亂德也。

今僞名者之亂德也,豈徒鄉愿(徐湘琳曰:

“《论》、《孟》皆作原。

”)之謂乎?

萬事雜錯,變數滋生,亂德之道,固非一端而已。

《書》曰: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皆亂德之類也。

《春秋外傳》曰:

“姦仁爲佻,姦禮爲羞,姦勇爲賊。

”夫仁、禮、勇,道之美者也,然行之不以其正,則不免乎大惡。

故君子之於道也,審其所以守之,愼其所以行之。

仲尼惡殁世而名不稱,又疾僞名,然則將何執?

曰:

是安足怪哉?

名者,所以名實也,實立而名從之,非名立而實從之也。

故長形立而名之曰長,短形立而名之曰短,非長短之名先立,而長短之形從之也。

仲尼之所貴者,名實之名也,貴名乃所以貴實也。

夫名之繫於實也,猶物之繫於時也。

物者,春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徐湘琳曰:

“钱校云,《御覽》卷二十引此作‘生物者春也,吐華者夏也,布葉者秋也,收成者冬也’。

案《御覽》引誤。

此一歲物有始終之義。

《漢魏叢書》本作‘物者,春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雙鑒樓藏明刊本亦同。

”按四庫本同明本。

),斯無爲而自成者也。

若強爲之,則傷其性矣。

名亦如之,故僞名者,皆欲傷之者也。

人徒知名之爲善,不知僞善者爲不善也,惑甚矣!

求名有三:

少而求多,遲而求速,無而求有。

此三者不僻,爲幽昧,離乎正道,則不獲也。

固非君子之所能也(此下徐本衍“君子之所能也”六字)。

君子者,能成其心,心成則内定,内定則物不能亂,物不能亂則獨樂其道,獨樂其道則不聞爲聞,不顯爲顯。

故《禮》稱君子之道闇然而日彰(徐湘琳曰:

“《中庸》作‘章’。

”),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温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之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

夫如是者,豈將反側於亂世,而化庸人之未稱哉!

  譴交第十二

  民之好交游也,不及聖王之世乎?

古之不交游也,將以自求乎?

昔聖王之治其民也,任之以九職,糾之以八刑,導之以五禮,訓之以六樂,敎之以三物,習之以六容。

使民勞而不至於困,逸而不至於荒。

當此之時,四海之内,進德脩業,勤事而不暇,詎敢淫心舍力,作爲非務以害休功者乎?

自王公至於列士,莫不成正畏,相厥職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徐湘琳曰:

“《書·

酒誥》篇:

‘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案此句中‘正’當作‘王’字之誤。

職,則以意易‘棐’字。

故《春秋外傳》曰:

“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

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御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警其百工(徐湘琳曰:

“案今《国语·

鲁语》无‘其’字,‘警’作‘儆’。

”),使無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而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

”正歳使有司令於官府曰:

“各修乃職,考乃法,備乃事,以聽王命,其有不恭,則邦有大刑。

”由此觀之,不務交游者,非政之惡也,心存於職業而不遑也。

且先王之敎,官旣不以交游導民,而鄕之考德,又不以交游舉賢,是以不禁其民,而民自舍之。

及周之衰,而交游興矣(此二句《意林》作“周道衰而交遊興”)。

吾子著書,稱君子之有交,求賢交也。

今稱交非古也,然則古之君子無賢交歟?

異哉!

子之不通於大倫也。

若夫不出戸庭,坐於空室之中,雖魑魅魍魎,將不吾覿,而况乎(徐湘琳曰:

“當作‘況於’。

形近而誤。

”)賢人乎?

今子不察吾所謂交游之實,而難其名,名有同而實異者矣,名有異而實同者矣。

故君子於是倫也,務於其實,而無譏其名。

吾稱古之不交游者,不謂嚮屋漏而居也;

今之好交游者,非謂長沐雨乎中路者也。

古之君子,因王事之閒,則奉贄以見其同僚及國中之賢者,其於宴樂也,言仁義而不及名利。

君子未命者,亦因農事之隙,奉贄以見其鄕黨同志。

及夫古(徐湘琳曰:

“疑當作‘國’。

”)之賢者亦然,則何爲其不獲賢交哉!

非有釋王事,廢交業,逰遠邦,曠年歳者也。

故古之交也近,今之交也遠;

古之交也寡,今之交也衆;

古之交也爲求賢,今之交也爲名利而已矣!

