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1779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性民俗节日文档格式.docx

依托先进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一定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发展热情,凝聚起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强大发展合力;

依托母爱文化节这个平台,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乳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弘扬母爱文化,工作永无止境。

我们将把母爱文化节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平台精心打造,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发展举措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深化主题,丰富内涵,创新形式,真正把母爱文化节办成文化交流的盛会、宣传推介的盛会和合作共赢的盛会。

同时,也诚恳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能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支持和指导,使母爱文化播撒大地、深入人心,使母爱文化节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色。

  最后,祝20XX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节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和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森林旅游节开幕式致辞(范例)

  [致辞人]巫山县委领导

  [致辞背景]在重庆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开幕式上

  致开幕词

  在苍翠欲滴、清风送爽的金秋时节,在新中国56华诞即将到来之际,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市旅游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巫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重庆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今天隆重开幕了。

这是巫山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喜事。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巫山县委、巫山县人民政府,代表森林旅游节组委会和59万巫山人民,向莅临巫山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向在森林旅游节筹办过程中给予我们无私关心、支持的市委、市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巫山是重庆东大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式美神爱神、东方维纳斯神女的故乡,也是世界山水峡谷景观的荟萃地、博物馆。

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新石器大溪文化遗址、享誉胜名的神女文化、充满神秘的巫文化、悠远的巴楚文化,积淀了丰厚的人文韵味;

国家森林公园梨子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大宁

  篇二:

亚洲各地方民族民俗概况

  亚洲各地方民族民俗概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到亚洲各地方民族民俗的概况。

  解亚太旅游区的概况熟悉亚太各客源国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

1.掌握日本

  2.韩国掌握日本

  3.韩国的禁忌和民俗

  教学难点:

重点中的2

  课型:

授新型

  课时:

45m×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A.授新:

  一、东亚旅游区概况

  东亚旅游区主要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五个国家,陆地面积1177万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

  

(一)樱花之国——日本

  1.自然地理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日本海和太平洋的中间,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冲绳、伊豆等3900多个小岛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呈弧形排列。

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60%,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

全国陆地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陆地面积的1/26。

日本是世界上罕见的多山之国,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被称为“火山、地震之国”,每年可感觉到的地震达1500多次。

日本火山众多,因而形成许多温泉。

全国约有大小温泉近2万处,是世界最大的温泉国。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天受东西伯利亚吹来的季风影响,气温低;

夏天受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非常闷热、湿度大。

但由于本州中部山脉阻挡了部分季风,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日本绝大部分地区1月最冷,8月最热。

  2.人文概况

  

(1)国旗、国歌、国花、国徽

  日本国旗的图案是白色布地中央有一个象征太阳的红色圆轮,称为“日之丸旗”或“日章旗”。

日本古时早巳将此图案用于神社或船舶悬挂的旗帜上。

由于图案比较简洁,又与国名内容相一致,1870年1月27日,天皇将日之丸旗定

  为日本的国旗。

国歌是“君之代”,歌词取自古今和歌集中的一首,作曲是宫内省林广守。

日本的国花是樱花。

  

(2)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日本的人口约1.26亿人(20XX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男76.09岁,女82.22岁。

100岁以上的有4802人,其中男943人,女3859人,有世界第一长寿国的称号(1993年末)。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单—民族国家,大和族占99.3%。

北海道地区目前虽然还有人口约2万的阿依努族(古亚细亚人种之一),但已基本上失去了其体质的特征和固有的文化。

日本是单一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是日本语。

以东京语为基础的称为“标准语”或“共通语”,已普及全国各地。

日本宪法保证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

  3.民俗与节日

  

(1)民俗风情与禁忌

  日本的民俗先后受到中国和西方的影响,它吸收外来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日本被称为礼仪之邦,生活中十分注重礼貌礼节,等级观念很强,长幼上下严格分明。

日本人见面时,多行鞠躬礼,一般持续2—3秒钟。

朋友相见可稍长些;

