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28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类经典问题答题规范梳理Word格式.docx

①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②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①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②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③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④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⑤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2.等温线

⑴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①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③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⑵分析弯曲状况:

①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

②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⑶分析疏密状况:

①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

②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⑷分析数值特征:

①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

②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⑸高考能力要求:

①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②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③判断月份(1月或7月):

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④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寒流流经地区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暖流流经地区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⑤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⑥判断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3.等潜水位线

⑴概念:

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

⑵河流流向判断: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⑶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⑷潜水的埋藏深度:

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⑸潜水流速的大小:

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⑹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

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

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流,则潜水补给河流;

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河流水补给潜水。

4.等降水量线

⑴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⑵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⑶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⑷闭合曲线:

越向中心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

越向中心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5.等盐度线①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②不同纬度地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中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③同纬度不同海区主要分析洋流流经状况,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低;

④近海岸盐度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的稀释作用;

⑤高纬度海区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盐度升高,融冰使盐度降低。

6.等压线

⑴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

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⑵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

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⑶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同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⑷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

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7.等震线:

⑴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⑵影响因子:

①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②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③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

④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

⑤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地理计算问题

1.经纬度计算:

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

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经线长=111km;

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

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

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

(两地经度差×

4分钟/1°

),注意东加西减;

⑷日期界线有两条:

①时间界线:

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空间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

经线的地方时×

15。

⑸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

00(切点为极昼)或12:

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

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延伸: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①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②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

③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

④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⑤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例1: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哪些?

我国即将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其优势条件又是哪些?

①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靠近兰新铁路,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

②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

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地面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

例2:

试分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有利条件?

①当地人烟稀少;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

③地形平坦开阔。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概念:

①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

②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影长=h×

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太阳方位问题:

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②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

①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③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

⑤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几个度数间关系:

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②极圈度数=90°

-黄赤交角③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

-直射点的纬度④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出现极昼)的太阳高度=1/2×

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

F.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G.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H.空间分布:

①太阳高度的分布:

由太阳直射点(h=90°

)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

,夜半球h<0°

,晨昏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时空分布规律总结:

a.6月22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12月22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I.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

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②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

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

③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

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④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

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⑥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

⑦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8.昼夜长短计算: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

②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③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

④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

⑤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

⑥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⑦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⑧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即:

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

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的纬线,

③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

④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

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

6℃;

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

三、地质地形问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例3: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冰川作用

金字塔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遭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风化与风蚀作用

类比:

长城西段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自然原因主要是:

例4: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落基山: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安第斯山: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易与落基山混淆)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例5:

地貌倒置的产生:

①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成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称为山岭。

例6:

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例7:

东南亚(马来西亚)多火山地震,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⑶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

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⑷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

⑸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

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

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⑹地质构造应用:

①背斜:

a.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b.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

c.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

②向斜:

a.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b.水库坝址选择点。

③有色金属:

内生矿床(岩浆岩)

⑺板块边界: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

――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

环太平洋带、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

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⑻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成因:

①地质条件:

石灰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②气候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

③生物条件:

湿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四、气候问题

1.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原因: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

北方雨季较短。

⑶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

①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江淮地区准静止锋:

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③华南地区准静止锋:

4-5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

特点:

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

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

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

降水稀少。

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⑹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

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特殊问题:

①简述新疆西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受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

②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

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C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⑻“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①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

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②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①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②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⑾温差分析:

A.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低纬相反。

B.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

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C.气温的日较差:

①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

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

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