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13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和戏剧性成分毕业论文文档格式.docx

3.2人物、真实、情节6

3.3受众心理的真实把握8

3.3.1节目真实感8

3.3.2不同年龄层受众比例8

3.3.3节目吸引点8

3.3.4心理层面的满足10

四、《爸爸去哪儿》的戏剧性构成10

4.1叙事时空和情节的戏剧性构建10

4.1.1戏剧性命运10

4.1.2时空性情景11

4.2戏剧性的编剧和剪辑11

4.2.1节目编剧11

4.2.2节目剪辑12

五、节目的艺术加工12

5.1多元化的叙事视角12

5.2画外音的指示作用13

5.3字幕的人物塑造13

5.3.1人物形象的刻画13

5.3.2悬念设置13

结语:

《爸爸去哪儿》中“真”与“秀”的结合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语16

一、真人秀与《爸爸去哪儿》

1.1真人秀的概念

“真人秀”,也被称为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

它强调直播的实时性,没有剧本,没有彩排,是一种声称是“百分百反映真实”的电视节目。

真人秀节目不设定剧本和台词,是由普通人按照一定游戏规则参与节目,在节目中自由发挥,由节目组进行现场拍摄并播出的节目。

真人秀与一般的电视综艺节目不同,它具有很多的特性,而节目里所设置的各种游戏,它们的规则是很重要的,也是节目本身的核心要件。

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下,真人秀节目突破了以往电视节目的传统的技术和观念限制,收集了不同题材,掌握了各种媒体,用尽可能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吸引形形色色的参与者和观看者。

1.2国内综艺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综艺种类越来越多,各个电视台为了收视率都想尽办法推出自己卫视独有的综艺。

竞争变得激烈,久而久之,引起的就是大众的审美疲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慢慢又有了综艺的新一种形式——真人秀。

其实真人秀在我国早已发展多年,从十年前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突然窜火,及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快速突起,各个相亲式的节目也越来越多。

在人们感到视觉疲劳时,2012年的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半路杀出火爆一时。

持续一年后,2013年湖南卫视的新型野外真人秀综艺《爸爸去哪儿》以一种新的姿态闯入人们视野。

在这个慢慢注重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代下,节目在寓意注重亲子间的交流。

而《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正好符合大家的心意,恰好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个亲子市场的空白点。

二、《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

2.1明星嘉宾,最大噱头

从节目一开始宣传,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谁谁将带着他的儿子或女儿参与。

电视的预告宣传片也在时不时的循环播放,让观众早早的就对节目有所期待。

在选择的参与人里,虽然都同为明星,但其职业却有所不同。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

明星一直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

我们不能在生活中时时看到,只能通过电视了解他。

他们是神秘的,是受到大众的各种崇拜和羡慕的。

因为是明星,大众在除了看到明星在台上光彩的一面,却也对他们的私下生活是如何的相当感兴趣。

对于喜欢他们的粉丝来说,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也是很惊喜。

当然,除了粉丝,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他们也想看看明星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与我们是否是一样的。

所以光是参与的明星就吸引了一部分铁杆粉丝和大众路人,他们都对自己喜爱的明星参与这个节目充满期待。

2.2新的节目类型——户外综艺

从综艺节目开始出现,不管是谈话式,还是游戏式,都是在摄影棚里录制完成的。

久而久之,当观众开始厌倦这类节目形态的时候,一种的新的综艺形式就产生了,那就是户外综艺。

这种是把传统的综艺节目搬离摄影棚,走出电视台,在室外,在一个户外的地方进行拍摄。

要说户外综艺,还是流行于韩国,韩国有相当多这种户外综艺。

例如《无限挑战》、《runningman》等等,慢慢的这种类型的节目就非常受欢迎。

加之中国没有这样的形式,所以《爸爸去哪儿》的开放式录制让大家也有了对中国综艺的新鲜感。

2.2.1户外综艺的大势

早在12年前韩国的《情书》、《X-man》等综艺引入中国播出后,让大家疯狂迷上了韩国综艺。

随后韩国人突然意识到,综艺节目除了在摄影棚里面不断录制以外,其实我们还有别的方法的——那就是户外综艺。

而恰好我们中国又缺失这种节目,所以在《爸爸去哪儿》播出时,我们得到了在看韩国综艺上的满足,节目的大火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像韩国的《两天一夜》的收视,连续22周突破百分之三十的收视大关。

