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0203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研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利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而且有利于正确引导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拓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四、 

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传统课堂进行优化重组,构建起高效低耗的既朴实本色有实效又充满生机和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学习,宜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验证和分析以不断优化和改进预设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经验总结法:

在构建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做法,课题组成员坚持认真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研究的专著和理论文章,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

五、 

该研究项目的特色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许多地区,小班化已实施了多年,通过实行小班化追求,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针对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状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堂课而言,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复杂无效内容变得简明高效,让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捷,使花哨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有效,追求一种简约而不失高效丰厚的课堂,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追求学生的和谐发展,努力完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一根本愿望。

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高效低耗的课堂教学模式便自然达成。

六、“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含年度完成工作指标)  

本课题从2012年6月起开始到2015年6月结束。

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12年6月)方案准备与申报阶段。

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从本校实际出发,申报方案。

2、第二阶段:

(2012年7月—2014年3月),方案研究与实施阶段。

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总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上级教研室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使其科学化,更具有可操性。

形成高效性的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案例集、高效课堂教学实录。

3、第三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6月)成果深化总结。

深化研究方案,全面进行方案研究总结,撰写方案研究总结报告,形成与方案相关的材料。

最终成果: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论文集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均具备中、高级职称,均为本科学历,具有多年的小班教学经验。

他们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2、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组成,小班教师全员参与,教导处具体管理、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

制度保障:

建立建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上级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人员保障:

我校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有众多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同时学校还将聘请陈永平主任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资料保障:

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并为小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各教师办公室均能宽带上网,为教师上网查找资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经费保障:

学校准备了充分的科研专项经费,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另外,本课题研究是迫在眉睫的要事,是关系到学校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大事,也是当今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小班化教学”课改实施方案

---------朝阳沟镇双榆小学

小班化教学,是指通过控制班级的学生数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这一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班级授课制。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发展又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办教育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投入不足,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只能实施“大班化”教学,甚至上大课。

使教师在工作中无精力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别、情趣爱好、知识特点等选择教法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质量提高工作徘徊不前,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启动,严重影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儿童的数量在逐年递减,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特别高,小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校教育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平等性、开放性、趣味性、交互性的教学原则,借鉴02年9月《教育探索》中浙江省丽水师范学校张寿松的经验,从02年10月开始在一年和二年中进行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

二、理论的假说。

本实验的理论假说是:

如果我们实施小班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师生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将会不断改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传统教学中教育资源浪费和短缺问题将得到完全遏止。

新型班级授课制必然形成。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一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关于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教学模式实验。

主要从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改变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学习氛围的研究。

教室的科学设置和有效地科学利用空间资源、合理设置和创最佳教学环境,不仅能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增进学习效果,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以最大的发挥教育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教室的设置:

——专一性教室设置。

就是根据学科或课型的不同,对教室内的教学用具及辅助设施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

例如;

音乐课、劳动课、诗词欣赏课等教师要事先按学科的教学需要进行教室设置,并在教学中能临时改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设置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缺点是缺乏固定性。

——座位的排列设置。

由于小班化教学严格控制学生的数量,因此教师可以按座位多样化和随机化的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实验形、马蹄形、直排性”的座位排列。

实验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排列,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更贴切,学生可以面对面自行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小组干部的带动作用,调动一些性格内向、平时怕说话的学生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和沟通;

马蹄形,指撤出课桌,学生延教室四周呈马蹄形排坐。

这种设置室内空间大,便于分角色表演、游戏,学生不受课桌的束缚,课堂与日常生活更为贴切,使学生能全身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去;

直排性,撤出课桌学生成路或纵队排列,这一排列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开展竞赛、演出等活动。

2、小班化教学原则的研究。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

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原则的研究:

——平等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这里的平等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一样的要求,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

——开放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进行教学,用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

营造一个开放性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整个教学富有趣味,使学生乐学、会学。

教师在设计时,应顺应儿童好奇的天性,不断求新求变,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交互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互动的学习环境,以次来完成教学任务。

他所改变的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化格局,在互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的群体效应,使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3、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

根据小班化教学原则的确定,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

——分组合作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需要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

同质有利于教师重点辅导,异质有利于同学间相互帮助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分组合作是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在互动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个别指导法。

在小班化教学中,个别指导法是指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意表现的学生以及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游戏活动法。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游戏活动内容,并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游戏器材。

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有情节进行活动游戏,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角色转换法。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当师、师当生”的教学活动。

角色转换,情感交融,学在一起,活动在一起,以此建立师生“双爱”的情感通道,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满足,体现“教学民主、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念。

四、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本课题是一项尝试性教学方法研究,具有实验的假说性质。

因此,必须考虑它的可行性。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取实验年级与兄弟校间横向比较的方法,以确保取得明实验效果。

本次实验确定的年级为一年级和二年级,采取连续滚动和跟踪的方式进行实验。

2.实验时间:

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周期三年。

实验方法:

调查。

对实验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考核和评估,摸请底数,使实验者能客观地了解受实验的学生发展状况。

(2)定期对实验年级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不同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及学习状况。

(3)实验控制。

实验年级按“小班化”教学理论进行授课。

(4)统计分析。

首先要及时检测并做好数字统计;

其次每学期结束后要进行形成性检测、年段结束后要进行终结性检测。

在次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做好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内情况记录,为总结实验结果提供科学的材料和数据。

最后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研究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予以弥补,并将好的经验上报和推广。

五、实验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历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项目的准备阶段。

