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958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考试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3)Competition(竞争性)Competitiveinhibition(竞争性抑制)

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absorption)

(一)胃肠道给药方式:

口服(peros)、舌下(sublingual)、直肠(perrectum)

吸收部位:

口服(小肠粘膜)、舌下(颊粘膜)、直肠(直肠粘膜)

1、吸收:

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进入血流的过程。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

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①胃肠道pH值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

②胃排空速率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

③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

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现象。

2、分布:

药物吸收进入循环后,向各个脏器和组织的转运称为分布。

3、代谢

定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这就是药物代谢过程,也可称为生物转化。

药物被代谢后:

①多数可能转化为无活性物质;

②也可能从原来无药理活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

③有时生成不同活性的代谢物;

④甚至有时可能生成有毒物质,代谢过程并不等于解毒过程

生物转化分为两相:

Ⅰ相反应:

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

Ⅱ相反应:

为结合反应

药物的代谢影响因素

①年龄②遗传差异③病理状态④药物诱导和抑制

4、排泄定义:

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途径:

药物可通过肾、肺、胆囊、唾液、乳腺、汗腺排泄。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

药物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汁,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

Blood→liver→bile→gallbladder→GItrack→blood

第3节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1、房室模型

为了定量地分析体内药物的动力学过程,通常用房室模型模拟人体,将人体分为若干房室。

只要体内某些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均可归为一个房室,房室的划分与解剖位置或生理功能无关

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model)是最简单的房室模型。

假定身体为一同质单元,给药后药物瞬时分布到全身体液,使药物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达到动态平衡。

二室模型(two-compartmentmodel)

假定给药后药物不是立即均匀分布,它在体内可有不同速率的分布过程,根据各组织器官的血流情况不同,可分为药物分布速率较大的中央室和分布速率较小的周边室

①中央室包括血液、细胞外液以及心、肝、肾、脑、腺体等血液供应充沛的组织

②周边室代表脂肪、皮肤或静息状态的肌肉等血流供应较少的组织

◆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非常复杂,仅用一室或二室模型还不能满意地说明药物的体内过程,需用三室模型模拟。

2、速率过程可将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分为一级、零级和米-曼速率过程。

一级速率过程

大多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都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转运,任一时刻体内药量的消除速率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

特点:

①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属定比消除②有固定半衰期③如浓度用对数表示则时量曲线为直线

零级速率过程:

药物的消除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恒定,与药物浓度无关,称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主动转运,饱和限速

在临床常用药物中,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双香豆素及丙磺舒的代谢过程属零级速率。

米-曼氏速率过程

药物体内的消除速率受酶活力限制,在低浓度时表现为一级速率过程,而在高浓度时由于酶系统饱和,表现为零级过程,称为米—曼氏速率过程(Michaelis-Menten)

当药物浓度远小于Km时,可用一级速率过程近似计算;

当药物浓度明显超过消除过程Km时,可用零级速率过程近似计算。

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0.2/h

时间012345

浓度100806451.24132.8

mg/ml1000800640512410328

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20mg/h

时间012345

浓度100806040200

mg/ml1000980960940920900

3、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药-时曲线与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

(1)半衰期(halflife,t1/2)

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最为重要,代表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特点:

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

注意事项:

①肝肾功能降低时常伴有消除速率下降,药物可能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

②重复给药时由于某些药物可能诱导肝药酶或激发肾转运机制,导致与单次给药后的半衰期不同。

③缓释制剂使药物吸收延长从而改变了药物的表观半衰期,药物消除速率并未改变。

④由于某些组织储存药物或产生活性代谢物,药物的效应物半衰期可能明显长于药代动力学的消除半衰期。

5half-lives=97%ofdrugeliminated

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

(2)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

表示按所知血药浓度均匀分布全部药量所需的容积。

它并不真正反映任何一种体液的容积或一个生理空间。

(3)清除率(Clearance,Cl)

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掉药物的能力,用血浆容积表示,单位是ml/min。

计算公式:

①只要k和V不发生变化,尽管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Cl仍是一定值。

②Cl比半衰期更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可有数倍之差,而Cl均相同。

③整个机体对药物的清除率等于肾清除率和肾外清除率之和,后者包括胆汁、唾液、肺、皮肤及生物转化等。

(4)药-时曲线与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oncentration-timecurve,AUC)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的特征数量为纵坐标作出的各种曲线。

若纵坐标取对数时作出的图;

则称为半对数曲线。

药时曲线下的面积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

(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

生物利用度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量(AUC)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峰浓度(Cmax)及达峰时间(Tmax)表示吸收速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血管外给药)/AUC(血管内给药)×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供试药)/AUC(对照药)×

③生物利用度检验是通过比较试验药品与标准药品的AUC、Cmax、Tmax等三个参数是否有差异

(6)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plasma-concentration,Css)

若以一定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则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可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该范围即称为稳态浓度。

