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073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格式.docx

这些植物体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

说明:

种子不但肩负着繁殖后代的使命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那么种子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才使它具备如此强大的功能?

引入课题:

种子的结构

认真观察图片,说出各种植物的种类,思考后回答:

它们都由种子发育而来。

体会到种子功能的强大。

做好学习种子结构的心理准备和预期。

 

情景再现,问题引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思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并通过种子功能的介绍,使学生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

联系生活

回顾旧知

明确目标

屏幕展示:

几种常见的植物种子,引导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名称,认识种子的外形。

回顾子房、胚珠各部分的发育结果,提出问题:

由受精卵、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中是如何存在的?

执行什么功能?

激发同学们探究其内部结构的热情。

分组观察各种实物种子,观察种皮颜色、外形,说出它们的名称,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回顾思考子房、胚珠各部分的发育结果:

子房壁将来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受精卵发育成胚,种皮、胚乳、胚合成种子,种子和果皮合称果实。

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种子,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联系旧知,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求种子结构一探究竟的欲望,引入学习任务。

三、

自主探究

明确要求

下面我们观察、花生、黑豆等种子和玉米、小麦高粱种子的结构。

首先看实验报告单和所用材料。

1、目的要求:

①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

②认识种子的结构。

2、材料用具:

浸软的菜豆、玉米种子,解剖刀,放大镜,培养皿,碘液。

实验准备:

①观察菜豆、花生等种子和玉米、小麦等种子的顺序是怎样的?

②解剖、观察菜豆、花生等种子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解剖、观察玉米、小麦种子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上的要求和步骤结合试验台上的各类种子和实验器材,了解实验步骤。

思考:

1、由外到内,先形态后结构,先肉眼再用放大镜观察的顺序才更加科学。

2、学生叙述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交待是一堂实验课程成败的前提。

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正确的方法步骤,为动手操作做好准备。

四、

合作探究

师生总结

五、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探究一:

观察菜豆、花生、黑豆、白豆等种子的结构

1、要求学生在1-3号种子中选材进行观察

出示探究步骤及思考的问题:

(1)观察种子的颜色、形状,指认种脐的位置。

(2)观察内部结构:

剥去种皮,分开两个豆瓣。

(1)豆瓣是什么结构?

有几片?

(2)借助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

对照课本图,指出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位置。

2、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问题。

3、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手绘板图花生、菜豆、黑豆、白豆结构图。

4、指导同学们找出上述几种种子的共同之处。

5、总结提出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强调: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发育为种子中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最主要的部分。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就是因为种子里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胚。

如果胚不完整会怎样?

走进生活:

1、我们平时所食用的花生油、豆浆、豆腐等主要来自于种子的那一部分?

说明了什么?

2、我们平时所吃的“绿豆芽”中白嫩细长的部分主要是由大豆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探究二:

观察玉米、小麦、高粱“种子”的结构

1、要求学生在4-6号种子中选材进行观察

(1)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

取一粒玉米“种子”,试一试能否将果皮与种皮分开?

为什么?

所以一粒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个果实。

(2)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

将玉米粒平放在培养皿内,用刀片沿中线将玉米种子纵向切开。

对照教材图辨认各结构。

(2)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发现什么变化?

变蓝部分属于什么结构?

这说明了什么?

(3)拓展实验,向菜豆、花生子叶上滴加碘液,有什么现象?

(4)用放大镜观察没变蓝部分,指认胚根、胚轴、胚芽、子叶位置。

3、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手绘板图玉米、小麦“种子”结构图。

4、指导同学们找出上述几种“种子”的共同之处。

5、总结并提出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解疑释难:

1、玉米的种子是由一朵雌花发育来的,果皮和种皮紧紧地贴在一起不易分开。

所以,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

2、玉米的胚乳部分滴碘液后变蓝说明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说明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3、菜豆、花生等没有变蓝,说明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是淀粉。

借此说明不同种子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提醒同学们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走进生活

1、生活中我们吃的大米、玉米,营养储存在哪里?

