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5.《齐民要术序》中说道: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农商皆本C.海禁D.闭关锁国
6.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
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7.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
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
”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A.推动新式生产部门出现B.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C.有利于推动农业近代化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
8.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9.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0.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接近0%
A.资本主义工商业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
11.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登了本
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
的一封公开信(见右图)。
这封公开信很快
轰动全国。
厂长、经理们的“呼吁”源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
C.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
12.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
这说明当时()
A.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B.以市场调节为主要的经济手段
C.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继续稳定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
“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设立出口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15.1992年,我国政府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
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
16.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
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D、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7.国家机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18.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
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
这最能说明()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C.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19.《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20.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
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
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21.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22.据统计:
1957年,中国有9949万人生活在城镇,占总人口的15.4%,但在短短三年内,全国城镇人口就达13073万人,占总人口的19.8%。
这主要源于()
A.政府拒绝马寅初的计生建议
B.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C.领导人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新型社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2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24.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
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D.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25.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26.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A.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C.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27.某同学为一历史研究性课题准备了以下材料:
甘薯、茶叶、白银、利玛窦、指南针等。
其研究视角最有可能是()
A.文明史观,工业文明到来B.社会史观,生活丰富多彩
C.现代史观,民主制度萌芽D.整体史观,全球联系加强
28.“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29.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3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市场……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引发了殖民扩张
B.引起了价格革命
C.引起了商业革命
D.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生
第Ⅱ卷(40分)
31.(16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有学者提出:
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
(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什么?
(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14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表现在: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度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
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1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
33.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以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4分)
(2)材料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分别是由谁发现的?
(2分)试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的历史影响。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