但与长辈或地位高的人相见时,年轻人要等长辈抬头之后才能抬头。

日本人崇尚白色,视之为纯洁的象征;

喜欢黄色,认为黄色能给人安全与温暖。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视之为悲伤的颜色;

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兆。

日本人忌讳“4”,因为“4”的发音与“死”的发音相同;

送礼特别忌讳“9”;

也不喜欢“13”,尤其是逢星期五的“13”。

赠送或摆放荷花,是日本人忌讳的事;

在探视病人时,不能送仙客来、山茶花或其他淡黄色、白色的花。

送礼时不能把梳子或手绢作为礼品,因为梳子的发音与“苦死”的发音相同,而手绢意味着分离与忧伤;

不能给新婚夫妇送易碎的物品。

偏爱“7”,传说太阳、月亮、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这7颗星星给人间带来了温暖、光明与生命。

还珍爱龟鹤,以示吉祥和长寿。

  

(2)重要节日

  日本民族一年中的节庆活动包括国定节日和民间节日。

  a.元旦:

1月1日。

一年中首次庆祝活动,热闹而又隆重。

元旦的前一天。

人们便打扫庭院,在门口挂草绳,门前摆上松、竹、梅等,以示吉祥。

全家人一起吃年糕、守夜,在除夕108下钟声响过之后,便宣布新年的到来。

早晨,

  全家人早早起来,洗脸净手之后,朝拜日出,挂出国旗,到寺庙神社参神拜。

  b.春分:

3月21日左右,是天皇祭祖的日子。

民间则扫墓,以饭团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

  c.樱花节:

3月15日~4月5日。

此时,日本各地的樱花盛开,人们纷纷出游赏花。

  d.端午节:

5月5日,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屋顶悬挂市制大鲤鱼(俗称“鲤帜”),檐下插菖蒲叶,吃柏饼或棕子。

  e.七夕节:

日本旧历7月7日,现越来越多的人改在8月7日。

人们在院子里供上玉米等作物,用彩纸编织纸船、纸马、纸鹤等,挂在树上,祈求愿望得以实现。

  f.七、五、三节:

11月15日,源于日本习俗。

在古代,日本小孩子1~3岁要举行“蓄发礼”(即只留中间一块);

男孩子到5岁时进行“初次穿和服”的仪式;

女孩子7岁时行“解带”仪式。

这一天3岁与5岁的男孩子和3岁与7岁的女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参拜神社,感谢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

  

(二)山高水丽——韩国和朝鲜

  1.自然地理

  朝鲜半岛北与鸭绿江、白头山天池、图们江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西临黄海,东靠日本海(韩、朝两国称之为“东海”),南隔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与日本相望。

半岛南北长约1000千米,号称“三千里江山”。

  朝鲜半岛是一个多山的半岛,其山地居中国境内的长白山地向南延伸,面积占全境的80%。

半岛东北部几乎全为山地盘结,高达2000米以上。

西南部黄海沿岸有较大的平原。

主要河流除北部边境的鸭绿江、图们江外,还有大同江、汉江、洛东江、清川江等。

除北方的图们江流入日本海.南方的洛东江流入朝鲜海峡外,其他诸河均向西流入黄海。

  半岛全境属温带季风气候。

夏热冬寒,年均温8℃~12℃。

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

由于国土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冬季半岛南北方气温差异较大。

降水量也是南部较北部为多。

因此,南方气候较之北方有较强海洋性。

  韩国国旗为太极旗。

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比2,白底,中间为太极两仪。

  旁有黑色四卦。

韩国的国歌是爱国歌。

韩国的国花为木槿花,称为“无穷花”,象征朝鲜民族的坚毅和充满朝气。

  朝鲜的国旗,中间为红色宽条,上下各有一白色细条;

