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812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外二科标准护理计划Word格式.docx

现身说法"

,减轻病人的焦虑。

6若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必加以限制。

7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8指导病人运用合适的放松机制减轻焦虑,如放松疗法。

具体步骤为:

(1)深呼吸:

引导病人做慢而深的呼吸。

(2)渐进性放松:

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闭目,护士用缓和的声音指导病人每处有意识地肌肉收缩5秒钟,而后放松5秒钟,放松顺序为脚趾→脚→小腿→臀部→背部→双手→前臂→上臂→肩→颈部→面部。

全部结束后,安静15分钟。

重点评价:

1睡眠状态是否良好。

2是否正常了解手术信息。

3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二、活动无耐力

1手术。

2长期卧床。

3营养不良。

1主诉易疲乏、无力。

2活动后明显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出汗等。

1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强。

2病人活动无耐力的表现症状减轻或消失。

1评估病人的日常活动方式、活动程度。

2与病人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计划,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病人的耐受程度为标准增加活动量。

3教会病人对活动反应的自我监测:

(1)测量休息时的脉博。

(2)在活动后和活动中即刻测量脉博。

(3)活动后3分钟测脉率。

(4)出现下列情况,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务人员:

①活动中脉搏减慢;

②脉搏>

112次/分及不规律;

③活动后3分钟脉率比休息时快6次以上;

④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感到疲劳等。

4把用物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

5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态,遵医嘱合理静脉补充营养,能口服者鼓励口服补充营养。

6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1疲劳、无力症状是否改善。

2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出汗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三、疼痛

1组织受损、受压、缺血、痉挛。

2不适当的体位及活动。

3伤口感染。

1主诉疼痛。

2生命体征改变:

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增快。

3痛苦表情。

4强迫体位。

1病人主诉疼痛减轻。

2病人疼痛体征减轻或消失。

3病人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4病人能说出减轻疼痛的方法并掌握放松技巧。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频率、伴随症状及采用过的减轻疼痛的措施。

2评估非语言性的疼痛表现,如不安、紧张、身体扭曲、面部表情异常、出汗、强迫性体位、呼吸窘迫、心动过速等。

3在疼痛的过程中,为病人提供清晰的解释和积极的鼓励,解释工作尽可能简单,不要喋喋不休。

4鼓励病人表达疼痛感受,并与之共同探讨控制疼痛的方法。

5安置病人于能减轻疼痛的体位,因疼痛部位不能有张力和压力。

6鼓励患者提出止痛要求。

7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8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如度冷丁、吗啡,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

9指导病人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性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针刺、放松疗法(具体参照本节"

焦虑"

中的相关内容)。

1病人主诉疼痛是否减轻。

2疼痛体征是否减轻或消失。

3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四、低效性呼吸型态

1吸入麻醉致肺不张。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3伤口疼痛,不能有效咳嗽。

1呼吸模式改变:

浅快呼吸。

2呼吸困难。

3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

4血气分析值异常。

1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

2病人呼吸模式正常。

3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

4病人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

1抬高床头30℃,使病人处于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2每4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深度,并记录之。

3每班护士听诊呼吸音,记录并报告其变化。

4病情许可,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5给予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以利痰液咳出。

6若咳嗽致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或枕头保护伤口,减少切口张力。

7指导并训练病人用腹式呼吸,并进行有效咳嗽(具体参照"

知识缺乏"

8痰液粘稠者,予抗生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以利排痰,若分泌物严重堵塞,可行气管切开吸痰。

9防止病人受凉、感冒,特别是在晨晚间护理时,要注意保暖和避免对流风。

10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改变。

11帮助病人使用具有刺激性的肺量计:

清醒时每小时刺激10次,晚上每2小时刺激10次。

1呼吸模式是否改善或正常。

2肺部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

3动脉血气分析值是否正常。

五、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1对营养结构认识不足。

2进食困难。

3禁食。

4呕吐。

5基础代谢率升高,如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创伤、大出血等。

1贫血:

血色素降低。

2低蛋白血症。

3体重减轻。

1病人能讲述合理的饮食结构。

2病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3病人的体重上升或在正常范围内。

1给予病人饮食知识指导,如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在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及营养缺乏导致的危害性。