2、如果把大米种到地里,能长出幼苗来吗?

1、指导同学们观察1.2.3号种子结构与4.5.6号种子结构,分析两类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归纳:

像大豆种子这样,凡是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

如花生、蚕豆、西瓜子等。

像玉米种子那样,凡是种子的胚中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

如。

小麦、水稻、高粱等。

从发育上看种子内都应有胚乳,为什么一般单子叶植物有胚乳,而双子叶植没有胚乳呢?

3、知识拓展

自然界中还有更多的小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展示菜豆、花生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和根系,以及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和根系,引导同学们观察,找出规律。

生物学上把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叫做网状叶脉,根系叫做直根系;

把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叫做平行叶脉,根系叫做须根系。

总结区分单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1)子叶数目

(2)叶脉形状

(3)根系特点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小组组长选择1-3号中的一种解剖、观察并对照课本指认各部分结构。

2、组长指导组员选材、解剖、观察,指认各部分结构。

3、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1)菜豆、花生、黑豆、白豆种子外有种皮,种皮颜色不同,都起到保护作用。

豆瓣叫子叶,有两片。

(2)观察并指出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位置。

(3)学生手绘图,并标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4、各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做有效补充。

回答:

1、子叶,说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2、绿豆芽主要是胚轴发育而成的。

小组合作实验、交流汇报:

1、小组组长选择4-6号中的一种解剖、观察并对照课本指认各部分结构。

(1)在观察玉米的外形,尝试用手或镊子分开玉米的果皮和种皮,都未成功。

小组讨论后回答:

玉米的果皮和种皮紧密结合,难以分开。

4、结合课本插图进行观察,辨认各结构名称。

玉米“种子”结构:

小麦“种子”的结构:

5、用碘液滴在切面上,观察颜色的变化,思考并回答问题。

6、学生手绘图说出玉米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1、胚乳里

2、不能,胚不完整。

学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理解、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链接,了解到:

种子在形成过程中都是有胚乳的,只不过绝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养料被胚的子叶吸收,胚乳退化,因而种子中没有胚乳。

学生仔细观察叶脉和根系特点,小组讨论,互通有无。

总结出:

1、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像网格一样,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像平行线。

2、双子叶植物的根有的又粗又,有的又短又细,单子叶植物的根相差不大。

学生直观的看到种子的结构,直观刺激和感性的认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观察,认识胚各部分的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此时教师的巡视指导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恰到好处。

各小组分别观察不同的种子,找出共性,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让知识的生成顺理成章。

提高了同学们的动脑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观察和认识种子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的精讲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本节内容也是全章内容的核心部分,承上启下介绍植物的生殖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整体认识和全局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

强调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最主要的部分,为激趣导入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通过生活链接和拓展试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拓展实验的开展,增加了同学们的视野,也增强了对于科学探究的信心,拓宽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

学生手绘种子结构图与老师手绘板图相结合,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更提高了同学们的生物基本素养。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的引入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走进生活环节,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体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新梳理,由个性到共性的总结和升华,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叶脉、根系知识的拓展也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生物学科的魅力也在于此,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挖掘去发现,对学生们进行了情感教育。

融会贯通环节是本堂课的重要一环,每节课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是整个初中生物学体系中一个点,有点连线,由线成面,才能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最终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六、

融会贯通

知识应用

情感升华

1、抛出问题:

大家学习了种子的结构,你认为种子的哪一部分最重要?

为什么?