白色细条上下又各有一条深蓝色宽边。

红色宽带中左部位有一白色圆底,圆底正中又有一枚红色五角星。

朝鲜国歌是爱国歌。

朝鲜的国花为木槿花和金达莱。

  韩、朝两国均为单一民族国家,即朝鲜族。

语言为朝鲜语(韩国称为“韩语”)。

朝鲜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反宗教宣传的自由”。

韩国人则多信奉佛教、基督教的新教和天主教。

  3.民俗风情与禁忌

  朝鲜民族十分注重礼节。

长幼之间,上下级之间、同辈之间的用语有严格区别。

尊敬长者、孝顺父母、尊重老师是全社会风俗。

上下班时必互致问候。

隆重场合成接待贵宾见面时低头行礼。

对师长和有身份的人,递接物品时要用双手并躬身;

年轻人未经许可,不得在长者面前吸烟。

韩、朝两国人很喜欢送礼,聚会时一般送客人某些礼物,客人应备礼物以便回敬。

在与韩国人交谈时,应回避韩国国内政治、与朝鲜关系、与日关系、男主人妻子等话题,但韩国人喜欢询问个人情况。

  4.重要节日

  朝鲜半岛的民族节庆活动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诸如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在朝、韩两国均为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民族节日盛装,举行蔡把(祭祖)、岁拜(晚上向长辈拜礼,长辈赠礼钱)和歌舞娱乐活动,农村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1)上元节(元霄节):

正月十五日,早晨食种果(栗子、核桃、松子等)、饮明耳酒、吃药膳、五谷饭、陈茶饭等节庆活动。

  

(2)寒食节:

即清明节,为故世者扫墓、祭奠。

  (3)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又称重阳节,端阳节,天中节。

祛邪,吃青篙(艾草)糕,进行打秋千、摔交等娱乐活动。

  (4)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日。

  (5)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叫秋夕节、嘉俳节,全国举行民族娱乐活动,并扫墓祭祖。

  此外,朝鲜的“五一”劳动节,韩国的“八一五”光复日及双方的国庆节也为重大节日。

  (三)高原之国——蒙古

  蒙古全称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联邦,东、南、西与中国接境。

面积156.56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内陆国。

地势高平,以高原为主。

蒙古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158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于位居内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由大陆高压控制,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干早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冬冷且长.多大风雪,夏热而短,昼夜温差大。

气温季节差也很大,冬季最低气温—50℃,夏季最热可达40℃,以东部最为显著。

  2.人文概况

  蒙古国旗是红蓝黄三色条带,左边的红色条带上有黄色的日、月、火、阴阳、三角形与四边形图案,红色代表胜利与欢乐,蓝色表示忠于祖国,黄色象征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国歌为蒙古国国歌。

蒙古国花为睡莲。

  

(2)人口、民族、语言和宗教

  蒙古人口为244.2万(20XX年),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8人。

居民以蒙古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0%,还有少量哈萨克人与俄罗斯人,通用喀尔喀蒙古语。

1941年采用以俄罗斯字母为基础的新蒙文,取代原蒙文。

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喇嘛教为最主要的宗教,信徒凡迁徙、婚嫁或生老病死均要向喇嘛卜凶问吉,寺庙成主要的活动中心。

此外,还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蒙古族崇尚礼节,待客真诚。

蒙古人在社交场合,一般握手。

但在正式场合尤其是迎接贵宾时要献上丝制的哈达及一碗鲜奶,以表达对客人的敬意。

若客人来访,主人会在门口恭迎,并向客人问候“您好”等。

他们还喜欢拿出心爱的鼻烟壶让客人闻,此时客人最好真心地闻.然后盖好壶。

  蒙古人忌讳食用猪肉及其制品,鸭、鹅的内脏,忌讳他人指点其头部。

忌讳食海味、鱼虾及鸡、也厌恶他人靠在自己的帐篷上。

蒙古族喜爱民族服饰,

  篇三: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

  徽风皖韵今犹在,风俗民情味不同

  ——皖江地区乡情调查报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的家乡马鞍山隶属皖江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芜湖,这座钢铁城市因为李白的多次游历而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也被誉为“诗城”。

