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980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4课

1、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

2、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3、“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4、看地图的三要素:

要知道比例尺、要判定方向、有图例。

5、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地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地表达地理特征的图。

6、地图形式分为(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

7、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鄂州)。

8、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9、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的特点。

10、我国的地形(象一只雄鸡)形状。

11、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

第五课

1、 

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它的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 

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4、 

1970年4月22日为世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

5、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多?

(山多)

二、 

问题 

制作“地球档案”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制作地球档案的内容有:

基本情况、地球上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地球的邻居等。

2、哪些变化是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

哪些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答、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

人类活动引起山体污染河流污染等。

第三单元(6-9课)

第6课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

地球绕(太阳)转动。

3、“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5、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方向,自传一周要(24)小时,公转一周有(365)天。

6、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

二、简答:

不同的植物开花为什么时间不同?

答、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

2、昼夜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答、昼夜变化控制植物开花、闭花的时间、香味等。

第7课

1、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2、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

(168次)

3、下午6点钟从北京乘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需2.5小时,天还未黑,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2.5小时的时差)

4、我国大陆,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

杭州——北京——武汉——呼和浩特——银川——成都——拉萨——喀什 

第8课

1、一天之中温度最高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2、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3、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

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太阳的照射)

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早晚凉正午气温高。

(早晚冷中午热) 

第9课

1、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

2、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3、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

(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4、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

(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5、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

(睡觉人就生长)。

6、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

(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7、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

(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二、简答

植物开花时间与什么有关?

答:

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

动物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影响吗?

为什么 

受到了①动物都有生物钟,它们的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它们的生物钟。

②动物生活规律会随地球上昼夜变化而变化

补充题

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

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3、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4、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二、单项选择题

1.当我们看地图的时候,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地图的三要素(C)

A.方向B.比例尺C.地图大小D.图例

2.(D)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A.哥伦布B.麦哲伦C.魏格纳D.哥白尼

3.我国位于亚洲,属于(A)。

A.东半球B.北半球C.南半球D.西半球

4.下列哪个城市最晚看到日出(C)

A.武汉B.上海C.拉萨D.北京

第四单元(10-16课)

10、卵石的形成

1、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2、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河滩上的卵石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

4、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的卵石的?

(通过石块、河床[河岸]、流水等摩擦、冲击和流水的搬运而形成的)

5、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什么是卵石?

表面光滑圆溜的石头,人们就把这种石头叫卵石。

什么叫风化作用?

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

什么叫搬运作用?

河水像搬运工一样,把岩石从上游搬到中、下游,河水这种作用叫搬运作用。

4、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上游的石头很大,棱角分明;

中游的石头比上游的小一些;

下游的石头光滑圆溜。

第11课 

一、填空。

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

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

2、悬垂在溶洞顶部是(钟乳石),从地下往上“生长”是(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是(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是(石花)。

3、溶洞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山中。

溶洞的形成与带有(盐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

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石头就会(冒气泡)。

4、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5、溶洞的形成应具备(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6、我在语文上学过,我知道浙江金华有个著名的溶洞是(双龙洞)。

7、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1、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2、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上往下滴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份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

3、石笋是怎样形成的?

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因为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使水中的石灰岩物质沉淀出来,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石笋或者石柱。

第12课升高的河床

一、填空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水、土、植物)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3、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4、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是因为(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

5、(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6、黄河上游每立方含沙量为(3千克)左右。

到了黄河的中下游,河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

7、黄河的称号是因为(河水浑黄),(含沙量大)。

8、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是从(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向下游的(途中)带来的。

9、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的。

10、 

二、问答题 

1、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

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

2、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第十三课沙尘暴

一、填空。

1、沙尘天气分为:

(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

(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6、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

7、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

8、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

9、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10、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

二、问答

1、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大量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

造防护林,组织土壤沙尘的运动。

科学放牧,保护草场。

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等等。

第14课唐山地震

一、填空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灾害。

2、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震级(7.8)级。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

3、唐山地震发生时出现(建筑物倒塌),地面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造成严重灾害。

4、地震可以(预测),不能(预防)。

5、地震发生时,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

6、地震前的征兆有:

(地下水突然升降、变色、变味)、(动物惊恐不安)、(气候反常)等。

7、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关掉炉火),不慎着火应(迅速扑灭),邻里之间要(互相呼唤)、勿靠近(围墙)或其他建筑,按正确指示撤离到(宽阔地带),要协助(受伤的人)逃离危险区域。

8、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教室里来不及逃离可蹲在桌子旁或桌子地下,在家里来不及逃离选择(墙角)等建筑物最牢固不易坍塌的地方,保护好(头部)等待救援。

9、地震是(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1、地震发生后有哪些现象?

地震发生后有房屋、道路、桥梁、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泥沙、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

2、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P49)

地表以下有许多岩石层,而地壳内部物质是不停运动的。

当坚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就会发生弯曲,有时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后,就会发生地动。

3、如何应对地震?

(P50)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关掉炉火),不慎着火应(迅速扑灭),邻里之间要(互相呼唤)、勿靠近(围墙)或其他建筑,按正确指示撤离到(宽阔地带),要协助(受伤的人)逃离危险区域。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教室里来不及逃离可蹲在桌子旁或桌子地下,在家里来不及逃离选择(墙角)等建筑物最牢固不易坍塌的地方,保护好(头部)等待救援。

第15课庞贝城的毁灭

1、填空

1、庞贝城的毁灭原因是(火山喷发)。

2、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3、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

4、地球内部温度特别(高),压力特别(大),那里有一种想烧熔的玻璃一样的物质叫(岩浆)。

5、地球内部的温度大约可达2000℃—3000℃,压力可达大气压的300万倍。

二、问答

1、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爆发是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压力很大,往地面猛冲,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火山爆发时有什么现象?

