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者
卢细娟
任教的学校
后宅镇中心小学
一、本课学习内容概述(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
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依据标准(摘录最新版《课程标准》的目标语句)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本课学习目标(按最新版《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维度)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前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学习行为)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这是探究活动中学生必备的心理状态。
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又较差,而且探究过程中容易具有盲目性。
所以作为老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设置一些情景问题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学习重点
怎样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由于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我采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同时结合朗读感悟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去探究漓江水静、清、绿。
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运用仿写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有机的融为一体。
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描述在课堂上将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
课前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课堂上用PPT出示课件,学生用PPT展示各自搜集到的有关漓江水、桂林山的各种形态的图片资料。
七、学生学习活动概述(描述本课中学生将会开展什么样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学生用PPT展示各自搜集到的有关漓江水、桂林山的各种形态的图片资料。
在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时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配乐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八、教师指导活动概述(描述本课中教师将会针对上述学生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展示资料,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结合语境理解,积极启发想象,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
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在读中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美的熏陶。
九、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
哪些行为进行评价)
学生在搜集资料及展示资料的环节、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环节以及朗读的环节
评价方法
(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
同学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十、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
学习阶段
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教师评价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
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
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课件出示漓江水各种形态特点的图片
小组互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
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出示课件桂林山的各种形态补充资料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观看图像同时配音介绍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
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匚”。
翡:
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通过平台展示
总结全文
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
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
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老师总评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抄写课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接上表,上表已经足够填则此表留空)
十一、研修反思(说明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哪些地方的设计体现了所选的小课题,哪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思内容请在校本研讨中汇报)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我认为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好教学目标。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心理特点等,便于师生交流;
特别考虑一些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并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归纳、小结。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设计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有关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并让学生自己搜集图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同时采用同学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