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713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换层施工方案11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一次浇筑施工支撑层数计算

经计算,本层梁板砼共765m3,单层面积1277m2,即14.6KN/m2。

1)转换层梁板砼浇筑时,传给下层楼面的荷载设计值q设

新浇砼自重F1=1.2×

14.6KN/m2=17.52KN/m2

模板支撑自重F2=1.2×

1.5KN/m2=1.8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F3=1.4×

1.0KN/m2=1.4KN/m2

q设=F1+F2+F3=17.52+1.8+1.4=20.72KN/m2

2)下层楼板允许承受的荷载设计值q允

下层楼板设计活荷载标准值F1=2.5KN/m2

下层楼板板顶抹灰和板面面层自重F2=1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r1=1.2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r2=1.4

q允=F1r2+F2r1=2.5×

1.4+1×

1.2=4.7KN/m2

3)支撑设置层数

通过计算:

q设=20.72KN/m2>q允=4.7KN/m2,下层楼板不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能力。

根据以上计算,如采用梁板砼一次浇筑施工时必须对转换层以下二层梁板进行连续支撑,利用已施工完毕的并达到设计要求的二层结构共同承担转换层的施工荷载。

2.转换层模板及支撑的设置

本工程转换层主梁最大截面尺寸为1200×

2400,最大净跨度为10.15m。

计算参数:

砼自重γc=24KN/m3

浇筑速度V=2m/h

坍落度180±

20mm

初凝时间t0=8h

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Q235fy=215N/mm

允许挠度:

模板为1.5mm,钢管为L/250,[ω=3.0mm]

钢管截面特征:

I=12.19×

104mm4W=5.08×

103mm3

i=15.8mmE=2.1×

105N/mm2A=484mm2

(1)荷载计算

①底板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自重0.3N/mm2

混凝土自重24×

2.4=57.6N/mm2

钢筋自重1.5×

1.0×

2.4=3.6N/mm2

振捣砼时产生荷载2×

1.0=2N/mm2

荷载组合:

q1=1.2(57.6+3.6+0.3)+1.4×

2=76.6N/mm2

按1m宽度计算:

q=q1×

1=76.6×

1=76.6N/mm2

分项系数×

折减系数

=76.6×

1.2×

0.85=78.132N/mm2

②侧模荷载验算

a.砼侧压力:

F1=0.22γct0β1β2

=0.22×

24×

1.15×

=82.48KN/m2

F2=γcH=24×

2.4=57.6KN/m2

取二者中小值F1=57.6KN/m2

F=F2×

折减系数=57.6×

0.85

=58.75KN/m2

b、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F=6×

1.4×

0.85=7.14KN/m2

c、组合荷载

F=58.75+7.14=65.89KN/m2

(2)底模验算

支撑梁底模的钢管采用φ48型钢管,间距采用100mm。

1抗弯强度验算

[f]-板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3.00N/mm2

M=0.1×

76.6×

0.2×

0.2=0.3064KN

F=0.306×

1000×

1000/5.08×

104=6.024N/mm2<

[f]符合要求

②挠度验算

w=5ql24/384EI=5×

71.45×

1004/384×

7.6×

103×

2.88×

105

=0.323mm<

[w]=L/250=100/250=0.4mm

(3)水平杆验算

水平杆垂直间距取400

①抗弯强度验算

q1=4×

0.1×

0.625=19.15KN/m

M=1/10ql2=1/10×

19.15×

4002=3.064×

δ=M/W=3.064×

105/5.08×

103=60.03N/mm<

fy=215N/mm

满足要求。

W=q1l4/150EI=19.15×

4004/150×

2.1×

105×

10.89×

104

=0.04mm<

[w]=3.0mm

(5)钢管立柱验算

立柱间距为400×

400,沿梁方向为400,垂直梁方向为400,横杆步距取1000mm,钢管立柱用扣件连接,采取搭接方式。

钢管立柱允许荷载为11KN,扣件抗滑力为8KN。

①钢管立柱承载力验算

N=1.2ql=1.2×

0.4=9.192KN<

[N]=11KN满足要求

②立柱稳定性验算

λ=L/i=1000/15.8=63.3查表5-22得ψ=0.804

δ=N/ψA=9.192×

103/0.804×

484

=23.62N/mm2<

fy=215N/mm2

③扣件抗滑力验算

P=N=9.192KN>[P]=8KN因此,在钢管立柱上梁底模横杆处设置双扣件,在钢管立柱搭接处设置双扣件,以满足扣件的抗滑要求。

(6)侧模背杆计算:

背杆竖向间距a取500,则水平背杆b:

①按抗弯强度计算

b=

=10×

215×

4.49×

103/43.86×

10-3×

500=363mm

②按挠度计算

=150×

104/53.9×

500=474mm

按以上计算,背杆水平间距为360mm。

在侧模安装时,背杆间距按500mm进行拼装模板,并采用钢管对侧模进行斜向加固。

(7)对拉丝杆的计算

①对拉丝杆的拉力

对拉丝杆间距450×

450,钢管斜撑间距600×

600。

N=F'

·

b=65.89×

0.375×

0.6=13..34KN

②对拉丝杆的截面计算

A=N/[δ]=17.49×

103/170=102.88mm2

选用φ14的对拉丝杆A=105mm2>

102.88mm2

3.转换层板模板及支撑的计算

转换层板厚h=180mm,板底距地面高为6.2m,采用1000×

2000×

18厚竹胶合板作底模,46×

76的木方作底模的骨架,支撑架采用φ48×

3钢管扣件连接固定。

计算参数:

混凝土自重γc=24KN/m3

浇筑速度ν=2m/h

坍落度为180±

20mm,

初凝时间t0=8h。

Q235fy=215N/mm2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fm=13N/mm2,E=9000N/mm2

钢管为l/250、3mm。

竹胶合板的截面特征:

σ=25N/mm2,E=8500N/mm2

钢管的截面特征:

I=10.89×

104mm4,w=5.08×

i=15.8mmE=2.1×

模板及支撑自重1.3KN/m2

0.18=4.32KN/m2

钢筋自重1.1×

0.18=0.198KN/m2

施工荷载2.5KN/m2

合计q1=7.138KN/m2

q2=4.818KN/m2

q=q1×

折减系数=7.138×

=7.46KN/m2

q’=q2×

折减系数=4.818×

0.8

=4.91KN/m2

①静曲强度验算

支撑板底模的木方采用46×

76横放,中距400,按五跨连续计算。

M=0.107ql2=0.107×

7.46×

4002=1.28×

105N·

mm

w=lbh2=l×

102=1.67×

104mm3

δ=M/ω=1.28×

105/(1.67×

104)=7.66N/mm2<

[fy]=25/1.55=16.1N/mm2

满足要求

q’=4.91×

0.4=1.964KN/m

I=bh3/12=1000×

103/12=8.3×

104mm4

ω=0.632×

(q′l4/100EI)=0.632×

(3.148×

4004/100×

8500×

0.9×

0.83×

105)=1.269mm<

[w]=1.5mm

(3)小楞计算

46×

76的木方,跨度L=400mm。

q=10.42×

0.4=4.168KN/m

4.168×

4002=0.71×

105N·

ω=lbh2=l×

762=9.6×

103mm3

δ=M/ω=0.71×

105/9.6×

103=7.3N/mm2≈fm=13N/mm2

q′=4.91×

104mm4。

[w]=500/400=1.25mm

(4)小楞计算

76的木方,跨度L=400

q=7.46×

0.4=3.084KN/m

M=0.107ql2=0.107×

3.084×

4002=0.53×

m

δ=M/ω=0.53×

105/9.6×

103=5.5N/mm2≈fcm=13N/mm2满足要求。

q′=7.87×

0.4=3.148KN/m

ω=(q′l4/100EI)=3.148×

10004/(150×

104)=0.91mm<

[w]=3.0mm满足要求。

钢管立柱间距按650×

650设置,横杆间距取1000mm,钢管立柱用扣件连接,采取搭接方式,钢管立柱允许荷载为11KN

①立柱承载力验算

N=7.46×

0.85×

1.2=7.61KN<[N]=11KN满足要求

λ=l/i=1000/15.8=63.3查表5-22得ψ=0.804

δ=N/ψA=7.61×

=19.53N/mm2<

2.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

(1)、概述:

1)支撑:

转换层根据设计图纸可分为主体部分和非主体部分。

非主体部分支撑采用地下室做法。

在施工转换层结构时,视结构完成时间,-1层顶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保留不拆除,1层顶楼板及梁支撑在转换梁较大梁相对应部位进行加固处理。

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体系通过1层→-1层梁板的连续支撑,将结构转换层的梁板荷载分散传到下部结构。

2)模板选材:

模板主要采用12mm厚木胶板,并配以Ф48×

3.5钢管、46mm×

76mm木方,梁侧模采用Ф14对拉螺栓拉结,配套蝴蝶型钢卡,纵横间距400mm。

(2)、转换层KZL支撑

1)、根据KZL的高度和宽度,采用钢管立杆作支撑,沿梁长度方向间距400m。

立杆超过梁底,短钢管作为模板主楞与所对应立杆扣件连接。

钢管主楞上铺46×

76mm木方作为次楞。

为防止梁底主楞钢管与立杆产生滑动,除用扣件将主楞钢管与立杆连接牢固外,在立杆扣件底部再增加一个扣件,顶紧其上的扣件。

梁下横向共设6根立杆,立杆间距400mm。

2)、支撑体系说明

①梁下立杆间距为400mm,立杆顶部带顶托,顶托上放置单根钢管,顶托受力端向下≯1000范围设纵横平杆,双扣件,步距2400mm,与梁侧竖楞钢管以及满堂脚手架支撑可靠连接(梁底立杆采用双扣件)。

