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0949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创新智能从课堂入手Word下载.docx

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这是创新学习的重要保证。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

这是创新学习的客观要求。

引导学生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

这是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这是创新学习的动力因素。

  

(1)改变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

如第三册“2~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2讲起的,我们则是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l-4的口诀。

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束法口诀的方法。

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教得自然轻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

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是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提出一个讨论题,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

  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2.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多想、多说、多做,感受成功的愉悦。

  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联系济南高架路建设,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修高架路中的数学问题。

如果让你来当总指挥、打算怎么办?

”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一个比一个想得全面,还真有总指挥的超前意识和胆略。

  教师抓住时机出示例题,两个学生列出算式:

(l÷

10+l÷

15)和l÷

(+)。

老师耐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很快解决了单位“l”和工作效率问题、认定了第二种解题方法。

  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3.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思,鼓励合作,共同发展。

  针对学校大班额,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我们采取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重点加强小组研讨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

课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

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管运里才能。

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已见,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4.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

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如教学“8加几”时,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加5,老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

  生1:

“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

  生2:

“为什么要凑十?

  生3:

“为什么拿2根,不拿3根或者1根呢?

  生4:

“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十,不和右边的5根凑十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又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生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后,生2提出:

“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

”生3提出:

“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第三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性的问题。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把36和72的质因数与12和18的质因数进行比较,学生凭借自己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5.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不断打实创新学习的认知基础。

  目前,我们已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

  如复习中面图形前周长和面积时,一个小组是这样梳理的:

  它简单明了、形象地表示了各类平面图形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出乎一面周形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是小组自学、合作学习、集体智慧的结果。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我们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独出心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

  6.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

教学第六册“归一”问题时,我们从生活实际入手,自行设计一张贴近实际的商业发票,师生模拟买卖商品,填写发票。

  让学生说说填发票时你是怎样想的。

实际上填写发票的过程,就是解答“归一”问题的过程。

这样设计紧密联系生话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填写发票,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7.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学会求知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第十二册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时。

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去银行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并搜集定期存款凭条。

又如,教学第八册“十进制记数法”时,“数的产生”这部分,我们布置学生通过课外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发展。

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和动态逼真的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在解决数学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率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9.建立学生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正确导向和保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怎样把课堂教学引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评价是导向,评价是激励,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应突出七个方面:

  

(1)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思想。

主要看是否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

  

(2)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绝不代替;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

凡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就大胆放给学生;

凡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就要精讲、讲到点子上。

  (3)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参与。

就是看是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达到多种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提高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知识的效率。

(4)教学方法是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应该是探索法、研讨法、讲解法、实验法、课讲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5)从课堂上学生学习投入的程度看学生喜欢不喜欢数学课。

主要看是否营造了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的程度。

  (6)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主要看是否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做到尊重大纲,用活教材。

  (7)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主要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灵活。

  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

    

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

  10.提出新的数学教学基本结构。

  新授课:

创设情境——小组学习——全班交流——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巩固、应用、拓展。

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这是问题解决的核心环节。

  复习课:

看书——整理——交流——总结。

梳理——综合练习。

即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通过看书,梳理一个单元或一部分内容,找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文字叙述、图表、实物或其它表现形式,形成知识一网络,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整理内容,这个过程一定要是全员参与的过程。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互相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辩论、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11.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在我们的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提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创思维。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都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

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12.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推动了我校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使我校的创新教学一直走在省、市的前列。

  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

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

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

  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探索出了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途径,取得一些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