火山爆发时常会听到巨大的声响,地面产生剧烈震动,随后许多气体、石块、火山灰从地面的裂缝中喷出,接着火红的岩浆喷出。

火山喷发时周围还伴随着地震。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害处和益处各是什么?

害处:

①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②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③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益处:

①火山喷发时,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②火山拥有大量热量,常常有大量热水,热气蕴藏在地下,是有价值的资源。

③喷发的热能可以发电、可以供暖。

④火山喷发带来了很多矿物质。

第16课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地震、火山喷发等许多自然力量能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如:

(岩层碰撞挤压形成高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等。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地震和火山等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许多信息,如: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地球内部压力很大)等。

4、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5、推测3亿年前,黔江可能是(海洋地区)。

6、地质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把全国分成(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7、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岩石圈活动很活跃。

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才形成了现在的地貌。

补充题:

1、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了)

2、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

我们应该怎样做?

(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优化美化人类的居住环境。

第五单元(17-20课)

第17课四季星空

1、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我们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2、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的位置)找到北方。

3、(星图)是找星座的好帮手。

4、不同的季节,我们看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

冬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猎户座)。

春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狮子座)。

夏季最明亮的星座是(天鹅座)。

秋季最明亮的星座是(飞马座)。

5、地轴的北极正指(北极星),因此(北极星)在正北方向,与之相反的是(正南),面向北极星,右面是(正东),左面是(正西)。

6、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且(方向不变)有关。

7、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象一把勺子).

8、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晴朗的夜晚如何辨别方向?

(通过找北斗星特别是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1、什么叫星座?

为了便于认识星座,将天球划分为许多区域,叫星座。

2、为什么不同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位置不一样?

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转一圈。

所以不同季节转到不同的位置上,我们看到星座的位置不一样。

3、找到北极星后,怎样确定东、南、西、北方向?

面队北极星站立,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4、怎样利用星图找星座?

(找哪个方向的星座,就面向那个方向举起星图卡片,进行对照观察)

5、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不一样?

(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地球相对太阳和星座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星座也不同)

第18课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

1、一年中气温的变化一般规律是(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2、根据统计发现,从(冬至)到(立春)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阶段,从(夏至)到(立秋)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阶段。

3、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

4、我们地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冬季),其中(1、2)两个月最冷,最热的季节是(夏季),其中(7、8)两个月最热。

5、我们地区下第一场雪的时间一般为(12月底或1月初)。

6、我们这个地方昼夜平分的季节是(春分和秋分)。

1、一年中气温的变化与那些因素有关?

与太阳的辐射强弱和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有关。

2、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夏季夏至前后气温最高。

冬季冬至前后气温最低。

从立春到冬至,一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年年循环往复不断。

19课水结冰了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变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的冰点是(0℃),冰和霜是固体状态的水。

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变成的小冰晶。

雪的形状是六角形。

4、(钢铁)和(岩石)也有像水一样的三态变化。

5、液态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温度(下降),热量(减少)。

6、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地方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7、、我知道我家乡有水的地方在冬季(流动的水)不容易结冰,(静止的水)容易结冰。

8、生活中有三态变化的物质有:

(食用油、汽油、酒精、醋、蜡烛等)

9、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冰粒就是(霜)。

冬天洗的衣服怎样让它干得更快?

太阳下、通风处、展开,让衣服上的冰水尽快变成水蒸气挥发跑掉。

2、雪是怎样形成的。

水蒸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小冰凌,落下来就是雪。

3、水的三态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P67)

水遇冷(0℃)结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

冰遇热变成水和水蒸气。

水蒸汽遇冷变成水,冷到0℃以下变成冰晶。

我们这儿的冬天,湖面上也会结冰,我们能不能到湖上去溜冰?

不能,因为我们这儿的冬天并不是太冷,湖面冰层不厚,如果我们到湖面上去溜冰会发生冰层破裂的危险。

一(块)石头一(匹)骏马一(杆)大称四(根)柱子

5、相对应的内容连线或填空本册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主要有下面这些类型:

第20课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八、“从”在句子中的使用一、填空。

1、水稻、棉花、狗尾草等植物(用种子)过冬;

小麦、油菜等植物(用幼苗)过冬。

靠落叶过冬的植物你知道有(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等)靠根过冬的植物有(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

2、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过冬的有(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冬眠过冬有(蛇,青蛙、乌龟等)。

迁徙过冬有(大雁,燕子,黄鹂等);

贮存食物过冬有(松树、蜜蜂、蚂蚁等);

产卵过冬有(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有(苍蝇、蚊子等。

短—长前—后明—暗男—女升—降3、动物过冬的方法:

冬眠、迁徙、换毛,贮存粮食等。

植物过冬的方法:

靠落叶过冬、靠根过冬、靠长叶过冬、用种子过冬等。

1、冬天人们为什么将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地窖里贮藏?

地窖里温度较高,这些蔬菜不易被冻坏。

白白的雪花弯弯的月儿弯弯的小路靠落叶过冬的植物你知道有哪些?

例:

1、父人女虫禾立2、口田今木人门答:

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皂角树。

草花头:

花、草、苗我知道靠根过冬的植物有这些。

阝双耳刀(陪队)八八字头(谷分公)答:

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

王马日巴义里那力对云心日你知道冬天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蚂蚁?

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全册共有以下9种练习句式。

在树洞里、地下干燥的洞里或墙缝里。

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

大雁怕冷,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

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

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