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0、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1、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2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3、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24、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25、《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26、《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7、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8、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9、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bin)庐抗议》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
30、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3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32、维新派的代表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主要的宣传方式是:
办报纸。
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实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33、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在《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34、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5、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
36、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37、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
同盟会以《明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38、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9、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40、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41、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
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埋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42、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
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43、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44、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45、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46、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真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47、帝国主义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48、北洋军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
49、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开始的。
50、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51、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5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3、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其代表除了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再次,是一部分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54、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
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
55、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56、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
57、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
58、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9、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60、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61、1927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62、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这样,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彻底废除了。
6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明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
(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打打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6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开始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65、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这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66、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67、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6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69、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70、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
(史称“遵义会议”)
7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九一八事变)
72、1932年,在日军扶持下拼凑的伪“满洲国”(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两年后改成“皇帝”)
73、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旗帜。
74、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75、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76、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77、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78、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79、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0、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8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82、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83、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84、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
85、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统一,又独立。
86、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87、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88、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89、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90、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91、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8月25号,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92、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93、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94、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95、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
96、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行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97、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朱桦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大学生,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运动(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
98、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〇运动)
99、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结果失败了)
100、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同年4月,在乌兰浩特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
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
10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正式成立)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6年3、4月正式成立)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第三党”)
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
102、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103、1947年5月,国民党公布伪造的《中共地下斗争路线纲领》,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会议确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表示“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
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104、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105、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06、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07、为了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108、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
109、《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10、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1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13、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1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1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6、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
11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118、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119、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0、中国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五分之一
121、中国农村在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22、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23、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24、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的合作化基本完成了。
125、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126、李汉率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报告,提出:
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这样,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就全面地确定下来了。
127、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128、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规定指出了新中国国家的根本性质。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制度。
129、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130、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31、《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32、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3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34、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135、在推动“大跃进”的同时,还开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136、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又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较早地觉察并实际纠正“左”倾错误的领导人。
137、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38、1962年1、2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139、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140、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分文章《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41、1975年,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14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同年九月,中日双方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4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44、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45、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146、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147、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148、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