这座“刚柔并济”的城市以“海乃百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孕育着、激励着城市儿女们。

本文以家乡马鞍山为中心,辐射其周边地区,通过查阅馆藏文献资料,利用亲友口述并结合亲身经历体会,重点介绍家乡及周边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土民情。

该报告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条件有限,并不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完整地呈现。

  研究的区域范围

  风俗民情篇: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由于地形、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安徽民俗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生产商贸到岁时节日,从人生仪礼到民

  间信仰,形成了南北相异、多元的民俗风情,也形成了一些安徽地区特有的民俗事象。

送春

  送春是一项分布于南陵、芜湖、当涂、宣城等地的特有的生产性节日民俗。

送春,最初意为将春天尽快送到人间,使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庄稼生长,百姓安居乐业。

发展到后来,多指“迎接春天,祝福新年,预祝五谷丰登、一年好运”之意。

送春习俗相传始于明代明成祖朱棣即永乐皇帝登基的那一年。

传说,这年六月,天降大雪,冰封长江,天寒地冻,眼见有误农时,朱棣皇帝决定发动文武官员连同自己36人,分别往各地去送春。

希望通过“天子送春”这一不同凡举,能将春天赶快送到人间,使大地回春、庄稼生长,让百姓安居乐业。

人们得到皇帝的赐福,便给天子使者——送春者赏钱以表感谢。

由于立春多在农历年  

前后,后来逐渐演变为在新年前后送春,还增加了拜年、娱乐的祥和气氛。

“送春”这一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送春表演形式为1至4人,多时也有5人,其一敲锣打鼓,挨门挨户演唱送春歌,歌词内容丰富生动,明白易懂,多为歌唱春耕生产,预祝主人家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六畜兴旺。

一般要求上门见啥唱啥,随机应变,上古下今,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即所谓“见风挂牌”,“见之唱之”。

要求新学者须死记硬背一些常见常唱的基本春歌。

春歌代表作品有《送春歌》、《九天出门歌》、《采茶歌》等等。

为了增添娱乐性,有的人家还有意出题考送春者。

当两队送春者同到一户时,还要进行对歌。

有了满腹春歌,加上机应变能力,上门才能应对自如。

春歌歌词一般7字一句,句末押韵。

锣手起腔领唱,鼓手及其他人和唱。

演唱时,曲调固定,可作任意反复。

多用当地方言腔切韵,腔调委婉悠扬,听起来很有韵味。

器具有锣、鼓、钹、镲。

大小锣敲用薄木板做成,喷上红漆;

锣敲、鼓鞭、镲均系上红绸,以示喜庆热闹。

送春形式上看起来同门歌类似,实质上从它起源、唱腔、唱词内容、流行区域等方面看,与江北以乞讨为目的的门歌锣鼓有根本不同。

  过十岁

  和大多数地区一样,皖江地区也一直继承着举办人生仪礼的传统,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在家乡,孩子成年之前的仪礼都是由外婆家主持、操办。

其中,诞生礼以满月酒和过周岁为主。

成年礼有过十岁和过20岁。

值得一提的是,过十岁的重要性和隆重程度堪比婚礼。

男孩在9周岁,女孩在8周岁时就要在春节期间挑选吉日过十岁。

在过十岁的前几天,外婆家就要准备好所有过十岁的“物资”:

蛋糕(约7~8层),毛毯(舅舅在上面要用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贴成“望子成龙”或“xx十

