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40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Word格式.docx

三是强化公示制度,增加低保工作透明度。

实行张榜公示制度;

在社区(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设立三级低保监督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政策咨询和反映问题,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成立低保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负责对辖区内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进行评议,监督本辖区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

每年年初坚持对全区低保对象进行重新审核认定工作,并根据低保对象年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对低保对象实行A、B、C分类管理。

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低保对象及时办理增、减、停发手续。

五是严格发放手续,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

六是认真落实分类施保和医疗救助制度。

已向近千名孤老、孤儿、一级残疾人、在校大学生、70周岁以上老年人增发了补助金,向低保对象发放大病救助金160余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七是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和落实好低保各项优惠政策。

2005年至2009年共为低保对象子女出具证明2289人次,享受教育减免和救助政策;

为低保对象177人次开具证明减免火葬费用;

向低保对象发放水费、取暖、天然气等各类补贴380余万元。

八是将低保各类材料立卷归档,按时上报各类报表。

九是注重加强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严肃工作纪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

2008年,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郑政[2008]28号)、《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积极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认真做好低收入家庭救助认定、发证等工作,并积极配合房管部门,落实廉租住房救助政策,至2009年全区累计保障低收入家庭2834户7931人,累计向房管部门报送申请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资料2200余户。

4、探索建立爱心110“四个一”救助新模式,全面完善我区社会救助体系

2008年,我区开通了爱心110救助热线,着力在关爱城乡弱势群体、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打造爱心城区上下功夫,取得了突出成绩:

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传递爱心的“四个一”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即:

一条“爱心110”热线、一张全覆盖的“爱心110”捐赠救助网、一支“爱心110”志愿者救助队伍、一个“爱心110”捐赠救助“回音壁”。

我区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建立以来,已募集社会捐款500余万元,物资50余万件,发放救助物品30余万件,辖区万余名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得到了帮扶和关爱。

进一步丰富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惠及城乡、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和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社会扶助为补充的大社会救助体系。

2009年,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冯秋婷,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米勇生、福利司副司长王素英等上级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对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0年元月,我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研讨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等国家、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我区社会救助工作给予高度赞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区建立的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0年5月,我区创建全国爱心城区活动正式启动,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5、建立起临时困难救助制度

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户因遭遇严重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视困难程度,按规定给予临时救济。

6、建成我区中心敬老院,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力度

2008年,我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按照星级宾馆标准,建成了该区中心敬老院。

敬老院规划用地80亩,一期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养老床位300张。

每套房间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并配有空调、电视机等供老人取暖纳凉、休闲娱乐物品。

除食堂、浴池、理发室等基本生活设施外,院内还有医疗室、图书室、娱乐活动室、门球场、种植园等场所。

通过大手笔投入与高规格建院,进一步改善了全区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丰富了五保老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实现了入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双拥军休优抚安置工作跃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

2005年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不变的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形成了军政领导高度重视,双拥意识深入人心,双拥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各届普遍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在2008年全市开展的双拥模范城评比中,喜获“双拥模范区”的荣誉称号,区民政局也在2009年度被评为“学习郑州、宣传郑州、建设郑州、保卫郑州”“学习驻军、宣传驻军、热爱驻军、支持驻军”的“双四”活动先进单位。

2、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认真学习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2007年度集中完成了对辖区参战退役人员、部分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的核查、登记工作。

并及时对生活困难的两参人员发放定期补助。

2008年完成了全区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实现了由财政直接到个人帐户,减少了发放程序,使我区民政优抚经费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

2009年度完成了对全区各类优抚对象的医疗情况摸底调查,并为每个人建立了详细的医疗及家庭经济情况档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逐步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就医难问题。

3、建设和完善我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

2007年,在已建成的炮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的基础上,创建成了测绘学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通过规范的管理与到位的服务,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及时了解他们生活、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2009年度,一是按照市军休办的统一安排,全面启动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完成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的宣传发动、情况摸底、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已进入上报审批阶段。

二是通过多次与区财政局、区人劳局协调,向区政府请示,分三次拨164万元,为无军籍职工调整补发了2001年2006年的部分补贴,解决了多年来无军籍职工们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为他们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卡,就医买药可以直接刷卡消费,不用再到医保中心报销,方便了他们就医看病。

四是为生活困难的无军籍职工遗属办理发放了困难遗属补助,成为我市第一个用区财政为无军籍职工遗属发放补助的县区。

4、认真做好退伍兵报到和《优待安置证》发放工作

我区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办公室2006年成立以来,共为省市区计划入伍士兵发放了《优待安置证》近1600人,06年、07年、09年组织辖区未安置退役士兵参加我区安置城镇退役士兵考试;

共择优录取62名退伍士兵安置到区属单位工作。

07年、08年共为113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3270633元。

09年共为27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119575元。

建立农业退役士兵档案,共接收农业退役士兵档案213份,并为其办理了退伍报到和档案接收手续。

(三)做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

1、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

2008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差额、公开、民主、无记名投票选举,完成了全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人”进入了村委会班子,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卓有成效。

