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929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7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Word格式.docx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CO2(CO)

O2

点燃

NaCl溶液(CaCl2)

适量的Na2CO3

溶液

过滤

NH3(H2O)

足量的浓H2SO4

洗气

CuO(Cu)

适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

涤、干燥

4.(2013,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A)

A.CO2气体(H2O)→生石灰

B.C粉(CuO)→稀盐酸

C.CaCl2溶液(HCl)→碳酸钙粉末

D.CO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

5.(2014,兰州)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A)

序号

杂质

所用试剂

氢气

氯化氢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硫

碱石灰

氧化钙

碳酸钙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6.(2013,沈阳)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C)

CaO

CaCO3

N2

灼热CuO

FeCl2溶液

CuCl2

NaOH固体

7.(2014,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

CuO

足量空气

在空气中

燃烧

HCl

足量氢氧化钠溶

液和浓硫酸

依次通过

两种试剂

K2SO4

蒸馏水和过量

BaCl2溶液

溶解、蒸发

FeCl3溶液

过量铁粉

8.(2013,盐城)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C)

试剂、方法

水蒸气

通过浓H2SO4洗气

MnO2

碳粉

在空气中燃烧

KCl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Na2SO4

溶液,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屑,

充分反应后过滤

9.(2014,扬州)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B)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MnO2(KCl)

NaCl溶液(CuCl2)

AgNO3溶液

结晶

Fe(Zn)

H2SO4溶液

10.(2013,天津)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B)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锌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11.(2014,聊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C)

 除去杂质的方法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NaOH溶液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二、填空及简答题

12.(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_铁架台_;

(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防止粗盐腐蚀托盘_;

(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胶头滴管_;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C_(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_蒸发中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致使晶体质量减少,从而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_。

13.(2014,临沂)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

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

E_CO_;

F_C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A→D_CaCO3

CaO+CO2↑_;

C→A_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_。

14.(2014,泰安)如图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F的化学式_H2O_,E物质的一种用途_改良酸性土壤_,C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_有剧毒(或具有还原性)_;

(2)C和D反应需要高温,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e2O3+3CO

2Fe+3CO2_;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CaCO3+2HCl===CaCl2+H2O+CO2↑_。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4,菏泽)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过滤_,该操作的目的是_除去难溶性杂质(或将固体和液体分离)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_MgCl2+2NaOH===Mg(OH)2↓+2NaCl_;

步骤⑥的作用是_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_。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_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NaCl生成_。

第2课时 归类推理与转换

1.(2014,江西)小凯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B)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

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2.(2014,黄冈)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没有质量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3.(2012,佛山)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B)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4.(2014,德州)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C)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5.(2014,聊城)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所以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6.(2012,兰州)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C)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7.(2014,无锡)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对除杂的认识

B.食品安全

①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②用灼烧的方法除去Fe2O3中混有的C

③用碳酸钙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C.对现象的认识

D.化学学科的价值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

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8.(2014,甘肃)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D)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9.(2014,陕西)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D)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10.(2013,乌鲁木齐)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B)

A.NaOH、CuSO4、Na2CO3

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11.(2013,连云港)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二、填空与简答题

12.(2014,德阳)如图所示的是物质A~F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通常情况下A是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

D的溶液呈蓝色;

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气体是_CO2_,B的化学式_Na2CO3_。

(2)F可能是_盐酸或硫酸_。

(3)C和D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Ca(OH)2+CuSO4===Cu(OH)2↓+CaSO4_。

(4)E和F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Al+6HCl===2AlCl3+3H2↑_。

13.(2014,重庆)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与其他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A在反应①中起_催化_作用,红色金属的化学式为_Cu_。

(2)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H2O+CaO===Ca(OH)2_。

(3)蓝色沉淀属于_碱_(填“酸”“碱”或“盐”)。

14.(2013,甘肃)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向溶液C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CuSO4_;

(2)反应①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Fe+CuSO4===FeSO4+Cu_,该反应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B的活动性_强_(填“强”或“弱”);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复分解反应_;

(4)分离出反应②中蓝色沉淀的操作方法是_过滤_。

15.(2012,张掖)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

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C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无色气体;

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

X是最常见的金属。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催化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Fe2O3+6HCl===2FeCl3+3H2O_;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Fe2O3+3CO

(3)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刷漆、涂油、电镀其他金属(隔绝空气和水)_(写一点即可)。

16.(2014,滨州)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红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H2SO4+2NaOH===Na2SO4+2H2O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

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

色石蕊试液

变红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方案二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当稀硫酸不过量时,生成的硫酸钠也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

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镁条(或碳酸钠等)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答案合理均得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