在竞争度如此强的韩国,百分之五十以上就可以称为神话了。

加之还有像《情书》这样的,在韩国火,在那时的中国更是掀起大家收看的热潮。

2.2.2户外综艺与传统综艺区别

在韩国,类似的户外综艺节目,配备的工作组一般都是在80人以上,120人以内。

这与传统的综艺不同,户外综艺需要大量的摄影,收音器材,及大量的

工作人员和充足的后勤设备。

这样才能在遇上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理妥当。

除了基本配置外,节目形式也与传统综艺不同。

在这种节目里,都会在户外进行过夜,那么就会出现有简陋一点的环境与福利比较不错的住宿。

这都是通过游戏或者抽签才能决定自己的住所是好是坏。

吃的食物也是当地的特产或是玉米等等简单的。

这些的种种,可能会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带有一定的同情,然后让这期的收视率爆发。

社交与教育

节目在娱乐大家的同时也有其中展现出的明星们他们的教育方法与和教导孩子们和他人的相处。

在节目中,五位爸爸都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

所以这些种种因素,也会促成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节目的播出后,他们既能够满足观众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观众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不同职业的明星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同时,他们也通过节目有了与孩子更多的独自相处的空间,更多的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而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相处时,他们也会懂得互相谦让,大的要照顾小的。

在犯了错误时,在爸爸的指导下也能很快的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主动道歉认错。

然后我们通过节目可以知道:

过分的保护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过分的严厉会降低孩子的情商;

有时孩子不一定是被教育者;

放大孩子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

经常赞美孩子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潜能。

三、《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性构建

作为电视节目,真人秀很适合传达情感,这也是《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看点之一。

而另一方面,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更容易让观众引发共鸣,获得认可。

节目特殊的拍摄和记录方法保证了情感的真实性。

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对参演的任何人进行干涉干扰,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人物情感的真实性。

3.1摄制方式的真实

在节目里,为了展示出真实的人所具有的性格,在摄制方式上节目就设定了多个机位,导演、摄像、后勤,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共有100余人左右,节目也由1000小时的素材剪辑。

在机位设置上,让它尽可能不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中,防

止孩子过度关注摄像机而表现出不真实的情感。

在遇到完成任务出门需要移动摄影师时也只是跟拍,不提供任何帮助,不参与故事的构成,在孩子遇到难题时也不会提供任何帮助,镜头会客观的观察和记录人言行,对节目的“真”进行了保证。

3.2人物、真实、情节

在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儿》的第一集时,参与节目的五对家庭来到北京郊外的举人村。

因为大家都是长期生活在城市,所以一来到郊外是有些不适应的。

当到达目的地之后,代理村长李锐让大家把零食、玩具、手机等物品上交后就开始让各位老爸和孩子参观要休息的房间。

这个时候,田亮的女儿cindy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开始不停地流眼泪,来了次大爆发,让现场所有人和观看节目的人们都非常意外。

不仅走路哭,抽签哭,领午饭也哭,更是一直喊着“我要回家,我想奶奶”!

这样的情节并不是节目组设置的,而是由爸爸和孩子自己所表现的。

因为它的情节设置就是随意性,所以最后出来的画面有很强的现场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唤起观众的共鸣。

虽然节目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它的记录方法与纪录片非常的相似。

但是还是要在已经设定好的情境中展开故事。

在节目里有小朋友领取食材的环节,恰好cindy在当中就表现得相当不错。

沿袭了爸爸运动员精神的她,将责任和勇敢进行到底,不仅带领大家勇往直前找到了一个又一个食材,还主动照顾起了Angela和天天,就算提的篮子非常重也没有抱怨。

当历经波折找到鱼之后,站在门口大声呐喊“我们找到鱼了”,这里观众会对她又心疼又觉得她很懂事很可爱。

不再是之前那个爱哭的小女孩了。

爸爸也为她的行为感到非常高兴。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与孩子之间所呈现出的都是最真实的,通过这些情节设定,大家会看到小朋友们之间相互帮忙的真情呈现。

节目在任务中也没有任何的脚本排练,这就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未经雕琢的朴实感。

节目第二期中,是运动员爸爸田亮的生日,cindy在睡前给爸爸说生日快乐。

而这个情节是在第三期中爸爸在哄睡了cindy后去到林志颖家观看第二期的节

目。

当田亮在看到女儿对自己说生日快乐时,平常较淡定的他也不禁红了眼眶。

在看到cindy从节目一开始的一直哭闹,到现在变成了自己的贴心小棉袄,也更依赖自己了。

而他也在与女儿的日益相处中找到跟女儿沟通的方法,跟女儿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情感交流。

