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9237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一、商业模式:

以公信力、实验室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1、TIC行业:

测试、检测、认证三大服务

一般而言,TIC行业包含三大服务:

测试(Testing)、检测(Inspection)和认证(Certification)。

其中,测试通常指在产品的原型阶段是否具备某些特征,包括性能、可靠性、寿命、成分等,比如某种食品的重金属含量。

检测是指针对一批产品,检测其是否符合特定或一般要求,类似工厂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出厂标准。

认证则是对生产和工艺流程、系统和人员是否符合标准,其时效性是长期的,相对而言,测试、检测的时效性是短期的。

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步演化出咨询、测试、验证、计量、认证等多种服务,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公共部门、企业内部以及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

这些服务可以用于消费或者制造业价值链的任何阶段,涵盖了从最初的设计、生产,到中间的转化处理、运输,以及最后的加工包装、分销等商品的全生命流程,旨在向消费者和终端用户提供对于所检测内容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客观评估。

2、商业模式:

公信力+实验室,虚实之间诠释品牌价值

检测认证服务行业要求综合运用科学方法评判某种产品是否达到某个标准,类似审计行业,需要用品牌和公信力为检测报告作背书。

而这种优秀品牌与市场公信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形成检测认证机构的无形资产。

(1)出于满足行业法规及产品质量保证的要求,检测认证服务行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

整个行业的规模除了与下游行业的贸易量相关外,也与资本支出意愿有关。

根据BV2018年报的披露,目前下游客户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分配的检测认证的价值比例通常在0.1%-0.8%左右,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检测认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另外,增值服务与交叉销售的出现也在提升客单价,这种量与价的提升有望促进检测认证行业空间的不断抬升。

(2)检测认证行业具备“客户多、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

目前实验室的检测模式分为3种:

(1)送样检测实验室:

由客户将样品直接送到实验室,在实验室完成检测;

(2)采样检测实验室,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携带仪器到现场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完成检测;

(3)仪器校准实验室,携带设备到客户现场对仪器进行校准。

无论是哪种模式,距离的远近会影响测试准确性和成本,行业具备一定的区域性。

另外,每个实验室均具备不同的能力项,而由于下游的碎片化需求,单一实验室无法满足全部的检测认证需求,综合性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往往会按类别设立不同的实验室。

基于以上原因,检测认证行业形成以实验室为核心的业务模式。

(3)实验室具备较强的规模效应

检测认证服务机构需要一次性投入建立专业实验室、购置检测设备,而检测过程中耗用的材料较少,根据华测检测年报的披露,2018年公司营业成本中,实验耗材仅占比10%左右。

由于大部分为抽样检测,其价值相对于出货产品价值较小,单价较低,客户对价格并不敏感。

检测业务量直接影响利润率,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单位检测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

实验室投资周期:

实验室具有前期高投入、低产出的特性,需要1-2年的建设期,包括实验室的建设、各项资质的申请筹备、业务人员的培训等。

在投入运营后,由于实验室一次性投入较高,前期较低的产能会推高单位成本;

而在产能逐步爬坡后,单一实验室的盈利能力将出现显著地上行,呈现前期亏损-中期盈亏平衡-后期盈利抬升的趋势。

二、国际市场:

需求碎片化,集中度较低

1、下游市场碎片化,具备长期扩张潜力

(1)下游行业需求分散

检测认证服务的收入逻辑来源于终端产品消费与检测意愿度的乘积,故收入规模与整体宏观经济相关。

以国际龙头SGS、BV、Intertek、Eurofins为例,四家公司合计营收增速与全球GDP走势具有一致性,但波动性相对较低。

2009年全球GDP增速探底时,四家公司合计收入依然保持5%左右的增长。

行业主要满足了客户通过各种标准和法规的需求,涉及的下游领域众多,包括农业、汽车、消费品、环境、食品、生命科学等。

这种分散化的需求平滑了宏观经济对于单一行业的波动性,提高行业抗风险的能力。

整体来看,2013年以来,四家公司合计收入规模持续、稳定地增长,增速维持在5%-15%的区间内。

(2)检测认证行业的稳定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中长期来看,检测认证行业的稳定增长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①全球贸易的增长

全球化趋势下,商品、服务贸易量与检测、认证服务的需求呈正相关,即便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升,但地方层面也会实施额外的测试标准。

②质量与安全

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提升了对产品认证的需求。

③产品多样化

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终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提高了检测认证服务的需求频率。