  岁生日快乐”的字样),礼炮、空调、彩电等。

这些“物资”堪比聘礼,都是由母亲的娘家人诸如舅舅、姨妈、小姨等出资购买的。

到了生日那天,如果是男孩生日,就要找个年龄相仿的女伴,女孩生日要找男伴,上午二人梳妆打扮后,要率领大批人马绕着整个村子走一圈回到外婆家。

其中“寿星”要手捧鲜花。

后面的人马有敲锣打鼓的,有挑着毛毯、蛋糕等物资的,热闹非凡。

大概中午时分到达外婆家,唱生日歌,分蛋糕。

除了到场的亲朋好友外,村子里的每户人家都要送一盒蛋糕。

几乎每年春节回老家都要参加这项仪礼,场面一个赛一个“奢华”。

无论是家境一般还是富有的,只要过十岁都会倾尽财力。

  地方风味篇

  无论是岁时节日还是人生仪礼,在举办重大宴席时必不可少的就是美味佳肴了。

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沿江徽菜

  沿江徽菜是安徽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以芜湖、安庆为代表,善烹活鲜、家禽,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尤以烟熏技术见长。

徽菜大多就地取材,而沿江和巢湖一带,是我国淡水鱼重要产区,万顷碧波为徽菜尤其是沿江徽菜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其中名贵的长江(鱼时)鱼、巢湖银鱼、三河螃蟹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席上珍品。

  徽菜名菜单

  采石茶干

  家乡马鞍山市盛产采石茶干,因著名风景区采石矶而得名。

最初跟福建同学提起采石茶干,大家以为是把茶晒干后的一种食物。

其实不然。

茶干古名“(艹叔)乳干”,因其近似茶色,又是茗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

可以把它看成是豆腐干的一个细分品类。

它以豆干为主料,配以鸡汁、茴香、甘草、桂皮、味精。

  方言俗语

  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安徽方言以及大量的俗语、民谚,作为表达安徽民众思想情感和社会习俗的最主要媒介,也是安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被戏称为“方言重灾区”,其实在历史相对悠久的城市和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大量的方言。

马鞍山话又叫“马普”,因为它跟普通话基本相似,在音调上与普通话不同。

如“今天”,“马普”发音为“jintian”。

  我们也创造和使用着广为流传的俗语,如“”。

  结语:

关于乡情的思考

  乡情,既是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是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地域风情,展示的是家乡的欣欣向荣之貌,透露的是家乡人对家乡的款款缱绻之情。

地方民俗需要传承,传承本身毋庸置疑,但是,在我们的民俗传承过程中,我们对民俗的改造、认知是否需要重新思考?

对我们有激励意义、能促进家乡发展的乡土民情我们要完好地保留、传承下来。

反之,不利于我们成长、阻碍家乡发展的民俗我们就要大胆、果断地改造甚至摒弃。

比如家乡的“过十岁”。

我至今不明白用这种方式过十岁的意义,如果说把它当成成年礼的过渡,但是这样的奢侈、浪费行为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形成攀比心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我翻阅各种资料并没有找到过十岁的历史渊源,如果说这是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意识到自己长大向成年过渡了,可是这种过渡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只有奢华的排场,很容易误导孩子,他觉得他以后给他的孩子也要这么过,于是一代传一代,这也是我对这种奢侈的过十岁方式得以流传至今的一种猜测。

  前几天母亲发来朋友圈的一个分享,标题是“如何证明自己是和县人”,后来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如

  何证明自己是xx地人”的相关调侃。

可见我们还是有着很重的乡土情结。

传承民俗的确必要,但是我们不能以地方特色为借口而排斥接纳新事物。

中学时班上有位老乡,满口的和县方言,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用方言。

老师让她好好学学普通话,她俏皮地用方言回了一句“人不能忘本”。

于是她就一直保持着她的方言口音。

我们是不能忘本,落叶还归根呢,可是纳新和传承并不矛盾,对于像普通话这样的“外来物”如果你不接受它,那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于个人和整个城市来说都是一种倒退,最终会导致落后。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今天我们看到的安徽民俗的原真性正在逐渐淡化,其生存的基础也在发生着变化,依附节日传承的民俗活动在节日里逐渐退隐.在安徽大部分地方只有端午节和元宵节才开展民俗活动,其他节日里的民俗活动日渐衰弱.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时间的推移,及其掌握这些文化遗产的老人的逝去,许多项目已经出现既无文字记载,又无传承人的局面,徽州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对地方民俗进行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迫在眉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