通过制定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会议等会议规程;

举办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等措施,使得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蓬勃开展。

2、社区建设工作

(1)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2008年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功换届选举。

共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602人,其中主任85人,副主任126人,委员391人,含大学生社区干部31人;

新当选的社区居委会班子中,社区主任、书记一肩挑的51人,占主任总数的60%,党员368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61%,妇女干部440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3%,大中专以上学历469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8%,社区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

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三种方式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85个城市社区中采取直接选举的有21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5%,采取户代表选举的有2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6%,采取居民代表的有4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49%。

达到了市里对这次换届选举方式的目标要求。

(2)规范社区日常工作,制定社区工作制度汇编。

2007,研究制定《我区社区管理制度汇编》,对社区成员的管理、考勤、考核、奖惩、学习培训、编写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规范、制定了社区成员工资发放、社区办公经费拨付及使用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招录、社区成员养老统筹办理等办法。

(3)社区办公经费及成员工资实行社会化发放。

2007年元月,对社区成员统一办理银行工资卡,实行了社会化发放。

做到了四个统一:

统一发放标准及时间;

统一发放方式;

统一对社区办公经费的支出给予指导和监督

(4)为社区成员办理四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2007年元月份开始,我区为未办理过养老统筹或自己买养老统筹的社区成员统一办理了养老统筹,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2009年对选举产生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办理了“四金”,对过去在社区主任、副主任位置上工作多年退下来的老主任,除按市统一规定给予待遇外,逢年过节我区民政局安排人员登门看望,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通过这些实际工作,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5)大力开展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各社区都积极发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社区文化,建立文艺宣传队、社区老年娱乐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种文体组织。

全区共建立文化广场32个,腰鼓队、盘鼓队、扇子舞队、老年模特队、合唱团、舞蹈队以及太极拳队等社区文体组织150多个。

亚星社区把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中老年时装模特队和社区合唱团,这两支队伍积极参与到国家老龄委组织的“中国首届老年风采”大奖赛的活动中,尤其是合唱团指挥董振行先生,积极组织大家进行排练,通过努力,模特表演及董老师的独唱被选送参加“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

与此同时,在全区范围内的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与河南电视台3频道栏目联手开展《红红火火社区行》、《激情家庭运动会》等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丰富社区文化,让辖区居民真正在家门口乐起来,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和睦祥和的良好氛围,为和谐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加强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建设档次。

在原有的社区用房基础上进行新建、改扩建或置换等方式,扩大社区用房面积,改善社区办公环境,提升社区档次。

社区综合用房功能齐全,内设“六室三站一厅一校一市”,即:

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可合署办公)、居民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指导室、社区警务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劳动保障服务站、志愿者登记管理站(点);

“一门(站)式”服务大厅、市民学校、爱心超市(爱心捐助站)。

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区85个城区社区已有72个社区用房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达标率81%。

(7)整合社区医疗资源,加强社区医疗卫生。

各社区利用医疗单位的优势,成立了110多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医护人员1000多人,以居民为对象,积极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定期对社区的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进行健康检查,并把居民健康状况输入微机,登记造册、建党建卡。

各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的卫生服务网络,使社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8)优化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各社区以创建“绿色社区”为目标,组织了80多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广泛开展文明护绿和“义务植树日”活动,狠抓社区卫生净化、绿化和家庭美化。

同时,采取把卫生保洁与季度创建相结合,绿化环境与路面硬化相结合,净化环境与排污达标相结合,发挥公共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共实现绿化面积15000多平方米、硬化面积25000平方米,社区环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9)深化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成立了“我区社区学院”和93所市民文明学校。

各社区借助这些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基地和市民文明学校以及社区的各类人才,广泛开展以“三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三知”(法律知识、科普知识、文化知识)、道德规范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

2009年,全区共举办社区管理知识讲座、家长学习班、青少年辅导站、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教育等各类培训班300多次,先后有10多万人受到教育和培训。

在市民文明学校的影响下,该区共创建成立312个文明单位、113个文明楼院、2630户五好家庭。

全区崇尚科学、抵制歪理邪说的良好氛围和团结和睦、友爱互助、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正逐步形成。

(10)廉政文化进社区,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完善软硬件建设为基础,在社区内设置“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栏、警示牌、及廉政宣传角向居民公布廉政宣传先进典型、警示案例、廉政格言及党纪条规,加强对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的廉政教育;

二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依托,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在社区中开展“廉政书画、摄影展”、廉政文化知识讲座、廉政演讲比赛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主题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进一步树立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廉政建设的理念,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廉政氛围。

(11)维护社区治安,保障居民安全。

一是实行了一区(社区)一警(片警),完善了以专业治安防范人员为骨干、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治安联防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

二是对社区内居民建档建卡,做到随住户迁出迁入,及时登记变更,加强了社区人口管理。

三是建立值班室,24小时轮流值班,对出入车辆严格检查,全区发案率大大降低。

河南电业局住宅小区连续数年保持零发案率,被中央综治委树为全国治安安全示范小区。

四是组织治安巡逻队伍,配合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

五是充分发挥全区各个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民调工作,把居民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增进了邻里团结。