2观察病人进食、吞咽和咀嚼能力,尽可能寻找出引起进食困难和恶心呕吐的原因和缓解方法。

3为提供病人良好的进食环境,如不在病人进餐时进行护理操作。

4准确记录营养摄入量和出入水量。

5每周监测1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情况。

6遵医嘱执行支持疗法,静脉补充液体、白蛋白、血浆、全血等。

1病人对饮食知识结构的理解是否正确。

2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正常。

3体重是否增加或在正常范围内。

六、潜在并发症--术后休克

出血或血容量减少。

1敷料和引流管内有过多的血性物。

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3尿量减少。

1病人敷料和引流管内血性物减少。

2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3尿量>

60mL/h。

1病人返回病房后,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每4小时1次,若生命体征有异常改变,则每30-60分钟测1次,直至平稳,并及时向医师报告异常情况。

2密切观察手术区敷料情况。

则回病房时每小时1次,连续观察24小时,然后改为每4小时1次,并详细记录引流物、渗出物的量、颜色。

3观察手术区有无血肿或肿胀。

4监测病人神志变化。

5手术后即监测每小时尿量,若尿量<

60mL/h,及时报告医师,并测尿比重。

6监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

7监测术后24小时出入水量。

8遵医嘱保持静脉通路开放。

9伤口大出血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2)输氧。

(3)必要时拆开缝线,消除积血。

(4)遵医嘱静脉输液、输血。

(5)急送手术室彻底止血。

1伤口敷料、引流管引流物的情况。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尿量的变化。

七、潜在并发症--术后尿潴留

1神经内分泌紧张反应。

2排尿姿势改变。

3麻醉。

4静止卧床。

1不能自行排尿。

2主诉下腹胀痛。

3滴尿。

1病人主诉下腹胀痛减轻或消失。

2病人术后第1天能排出适量澄清尿液(最少200毫升/次)。

1评估尿潴留的原因。

2观察尿潴留的表现,如膀胱膨胀、尿液溢出等。

3当病人有尿意时,立即助其排出。

4提供无损害性措施促进排尿,如正常的排尿姿势、听流水声、放松、温水冲洗会阴等。

5若病人术后8小时内诉说膀胱不适或没有排尿,运用诱导排尿法仍无效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6若病人需要导尿,每次导尿不能超过1000mL,如果尿量达到1000mL,夹住尿管,待1小时后引流出膀胱中的剩余尿液。

1病人的排尿方式。

2下腹胀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八、知识缺乏:

术前准备知识

1从未患过此病。

2从未经历过类似手术。

1主诉不了解手术有关信息,表现为多疑、多问。

2曲解信息,不能及时正确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病人能说出对手术常规准备项目的理解。

2病人能正确地掌握术前准备技巧,如有效咳嗽、深呼吸等。

向病人详细解释术前准备的重要性,程序包括:

1吸烟者,术前1周必须戒烟。

2有感冒、发热、月经来潮、皮肤感染等情况,应立即与医师联系,延迟手术日期。

3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术前给予灌肠,以减轻术后腹胀不适。

5术前1天剃除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15cm范围内皮肤毛发,以防止切口感染。

6术前嘱病人在床上练习小便,以免术后不习惯在床上小便而发生尿潴留。

7采血定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备手术中急需。

8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嗽,具体做法:

病人坐起来,尽可能坐直,腹式呼吸要深而慢,屏气3-5秒,然后用口缓慢呼气,呼气越多越好;

做第二深呼吸时,吸气后屏气3-5秒后,用力从胸部深处咳嗽,不要从口腔后面或咽喉部咳嗽,用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咳嗽后要休息。

每天练习4次,餐前半小时或就寝时进行,每次15分钟。

9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1)膈肌呼吸:

护士应将双手放在病人腹部肋弓之下,同时嘱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病人将腹部向外膨起,顶起护士双手,屏气1-2秒,以使肺泡张开,呼气时,护士用手在病人肋弓下方轻轻施加压力,同时让病人用口慢慢地呼出气体。

病人一旦学会,应每小时练习几次。

(2)缩拢嘴呼吸:

嘱病人用鼻吸气,然后再通过半闭的口唇慢慢呼出,边呼气边数数,数到第七后做一个"

补"

声,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

2或1:

3,尽量将气呼出,以改善通气。

1病人能否正确说出有关术前准备的内容。

2病人能否正确地运用术前准备技巧。

3病人能否积极配合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外科重症监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重症病人指的是病人的生命器官如心、肺、脑、肾、肝等功能失衡,需要对其各项参数进行严密监测,以及时判断病情变化的质和量而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医疗与护理措施,给予生命支持的一类病人。

常见的重症有:

循环障碍、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严惩感染、严重创伤(包括多发伤、复合伤)、严重营养不良、器官移植病人及晚期癌症等。

常用的生命支持措施有:

机构通气、辅助循环等。

常规监测项目有:

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R)、体温(T)、中心静脉压(CVP)、肝肾功能,必要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心输出量、有创血压等。

①恐惧;

②睡眠型态紊乱;

③组织、心、肾及外周血管灌注不足;

④清理呼吸道低效;

⑤疼痛;

⑥体温过高;

⑦有感染的危险;

⑧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⑨潜在并发症--出血;

⑩潜在并发症--腹泻。

一、恐惧

1环境改变。

如病人从急诊科至监护室,或外科病人从病房至手术室,从手术室至监护室等。

2疼痛刺激。

3疾病预后不明。

4伤、残及死亡的威胁。

5无亲人陪伴。

1表情呆板,肌肉颤抖,肢体倦曲或僵直。

2哭闹,易怒或逃避,不言不语。

3注意力不集中,主诉失眠、恶梦等。

1病人能自述恐惧。

2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

3病人的恐惧症状与体征减轻。

1仔细观察病人情绪,主动与病人亲切交流,鼓励病人说出恐惧的感觉,协助病人寻找恐惧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解释。

2多向病人列举同类疾病治愈的病例,以增加信心。

3避免给病人造成恶性刺激,如抢救病人或料理尸体时用屏风妥善遮挡。

4进行有创治疗与护理操作时,需耐心解释,说明操作意义、目的,消除其紧张心理,操作动作轻柔、熟练,使病人产生安全感。

5疼痛厉害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并说明频繁用药的副作用。

6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室内灯光柔和,适当调节监护仪测压时间、报警及控制音量,避免噪音刺激。

7每天下午5-8时适当安排探视,使病人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8对极度恐惧、情绪过激的病人适当约束,充分镇静,并告诉家属避免谈论引起病人情绪波动的话题。

9向病人介绍目前先进的医术,告诉病人保持平衡、乐观的心态能促进疗效。

10协助病人寻找减轻恐惧的自我调节方法,如闭目养神、多想些愉快的往事、作深呼吸、听轻音乐等。

1有无引起恐惧的医源性诱因。

2恐惧症状改善的情况。

二、睡眠型态紊乱

1环境改变。

2疼痛。

3持续输液、监测。

4疾病引起的不适,如口干、恶心、腹胀等。

1病人诉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梦多。

2病人精神委靡、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眼睑充血、眼圈暗黑等。

3经常要求使用催眠的药物。

1病人能述说失眠的原因。

2病人睡眠质量改善,引起不适的症状消除。

1评估睡眠状态。

2协助病人寻找影响睡眠的原因,如恐惧、灯光、室温、监护仪监测时的噪声、疼痛等不适症状及评估是否需辅助睡眠。

3提供舒适的环境:

(1)

调节室温18-22℃,湿度50%-70%。

病室灯光柔和,晚上使用地灯,不用床头灯。

(2)监护仪音量调小,及时处理仪器报警。

休息时间内控制参观、探视人员,避免大声讲话,尽量减少干扰。

4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

(1)减少病人睡眠时间内的操作,非治疗性操作应集中进行。

(2)病人如有疼痛、恶心、腹胀等不适,应立即报告医师,以便对症处理,使其舒适。

5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生病以前的睡眠习惯与体位。

6提供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热水泡脚、适当按摩等。

7告诉病人白天可带耳机听音乐、看书、报等以减少睡眠,晚上可适当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促进睡眠。

