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937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一文档格式.docx

D.在DNA分子中检测不到35S

5.某科研小组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

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

6.分别将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继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对其释放出的子代T2噬菌体进行检测.下列对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择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中头部只含DNA,尾部只含蛋白质

B.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

C.子代T2噬菌体中小部分含35S,大部分含有32P

D.使用32P标记后,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正相关

7.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8.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9.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

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

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与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

B.乙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

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1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

1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以下哪项描述与该实验不相符(  )

A.T2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与染色体的成分相似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经培养、搅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出现很高的放射性

12.下列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杀死经DNA酶处理过的S型菌,将其与R型菌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死亡

B.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经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分别添加S型菌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结果都会出现R型菌的菌落

1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噬菌体、细菌作为材料的原因是它们均为原核生物,结构简单、繁殖快

B.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D.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观察它们在遗传中作用

14.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子中

C.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

D.仅发现于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

1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极少数大肠杆菌发生了裂解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1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

T:

G:

C=1:

2:

3:

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

C=3:

7:

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7.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的G:

T=1:

2,则另一条链的C:

A=1:

2

D.若一条链的A:

4,则DNA分子中相应碱基比为1:

1:

3

18.DNA组成分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其中有一个是可变的(  )

A.

B.

C.

D.

19.DNA指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

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0.在DNA分子中,如果碱基A+T=56%,则其中一条单链中的A+T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      ,若此单链中,G占18%,则在另一条单链中G占该单链碱基数的      .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1.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

(一)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

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

S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

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

R+S型菌落;

(1)艾里弗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      ;

(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3)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

(4)肺炎双球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二)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物质如表.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试回答: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32P标记

31P

氨基酸

32S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有32P的有      个,只含有31P的有      个,同时含有32P和31P的有      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      ;

(3)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选取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能否用14C和18O标记?

      (能或不能)说明理由:

      .

22.遗传信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如图为其所做实验中的一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含有噬菌体的核酸的部分的是      (用图1中字母表示).若将其核酸彻底水解,则其水解产物是      .

(2)在图2实验过程中,经过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      

(3)图2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次实验的标记元素是      ,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进入了细菌.该组实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能/不能),原因      .

(4)若在进行实验时,第一步加入10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则经过第二步的培养,培养过程中DNA的复制方式是      复制,培养瓶中含有32P的DNA可能有几个?

      .(多选)

A.10B.16C.20D.40E.100F.320.

23.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中所指,回答下列问题:

(1)在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      ]      长链盘旋而成.

(2)DNA分子的[      ]      和[      ]      交替连结排在外侧.

(3)依次写出图中1、2、3、4的碱基符号:

(4)碱基配对的方式是      .

(5)该DNA分子片段中有      种脱氧核苷酸.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      ,DNA分子特异性的原因是      .

(6)DNA复制的方式      .

24.图为DNA分子结构的模式图,据图作答:

(1)依次写出1﹣4的碱基代号      ,      ,      ,      .

(2)图中5表示一个      分子.6表示一个      .

(3)图中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

2015——2016年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

(一)

(word含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则A+G=C+T(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

A、嗜热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B错误;

C、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整个碱基的一半,因此若一双链DNA中的A+G=50%,C错误;

D、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

A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

识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均不含35S,但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比例为

=

,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

D、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D错误.

B.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中心法则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

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写出噬菌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实验时要求在大肠杆菌裂解前进行分离,A错误;

B、DNA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不能用N元素标记DNA,应该用P元素标记DNA,B错误;

C、噬菌体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这样DNA和蛋白质就自然的分开了,C正确;

D、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大肠杆菌菌体分开,D错误.

C.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3、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后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32P,而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

A、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可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到15N、3H,A正确;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且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32P,C正确;

D、DNA分子不含S元素,D错误.

【点评】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元素组成;

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根据题干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分析】分析曲线图:

细菌的感染率为100%;

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

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20%左右,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

A、经离心后,重量较轻的噬菌体位于上清液,重量较重的细菌位于下层沉淀物中.由图可知,细菌的感染率为100%;

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20%左右,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故A正确;

B、搅拌2分左右放射性达到最大,所以适宜搅拌时间为2分左右,故B正确;

C、由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可知,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故C正确;

D、被侵染的细菌不会下降到90%,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

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A、噬菌体的头部有DNA,也有蛋白质外壳,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即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这样才能获得两条链都被标记的DNA分子,B正确;

C、子代T2噬菌体中不含35S,少部分含有32P,错误;

D、该实验要求短时间保温,若保温时间过长,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出现放射性,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负相关,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

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小鼠→存活;

S型细菌→小鼠→死亡;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