六是利用市民文明学校开设法制讲座,宣传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居民法律意识,提高居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这些措施,辖区治安案件明显减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四)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区划地名工作中,一是积极做好行政区划调研论证工作,完成各种地名资料的编撰工作。

二是配合数字郑州工作,建立健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对辖区的行政区域、城市道路、自然实体、广场公园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经核实无误后录入地名数据库。

三是分别与乡(镇)办签订边界管理责任书,共同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定性、严肃性和稳定性。

四是做好与相邻县、市(区)的联合勘界工作。

五是做好平安边界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在婚姻登记工作中,一是严格执行《婚姻法》和新《婚姻登记条件》,依法办证。

二是2005年12月份,把1976年至2003年的历史婚姻档案全部录入微机,此次共录入婚姻登记档案105620对,其中结婚登记档案99356对、离婚登记档案6264对,为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打下了基础。

三是加大对《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婚姻登记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是规范婚姻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微机化管理。

在殡葬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建立奖励举报机制。

二是对于查证属实的偷埋乱葬现象坚决依法予以处罚,不讲情,不徇私。

三是做好平坟扩耕工作,做到无坟头、无墓碑。

四是大造殡改工作声势,配备殡改宣传专用车每个月不定期下乡宣传。

另外,积极开展丧葬用品市场清理清查、对各大医院殡葬管理工作加强监督、规范辖区公墓经营秩序、推进骨灰堂建设,使全区的殡葬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4年底,我区殡葬改革工作在全市排名前列。

同时,辖区婚姻介绍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收养登记合法率达100%。

(五)稳步推进老龄工作

1、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为老、助老、敬老”服务机制,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2、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完善老年服务设施。

把我区在2002年建设的“社区三个一工程”、“老年星光之家”及辖区其他为老服务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相应的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

3、加强爱老敬老宣传教育,落实“一法一条例”(《老年权益保护法》、《河南省保护老人条例》)。

在全区122个社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爱老敬老宣传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的落实,提高了居民群众爱老敬老意识。

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村(居)老年人文化活动。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广泛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积极帮助、指导成立老年文化组织和团体,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发挥它们的余热。

5、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建设精品化服务网络。

通过政府买单送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孤寡老人提供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聊天等生活照料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并会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居家养老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重病护理、残疾康复、医疗救助等项服务。

目前,全区1582名孤寡、残疾、空巢老人作为重点已被纳入服务对象。

2009年,自主研发了我区“老年呼叫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居家养老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

目前,全区首批已有百余名老人安装了该系统。

(六)加快福利企业发展步伐

1、落实福利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全区福利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包括机械、化工、食品、铝制品、矿产设备、耐火材料等行业在内的福利生产体系。

2、做好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工作。

2009年底,全区共有福利企业16家,其中股份制企业8家、集体企业8家。

3、实行工资银行代发制度,企业按时为福利职工缴纳“四金”,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截止2009年底,全区福利企业已安置残疾人员约为610人。

(七)科学培育民间组织

推出“四三二一”(四优先、三及时、二快速、一满意)承诺服务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协调社会组织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低偿、无偿爱心服务,加强档案管理等各项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审验监督,强化社会组织素质,科学引导其健康发展。

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有社会团体2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7家,登记合法率达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政经费紧缺,与我区经济发展很不适应。

由于经费紧张,导致抚恤和救济标准偏低,保障面较小,许多处于低保与特困救助边缘的贫困户生活仍得不到保障,其医疗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民政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现有民政服务设施简陋,服务网点稀少,服务项目不配套,亟待加以改善。

三是基层民政组织和民政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及创新性举措

(一)工作打算

1、进一步改革救灾工作,不断完善紧急救助体系

继续坚持和完善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完善综合协调、救灾预案、物资储备、监测评估为框架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自然灾害紧急救灾体系。

(1)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

一是认真落实救灾预算。

区、乡(镇)要进一步落实并逐步增加救灾预算数额,以满足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是加强救灾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运行,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到灾民困难户手中。

(2)健全灾害应急体系。

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管理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监督督查机制和灾害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我区完备的灾害管理预案体系。

三是进一步完善灾情收集、传递、分析、处理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

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灾害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四是进一步完善灾害评估体系;

提高救灾工作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对灾民各项救助措施到位;

灾后恢复重建纳入规范管理。

(3)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与救灾捐赠制度。

继续加强常年捐助物品接收站点建设,使救灾捐赠接收网络更趋成熟。

2、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改革创新“爱心110”四个一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体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集合。

(1)认真贯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条例》,依法保障城乡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

一是根据上级安排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并保证足额到位。

二是继续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增加低保管理透明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三是努力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上学、医疗、住房、再就业等)。

四是根据2010年《郑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好民政部门的职责,重点对申请人家庭月收入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审核,配合房管部门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开展。

(2)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救助模式,不断完善爱心110“四个一”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