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37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

①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学问广博。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

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③艰难发愤。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世家30,列传70,年表10,书8,共52万字。

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

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

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

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艺术感染力。

对部分历史人物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

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秦国多次击赵,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

“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

“___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

“____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3)关于司马迁的名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课堂学习】

一、把握内容。

1、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

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赵大事纪年表:

赵惠文王年序大事16年(前283)廉颇伐齐,取阳晋。

17年(前282)蔺相如完璧归赵当在此年。

18年(前281)秦伐赵,拔石城。

19年(前280)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20年(前279)渑池会。

廉蔺交欢当在本年或稍后。

(注:

此表与《史记。

六国年表》人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以《年表》为依据的。

2、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共21段,可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传记中人物的简历,这里主要交代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叙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叙写了赵秦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四部分(第17—21自然段),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将相欢和”(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第1~2段文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1)以勇气闻于诸侯于

(1)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故燕王欲结于君

(1)欲释之其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即患秦兵之来

(2)其皆出于此乎?

(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而君幸于赵王. 

(4)何以知之.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以勇气闻于诸侯

五、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六、一词多义 

1、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见:

①徒见欺() 

②大王见臣列观() 

4、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

5、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③顾野有麦场(《狼》)()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7、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七、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乃前曰() 

4、舍相如广成传舍() 

5、间至赵矣() 

6、卒廷见相如() 

7、毕礼而归之() 

8、左右欲刃相如() 

9、相如奉西入秦()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大王必欲急臣() 

12、乃使其从者衣褐() 

13、破:

秦王恐其破璧() 

八、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古义:

今义:

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

 

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

冒犯 

4、明年复攻赵古义:

“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

向前行进 

6、廉颇宣言曰古义:

宣告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

鄙卑下贱 

九、句式归纳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得罪于大王() 

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6、使不辱于诸侯。

()

预习课文第3~13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学法指导

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

翻译下面句子

1、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二、内容理解

问题:

①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②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

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③、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布置预习】预习课文第14-16段

一、一词多义 

顾:

②顾吾念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 

二、词类活用 

乃前曰() 

左右欲刃相如() 

三、古今异义的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

古义:

四、句式归纳 

1、请奉盆缶(于)秦王。

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渑池之会主要讲什么内容?

第三课时

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

[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

有怎样的不同?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布置预习】17~21段

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

引:

③相如引车避匿() 

(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为刎颈之交() 

(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宣言曰)古义:

今义: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

四、“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

第四课时

1.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

2.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一、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

1、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蔺合欢”:

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问题2】、为了告诉读者廉颇是怎样一个人,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形象特征?

可以根据蔺廉交欢这段故事分析。

【问题3】、本文叙述了蔺相如那几件事,突出了蔺相如那些品质特征?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

“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

“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

“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

“太尉不能耶?

”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

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

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

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

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

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

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

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

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拓展提升】用对联分别概括廉颇、蔺相如的特点。

举例1.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

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

2.宰相深谋远虑留名青史,将军坦荡如砥威震古今。

参考对联⒈完赵璧,会渑池,千古辞令,谁可纵横捭阖,有他相如丞相;

破齐兵,取阳晋,古今战场,何人横刀立马,是我廉大将军。

⒉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

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⒊将军背上可负荆,宰相肚里能撑船。

⒋有智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

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⒌完璧归赵,以神勇胜秦;

将相和欢,凭德厚传世。

⒍完璧归赵观相如之智勇;

负荆请罪察廉颇之谦虚。

⒎会渑池,少足智怎得秦王击口入赵史;

避廉颇,乏旷怀何留将相和欢传后人。

⒏完璧归赵相如显神威,负荆请罪廉颇亦大勇。

⒐智勇双全,完璧归赵赞相如;

心胸坦荡,负荆请罪歌廉颇。

⒑相如舍己,文将比武将,终能完璧归赵;

廉颇爱国,官场如战场,遂成刎颈之交。

⒒丞相有勇有谋完璧归赵,名垂青史;

将军能伸能屈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⒓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

⒔完璧归赵,神勇盖世,威震千古;

负荆请罪,心胸坦荡,名扬九州。

⒕渑池胜归,幕后英雄凭谁属?

