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0316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四月教学案例及后记Word文档格式.docx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那么在阳光明媚的四月,你们见到听到的四月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课题:

《古诗三首》——乡村四月

(二)学习目标一:

解诗题,知作者

1、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乡村四月》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生:

(a、这首是描写的是乡村的景色。

b、四月(初夏)的景色……)

是啊,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

它的作者是?

(生答,师板书:

(宋)翁卷)

2、教师介绍作者:

翁卷 

 

公元一二O三年前后在世,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人,为“永嘉四灵”之三。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中前后在世。

尝登淳祐十年(公元一一八三年)乡荐。

终于布衣。

工诗,与徐照等称“永嘉四灵”。

卷著有苇碧轩集,已佚;

又有西岩集一卷,《四库总目》今尚传世。

(三)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播放录音。

生评价:

你觉得老师们读得怎样?

(有感情,慢,有节奏)

其实,这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

2、师教读古诗。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自己试着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吧!

4、指名诵读古诗。

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都快被陶醉了。

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生评价,改正)

(四)学习目标三:

自学课文,了解诗意

1、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结合课文中注释理解:

山原、白满川、子规、了

3、教师范读,学生闭着眼睛想象诗中画面

4、齐读和分组读。

(小组交流讨论,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师:

你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真的是这样的吗?

就让我们随着翁卷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一起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五)学习目标四:

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齐读第一句。

1、从这句古诗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师板书:

山原、白满川)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诗的?

师提示:

在乡村,山是绿的,草是绿的,树叶是绿的,水也是绿的。

乡村四月,到处都是绿的,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

遍。

一个“遍”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江南乡村,除了绿色,还有没有别的颜色?

(白色)

看,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变成了白晃晃的一片!

3、这样的景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美)

4、这句诗的意思: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

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句古诗

1、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的心情怎样?

3、那就带着高兴,带着快乐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吧!

4、从这句古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答:

a、忙完了蚕桑的事;

b、忙着插秧。

5、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们忙碌的情景。

才......又......)

看,乡村人家多忙啊!

难怪诗人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

6、

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

“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是啊,因为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

此时,不但景美,勤劳也是一种美!

(板书:

人勤)

这句诗的意思:

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

六、品评朗读 

感悟诗情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

描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七、练一练:

  

古诗小擂台

一填:

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联:

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①本是同根生,( 

 

)。

②(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④(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说:

这首诗你最喜欢( 

)句,是因为( 

八、知识拓展  

1、我当小诗人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 

2、小练笔

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九、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

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

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

"

山原"

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

白满川"

"

雨如烟"

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

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

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孜东完小顿珠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我想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

如何把这种美落实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语文有她自己丰富的学科特点和魅力,古诗也有她无尽的内涵和高远的意境,只有达到进入诗歌意境的较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才能达到我们教学古诗这一体裁所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中创设意境,让学生通过教学体会古诗意境的美呢?

通过本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本次教学研讨,我执教的是《乡村四月》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从课堂的导入环节开始,就着手把学生带进乡村生活的情境当中“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乡村去过么?

在你们心中,那应该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想象带进广阔的乡村,为学生学习本课的古诗打下良好的想象基础。

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使用相应的课件,使学生通过看看课件进一步从视觉上体会诗文的内容,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体会到古诗简单一些字后面隐藏的意境的美。

另外,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文本文字和口头语言来学习理解交流,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古诗教学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浓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字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注意到了通过自己的生动的引导语言和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体会诗文悠远的意境,同时也体会古诗用词的精准、凝练。

虽然,我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的过程当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入诗境,但是上完课以后感觉学生入境还是浅,深度不够。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自己的文学修养的深度都有关系。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多研究多琢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才会喜爱上古诗,才能传承诗词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