虽然他们是明星,但是他们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是质朴真实的。

他们的欢乐、悲伤、难过、生气都呈现在镜头中。

都是孩子和爸爸们自己平常的生活,这一件件的事都是自然而然所流露出的。

3.3受众心理的真实把握

3.3.1节目真实感

观众观看真人秀重点看的就是一个“真”。

在收看《爸爸去哪儿》时候,观众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节目的内容,而是想通过对节目中的细节、故事和父子相处模式的观看,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因为节目里的参与人员都是平常和我们常人有一定距离的,孩子们因为受父母的经济影响从一出生就备受呵护,有些可能就有了养尊处优的毛病。

所以当观众发现自己看到的明星其实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他们也和我们有着相同的生活。

没有了华丽的服装和装饰,他们也是正常人。

这时带给观众的感受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3.3.2不同年龄层受众比例

《爸爸去哪儿》热播后,从观众来看,都是有不同的年龄层的。

年龄的不同,他们相互观看的点也是不一样的。

在观众中,有相当大的人群是90后居多,他们看的基本是冲着节目的嘉宾明星,节目过程中的笑点,孩子的可爱。

而70后和80后因为都基本已为人父为人母,他们看得更多的是节目的真情流露,贴近生活,毕竟他们也有孩子有时的心境更能理解节目里的爸爸们。

然后像00后因为年纪较小,更多的是把它当好笑的节目来看。

从观众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性关注占了68.7%,男性关注为21.3%。

许多的女性朋友在看完节目后都觉得孩子太可爱,也想自己也快点有一个小宝贝。

3.3.3节目吸引点

在一份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在认为节目哪处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作出了选择。

图1《爸爸去哪儿》受热捧的原因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选择最多的就是爸爸与孩子间的亲情互动与孩子们可爱的个人魅力,及孩子们慢慢进行的变化和朴实的生活体验等。

像第一季中有一个很出名的桥段,护蛋环节。

在天天想要好好保护蛋时,“坏叔叔”田亮成功的打碎了天天的鸡蛋。

天天看到鸡蛋被打碎表现出了不知所措非常的无助,但是天天没有逃避责任,面对爸爸对鸡蛋的质问,主动鼓起勇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它,还说“爸爸,我错了,你打我吧”。

看到这里,观众们都会在心里感叹张亮平常对儿子的教育非常成功,让天天从小就学会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学会主动认错,而不是犯了错找借口。

对于爸爸和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朴实的生活体验。

当爸爸和孩子所处的环境和问题,与观众的生活经历或者某个情节相一致的时候,观众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节目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

在节目中,大多数情节设计都是针对普通家庭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小城市小村庄的生活环境,这与大多数观众的生活环境

相一致。

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就在无形之中实现了自我的带入。

在看到刘烨混血的儿子诺一喜欢孙悟空会就会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看到grace和Joe吵架会联想到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模式。

这样将节目中角色的某些特点和自身相比对进行融合,再与明星爸爸和子女进行对比,这样通过观看使观众得到一种满足感。

3.3.4心理层面的满足

从大众来看,大家其实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对别人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理。

特别是明星们,我们更想知道他的私下生活是如何过的,和我们平常人是否一样。

有句话是说的“靠近舞台,远离生活”,虽说有时嘴上不说,但心里其实是想了解的。

这也应了有句话“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不管是粉丝还是路人,都对明星的隐私有一定程度上的兴趣,甚至比自己身边人的隐私更感兴趣。

而节目不说完全对外公开明星的性格及遇事风格,但好歹比在戏中,比在其他综艺上,更能凸显自己的个性。

四、《爸爸去哪儿》的戏剧性构成

在真人秀中,戏剧情景的设置是必要的。

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在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的存在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需要有一定的戏剧情境,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空间里,重现我们生活里的矛盾被激发,然后又圆满解决的过程。

所以,需要为这些提供良好的时间和环境,这种环境能够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冲突、心理冲突等等,促使整个的情景故事都更加具有了可看性。

4.1叙事时空和情节的戏剧性构建

4.1.1戏剧性命运

在节目里,节目组会要求爸爸和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游戏或竞赛,这里的空间是固定的。

这种就像是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戏剧化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明星和孩子们能够快速体验另一种生活,在一定的条件或人为的规则中进行生活。

在完成竞赛时,会有胜有败,胜和败就是戏剧性的变化,所以说节目里的竞争都会有戏剧性的命运在里面。

比如第一季的第二期有一个爸爸们之间的厨艺比拼,而判定他们名次的正是孩子们。

孩子们喜欢吃谁的饭就把手里的狗尾巴草给他,结果出人意料的是爸爸当中身为厨师的张亮居然得到的草最少。

这和我们观众心理所期待的是形成了强烈反差的。

在比赛结束后,张亮抱着天天,对他说“儿子,我完了。

”这个时候天天却一下子挣脱了爸爸怀抱跑了出去。

看到这里,大家以为天天又闹脾气了,张亮也急忙追出去想拦住天天。

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天天在摄像机面前嘟囔说“狗尾巴早草呢,哪儿有狗尾巴草!