负荆请罪,心系祖国胸何宽!

⒖智勇双全,留完璧归赵美誉;

虚怀若谷,传将相和欢佳话。

⒗无足智神勇,怎能完璧归赵护国威;

非胸怀坦荡,何言负荆请罪将相和。

⒘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

⒙敢拼敢搏,威震诸侯;

能忍能让,德泽后世。

【拓展阅读】

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有一种无穷的历史魅力,每次读来都有新的收获。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可谓是个成功的人物,完璧归赵后官拜为上大夫,渑池会后又提升为上卿,且口碑很好。

《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可谓失败的典型,刺杀秦王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对此,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说是“悲壮地失败”,有的说是“可耻地失败”,但“失败”是无可非议的。

两个人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

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它有怎样的启示呢?

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

这里,势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完璧归赵”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称霸于世,人才济济,谁也不甘示弱。

秦国虽日益强大,有吞并六国之心,但苦于对手林立,一时不能得逞。

蔺相如为了国家出使秦国,顺势而为,一举获得成功。

而56年后,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之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韩国被消灭,秦统一中国的大势已定。

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给太子丹分析形势说,,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

你怎能为了受过欺辱这点儿怨恨就想去触怒他呢!

(太子丹受辱之事是指他作为人质在秦国时,秦王对他不好,他是从秦国逃回来的。

)不久鞠武又对太子丹说,采取危险的行动却希望安全,制造祸患而祈求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害,这正叫增加仇恨以助长灾祸。

像鸷一样凶狠的秦国,一旦对燕国发泄其仇恨残暴的怨气,那燕国一定完蛋。

对太傅关于形势的正确分析,太子丹置若罔闻,一心只为报“见陵”之怨。

可见荆轲所为是逆大势而动。

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

蔺相如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向赵王说了推荐他的理由”蔺相如要缪贤“肉袒伏斧质”向赵王请罪。

由此可见相如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

接受出使秦国的艰巨任务,也是相如主动承担的。

他向赵王保证: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赵,臣请完璧归赵。

”相如出使秦国前赵王并未封他什么官职。

后来在“将相和”中相如有意避开廉颇,更显出他的高品质。

与之相反,荆轲虽“好读书击剑”,但当他“以术说王元君”时,王元君不用他。

他又游于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他只得离去,再游于邯郸,鲁勾践与之搏战,争道,结果“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走,遂不复会。

”可见荆轲多次为不受欢迎的人,只是燕国的隐土田光收留了他。

当太子丹向荆轲吐露心中的秘密刺杀秦王时,荆轲一口拒绝:

“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丹向前顿首,请对方不要推让,荆轲才许诺。

随后荆轲被尊为“上卿”,安置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日造门下”,给高贵的饮食品,备办珍奇的东西,隔几天就送上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

太子丹完全用金钱美女来收买荆轲。

太子丹没有大度胸怀,急于报私仇,两次催促荆轲出发,弄得荆轲不顾君臣竟然叱责太子:

“何太子之遣!

”很显然,就出使秦国前的个人素质而言,蔺相如高,他一心为国,不为名不为利,有主动精神;

荆轲低,剑术差,为名为利为女人;

太子丹素质更差,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是出使秦国时需要的素质呢?

爱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活跃,随之应变,始终掌握主动。

这一切蔺相如都具备了。

相如三次夺回了主动权:

第一次秦王将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机警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用了一个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

”使璧回到自己手中,面对偌大的场面,凶暴的秦王,没有过人的胆量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

第二次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住十五都予赵”,相如不被秦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骗秦王“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如果蔺相如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璧再次到秦王手中,恐怕永远也不得回头了。

第三次相如“使其从者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