此范围的最大值称为稳态时最大血药浓度(Css)max,最小值称为稳态时最小血药浓度(Css)min。

稳态平均血药浓度(Css)是非常有用的参数,所谓平均并非最高值与最低值的代数平均值。

而是指当血药浓度达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0-t),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除以时间间隔t的商。

第4节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1、群体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应用

所谓群体就是根据观察目的所确定的研究对象或病人的总体。

2、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①血药浓度法通过测定中药复方已知成分在体液中的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

②生物效应法中药复方成分可分为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两部分,可针对性地分别进行研究,推算其药动学参数。

③血清药理学

第三章药效动力学

3.2药物效应的分析

一、基本类型

兴奋(亢进)(stimulation):

原有功能水平加强

抑制(麻痹)(inhibition):

原有功能水平减弱

注意:

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

所以:

按主要作用来分的。

二、直接作用与间接影响

例:

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疾病,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三、选择性

•青霉素G:

G+菌有效

•与剂量有关:

苯巴比妥:

镇静、催眠、呼吸抑制

3.3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

一、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二)反应类型:

量反应:

以定量的标准反应药物效应:

大小、多少、长短等。

指个体。

质反应:

全和无的反应。

在一群体中,某一反应的出现:

生存、死亡、有效、无效。

基本概念:

等效剂量:

某药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1.半数有效量(ED50):

在群体中有半数个体有效;

或引起实验动物的半数有效。

2.半数致死量(LD50):

在群体中有半数个体死亡;

或引起实验动物的半数死亡。

3.治疗指数:

LD50/ED50

4.安全范围:

ED95—LD5之间的距离

二、构效关系:

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拟似药

•拮抗药

3.4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或以伪品掺入来干扰正常代谢。

3.对神经递质、介质或激素等产生影响。

4.作用于一定靶的

(1)对酶的影响:

抗胆碱酯酶药

(2)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钙拮抗剂

(3)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4)影响载体分子:

假递质

3.5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一、受体(receptor)

受体的基本特点:

(1)有识别专一性物质的能力

(2)与药物结合后能传递信息并启动生物反应

特点:

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反应专一性强。

(一)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D+R→DR→E

D:

药物R:

受体E:

效应

(二)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

1.亲和力: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

2.效应力:

药物引起药理效应的能力。

又称内在活性。

(三)受体学说

•占领学说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激动药(激动剂):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完全激动剂:

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

•部分激动剂:

有较强亲和力,内在活性不强。

只起弱的效应,在有完全激动剂存在时,可对抗激动剂的部分效应。

2.拮抗药(拮抗剂):

只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部分拮抗剂:

以拮抗为主,同时又有一定内在活性,表现一定的激动受体作用。

•竞争性拮抗:

能与激动剂互相竞争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性的。

量效关系曲线表现为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

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分解很慢或不可逆,不可能达到原有的最大效能。

量效关系曲线表现为高度下降

三、第二信使

•定义:

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担任细

胞信息传递的物质。

•种类:

G-蛋白、cAMP、cGMP、

肌醇磷脂、钙离子。

四、受体的调节

•耐受性:

连续用药后药效减弱的现象。

•由于受体原因产生的耐受性称受体脱敏。

3.6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治疗作用(治疗效果):

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或病变的自然过程而有利于患病机体,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作用。

分类: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二)不良反应:

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紊乱或形态学的变化,不利于患病机体、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副反应):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引起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

指药物引起生理生化机能和结构的病理变化。

•主要原因:

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

3.后遗效应:

停药后药物血浆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机体受到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6.高敏性:

少数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

与遗传有关。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植物性神经又叫非随意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

在植物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3、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②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③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④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4、

5、Ach:

乙酰胆碱NA:

去甲肾腺素

6、突触:

节前纤维与次一级神经元的连接;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的连接。

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完成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前膜:

神经末梢靠近间隙的细胞膜称突触前膜,前膜是神经递质合成、贮存、释放的部位,前膜存在受体。

突触后膜:

效应器或次一级神经元靠近的细胞膜称突触后膜,后膜上有与递质相结合

受体。

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

前膜与后膜间的空隙,间隙宽约有15~1000nm,间隙内存在有递质及灭活递质的酶。

递质(transmitter):

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7、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NA)、乙酰胆碱(Ach)

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

1)副交感N节前/节后纤维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部分交感N节后纤维:

汗腺分泌、肌血管舒张神经3)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N节前纤维4)运动神经5)肾上腺素能神经:

全部交感N经节后纤维

8、NA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消失过程:

①NA合成:

②NA的贮存:

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

③NA的释放:

(1)、胞裂外排(exocytosis):

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Ca2+进入末梢,Ca2+降低胞浆粘稠度,促进囊泡向前膜移动,囊泡与前膜融合,形成裂孔,NA排入突触间隙;

(2)、量子化释放(quantalrelease):