  古之立國也,有四民焉。

執契脩版圖,奉聖王之法,治禮義之中,謂之士;

竭力以盡地利,謂之農夫;

審曲直形勢,飭五材以别民器,謂之百工;

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

各世其事,毋遷其業,少而習之,其心安之,則若性然,而功不休也。

故其處之也,各從其族,不使相奪,所以一其耳目也。

不勤乎四職者,謂之窮民,役諸圜土。

凡民出入行止,會聚飲食,皆有其節,不得怠荒,以妨生務,以麗罪罰。

然則安有群行方外,而專治交游者乎?

是故五家爲比,使之相保,比有長;

五比爲閭,使之相憂(徐湘琳曰:

“錢校云:

案此見《周禮》大司徒職,‘憂’本作‘受’。

俞樾云:

《周官》大司徒職作‘使之相受’,然‘憂’字義亦通也。

孫詒讓曰,蓋聲近而誤。

”),閭有胥;

四閭爲族,使之相葬,族有師;

五族爲黨,使之相救,黨有正;

五黨爲州,使之相賙,州有長;

五州爲鄕,使之相賓,鄕有大夫。

必有聦明慈惠之人,使各掌其鄕之政敎禁令。

正月之吉,受法于司徒,退而頒之于其州、黨、族、閭、比之群吏,使各以敎其所治之民,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以歳時登其大夫,察其衆寡(徐湘琳曰:

“俞校云:

‘大夫’當作‘夫家’。

《周官》鄉大夫‘以歳時登其夫家之衆寡’,《民數篇》‘夫家脫于聯伍’,亦用《周官》‘夫家’字。

”。

凡民之有德行道藝者,比以告閭,閭以告族,族以告黨,黨以告州,州以告鄕,鄕以告民。

有罪奇衺者,比以告,亦如之。

有善而不以告謂之蔽賢,蔽賢有罰;

有惡而不以告謂之黨逆,黨逆亦有罰。

故民不得有遺善,亦不得有隱惡。

鄕大夫三年則大比而興賢能者,鄕老及鄕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於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

其爵之命也,各隨其才之所宜,不以大司小,不以輕任重。

故《書》曰:

“百僚師師,百工惟時。

”此先王取士官人之法也。

故其民莫不反本而自求,愼德而積小,知福柞之來不由於人也。

故無交游之事,無請託之端,心澄體靜,恬然自得,咸相率以正道,相厲以誠慤,姦說不興,邪陂自息矣。

  世之衰矣(徐湘琳曰:

‘矣’字疑當作‘也’字。

案章炳麟《國故論衡·

原道》上引此文亦作‘也’字。

”),上無明天子,下無賢諸侯,君不識是非,臣不辨黒白。

取士不由於鄕黨,考行不本於閥閱(《意林》作“閨閾”)。

多助者爲賢才,寡助者爲不肖(此二句《意林》作“多助者則稱賢才,少愛者則謂不肖”)。

序爵聽無證之論,班禄采方國之謠。

民見其如此者,知富貴可以從衆爲也,知名譽可以虚譁獲也(徐湘琳曰:

“俞校云,‘從衆’疑當作‘徒衆’。

‘虛譁’疑當作‘虛華’。

”),乃離其父兄,去其邑里,不脩道藝(徐湘琳曰:

“章炳麟引作‘道義’。

”),不治德行,講偶時之說,結比周之黨,汲汲皇皇,無日以處,更相歎揚,迭爲表裏,檮杌生華,憔悴布衣,以欺人主、惑宰相、竊選舉、盗榮寵者,不可勝數也。

旣獲者賢,已而遂往,羡慕者並驅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

桓靈之世其甚者也,自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王事不恤,賓客爲務,冠蓋填門,儒服(《類聚》卷第二十一作“服膺”)塞道,飢不暇餐,倦不獲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晝,下及小司,列城墨綬,莫不相商以得人(徐湘琳曰:

“俞氏云:

‘相商’當作‘相高’。

自矜以下士,星言夙駕,送往迎來,亭傳常滿,吏卒侍門(原作“傳問”,據《類聚》改),炬火夜行,閽寺不閉(《類聚》作“關”);

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託恩好,不較輕重;

文書委於官曹,繫囚積於囹圄,而不遑省也。

詳察其爲也,非欲憂國恤民,謀道講德也,徒營己治私,求勢逐利而已。

有策名於朝,而稱門生於富貴之家者,比屋有之。

為師無以教訓(原作“爲之師而無以敎”,據《類聚》改),弟子亦不受業。

然其於事也,至乎懷(徐湘琳曰:

“疑作‘壞’。

”)丈夫之容,而襲婢妾之態,或奉貨而行賂,以自固結,求志屬託,規圖仕進,然擲目指掌,高談大語,若此之類,言之猶可羞,而行之者不知恥。

嗟乎!