”那这时我想大家都会明白天天为了不让爸爸受处罚想自己去找狗尾巴草来给爸爸。

后来在面对不知道天天要干嘛的张亮开始教育,天天只轻声说了一句“我只想自己拿一个狗尾巴草给你!

”像这里最后的结局似乎变得特别温暖。

其实,节目之所以设置这样带有戏剧性的环节,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爸爸都是很少做菜的,他们做起菜来是一塌糊涂。

而像这种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辨别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发现这些假的事物,反而使得这种戏剧性的空间环境设置得非常成功。

4.1.2时空性情景

在真人秀中,都会有规定的情景,那么在这些情景中,就可能包含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所处的场景情镜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

这些都能够成为推动整个叙事前进的动力,能够在情节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引发冲突矛盾,展示故事的主题。

在《爸爸去哪儿》中,就会时不时的营造出这种戏剧性时空情景。

节目组会在里边设定种种时间和环境,这里人为的痕迹就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这种非常强的戏剧性,是连道具、意外等等都是提前设置好的。

第一季的第十期中有一个很深刻的环节,就是五位老爸的换装大考验。

五位爸爸先后变成了少林寺高手、白眉仙人、警察叔叔、农民老伯伯、搞怪时尚女人画家去偶遇自己的孩子看看他们能否认出他们。

首先登场的就是林志颖扮演的白眉仙人,他站在路旁的草丛里,在指挥空中的小飞机,命令它飞左飞右飞上飞下,这其实背后有工作人员在进行操控。

这也节目设置的一个戏剧性所在,它其实不是真实的,是营造出来的一个戏剧情境。

在小朋友们的眼中,这些神仙是从电视上才能看到,所以当把这些情景展现到现实生活中时就会觉得相当神奇。

在kimi看见他时他说自己是这里的神仙,能变出很多的东西。

Kimi问是真的吗,他说自

己已经变出了一个大礼物在家里了。

这个时候就好像是换了一个时空,孩子就好像是真的来到了一个有神仙的地方。

而因为孩子还小,他也许还分不清所遇到事情的真假,且就可能顺着节目组设置出的故事进入到里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4.2戏剧性的编剧和剪辑

4.2.1节目编剧

节目制片人说节目里有个6人编剧组,那么就可以说整个《爸爸去哪儿》都全在剧本里。

然后这几位编剧的任务是为整个节目制定一个框架。

比如,5组家庭到了外景拍摄地后,节目组需要做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收手机,第二件事是带他们参观房间,第三件事是发放午饭。

这些规定情节是为了节目进行下去而设置的框架,至于爸爸和孩子们对这些事情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发生什么样的状况、说什么话,节目组就一律不管,静待事情的发生。

所以也可以说从一开始戏剧性就一直存在于节目当中。

4.2.2节目剪辑

《爸爸去哪儿》虽然是一档综艺节目,但是它始终有一定的戏剧性。

在节目营造一定的戏剧性上,节目的剪辑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也是大多数真人秀营造节目戏剧性最重要的手段。

节目会利用剪辑来强化冲突,强化时间和空间的戏剧性关系。

因为在节目里,由于存在多对父子或父女,所有时间都是同时发生。

五对父子、父女完成某项任务时,由于都处于不同的地点。

因此,镜头不可能同时将他们做了什么都呈现出来。

这时,就会将每对父子的表现来穿插剪辑来进行表现。

以一个完整的主题为中心,将多条情节来进行串联起来,在叙事中分别表现人物,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表现的同时,不仅会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删减,会直接选取对于故事叙述有直接作用的情节。

五、节目的艺术加工

5.1多元化的叙事视角

在真人秀中,节目能通过镜头,从镜头中的语言、声音等来表现情景。

并且通过多元化的叙事视角变换,表明动作与动作,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某种内在联系。

来造成叙事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和叙事效果的差异,使观众有别样的心理感受。

比如,《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第八期在里的在山东鸡鸣岛这期节目中。

爸爸和孩子们要请岛上的孤独老人一起吃饭,节目播出的有一段是Angel给老爷爷老奶奶夹菜的细节。

Angel用手拿着虾子放到老人的盘子里,热情的招呼着说:

“爷爷给你吃个虾,奶奶给你吃个虾,吃呀爷爷。

”而另一台摄像机则记录下爸爸王岳伦在一旁带着微笑静静看着女儿给老人热情的夹菜。

紧接着,下一组出现的画面就是王岳伦的个人述说,他说:

“其实没有人跟她说你要给人夹菜,都是她主动的,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

我觉得这点我特别欣慰。

”这些是一个视角,从这些细节方面观众们体会得也就更深,这些小细节也更能教育一些观影的孩子和家长。

然后节目中也不止这样一个视角,还有另外的视角,也就是对爸爸的采访。

像刚刚提到的爸爸王岳伦单独说话其实就是另外视角。

而节目之所以只采访爸爸,是因为爸爸能够更好的进行故事叙述。

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有一个“护蛋”的环节。

对于爸爸们的想法和对孩子的表现是否满意,观众是无法从知晓的,但是这确实父子互动的重要部分。

于是就有了另一个视角,来看看爸爸们来解释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让观众直接接触到他们眼中人物的想法,这更具有直接性。

我们也能了解更多,爸爸们也有一个更好吐露自己心声的一个平台。

5.2画外音的指示作用

在《爸爸去哪儿》中,节目上的画外音也是叙事的重点。

节目里的“村长“是节目的一员,但也需要在画外音的帮助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叙事、人物塑造,同时为故事的发展创造背景。

节目中里的画外音展现了节目的表现力,强化了视听结合的功能,以旁白、独白、解说三种形式,呈现故事的背景、画面内容的解说。

或者作为叙述者,对故事背景、人物、事件进行议论。

例如每到一个新地点,画外音都会对环境进行解说,针对游戏规则进行解说。

在每次孩子们完成任务后,村长总会针对孩子人物的完成情况进行评点。

此外,在节目里画外音还承担了提出悬念、引起观众关注的功能。

5.3字幕的人物塑造

我们的《爸爸去哪儿》参照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在节目中大量使用了字幕。

然后在搞笑可爱的字幕中,观众往往能够感受到更强烈的戏剧效果和娱乐性。

节目在字幕上费了一番功夫,不仅字体有个性,而且语言也紧随着当下语言的潮流。

5.3.1人物形象的刻画

比如,节目会使用字幕塑造人物形象,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刻画、并突出每个爸爸和孩子的个性。

像Cindy,她其实是个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女孩,虽然外表可爱,但是确实一直喜欢像男生一样跑来跑去,大大咧咧!

于是,节目组就在字幕上写出了“风一样的女子”!

那么,这个对她的定位一下子就深入了人心,节目用简单、易懂、形象性的文字就让观众在心中有了cindy的特别形象。

5.3.2悬念设置

此外,字幕除了形象人物,还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让观众在无形之中也感受到节目剧情的跌宕起伏,增加节目吸引力和节目的戏剧效果。

比如在节目分段处和结尾处,总是会设置悬念。

像其中在云南普者黑第一集的结束部分,节目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出现字幕“什么时候才能凑够回县城的路费啊?

”看到这里,观众要想知道后续,必须要收看接下来的一期节目,这就使得节目更加引人入胜。

观众还可以进行交流,更好的增加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促进了节目的传播。

《爸爸去哪儿》中“真”与“秀”的结合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给我国的真人秀发展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现如今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但是,在“真”与“秀”之间的平衡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最近的《奔跑吧兄弟》中由于剪辑

的失误,出现了许多质疑节目故意作假的意见。

在真人秀节目中,其实真实性和戏剧性都是相对的,它们是一起存在的,缺一不可,也是相互对立的。

在这样一个节目中,几乎所有的真人秀节目都会预先设计一个剧情,并以此来引导参与者。

尽管真人秀节目里随时都可能有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在这种结果的指向下,真人秀的目标始终会确定的。

但是这种指向性并不是为了收视率而作假,所以节目应当更加在拍摄中注重节目的真实性,凸显每个人物的独立性,以真实的人通过虚构的表演来表现真实的事情。

所以最后,在未来的真人秀节目中,要更加完善的处理“真”与“秀”的问题,既不能完全照搬其他节目的形式,将节目规则固定死,也不能进行虚假拍摄。

特别是在后期剪辑中要非常注意,即使有摆拍,也必须保证剪辑不出问题,不能够穿帮,保证给观众一个“真实”的节目。

只有真正做到将表演性和真实性相结合,才能符合观众对节目的要求和期待,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为节目创造更加稳定的收视率。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