引发同学们对于种子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思考。

3、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做有效的整理与拓展:

(1)种皮的保护作用,使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复杂的环境,体现了比孢子植物高等之处,解释生物界中处处体现生物进化的观点;

不同植物种子的种皮利用自身的特点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起到繁殖后代的作用,在保存种子时,关键是保护胚的完整和生命力。

(3)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水分等各种营养物质,提醒大家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一日三餐,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防止疾病的发生。

4、帮助同学们建立健康生活、爱惜粮食的美好情感。

学生畅所欲言,做出回答:

1、种皮最重要,可以保护里面的胚;

有的能入药,有些能随处飘散,有的可做食品……

2、胚最重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萌发后可以发育为整个植物体……

3、子叶、胚乳最重要,有些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4、思维拓展:

种子的旅行,说出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保存种子的方法---通风、干燥、阴凉、防虫……

合理膳食的要求---以糖类物质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尽量少吃油脂类食品。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根据《新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全新学习理念----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本课遵循上述的教学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表现为:

(1)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识,每位同学都能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探究学习氛围浓厚。

(3)教师引导和学生发现相结合,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整节课在教师的主导下高效、有序的进行,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4)教学设计没有照本宣科,加入花生、黑豆、白豆、小麦、高粱等植物种子,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个性到共性的推理和归纳过程,让知识的生成顺理成章。

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改进的地方:

(1)做好学生的引导、控制。

学生上实验课容易过度兴奋,不按要求,盲目操作。

(2)处理好教材、多媒体与板书、板图的关系。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舍本逐末,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所以课堂中有组织的把教材、多媒体课件、板书、板图有机结合,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才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种子的结构》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因材施教对学情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1.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因此在课堂中可创建学习情境,设置探究实验的各活动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2.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本节课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种子植物已经有了很多的感性认识,能够识别生活中一些常见种子。

但是他们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功能并不了解。

本节课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种子的结构》效果分析

结合小组实验探究成果和导学案的反馈情况,我深感学生的潜能、创造力和可塑性之强。

1、目标检测合格人数达到95%以上,知识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

2、掌握了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处理信息及归纳总结的技能也得到提高。

3、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感受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种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识,每位同学都能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探究学习氛围浓厚。

《种子的结构》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来自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二课时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是形成新一代植物体的基础。

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种子发育开始的。

种子之所以能生长发育成种子植物,因为它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

所以,教材把观察《种子的结构》安排在理解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做好了铺垫,又对在整体上理解绿色开花植物一生起到了有效的衔接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种子的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实验观察操作的能力。

2.通过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2.通过观察、比较种子的结构,了解其功能,渗透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难点:

区别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

《种子的结构》评测练习

测评教学目标点1:

种子结构的组成。

1、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

A胚芽、胚根、胚轴、子叶B种皮和胚

C胚、胚乳、种皮D胚根、胚轴、胚芽和胚乳

2、种子中将来发育成成新植物体的结构是()

A胚B胚芽C子叶D胚轴

测评教学目标点2:

胚是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

4、豆油是从大豆种子哪一部分榨出来的()

A胚B子叶C胚乳D种皮

测评教学目标点3:

双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的结构。

3、从种子结构看,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的?

A胚B子叶C果实和种皮D胚乳

测评教学目标点4:

单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的结构。

5、小麦和花生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

A 胚和胚乳B胚芽和胚乳 C子叶和胚乳  D种皮和胚

测评教学目标点5:

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6.图为植物种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胚包括①②③④⑤B、乙表示单子叶植物的种子C、豆浆的营养主要来自⑨D、②和⑦将发育为茎和叶

《种子的结构》课标分析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了生物学科的性质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提倡的课程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遵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

《种子的结构》一课时属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科学探究主题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

科学探究主题要求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种子的结构》一课时中,通过设计观察玉米、菜豆种子的结构观察活动,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设计实验、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

并通过其他植物种子如:

花生、高粱、小麦、蚕豆种子结构的对比观察,提高了同学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要求学生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理活动、植物生长对于水分和无机盐的需求等内容。

《种子的结构》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核心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从整体上理解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就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认识不同植物种子胚的结构,作为连接开花结果到种子萌发,起到了重要的铺垫和衔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