2002.10~2003.1研究落实实验方案,起草年度实验计划,组织实验年级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理论的研究、培训和学习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组织实施阶段。

2003.3~2004.6

第三阶段实验项目总结验收阶段2004.10~2004.11

将实验过程及实验成果撰写成实验报告,并请上级

领导和业务专家予以鉴定和验收。

六、领导组织:

(略)

七、实验经费预算:

九龙山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小班化教育”是指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小学额班级中,发挥其优势,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

根据平湖市教育局推荐,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决定实施小班化教学实验。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小班化作为与国际化接轨的优质教育对提高教育质量起了巨大作用,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人为本突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谋而合。

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能更容易让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每个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即在更深的意义上提高教育效益与成本。

树立并践行适合学习的“小班化教学”理念:

教育观:

关注每个孩子,激励每位学生。

教学观:

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学。

学生观:

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

师生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质量观:

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所谓“小班化”,不只是一个班级学额概念,要求每一个班级学额控制在常规学额以下一定范围内就成了“小班”。

目前我校班额在32人左右。

“小班化教育”仍属于班级授课制形式的范畴,但是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给教师提供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是适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实验目标

[总目标]

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

[具体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使用效益最大化。

2、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3、探索小班化教育资源、环境配置,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4、结合新课程改革,加快已初见雏形的海洋科技与航天科技两大学校特色建设,逐步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并在管理、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

四、实验遵循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理论感悟与领会。

实验前要组织学习有关小班化教育理论,以及进一步深刻体会新课程标准理念。

2、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学生的成长需一步一个脚印,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学生的发展也是如此。

3、科学性、真实性原则。

实验需要搜集许多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方面的资料,因此得到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有科学的依据,绝不能凭空编造。

4、发展性原则。

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班级及每一个学生一定会在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整体素质来说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因此,我们在研究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与班级。

5、差异性原则。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达成的速度也是各有差异的,小班化为学生的有差异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时空。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清除发展的障碍。

五、实验的策略措施

1、以建设温馨教室为起点,营造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温馨教室的三个要素:

温馨的环境、温馨的课堂教学、温馨的人际关系。

1)温馨的环境(硬件方面)——教室要有教师办公角、作业展览角、图书阅览柜、电化教学设备角、活动角等。

结合“温馨教室创建”,做好教室的小班化教育文化环境布置,班级环境布置力求突出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课桌椅的排列,墙面布置、各种现代教育设备的安置,体现形式多样,适合学生身心特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教室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交往,具有家庭般温馨的场所。

2)温馨的课堂教学(软件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关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努力培养更多不同层次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以小班化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以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3)温馨的人际关系——小班化教育,十分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教师要不断尝试互动教学、角色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策略,探究分组教学、个别指导、鼓励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探究实践中师生共同成长。

 

2、构建小班化教学的常规管理体系。

1)备课:

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坡度合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

分层次精心设计练习,落实到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每堂课后有课后笔记,有针对一到两名学生的教学反思;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最佳空间形态,有课桌排放图示。

备课——在备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力),备教学实施空间组合变换(如桌椅排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及互动轨迹)等。

2)上课: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环节清楚,采取鼓励、扶持、点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有发言和活动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爱;

积极贯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分层施教,有重点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保证练习质量和练习时间,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需求;

将探究型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培养自学能力;

启发质疑问难,注意及时反馈;

课前准备充分。

上课——组织有效的分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兼顾每个学生的学生需要,采取鼓励、扶持、点拨等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学习,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3)作业:

内容精选,难易适度,分量适度,必须做到分层次出题或有针对学生的个别作业;

课后练习严格控制时间;

当天作业及时批改,实行面批,提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强作业的反馈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养成自觉订正的习惯。

作业——体现分层多元的特点,分层设计练习,富有弹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要增加作业面批的量,提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强作业反馈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辅导:

注意每堂课内的个别辅导;

经常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有重点地制定针对学生的辅导计划,认真做好个别辅导;

尤其对班级中学习有困难学生作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析;

制定辅导计划(包括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以及辅导的预期效果等);

认真记录辅导情况。

5)评价:

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多地进行即时评价、多次评价、分层评价、无级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3、构建适合小班化教育的评价体系。

小班化教育的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

1)对教师的评价改变原来的期末、年终考核的做法,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考虑到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建立对教师组织学生交往合作方面的评估和个性化教学的评估方法。

以此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

2)对学生的评价,改变原来只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较少的做法,确立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体系。

建立对学生交往合作方面的评价方法,发挥个性方面的评价和学业成绩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相互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六、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准备阶段和初步实验阶段

1、修订小班化研究的实验方案,制订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

确定实验班级。

2、对全体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培训。

学习有关小班化教育资料。

3、科学规划,进行符合小班化的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课堂装饰和设备添置,为开展小班化教育做好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3月)实验进行与实施攻坚阶段

1、开展课题有关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

2、结合学校特点及时做好小班化教学的中期小结,并适当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总结经验推广阶段

1、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材料。

2、邀请兄弟学校参加小班化教育现场研讨活动。

3、总结课题实验成果。

4、组织小班化教育成功展示活动。

七、实验的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姚良,副组长:

郭秀中,张学标、杨晓贤、钟明华、吴杰、唐国良、1——6年级办公室主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研组长。

八、实验的保障

1、理论支撑:

聘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

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适应小班化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效果为重点。

2、队伍建设:

实施小班化教育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师生交往新模式的构建。

学校要创造机会让全体教师有学习、探索、研究和展示的平台,将为全体实验教师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课题实验环境,激励教师勇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