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67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注册考试心得体会文档格式.docx

及时吃饭,然后找地方靠一靠,树下最好,补氧。

叽叽喳喳者明年考场见.

我是转贴的,自己还没考过,惭愧

从网上看到的,觉得还可以,在这里贴出来,大家一块学习一下。

以前碰到什么问题,或者是有什么不懂得东西,就喜欢到百渡上搜一下。

大多数时候能够得到满意地答案。

我想网上热心的朋友真是多,我在网上得到的比付出的多。

总想能做些什么,能够帮助到其他的朋友。

直到最近考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想从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的时候,才发现这方面的东西很少,即使有也会有很多版本,而且内容还相差很多。

所以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还好在自己的努力下得以过关,虽然分数还不知道但是心里有底,觉得没什么问题。

网上也有一些网友希望交流一下,我就把我准备以及考试的心得写一下,要是能够帮助到有相同经历的朋友,我也会感到十分高兴。

关于准备时间:

我参加的是2006年注册岩土基础考试,考试时间是9月23号,我前后准备的时间是一个月,有的朋友问我一个月够么?

因为我是前一年考的研,所以高数和结构力学还有些底子。

对于在校的研究生来说考这个用一个月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了。

对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如果本科的课程没有什么印象的情况,准备的时间可能就要长一些。

我想两到三个月也就够了,关键是上班的朋友有的比较忙能不能挤得的出时间就要看大家了。

关于参考书:

这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大家来说要把自己本科的所以科目考一遍,可想而知那书要多厚。

如果书选的不好,花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不见得好。

所以就我的个人经历来说。

我推荐天大编的教材,突出特点是:

考点准确,难度适中,而且有相关的习题。

这点来说更是十分重要。

相比同济编的教材,更准确,更有效率。

买的时候一定要参考最新的版本因为太老的版本里面的内容不准确。

关于考纲:

如果你在百渡里搜索“注册岩土考纲”,你会发现相关内容很少,而且打开的页面里面的内容也是错的,应该是很久以前的考纲了。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这方面迷惑。

现在的注岩考纲里的变化有一下几点:

1.没有弹性力学,数值分析的2.而岩体岩石的相关内容是有的,3.工程经济和注册结构考试的工程经济是相同的。

所以,你选的参考书是天大2003年以后的版本就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的内容和现在的考纲吻合。

大家一定要注意,现在网上能够下到的考纲一般都是错的。

如果今后的考纲没有变化,下面的介绍考试顺序和内容,就是正确的,大家可以参考。

(我以天大版本参考书讲解)

上午:

题量较大。

如果概念清楚的话时间也还是够的,我是考了3个小时,11点出的考场。

所以不用太担心时间,基本上是够用的。

1.高数,24分,相对内容简单,比大学考试时要简单。

只要是对着书看上一遍再把后面的题做一下,就没有问题。

由于是最前面,而且分数油多,大家一定要重视。

我认为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可以拿分的地方就一定不要丢分,像多元函数连续、可(偏)导、可微分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是需要注意的,本身不难,但看书的时候很容易带过。

2.物理,热、波、光、声。

肯定是要考。

内容不多,后面的题一定要做。

会很有帮助。

用到的公式考试手册都会给到,大家不必为背公式烦心。

3.化学,考的很基础。

基本上高中的化学原理都有应用。

我们这一年考的比较多的是化学键和杂化轨道和分子空间构型。

大家要重视。

Ksp和K的关系,a与Ki的关系,能斯特方程,电动势计算,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如24号元素铬)等知识点是很容易考到的。

4.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拿分的地方,内容相对较多,考的也比较多。

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理解内容。

考试的时候公式都会给出。

难度也不大。

参考书课后的习题偏多,时间时间若是不充裕的朋友还是掌握概念为主,题是做不完的关键还是理解。

5.流体力学:

这部内容其实不难,也挺好拿分,要注意看书,吃透概念。

像黏性系数的单位、水力最优断面的定义、雷诺数、弗鲁特数的物理意义这种知识点也很容易考的,还有层流紊流过渡区的那些概念要理解。

6.计算机应用基础:

送分的题,98嘛谁人不知,哪个不会,至于fortain嘛,看看要是学过有些底子就不会有问题了。

像是“.GT.”是大于,“.LT.”是小于。

“mod”是求余,还是要记住的。

7.电工学:

很多人也没学过,其实前面几节也比较好拿分。

三极管部分可以不看,如果没有基础的话看起来还是很费时间的。

考试会出23道题,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从后面的考生手册中直接查到公式。

8.工程经济:

概念要弄清楚,看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

计算的东西不多,概念考的多。

这部分是考纲有变化的地方。

大家注意考试的章节是这样的:

资金的时间价值几计算,建设工程投资构成,工程财务,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融资方式与资金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财务评价,价值工程在建设中的应用。

说实话这部分内容比较多,大家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可以最后看这部分,再没时间就少看。

我建议大家第一章和最后一张都要看。

两部分内容较少,而且相对简单,还会考到。

最后提醒大家除了上面两章外,一般不会考计算,大家看的时候以概念为主理解。

下午:

题量较小。

如果概念清楚的话时间也还是够的,我是考了2个小时,4点出的考场。

下午的难度还有一些的,可能是我准备的时候重点看上册的原因,所以下册的很多概念都忘了,所以大家还是要重视,毕竟2分一个。

1.材料,内容不多,难度不大。

貌似木材,石材,黏土不考。

大家可以先不看。

2.测量大家放心,是没有计算的。

大家看看概念就可以了,还要做书后的题,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有用阿。

3.法规。

我不说了,自己没看,大家自己掂量着办。

要是想看的话“建筑环境”方面的法规最近考的比较多。

4.施工,都是书上的内容,做做书后的习题帮助也是很大的。

5.结力和结构,比较重要的章节。

考试内容比较多。

结力要是有基础的话问题不大。

主要是搞清概念,不必做大难题。

结构方面今年砌体考了两道题,大家要重视,都是什么“加筋不加筋的”我考前没重视到。

6.岩体与土力学。

貌似岩体不是重点,土力学考到的计算有不少,大家可以相应的看看这方面的计算,沉降计算、土的强度、主动土压力等。

考试的时候可能公式不会给全,大家要记一些主要的。

7.工程地质,难度不大,考题不少。

大家要重,也就是背背。

应该从这里多拿分。

8.岩体与基础工程。

相关内容要多看一些,深基础的桩基考得不少。

大家要重视,这部分的题目也不少。

考试手册相关内容:

上午考试用到的基本上全有。

数学公式很全,基本全有,可直接得几分;

物理仅有几个基本公式(声强、速率分布、速率、碰撞频率、绝热做功表达式);

化学几个(蒸气压渗透压、沸点、凝固点、尼乌斯、速率与温度、平衡常数与温度、能斯特、周期表、电极电势表);

理力有汇交力系的合成、平衡方程、滑动摩擦、摩擦角、自锁、重心公式、点的运动公式、刚体定轴转动、点的合成、刚体平动公式、运动学微分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郎伯原理、虚位移原理、单自由度振动等;

材力:

各章简单公式均有且有悬臂梁、简支梁挠度、转角公式、压杆临界力公式;

流力:

各章基本公式均有,加莫迪图;

电工学:

较全;

经济:

只有资金价值复利计算基本公式以及图表;

下午的公式较少。

结构力学:

较少,但有固端弯矩、剪力公式;

土力学:

仅有少量基本公式,包括库伦主动土压力的公式;

结构设计仅几个表,一般用不上,有抗震等级表,钢筋面积表;

施工:

计算板桩的假定、井点公式、浇筑量、冷拉能力公式、预应力筋成品长度、起重机最小杆长、固定节拍流水持续时间和一般成倍节拍专业流水工期公式。

1.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考试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广,有些我们没有学过,有些则很是生疏,我的一个感想是要静下心,认真仔细的看书,点滴积累,尤其是对历年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要搞透彻。

2.要有时间保证。

我比较幸运,2003年非典刚结束,单位没什么活,也没安排什么事,复习了近两个月。

2006年上半年忙了一个比较大的工程,领导安排做一些室内的闲杂事,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

否则话,我想我是没机会过的。

3.复习功课看书一定要认真,要钻研,特别强调要多做题,一定要亲手动笔去做题,这样你的理解感悟才深刻,也更接近考试情景。

4.对历年的考题需留出一定时间来专门钻研一下,好好的深究一下,这对今后的考试大有益处。

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对参加考试的兄弟姐妹们一点借鉴!

祝参加岩土考试的兄弟姐妹们顺利通过考试!