④监管和标准提升

例如,对于食品安全、环保的重视,促进政府出台更严格的保准,扩充了现有的市场规模。

⑤外包化程度提升

由于法律法规的复杂性使得内部测试成本抬升,更多企业将检测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第三方市场空间逐步打开。

⑥企业自身通过内生、外延式发展实现扩张

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快速抢占新兴市场,并逐步蚕食对手的市场份额;

另外,大型公司大多通过并购实现向特殊子领域、新市场的扩张。

具体到各领域来说,各行业的检测认证服务需求与行业自身的周期性息息相关,其增长动力各不相同。

以生命科学为例,近年来生物仿制药增加、新药品产线增长推动检测认证需求提升;

食品检测主要受到各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促进食品检测规范化、标准化;

汽车检测方面,直接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到汽车销量、使用寿命、下游检测站数量的影响,另外替代燃料的出现也在促进汽车产业升级换代。

在外包程度方面,在一些检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市场外包的程度相对较高。

根据BV年报做出的预测,2020年全球潜在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欧元。

细分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200亿欧元以上,包括消费品、农产品、油气;

第二层次:

100到200亿欧元,包括建筑、化学品、矿业、制造、交通、汽车、电力;

第三层次:

100亿欧元以下,包括政府、船舶、健康、银行、其他等。

2、竞争格局:

集中度较低,业务布局各有侧重

(1)整个检测认证服务市场整体可以分为两类参与者

1.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由专业的私营组织提供检测认证服务,例如BV、SGS等。

2.企业内部部门,公司自己作为质量控制和保证的一部分执行这些服务;

另外,还包括海关、国家检验检疫局等公共机构和组织。

政府检测机构受行政区域建制和行业部委建制的影响,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区域和某一行业发展。

相比于政府机构与企业内部部门,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能够根据市场发展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不同行业的专业实验室,通过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实现规模效应。

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其经营效率更高、成本相对更低。

一般来说,检测认证服务企业能够在某一领域做大、做强,而下游需求的来源广泛,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

根据BV的年报,国际检测认证服务行业总体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欧元,其中第三方检测占比40%。

如果以BV测算的市场规模为基础,SGS、BV等龙头企业市占率仅2%-3%左右。

(2)全球龙头历史悠久,逐步扩充业务覆盖范围

现代检测认证服务从欧洲兴起,发轫于15世纪初,并在19世纪中期成熟起来。

全球三大检测认证巨头都是19世纪开始经营,1828年法国BV(必维国际)成立,1878年瑞士SGS(通用公证行)成立,1880年英国Intertek(天祥集团)成立。

碎片化的市场特征使检测认证企业的业务布局、经营体量都依靠于漫长的时间积累。

在过去20年中,行业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活动,以增强业务覆盖范围,特别是进入细分市场或某个地区,而在一些高壁垒的领域,其并购溢价程度相对较高,例如核电与医疗板块。

当前SGS与BV几乎覆盖所有下游行业,这两家龙头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差异是在船舶、政府检测、日用品检测等发展较早、成熟度更高的领域具有高度优势。

从收入规模来看,2018年SGS、BV营业收入分别为58、48亿欧元,是行业中仅有的两家体量超过40亿欧元的企业。

而由于基因检测、药品检测等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Eurofins的成长速度较快,2018年收入37.8亿欧元,超越英国Intertek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检测认证服务公司。

而Dekra、TUVSud、TUVRheinland、DNVGLGroup这4家公司的收入规模也在20-30亿欧元之间。

(3)下游行业市场集中度差异较大

根据BV2018年报的披露,船舶、政府服务及国际贸易、食品检测和消费品检测集中度较高,其中,船舶检测由以BV为代表的国际船级社协会的12名成员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即便是SGS集团,在该领域的布局也较少。

政府服务与国际贸易检测主要由4位寡头参与者竞争;

而消费品检测涉及对终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零售店进行检测,其市场格局有所差异,玩具、纺织品市场高度集中,而电子产品检测相对分散。

在农产品、工业检测、建筑与基础设施检测、认证服务和能源检测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其全球竞争者较少,主要由大量地域性的机构参与竞争。

可以看到,随着行业的不断整合,或者行业本身的特殊因素,一些领域已经呈现较高的集中度;

而在大多数领域,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三、国内市场:

政策东风起,第三方检测认证快速发展

1、向外资+民营机构开放,国内TIC行业加速腾飞

(1)我国检测认证服务市场不断开放,自建国以来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9年~1984年,国内检测认证初步发展,国家实施外贸管制,强化对于检测认证市场的管理。

