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8046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生态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第七章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第一节海洋生态系统

第二节淡水生态系统

第三节陆地生态系统

第四节人工生态系统

第八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不作考核要求)

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与保育(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章生态系统服务(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二章生态监测与生态评价

第一节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第二节生态监测

第三节生态影响评价

第四节生态风险评价

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四章全球生态问题与生态安全危机

第一节全球生态问题

第二节生态安全危机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与环境科学渗透而形成的新兴的边缘学科。

学习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用生态系统理论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将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本课程是多学科构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以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生态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学科为参考。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是: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生态工程等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并培养他们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须重视与实际联系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做到:

1.了解近代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

2.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环境因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知识,以及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的修复等应用技术。

3.学会用生态学观念来分析、解决环境生态问题。

三、教材的第三、第四、第五章是考核重点,第一、第二、第七、第十二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十四章是考核一般章。

其他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不做考核。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为环境生态学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发展、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与环境科学,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学科联系。

本章重点:

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及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难点:

环境生态学的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环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划分

4、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5、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三、考核知识点

(一)本章核心概念。

(二)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三)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四)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四、考核要求

(一)本章核心概念

1.识记:

环境问题、生态学、环境科学。

2.领会:

环境生态学。

(二)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领会:

环境生态学的七个研究内容。

2.简单应用:

环境生态学的四个研究方法。

(三)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四)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学科

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为生物与环境。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环境的概念、类型、分类和特征,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熟悉生态因子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生态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态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生态因子的概念和特征

4、生态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

5、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研究的一般原理

环境、适应。

生态因子、耐受性定律、光周期现象。

3.简单应用:

限制因子、有效积温法则。

环境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限制因子、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光周期现象、水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耐受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的关系。

3.综合应用:

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本章为种群生态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种群的概念、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阿利规律、种群繁殖的相关概念和繁殖策略,熟悉生命表的构建方法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理解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相互作用类型。

种群的概念、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阿利规律、种群繁殖的相关概念和繁殖策略。

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

1、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种群的空间格局

3、种群的动态、调节、繁殖

4、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二)种群的动态、调节、繁殖

(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群平衡、竞争。

K-对策理论、繁殖成效。

生态位、协同进化。

种群的主要特征的3方面表现、种群增长的3种模型、外源性因子调节学说。

逻辑斯谛曲线可划分为5个时期、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内源性因子调节学说。

比较K-选择、R-选择的特征

R选择

K选择

气候

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

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

具灾变性,无规律

非密度制约

比价有规律

密度制约

存活

幼体存活率低

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

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

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

时间上稳定

通常临近k值

种内、种间竞争

多变,通常不紧张

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

发育快、增长力高、提前生育、体型小、一次繁殖

发育缓慢、竞争力高、

延迟生育、体形大、多次繁殖

寿命

短,通常少于一年

长,通常大于一年

最终结果

繁殖力高

高存活力

种间寄生、种间共生。

种内关系有哪些、种间关系有哪些、密度效应。

生态位理论、协同进化。

本章为群落生态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种类组成特点,熟悉群落的数量特征和测定方法、群落演替的基本类型和控制群落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了解干扰对群落结构影响的意义、群落的分类与排序方法。

群落的数量特征和测定方法、群落演替的基本类型和控制群落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种的多样性测定、生物群落的演替。

1、生物群落的概念、组成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2、生物群落的结构

3、生物群落的演替

4、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二)种类特征、组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

(三)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演替系列、相关学说

(四)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群落交错区、群丛。

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层片。

群落演替、空间异质性。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种类组成分析、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指数。

群落的种类组成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两个要素、影响群落的结构因素。

导致群落水平结构的复杂性的原因。

演替的类型、演替顶级常说。

水生演替系列、旱生演替系列。

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

植物群落的分类单位。

植物群落的命名。

本章为生态系统生态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途径和特点,熟悉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各类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理解物种流动和信息流动的特点、生态平衡的特征和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途径和特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流动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

6、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种流动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平衡与调节

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层片。

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物种流。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食物链的分类、理解各种生态效率的含义、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

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物种流动的特点、生物入侵。

水循环(物质循环的核心)、碳循环、氮循环、有毒物质的循环(特别重要)。

生态系统平衡的每一个基本特征。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六章景观生态学

(本章不作考核要求)

本章为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结构,熟悉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常见类型、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常见类型、各类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理解河口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境特征、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结构。

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

1、海洋生态系统

2、淡水生态系统

3、陆地生态系统

4、人工生态系统

(二)几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特征

河口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

红树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纵向成带现象。

亚带热常绿阔叶林。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4.综合应用: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

第八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与保育

第一十章生态系统服务

第一十一章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

(以上四章节不作考核要求)

第一十二章生态监测与生态评价

本章为生态监测与生态评价。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程序及常用方法,熟悉生态监测的概念、类型和常规监测指标,理解环境污染生态效应的发生机制、污染的生态过程和生态效应,了解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步骤和基本方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程序及常用方法。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的发生机制、生态风险评价。

1、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2、生态监测

3、生态影响评价

4、生态风险评价

(二)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发生的机制

(三)生态监测的概念、理论依据、生态监测的分类及指标体系

(四)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

(五)生态风险评价、步骤、基本方法

污染生态效应。

生态监测。

生态影响评价、生态风险评价。

污染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种群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效应发生的机制、环境污染的生态系统效应。

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污染型生态监测。

微观生态监测、生态监测的常规指标。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

生态风险的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第一十三章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第一十四章全球生态问题与生态安全危机

本章为全球生态问题与生态安全危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熟悉环境污染、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的主要危害机制,理解土地退化与沙漠化、酸雨、水资源短缺和森林锐减的主要内容。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环境污染、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的主要危害机制。

1、全球生态问题

2、生态安全危机

(二)几个重要的全球生态问题

(三)生态安全危机

土地沙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土地退化、酸雨、森林锐减。

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酸雨。

环境污染。

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风险。

生物入侵的威胁。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

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6月第2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

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

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环境生态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环境生态学及相关原理和应用,要以《环境生态学》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通过自身体验与实践来掌握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

(3)可通过搜索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相关网站获取最新相关资料的方法来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重点章(本大纲的第三、第四、第五章)、次重点章(本大纲的第一、第二、第七、第十二章)和一般章(本大纲的第十四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5、5、5、4、4、4、3、2,即总学时不少于32。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要求:

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史料,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

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

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

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

本大纲结合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

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

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

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

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

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一)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三)本课程考试题型有5种,分别为单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四)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

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

3:

2。

(五)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一、选择题:

1.氧气对于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代替因子D.限制因子

2.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气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

二、填空题:

1.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称为。

2.12根据植物开花所需日照时间的不同,可将植物区分为、日中性植物、。

3.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五个生活型。

4.光照强度达到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光照强度达到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三、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限制因子

3.有效积温法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2.简述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3.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4.简述三种盐土植物对盐土的适应性。

5.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6.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五、论述题:

1.试述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试述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