王敎之敗,乃至於斯乎?

(此二句《類聚》所引在“東山之哀”下,“斯”作“此”。

其下曰:

“林宗之時,所謂交遊者也:

輕位不仕者,則有巢許之高;

廢職待客者,則有仲尼之稱;

委親遠學者,則有優遊之美。

是以各眩其名,而忘天下之亂也.”徐湘琳曰:

疑今本有脫簡,而《類聚》所引或不免顛倒刪節。

今故仍原本而附著於此。

”)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於他邦,或長幼而不歸。

父母懷煢獨之思,室人抱東山之哀,親戚隔絶,閨門分離,無罪無辜,而亡命是效。

古者行役,過時不反,猶作詩刺怨。

故《四月》之篇,稱先祖匪人,胡寜忍予?

又况無君命而自爲之者乎!

以此論之,則交游乎外,久而不歸者,非仁人之情也。

  暦數第十三

  昔者,聖王之造暦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長短,於是管儀以准之,立表以測之,下漏以考之,布筭以追之。

然後元首齊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順序,四時不忒。

夫暦數者,先王以憲殺生之期,而詔作事之節也,使萬國之民不失其業者也。

  昔少皥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揉(《史記·

曆書》作“擾”),不可方(《史記》作“放”)物。

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毋相侵黷(《史記》作“瀆”)。

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敎之。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暦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於是隂陽調和,災厲不作,休徴時至,嘉生蕃育,民人樂康,鬼神降福,舜、禹受之,循而勿失也。

及夏德之衰,而羲和湎淫,廢時亂日。

湯武革命,始作暦明時,敬順天數。

故《周禮》太史之職:

正歳年以序事,頒之於官府及都鄙,頒告朔於邦國。

於是分至啓閉之日,人君親登觀臺以望氣,而書雲物爲備者也。

故周德旣衰,XX墮替,而暦數失紀。

故魯文公元年閠三月,《春秋》譏之,其《傳》曰:

“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

”履端於始,序則不愆;

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歸餘於終,事則不悖。

又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

“丘(徐本誤作“某”,按《左傳》即作“丘”)聞之也,火復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暦過也。

”言火未伏,明非立冬之日。

自是之後,戰國搆兵,更相吞滅,專以争強攻取爲務,是以暦數廢而莫脩,浸用乖繆。

大漢之興,海内新定,先王之禮法尚多有所缺,故因秦之制以十月爲歳首,暦用顓頊。

孝武皇帝恢復王度,率由舊章,招五經之儒,徴術數之士,使議定漢暦。

及更用鄧平所治,元起太初,然後分至啓閉不失其節,弦望晦朔可得而驗。

成、哀之間,劉歆用平術而廣之,以爲三統暦,比之衆家,最爲備悉。

至孝章皇帝,年暦踈濶,不及天時,及更用四分暦舊法,元起庚辰。

至靈帝(徐湘琳曰:

“當增一‘時’字。

”)四分暦,猶復後天半日。

於是會稽都尉劉洪更造乾象暦,以追日月星辰之行,考之天文,於今爲宻。

會宫車宴駕,京師大亂,事不施行,惜哉!

  上觀前化(徐湘琳曰:

“化,疑為‘代’字之誤。

”),下迄於今,帝王興作,未有奉贊天時以經人事者也。

故孔子制《春秋》,書人事而因以天時,以明二物相須而成也。

故人君不在分至啓閉,則不書其時月,蓋刺怠慢也。

夫暦數者,聖人之所以測靈耀之賾而窮玄妙之情也,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致思焉。

今麤論數家舊法,綴之於篇,庶爲後之逹者,存損益之數云耳。

  夭壽第十四

  或問:

孔子稱仁者壽,而顔淵早夭;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比干、子胥身陷大禍,豈聖人之言不信而欺後人耶?

故司空頴川荀爽論之,以爲古人有言,死而不朽,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身殁矣,其道猶存,故謂之不朽。

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

德義令聞(徐湘琳曰:

“又作‘德音令問’,問通‘聞’。

”按程本、四庫本均作‘德義令聞’。

)者,精魄之榮華也。

君子愛其形體,故以成其德義也。

夫形體固自朽弊消亡之物。

壽與不壽。

不過數十歳;

德義立與不立,差數千歳,豈可同日言也哉!

顔淵時有百年之人,今寜復知其姓名耶?

《詩》云:

“萬有千歳,眉壽無有害。

”人豈有萬壽千歲者,皆令德之謂也。

由此觀之,仁者壽豈不信哉!