不知道在别的板块有没有重复,先贴出来吧

以下是转贴自其他网站的文章,大家看看

一位4个注册的心得--希望有所启发

小弟惭愧,今年30,在设计院工作。

在众多考试大军中已经通过注册一级结构师、注册造价、注册监理、注册咨询考试。

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怎么巧学成为研究的对象,把我的心得给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共同学习通过更多的注册考试。

1、首先要巧学,从研究历年考题开始,反过来从考试结果看书。

你就比较明白考试的大致方向。

再研究大纲这样捷径就出来了。

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总是先看完书,再研究历年考题和大岗。

结果是考试目的不明确,花了很多时间确效果没出来。

2、多做大题目的练习。

考一级注册结构专业复习我花了3个月时间,每天上下班我必带一纸条做2~3题目。

考注册造价我花了2个月时间,从复习第一天开始就开始做,每天必做2个案例。

把整个做题的过程做用心去做的滚瓜烂熟(在一天内)。

所以考试的时候,我的做题速度相当快。

其实很多考试都大同小易,考试时候比的就是你做题目速度的快慢,反应的快慢。

所以平时多练是关键!

3、考试很重要,提高能力也很重要。

现在考试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考试的过程也是自己提高能力的过程,每种考试都有其内涵。

生活中、工作中多运用,能力也就提高得快。

能力提高了,也就乐在考试中,不会因为考试而背包袱。

4、巧学是关键,临场考试更要发挥出来。

有很多人平时学得挺好,一考试就蒙了。

我考试时候的心得是:

事先计划安排好吃饭、住宿的地方,准备工具、准考证、考场距离、出发时间——等提前计划完成所有不用操心的事情,排除干扰等待最后的一击。

5、多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看书。

我平时也和大家一样,设计任务也很忙,有时候也要陪客户,没有完整的时间看书。

这样我只好把书一页页分开,揣兜里。

一有点小空余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这样平时就累积起来就有看书的时间了。

总之,我感觉注册考试其实不难,对于有心人来说,只要你用心,再花点时间和技巧,就能通过!

据我所知,二次岩土注册考下来,还有很多老同行没考过。

在这些同行中,有相当部分人专业工作能力都不错,可以说是勘察单位的骨干和专业带头人,但就是还过不了考注册这个关!

他们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勘察,实际工作经验很丰富,的确有一定的实际工作水平,但大范围的基础理论却很陌生,一时还很难考过.

  

有一位叫"

xxx”的朋友曾经说过:

"

既然经验丰富,这种小考试当然很轻松就能拿下”。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经验丰富就能轻松拿下这岩土注册考试了吗?

这样的考试能说是“小考试”吗?

 

  

 从二次考过岩土注册的人来看:

做土工试验的可以考过,搞结构的也可以考过,搞桩基检测的也可以考过,从没做过勘察的人考过的也有(这些人的确有,有名有姓,我们也认识)。

一直从事勘察工作的人没考过的太多了,甚至很多是师兄级的勘察人员(这些人也有名有姓,我们也很熟)。

就我们几个相近城市一带的,据我所知:

77、78、79级进大学的老勘察人员至少有十几二十几个没考过,他们是文革后考上的大学生,有的还下乡插队多年。

这三届学生上大学很不容易,当时高考录取率还不到5%,他们在校时读书都很认真,老师们有口皆碑。

假如把考试和实际水平划等号,那么这些人真的就那么不行吗?

我想很多应该不是的(至少我不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说!

)。

 注册没考好,这里面包含很多因素:

 

 1.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有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好好看书。

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与基础;

各种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土工试验,岩石力学试验,钻探技术工艺等。

建工,水利水电,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等,各种行业的岩土工程勘察你都要会;

不管你平时有用或没用的,或许说你以后永远也用不到的,你都必须会。

勘察的要会,设计的也要会(基础设计,基坑支护,边坡稳定,地基处理等等)。

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防治措施,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各种特殊性土的岩土工程,你都要会。

 所有涉及到以上内容的规范都要看,规范中的正文和附录要熟,相关的条文说明要理解。

 以上所说的那些知识面不仅要看懂,而且还要做习题。

只会自己行业的勘察绝对是不行的!