每一个“量子”相当一个囊泡的释放量,一个“量子”释放不引起动作电位,数百个“量子”释放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及效应;

(3)、从囊泡中溢出、置换出NA。

④NA的消失:

(1)摄取

(2)灭活,次要方式:

酶灭活。

9、Ach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消失过程:

(1)Ach合成:

(2)Ach的贮存:

Ach合成后进入囊泡,与囊泡内的ATP及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

每一个囊泡内约含1000~50000分子的Ach。

(3)Ach的释放

胞裂外排和量子化释放。

(4)Ach的消失

a主要方式:

突触间隙胆碱酯酶水解失活

Ach释放到间隙后,被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所水解。

每一分子的AchE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Ach。

b次要方式:

再摄取。

10、根据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不同,将传出神经分为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11、根据递质选择性与受体结合的不同而命名。

①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

能选择性与Ach相结合的受体。

分为M受体和N受体:

M受体:

副交感N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膜上R,对以毒蕈碱(Muscarine)为代表的拟胆碱药较为敏感,命名为毒蕈碱型受体。

N受体:

(门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

位于N节和N肌肉接头及肾上腺髓质类胆碱R,对烟碱(Nicotine)敏感,命名为烟碱型受体。

②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

能选择性与NA、AD相结合的受体。

分为受体和受体,α受体兴奋时,抑制递质释放(负反馈);

β受体兴奋时,促进递质释放(正反馈)。

③多巴胺受体(DA):

(1)中枢DA

(2)外周DA:

肠系膜血管、肾血管、冠状血管扩张。

根据信号转导机制,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两类即:

G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

12、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agonist)(拟似药)--针对受体

阻断药(blocker)/--针对R/药物/递质

拮抗药(antagonist)--针对递质/药物

(直接作用于受体:

药物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效应相似,称为激动药。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并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递质相反的作用,称为阻断药或拮抗药。

②影响递质

(1)影响递质释放①促进递质释放如麻黄素,间羟胺等。

②抑制递质释放如可乐定,碳酸锂等。

(2)影响递质转运和贮存如利舍平,去甲丙咪嗪等。

(3)影响递质的转化如AchE抑制药:

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等。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cholinoceptoragonists))

 

一、M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胆碱酯类(M、N受体激动药)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来源]1.内源性:

Ach为胆碱能神经递质。

2.人工合成:

Ach脂溶性差,口服不吸收,也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胃肠道的Ach易在AchE的作用下迅速水解失效,只有当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才能出现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Ach主要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

1.血管作用2.心脏作用3.平滑肌作用4.腺体作用5.骨骼肌作用

卡巴胆碱(carbachol)

卡巴胆碱药理作用与Ach相似,但不易被AchE水解,故作用时间较长。

目前主要用于局部滴眼以治疗青光眼。

醋甲胆碱(methacholine)

药理作用与Ach相似,可被AchE水解,但水解较慢,故作用较长。

临床主要用于口腔粘膜干燥。

贝胆碱(bethanechol,氯贝胆碱)

药理作用与Ach相似,不易被AchE水解。

临床用于术后腹胀气,尿潴留,胃张力减退症等。

胆碱脂类药物药理特性比较:

药物

对AchE敏感性

阿托品拮抗作用

Ach

+++

卡巴胆碱

-

+

醋甲胆碱

贝胆碱

(二)生物碱类(M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1.对眼睛的作用

(1)缩瞳

(2)降低眼内压(房水产生及回流)(3)调节痉挛

2.对腺体作用

皮下注射10~15mg毛果芸香碱,可明显增加汗腺、唾液腺的分泌。

[临床应用]1.青光眼(看近物不清)毛果芸香碱是青光眼首选药物。

作用快、温和、短暂,刺激性小,渗透性好。

2.虹膜炎:

与扩瞳药(阿托品)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口腔干燥:

口服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可治疗颈部放疗后的口腔干燥

[不良反应]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口服给药时可出现M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

可用阿托品对抗。

二、N胆碱受体激动药

烟碱(Nicotine,尼古丁)

[药理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1、对N1受体兴奋

2、对N2受体兴奋

3、长期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

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一节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

乙酰胆碱酯酶(真性胆碱酯酶);

假性胆碱酯酶

抗胆碱酯酶药: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等;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有机磷酸酯类药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抑制AchE,使Ach增加,产生M和N样作用。

2、直接激动N2受体。

3、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

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对胃肠平滑肌及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对心血管、腺体、眼睛及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较弱。

[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术后腹胀气和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非除极化肌松药过量中毒的解救

[不良反应]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crisis):

重症肌无力的病人,短时间内反复给药,造成剂量过大所致。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缓、肌震颤和无力。

本品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和泌尿道梗阻的病人。

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也用于术后腹胀和

尿潴留。

1.作用弱、起效慢、维持久(6~8h)

2.不良反应少,安全范围大。

很少引起胆碱能危象。

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