《傳》曰:

“所好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比干、子胥皆重義輕死者也,以其所輕,獲其所重,求仁得仁,可謂慶矣。

槌鍾擊磬所以發其聲也,煑鬯燒薰所以揚其芬也。

賢者之窮厄戮辱,此搥擊之意也;

其死亡陷溺,此燒煑之類也。

北海孫翶以爲:

死生有命,非他人之所致也,若積善有慶,行仁得壽,乃敎化之義,誘人而納於善之理也。

若曰積善不得報,行仁者凶,則愚惑之民,将走千惡(原注:

“一作‘移其性’。

”徐湘琳曰:

“千,當作‘于’。

”)以反天常,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至也。

若夫求名之徒,殘疾厥體,冒厄危戮以徇其名(徐湘琳曰:

“俞樾曰:

厄,當作‘犯’。

”,則曾參不爲也。

子胥違君而適讐國,以雪其恥,與父報讐,悖人臣之禮,長畔弑之原。

又不深見二主之異量,至於懸首不化,斯乃凶之大者,何慶之爲?

幹以爲二論皆非其理也,故作《辨夭壽》云。

  幹聞先民稱所惡於知者爲鑿也,不其然乎?

是以君子之爲論也,必原事類之宜而循理焉。

故曰:

說成而不可間也,義立而不可亂也。

若無二難者,苟旣違本而死,又不以其實。

夫聖人之言廣矣大矣,變化云爲,固不可以一槩齊也。

今將妄舉其目,以明其非。

夫壽有三:

有王澤之壽,有聲聞之壽,有行仁之壽。

《尚書》曰“五福,一曰壽”,此王澤之壽也;

《詩》云“其德不爽,壽考不忘”,此聲聞之壽也;

孔子曰“仁者壽”,此行仁之壽也。

  孔子云爾者,以仁者壽。

利養萬物,萬物亦受利矣,故必壽也。

荀氏以死而不朽爲壽,則《書》何故曰“在昔殷王中宗(徐湘琳曰:

無逸》,在昔作‘昔在’。

”,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

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寔(徐湘琳曰:

無逸》原作‘時’,同義。

”舊勞於外,爰曁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隂,三年不言,惟言乃雍,不敢荒寜。

嘉靖殷國(徐湘琳曰:

無逸》作邦。

”,至於小大,無時或怨。

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爲小人,作其即位。

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不侮鰥寡。

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

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不知稼穡之難艱,不知小人之勞苦,惟躭樂是從。

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者,周公不知夭壽之意乎?

故言聲聞之壽者,不可同於聲聞(徐湘琳曰:

“當作‘王泽’。

”,是以逹人必參之也。

孫氏專以王敎之義也,惡愚惑之民將反天常,孔子何故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又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欲使知去食而必死也,昔者仲尼乃欲民不仁不信乎?

夫聖人之敎,乃爲明允君子,豈徒爲愚惑之民哉!

愚惑之民,威以斧鉞之戮,懲以刀墨之刑,遷之他邑,而流於裔土,猶或不悛,况以言乎?

故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

然則荀、孫之義,皆失其情亦可知也。

  昔者帝嚳已前尚矣,唐虞三代,厥事可得略乎聞。

自堯至於武王,自稷至於周、召,皆仁人也。

君臣之數不爲少矣,考其年壽不爲夭矣,斯非仁者壽之驗耶?

又七十子豈殘酷者哉?

顧其仁有優劣耳,其夭者惟顔回。

據一顔回而多疑其餘,無異以一鈎之金,權於一車之羽,云金輕於羽也。

天道迂濶,闇昧難明,聖人取大略以爲成法,亦安能委曲不失、毫芒無差跌乎!

且夫信無過於四時,而春或不華,夏或隕霜,秋或雨雪,冬或無冰,豈復以爲難哉!

所謂禍者,已欲違之而反觸之者也,比干、子胥已知其必然而樂爲焉,天何罪焉?

天雖欲福仁(原注:

“一作人。

”按徐本注中曰據舊校改而正文實未改。

)亦不能以手臂引人而亡之(徐湘琳曰:

亡,疑當作‘與’,與作与,故誤為‘亡’字。

”,非所謂無慶也。

荀令以此設難,而解以槌擊燒薰,於事無施;

孫氏譏比干、子胥,亦非其理也。

殷有三仁,比干居一,何必啓手,然後爲德。

子胥雖有讐君之過,猶有觀心知仁,懸首不化,固臣之節也。

  且夫賢人之道者,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或見危而授命,或望善而遐舉,或被髪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或辭聘而山棲,或忍辱而俯就,豈得責以聖人也哉!

於戯!