 2.这些人年纪较大(他们大都在40-50岁,有的还大于50岁)。

他们记忆力差,反应慢,平时会的东西到考场就不一定会,或考试时间不够用,不象当年。

 本来他们这些人完全可以用考核方式获得岩土师注册资格的,但由于他们所做的项目没评优获奖(70年以后本科毕业的要以评优获奖做为考核的唯一条件)。

其实评优也是不难的,他们没去评优获奖也是有很多因素的:

有工作因素,有领导因素,有舞台大小因素等等,说不清的。

 

 等到年纪大了再来个什么考试的,总觉得和十几年前不一样的。

大学毕业6-7年,基础理论还好,参加考试正好,况且也还有很多人没考过。

而这些人毕业都20几年了,规范都改了好几次,专业基础理论平时涉及不到的早就忘了,一定要花很多时间来看以前会而现在不会了的东西。

搞勘察的很偏重工程实践经验,我们的很多理论与实际不符合:

 

当你从郊区路边走过时,你会看到很多人工边坡几年来也不坍塌;

但只要你一计算,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支护,可它没支护就是不会坍塌;

有些基坑,计算后要花很多钱围护,但实际开挖起来却没事,或稍稍支护就行;

不少桩基,用你提供的指标计算出的单桩承载力和实际的压桩结果相差太大了;

有些淤泥层,你的勘察成果说它是流塑的,可开挖后它一点也不流,甚至直立性很好;

   

地基沉降变形计算,计算后结果要下沉十几厘米或几十厘米,可实际上它就是不沉,或只下沉一点点;

  

很多勘察报告,说有地下水需降排水,可基槽开挖后却没水;

有的砂层,你判它会液化,可打桩时却穿不过液化层;

你建议可以做为桩基持力层,可桩却停不住.....

太多这样的实例了,怎么办?

要结合工程实际经验,理论结合实际。

所以说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行,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也不行。

我们的理论还很不成熟,做为国家的规范也都还有不合理之处。

你提供的浅基承载力每平方米差它个2-3吨很难说你对与不对;

不象设计荷载取值,每平方米差个0.1-0.2吨马上可以说你不符合哪一条规范。

所以我们搞勘察的,必需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可是考试就没考这些实际经验的东西,所以说考试和工程实际经验是没直接关系的。

考试是为了注册而设的考试,是好几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出的考题。

我们多数是一直从事某种行业的人,要去应付多种行业知识的考试,东一枪西一炮的,实在难于抵挡。

所以说,这样的考试,并不是一种“小考试”。

本来考一考也是很好的,可以温故知新,“充充电”,但考下来却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

你会的它不考,你不会的它却考了很多;

平时工作中常用的它考的很少,用不到的它却考了很多;

干这行的考不过,没干这行的却考过了。

一二次考下来,很多老同行都说不考了。

也不知这岩土注册到底是在考勘察的还是在考设计的?

原来的“勘察大师”能不能叫“岩土大师”?

我在此说这些话,不是在贬低考过的人的水平,丝毫没这意思,不要误会!

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

考试是公正的,能考过的同行是很努力的!

对考试来说,还是要以成败论英雄的。

对老同行来说,还是不能灰心的,一定要争取考过的,这才是榜样!

考注册是一件大好事,应该完全赞同,就是来迟了。

但无论如何国家是在朝进步方向发展了,我们应该感到欣慰。

现在是在探讨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如何提高注册考试的实际技术水平含量;

没考过的同行该如何接下去应考,怎样才能提高注册考试的成功率;

出题的专家如何更科学出题,不要出偏题,不要出怪题,要实际一点;

考试是在考“从业资格”,不是在做学术研究,不要造成八股试的考试,不要让大家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万万不能形成考过了不一定就会干,而会干的却考不过的局面。

比如说考那道液化计算,尽管做对了,但花了二十几分钟,考试有几个二十几分钟?

我想这种题很简单,但算起来很繁琐,象这种计算太繁琐的题要考概念,不要有太多计算。

实际工作中都有电脑了,考人工计算速度又有什么用。

还有那道基坑标高计算,加加减减;

问什么叫“干强度”等等,这都有什么技术含量?

考标贯面积比,第一次见过,不知有什么用?

搞了二十多年勘察,还没听过有这东西。

 “面积比”,那是专指取土器的,怎么能随便引伸?

水管,炮筒的面积比能这样求吗?

如何出好题,这是众多还没考过的考生们先给出题专家出的一道难题.出好题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里,我还是要认为,考注册的确是在考从业"

资格”,不是在考实际工作水平能力.当然不是说考过了的人没有实际工作水平。

大学毕业了,说明你有了该专业的必备知识了;

工作几年后,注册通过了,说明你有这专业的独立工作能力了,你拿到了上舞台的通行证了,你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才华了。

然而,这舞台很早就存在,不少同志早就在舞台上了。

他们在舞台上已发挥了多年的才华,他们要上舞台前就没有在发通行证,现在要重新来看通行证,有的就拿不到或很难拿到。

难道要叫他们退出这舞台了吗?