1采取措施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

2病人精神状态是否好转。

三、组织、心、肾及外周血管灌注不足

1与机体病变有关。

2失血、失液。

3使用脱水、利尿药物。

1口渴,脉速,血压降低。

2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弹性降低,皮肤湿冷。

3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一般大于1.020。

1灌注不足的症状改善。

2病人恢复良好的组织灌注,表现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

1评估灌注异常的各种症状,并做好记录。

2严密监测病人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测体温每4小时1次。

3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

4准确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水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尿颜色及比重等。

5注意调节室温,保暖,促进末梢血运。

6遵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变;

并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同时告知病人予以配合。

7必要时遵医嘱加速输液或适当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1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四肢血液循环、动脉搏动情况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有否减轻。

3尿量有否增加。

四、清理呼吸道低效

1痰液粘稠。

2咳痰方式不对。

3病人体弱、咳嗽无力。

4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刺激。

5意识障碍。

1病人咳痰费力、痰不易咳出。

2喉部有痰鸣音。

3听诊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气管部位有哮鸣音。

1病人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2肺部罗音及痰鸣音减少。

3病人能掌握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4病人血气检查结果正常。

1评估呼吸道痰液的性质、量及粘稠度。

2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天开窗3-4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内适宜温度与湿度,使病人呼吸舒畅。

3教会并鼓励清醒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做深呼吸每4小时1-2次,每次5-10分钟。

4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的病人加强管道护理:

(1)气道滴入生理盐水每小时1次、每次1-2mL以湿化气道痰液,降低其粘稠度,便于吸出。

(2)随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3)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等药液行雾化吸入,每日3次或每6小时1次,使痰液稀释,便于排出(咳出或吸出)。

(4)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盘每班更换1次,吸痰管一用一消毒,防止肺部感染。

(5)严密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注意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变化,如有异常,应注意检查有无痰液阻塞。

(6)每班听诊肺部有无罗音及痰鸣音,以判断有无痰液淤积。

(7)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每小时1次,维持SaO2>

95%,如有下降,应及时寻找原因。

(8)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定期测血气,每4小时1次。

5每班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促使脓痰及痰痂松脱,易于排出。

6因疼痛影响咳嗽、排痰者,遵医嘱采用镇痛措施。

7意识障碍病人鼻饲流汁时,应适当抬高床头15-30度,注入流质速度宜慢,每次量应少于200mL,避免食物误入气管或食物返流引起窒息。

1病人呼吸是否平稳。

2病人气管是否通畅,排痰是否有效。

3血气分析与SaO2指标是否正常。

五、疼痛

1与组织损伤有关,包括物理、化学机械与生物性创伤。

2组织缺血、缺氧。

3感染、炎症。

4肿瘤压迫。

1病人主诉不适,表情痛苦,哭泣,呻吟,烦躁不安。

2病人取保护性体位。

3病人活动受限。

1病人疼痛消除或缓解。

2病人会采取自我调节方式。

1仔细观察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发作规律,并做好记录。

2协助病人寻找致痛原因及诱因。

3评估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教会病人正确使用PCA(病人自控镇痛泵镇痛),介绍微量镇痛泵的安全性、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给予精神安慰,配合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

6给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7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减轻疼痛。

1病人对减轻疼痛方式的了解程度。

2病人经过镇痛措施处理后的效果如何。

六、体温过高

1严重感染。

2坏死组织吸收。

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4高温环境。

1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2病人体温高于正常。

3伴随症状:

皮肤潮红、心率增速、呼吸增快,甚至抽搐。

1病人诉舒适。

2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恢复正常。

1评估病人发热的热型、体温升高的程度。

2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并保持通风良好。

3病人衣着、被盖适中,避免影响散热。

4发热病人卧床休息,病情允许时多饮开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废物排泄。

5降温以冰敷、醇浴、温水浴、灌肠等物理方法为主,必要时予药物降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6测量体温,每4小时1次,必要时行连续监测或随时测量体温。

7给予补充清淡、易消化的高能食物,以供给因高热而过多消耗的能量。

8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保护。

9出汗过多时,及时更换衣服,以防汗液刺激皮肤及着凉感冒,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虚脱。

10遵医嘱输氧,保证氧供。

11调节输液速度,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