梁下立杆设纵横剪刀撑,水平杆、剪刀撑与满堂脚手架支撑和先期完成的竖向结构件(已浇筑完成的KZZ,KZL上部主筋已经锚固与KZZ内)可靠连接。

②立杆底部必须设纵横扫地杆,铺两根横向钢管垫底,用扫地杆将其压牢。

③为防止转换层梁荷载对垂直向下的楼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从一层楼面开始,将三层顶高度超过2m的梁支撑立杆的边线垂直投在一层楼面上,在该范围内的楼板用钢管立杆加密,梁下按照转换层梁横向立杆间距布置,转换层梁下两侧1m范围内立杆间距500mm。

二层楼面上也按照一层顶板的支撑范围及间距布置立杆加固。

所有立杆下在塑造设置木垫板。

(详见图例)

(3).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的设置

1)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系统待转换层梁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拆除。

2)增设梁端斜撑,在梁端1/4范围内加设斜撑,每排横向设置4根,以减轻梁的荷载(详《转换层下一层斜撑示意图》)。

(4).转换层下二层支撑的设置

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在本层框架支撑待转换层梁板砼浇筑完毕后的第三天开始拆除。

(详《转换层下二层支撑示意图》)。

(5)梁模板

1)、梁侧模:

采用12mm厚高强覆膜竹胶板,次楞横向采用46×

76mm的木方,计算间距200mm,考虑到现场实际进料尺寸上的误差,次楞间距为150mm。

主楞竖向采用Φ48×

3.5的双钢管、蝴蝶卡、Ф14纵横向间距400的对拉螺栓拉结,双钢管中的一支延伸到梁底,与两侧模板紧贴,用短钢管将两侧钢管扣件连接,以约束梁侧模板在底部的变形。

梁侧模主楞纵向计算间距400mm,实际布置间距350mm。

梁高下半部配双螺母。

2)、梁底模:

使用12mm厚高强覆膜竹胶板,底面及侧面次龙骨采用46mm×

76mm木方间距100mm;

底模主龙骨采用φ48×

35mm,间距按立杆纵距400mm间隔布置。

(6)柱模板:

采用12mm厚高强度覆膜竹胶板作面板,46mm×

76mm方木作楞木兼拼口木,以Ф48×

3.5双钢管作为柱箍紧固,柱高2米以下范围内柱箍间距≯350㎜,柱高2米以上范围内柱箍间距≯400mm。

柱截面尺寸大于等于700mm时,增加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在柱中加设Φ14(外套Φ25PVC管)对拉螺栓,柱外侧双向对加Φ14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布置间距同柱箍。

(7)剪力墙模板

剪力墙模板采用12mm厚高强度覆膜竹胶板作面板,46mm×

76mm方木作次楞木兼拼口木,φ48mm双钢管作主楞骨。

3、施工程序

(1)施工顺序

转换层模板支设的顺序为:

柱→剪力墙→梁、板。

(2)施工工艺

①墙、柱模板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底部垃圾清理→洞口模板及预埋件→单侧模板封堵→穿墙、柱对拉螺栓→对边侧模板封闭→钢管及蝴碟夹紧固→校正→与满堂架连接加固。

②梁、楼板模板工艺:

定位放线→(竖向结构钢筋绑扎)支设满堂脚手架→支设梁底模及竖向结构侧模封闭→核对标高位置、垂直度→竖向结构浇筑→支设梁侧模主次楞骨加固→支设板模底部横杆→铺设板模方木楞骨→铺设板模→校正位置、修补边角及拉结固定。

4、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对作业班组进行全面的模板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让班组了解本模板工程作业的技术要领和质量

标准。

②对进场的钢管材料严格把关。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分层、错位;

钢管外径、壁厚偏差不得大于0.5mm;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50mm。

钢管弯曲变形不得超过以下值:

立杆钢管(≤6.5m)

钢管端部弯曲(≤1.5m)

≤20mm

≤5mm

③钢管立杆位置放样。

根据楼层放样的定位轴线,首先定出转换层大梁中间立杆的位置,然后按照各纵横立杆的间距逐根定位并画好十字交叉线。

2)施工方法

1柱、剪力墙模板支设(详见本方案2.1条)