我觉得这样的注册考试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像有的院有那么多年的工程勘察历史了,而恰恰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还没考过,考核通过的大都已退休了。

文革后大学毕业的考核过的不是很多,很多单位甚至没有,今后还要继续考,但毕竟要有时间,注册一实行面临的问题就来了。

难道这些骨干力量以后就不能承接工程了吗?

或者他们写的勘察成果要请非参加勘察的注册人员签字盖章.

这真是太下策了。

当然,要找几个考过注册的人来倒也是不难,但不一定就能适合。

这些话不能不说,这是很现实存在的事。

基础考试经验漫谈

1、复习班:

一定要参加,有总结题型、总复习作用。

参加复习班之前,一定要大略看一遍教材,否则不如自己看。

2、教材:

个人推荐天大版。

建工版虽详细,但不适合短期复习。

且天大版习题一般均为历年考题。

3、时间与心血:

一两周的复习时间只对基础功扎实的人适用。

4、周云的题:

一定要做一遍,通过做题总结与反思。

5、模拟题:

找三套,考试前一个月做一遍。

判断一下自己的水平,找到薄弱环节。

6、考试知识点:

比如某科某章占几分,一定要统计出来,有重点的看,做到心中有数。

来源有二:

一为通过辅导班老师渠道;

二为通过往年考题自己统计。

7、历年考题:

一定要搞到最新的一套,有的书会附一套考题。

8、高数:

占24分,重点。

辅导班的老师讲课对基础薄弱的人可一周内提高5~10分。

自己应作重点看一遍原书+周云习题。

只要掌握各章分数分布,参照去看,即可得分,本门课一定要花时间重点去看,且必须大量做题。

9、物理:

根据天大版看,做好题,题型一般不难,只是根据原理变化出题。

10、化学:

严格掌握参考书各条规律,做好每一道习题并反思到化学规律上去。

此门课最好听一下辅导班,有几个总结的公式是老师直接总结的最后结果,如自己算要10分钟左右,如Ksp与S的关系式等。

本课关键是要弄懂化学原理并灵活运用。

11、理力:

理科拿分的地方。

学习班的老师会给你很大益处。

12、材料力学:

很多部分要看一下原书。

弄懂原书例题,做好周云习题。

13、流体力学:

很多人没有学过这门课。

实际上这门课只要花三周是最容易拿分的。

(最好有一本原版教材看一遍,便于全面理解)天大版的教材很好,涉及了各方面,不要做太复杂的题,会有一道较复杂的而已。

量纲分析一章较难,简单涉及以下即可。

14、建筑材料:

主要拿分的地方。

一定要把所找到的题做一遍,知道考点。

因为天大版虽然很全,但这门课考点可能需要你一句一句的细看。

不作全题是不行的。

15、电工学:

即使不看书,对照考试手册,也会有4分左右可拿,连续两年如此,不知明年会否改革。

16、工程经济:

换了新大纲,基本上全是计算题,要会做题,不是以前考概念题的样子了。

17、计算机:

白给的分。

考98了,数值方法删了,一般有一道较难的,正常人会得7分左右。

建议:

98题看一遍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教程(考工程师发的那本),程序语言看谭浩强版的FORTRAN程序设计(二级)教程。

这门课程序方面听辅导班的收获不大。

18、结构力学:

少看计算,多看概念,以分析为主。

很多题是具有迷惑性的,看了结构原理不等于会用他做题。

重点,占30分,一定要拿下。

要看原书。

19、土力学:

做结构的没有避开的,都熟悉。

找清知识点分布,最好看一遍原书,今

年就有一道原书上原话的,辅导书就没有。

20、工程测量:

一定要通过《做题》掌握好复习参考书各章内容。

21、混凝土、砌体、钢结构:

少看计算,基本不考(2004年以前),均为概念性题,看一下原书(教材),以及规范那些概念和构造的东西。

22、施工:

有不少概念题,按知识点复习。

23、试验:

天大版+周云足已。

24、法规:

把主要的几个法规(网上有),打印下来,考前几天浏览一遍,做几个题型了解一下即可。

25、模拟题:

一定要做,通过模拟题掌握速度、自己答题的缺点、目前水平等。

注意,很多题看似简单,但如不仔细审题,极易错误。

一时马虎,考后后悔。

26、时间:

基本上午没时间检查。

下午2个小时答完,这个样子。

27、考试手册:

化学几个(蒸气压渗透压、沸点、凝固点、尼乌斯、速率与温度、平衡常数与温度、能斯特、周期表、电极电势表);

理力有汇交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