通節之士,實關斯事,其審之云耳。

  務本第十五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於詳於小事而略於大道,察於(原作“其”,據《治要》改)近物而闇於遠圖(《治要》作“數”)。

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亂也。

未有如此而不亡也。

夫詳於小事而察於近物者,謂耳聽乎(《治要》作“於”)絲竹歌謡之和,目視(《治要》作“明”)乎琱琢采色之章,口給乎辯慧切對之辭,心通乎短言小說之文,手習乎射御書數之巧,體騖(《治要》作“比”)乎俯仰折《治要》作“般”)旋之容:

凡此數者(“數”字原脫,據《治要》補),觀之足以盡人之心,學之足以動人之志(《治要》作“勤人之思”)。

且先王之末敎也,非有小才小智(《治要》作“小才智”)則亦不能爲也。

是故能爲(《治要》無“為”字)之者,莫不自悅乎其事而無取於人,以人皆不能故也(《治要》作“皆以不能故也”)。

夫居南面之尊(“夫”下《治要》有“君”字。

徐湘琳曰:

“錢校云,似與‘居’字行近而衍。

”),秉生殺之權者,其勢固足以勝人也(《治要》作“矣”),而加之(“之”字原脱,據《治要》補)以勝人之能,懷是己(《治要》作“足己”)之心,誰敢犯之者乎?

以匹夫行之,猶莫之敢規也,而况於人君哉(“於”字原脱,據《治要》補)!

故罪惡若山而己不見也,謗聲若雷而己不聞也(《治要》無二“也”字),豈不甚矣乎(《治要》無“矣”字)!

  夫小事者味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驗而遠數者難效(“近”前《治要》有“而”字),非大明君子則不能兼通者(《治要》無“者”字)也。

故皆惑於所甘而不能至乎所淡,眩(《治要》作“炫”)於所易而不能反(《治要》作“及”,疑非)於所難,是以治君世寡而亂君世多也。

故人君之所務者,其在大道遠數乎?

大道遠數者,爲(《治要》作“謂”)仁足以覆幬(《治要》作“燾”)群生,惠足以撫養百姓,明足以照見四方,智足以統理萬物,權足以應變(原作“變應”,据《治要》乙)無端,義足以阜生財用,威足以禁遏姦非,武足以平定禍亂。

詳於聽受,而審於官人,逹於興廢之原,通於安危之分,如此則君道畢矣。

  夫人君非無治爲也,失(徐本誤作“夫”,並曰:

“疑当作‘知’。

”按程本、四庫本及底本均作“失”。

)所先後故也。

道有本末,事有輕重,聖人之異乎人者無他焉,蓋如此而已矣。

魯桓公容貌美麗(徐湘琳曰:

“桓,當作‘莊’。

”,且多技藝,然而無君才大智,不能以禮防正其母,使與齊侯淫亂不絶,驅馳道路,故《詩》刺之曰: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旣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下及昭公,亦善有容儀之習,以亟其朝晉也,自郊勞至於贈賄,禮無違者。

然而不恤國政,政在大夫弗能取也,子家覊賢而不能用也,奸大國之明禁,凌虐小國,利人之難而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其他,思莫在於公,不圖其終,卒有岀奔之禍。

《春秋》書而絶之曰:

“公孫於齊,次於陽州。

”故《春秋外傳》曰:

“國君者服寵以爲美,安民以爲樂,聽德以爲聦,致遠以爲明。

”又《詩》陳文王之德曰:

“惟此文王(徐湘琳曰:

“錢校云,《詩》本作‘維此王季’。

《樂記》及《左》昭十八年引並作‘惟此文王’。

《正義》曰:

‘維此王季,《左传》言唯此文王者,經涉亂離,師有異讀,後人因即存之,不敢追改。

今王肅注及《韓詩》亦作文王。

’案《樂記》未引首二句,錢氏誤。

胡元玉《壁沼集》:

‘《左傳》、《韓詩》、《毛詩》皆當作王季。

’”,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

克順克比,比于文王。

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心能制義曰度,德政應和曰貊,照監四方曰明,施勤無私曰類,敎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緯天地曰文,如此則爲九德之美,何技藝之尚哉!

  今使人君視如離婁,聦(《治要》作“聽”)如師曠,御如王良,射如夷羿,書如史籕,計如隸首,走追駟馬,力折門鍵(孫詒讓《札迻》:

“案,折當作扚,或作招。

《淮南子·

道應訓》:

‘孔子勁能扚國門之關。

’許注云:

‘扚,引也。

’今本‘扚’譌從木,此據《史記·

天官書》索引正。

門鍵,即門關也。

又《主術訓》雲‘孔子力招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