2楼板、梁模板支设

①梁模板的支设

搭设整体支架时,应根据梁的位置加密支架立杆;

楼板立杆与梁侧模主楞立杆的间距应控制在300mm左右。

梁底横楞木方搭设时,先在梁的两端各搭一根木方,其高度为梁底设计标高减去梁底模厚度,然后在两端横楞的底部通长拉线搭设中部的横楞,木方间距不得大于150㎜。

梁长>4m时,按其净跨的1.5‰起拱,起拱后的横楞沿梁长度方向应呈弧形,不得形成三角形。

次梁模板不入主梁模板内;

主梁模板不入柱模板内;

所有梁侧模板必须定向配制,规定横向为外包,纵向为被包,以防在模板安装时出现混乱,造成乱锯、乱补现象。

在梁与梁、梁与柱的接槎处,必须使用≮50mm×

50mm木方将阴阳角两侧的模板固定在木方上,确保阴阳角的方正和接缝的严密。

梁侧模板安装后,应沿施工段通长拉线,校正梁侧模板的顺直,并加支撑固定后再进行楼板模板的施工。

梁高大于700mm时,在梁高的中部按照@400间距设置纵横穿梁对拉螺栓。

②楼板模板的支设

整体支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800mm,横杆间距为800mm,立杆顶部加设可调顶托,顶托上部放置Ф48×

3.5钢管作主龙骨,主龙骨间距为800mm,主龙骨上部放置46mm×

76mm的木方作次龙骨,次龙骨间距为50mm,然后铺设10mm厚竹胶板。

按楼板的底标高减去模板和木龙骨的高度,搭设模板的主横楞钢管;

铺设并校正后的次楞方木上平必须与梁侧模板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将预排版的楼板模板按图纸位置用钢钉固定在方木上,钢钉间距为≯250㎜。

③模板支撑:

为保证满堂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支架内应设置剪刀撑。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

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梁下连续设置剪刀撑。

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梁下立杆用横杆与整体满堂支架可靠连接;

梁底支撑须带顶托并不得搭接使用。

楼板立杆与梁侧模主楞立杆的间距控制在300mm以内;

梁侧模板钢管主楞要向下延伸至梁下第一道水平杆,并与水平杆用扣件连接牢固。

主次梁水平横杆均用双扣件作梁承重加固。

3模板拼缝的处理

顶板模板采用对缝,缝隙下面设计龙骨,成对钉钉子分别将两块模板固定在同一龙骨上。

模板裁切时,要弹线采用电动工具按线裁切,侧面打磨刷漆,防止被雨水浸湿膨胀。

顶板模板安装完毕,用水泥腻子将个别缝隙填实抹光或采用密封胶条封堵严密。

4模板的拆除

①模板的拆除时间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考虑其结构及混凝土的特殊性,因此要求板梁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

因此,各类梁、板构件的拆模时间,应按照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确定。

②模板的拆除顺序

柱子模板拆除:

先拆柱斜支撑,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

墙模板拆除:

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

楼板、梁模板拆除:

应先拆梁侧边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最后拆除梁底模。

四、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1.原材料质量要求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d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杜绝不合格钢材用于本工程。

2.钢筋加工

(1)钢筋制作加工所采用的钢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2)钢筋加工前应对采用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

(3)钢筋制作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砼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5)钢筋加工前,采用机械调直和人工调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直,使钢筋无局部曲折,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6)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表规定。

(7)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箍筋弯钩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8)钢筋成型:

应优先采用机械成型,也可采用手工弯曲。

钢筋成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弯曲成型时,钢筋必须平放,板子应托平,用力应均匀,不得上下摆动,以免钢筋不在同一平面而发生翘曲。

b.成型的钢筋应按不同规格及形状分类、分捆堆放,并应减少翻垛时翘曲变形,钢筋在搬运、堆放时,应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

3.钢筋的连接

转换层主梁d>

22以上钢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d‹22的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并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的A级标准进行操作。

墩粗直螺纹连接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①每套机械均要专人负责,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各规格中一组(3根)试件,待做静力拉伸达到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②钢筋下料时切口端应与钢筋轴线垂直,端面偏差不允许超过4度,不得有马蹄形挠曲。

③端头墩粗规定:

1).Ф28钢筋:

油泵控制压力24~26Mpa。

墩粗基圆尺寸32mm。

2).Ф32钢筋:

油泵控制压力26~28Mpa。

墩粗基圆尺寸36mm。

墩粗端不合格时应切掉重墩(钢筋夹持移与墩粗段均应切掉)严禁二次墩粗,墩粗后允许墩粗段有纵向裂纹,如有横向裂纹一律禁止使用。

④钢筋套丝部分规定:

标准型套丝长度一般按钢筋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