第二阶段:

国有机构垄断商品检测。

第三阶段:

民间资本开放阶段。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根据需要,通过考核,认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而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检测认证服务行业进入到加速腾飞阶段。

第四阶段:

2002年~2004年,民间机构快速发展。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经营活动的民事行为的检验资格,明确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为检验检测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五阶段:

2005年至今,外资机构开放。

2005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政府根据加入WTO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

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中国检测市场。

(2)受下游行业及政府政策驱动,我国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市场高速增长

例如,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在政策的支持下,2008至2017年,我国检测市场规模从499亿元增长至237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9%;

其中,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从157亿元增长至93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0%。

目前中国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已覆盖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农业、食品、药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航空、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近年来,政府针对食品、环境等领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使检测服务需求得到快速释放。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8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结果,截至2018年底,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实现收入2810.5亿元,同比增长18.21%。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2017年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市场规模最高,为365亿元,其次是建筑材料、环保与环境、食品检测等。

从行业特征来看,建筑工程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方式,涉及建筑工程中的建设、使用、拆除的全生命过程,并且这类检测企业的资产投入相对其他检测机构要高,其收入规模也是最高的。

而食品检测的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包含了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和畜禽制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特殊食品(婴幼儿辅食和功能性食品)等,检验目的不同、检测项目各异,其空间也较高。

2、国内竞争格局:

三分天下,第三方检测认证快速崛起

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参与者较多,近年来呈现“三分天下”局面。

2013年之前,我国检测认证业务基本被国有检测机构垄断,一方面是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行业壁垒较高,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建设实验室、购置实验仪器以及招聘专业人员。

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2013年国有机构数量占比60%。

同年,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的数量占比仅为40%。

而随着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于食品、环境等领域的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国家政策开始逐步向第三方机构开放。

自2014年行业开始进入市场化阶段以来,呈现了几个特征:

(1)行业快速扩张,体现在机构与从业人员数量上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截止2018年低,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9472家,同比增长8.66%;

从业人员117.43万人,同比增长4.91%。

检测行业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均在10%以上,且从2015年以后,行业年收入增速逐年提升。

(2)事业单位改制加速,私营检测机构增速较高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事业单位制10924家,占机构总量的27.68%,首次下降到30%以下。

近5年,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的比重分别为40.6%、38.1%、34.54%、31.30%和27.6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比之下,国务院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带动了私营检测机构数量的提升,2018年我国私营检验检测机构19231家,占比45.9%。

营业收入方面,2017年行业收入前100名的企业中,以国有检测机构为主。

但未来伴随检测机构去行政化的趋势和多样化的检测需求,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加速行业发展。

从各行业的机构数量来看,建动车安检、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机动车环检的竞争者最多,2017年机构数量分别为6420、6388、6345和5423家。

其中,机动车检测包含了安检、环检和综检,检测项目类似并且均为强制性检测,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其市场开放程度最高,参与者也较多。

从平均收入来看,2017年特种设备、电子电器的平均收入均超过了1700万元/家,位列前两位。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A股上市公司中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公司共有8家,分别为华测检测、电科院、中国汽研、迪安诊断、国检集团、安车检测、苏交科、数字认证,新三板挂牌的检测认证服务企业较多。

上市公司中,2018年检测认证业务收入超过或接近5亿元的有9家公司,其中华测检测收入最高,为26.8亿元。

伴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一些国内的综合性检测认证机构已初步具备综合竞争力。

四、借鉴海外,从投资视角看检测认证服务行业

1、国际龙头为何能成为大牛股

第三方检测认证发展历史悠久,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检测认证服务企业,如BV(必维国际检验集团)、SGS(瑞士通标)、Intertek(英国天祥)等,在过去20年中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以欧陆(Eurofins)集团为例,公司创建于1987年,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是全球领先的科学分析和检测检验认证服务机构。

自1997年在法国上市以来,其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7720%,年均复合收益率28%,同期CAC40指数和S&

P500指数的复合收益率分别为3%、5%。

2010年以来,Eurofins的股价收益率与股东总体回报率均显著超过了相关指数。

注:

以2010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基准,数据截止2018年12月31日

为何检测认证龙头企业在历史上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主要因素有2点:

(1)下游需求具备连续性和刚性,龙头企业能获得持续、稳定的成长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行业标准,检测认证的需求具有天然刚性,而在法律法规日渐完善的趋势下,企业内部检测的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外包化形成趋势。

以Eurofins为例,公司于97年巴黎上市、00年法兰克福二次上市后,公司并购了多家顶尖实验室,加强了在核心市场(食品、药品和环境)和关键环节(基因组信息、污染物监测等)的优势,将业务范围迅速扩张到整个欧洲。

伴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生命科学的重视,公司在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得业绩迎来了快速成长期。

中长期来看,检测认证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其稳态市场估值保持在25x-30xPE之间,而Eurofins在经历了几年估值冲高后,其PE也于2018年下滑到25.8x左右,公司的股价上涨基本是以业绩增长为基础。

根据公司年报的披露,2009-2018十年间,Eurofins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19.6%,在几家龙头企业中是最高的。

(2)优异的商业模式,股东能够获得稳定的分红

检测认证业务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好,主要有几点原因:

1)检测认证机构按照检测业务量收取费用,其价值量相比产品产值规模较低,使得客户对于价格并不敏感。

2)检测、认证资质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小公司短期内难以对龙头企业产生价格冲击。

3)单一实验室在产能爬坡后,其盈利能力将会显著提升。

根据年报的披露,SGS、BV、Intertek、Eurofins四家公司2018年的EBITDA利润率均在17%以上。

优异的盈利水平给股东带来了稳定的分红回报,以SGS为例,2007年之后,公司每年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均在50%以上。

2、国际龙头的成长要素

追本溯源,是哪些因素支撑了行业龙头企业持续而稳定的成长?

主要有3点因素:

(1)行业壁垒较高,龙头公司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

检测认证服务行业的国际龙头大多由成立百年的公司构成,行业新进入者很难颠覆现有的竞争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较高的竞争壁垒:

①行业公信力

作为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

这种公信力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SGS、BV、Intertek的创立时间均超过百年。

②获得检测、认证资质

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能力项,在发展初期其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均相对有限,获得政府机构能力资质认可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③实验室布局

由于客户的多样性、差异性明显,且单个实验室的覆盖半径有限,需要不同的专业实验室以满足需求。

④综合性技术运用能力较高

检测行业,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特性熟悉,另一方面需要对行业标准深入理解。

因此,针对某一产品的检测需要多种技术综合运用;

而更严格的检测标准出台,则意味着实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对于企业综合技术的运用提出较高要求。

⑤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专家

检测认证服务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根据华测检测的年报披露,公司2018年营业成本中,职工薪酬占比超过40%。

(2)优异的创造现金流的能力

从营业成本结构来看,检测认证机构的主要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实验耗材、设备、实验室建设和一些必要的费用支出,而耗材、实验设备、实验室折旧摊销等主要是非付现成本,根据华测检测年报的披露,这类非现金成本的占比约40%左右,对于经营性资本要求较低。

从账款周期来看,大部分客户的账款周期在一年以内,坏账风险较低。

因而,以实验室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能够创造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根据年报的披露,2004年以来,SGS与BV两家公司每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均大于当年的净利润,2018年SGS经营性净现金流8.94亿欧元,同比增长5%。

(3)享受市场的低利率,灵活运用财务杠杆实现扩张

国际龙头企业往往通过举债经营的方式加快自己的扩张速度,以Eurofins为例,1997-2001年间公司IPO后利用募集资金收购了众多德国、法国的实验室,拥有超过50个实验室并将业务范围扩张至8个新的国家。

而在跑马圈地阶段,较高的资本支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利润率。

根据年报的披露,2000-2003年间,Eurofins的净利率均在1%以下。

2003年之后,公司本身具备了一定规模,并通过内部管理节约成本,推动利润率的回升。

在前期的资金投入产生了一定的现金流入后,公司进一步强化财务杠杆的运用,通过负债并购更多的实验室。

由于欧洲企业的报表并不公布应付债券,我们以净负债来考察公司的资产结构,其公式为:

净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及等价物

根据我们的计算,Eurofins的净负债在2011-2018年间显著增长,年均复合增速40.2%。

2007年以来,公司的净负债/EBITDA的比值均大于1,期间最高值4.3(2015年),最低值1.6(2007年)。

优异的商业模式释放充裕的现金流,进而提高财务杠杆的空间,使得检测认证公司能够适时切入新的业务领域、新区域。

这种大量举债的扩张方式,也得益于欧洲较低的利率环境。

我们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的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可以看到,截止2019年7月,欧洲整体的利率环境最为宽松,西班牙十年期国债利率为0.24%,而法国、德国的利率则为负数;

而中国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3、国内有望走出来的企业

全球龙头在百年的发展史中,通过并购实现了业务的横向拓展,成为综合性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