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植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章、秋冬季、雨季造林和补植方案及措施
第一节、秋冬季、雨季造林措施
第二节、补植方案措施
第十一章、养护方案及措施
第十二章、森林防火措施
一、工程名称:
植被恢复项目。
二、工程地点:
*******
二、工程内容:
招标文件及作业设计图中规定的内容。
本工程承包内容包括苗木采购、组织调运、转运、整地打窝(含放炮客土)、苗木栽植,抚育管护两年(自苗木栽植结束后开始计算)、植物检疫、安全责任、按合同约定的成活率,面积保存率和合格率、迎接工程检查验收的所有工程内容。
三、质量要求:
1、整地及苗木栽植:
整地及苗木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树种配置及苗木定植要按设计技术要求及规范执行。
苗木栽植要做到及时,深度合理(一般高于原土痕处3-5cm),根系伸展,填土密实,覆盖表土,密度合理,设计区域尽量栽尽种满。
经济林苗木在栽植前,每株必须施硫酸钾型有机无机复合肥1斤作底肥。
2、抚育管护要求:
乙方要搞好浇水、除草、覆土、扶正、防火、防病治虫、防人畜损毁等后期抚育管护工作,以保证苗木成活并生长良好。
栽植的经济林苗木,每年还应在3月、5月、8月各施追肥1次,每次每株施用复合肥0.3斤。
3、成效质量要求:
管护期满后(即项目终结验收时),按面积结算的造林项目:
小班内所栽植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达90%及以上,且经济林苗木平均冠幅大于等于80厘米的视为合格小班,合格小班的有优质范文.
效面积才作为竣工结算面积,同时,面积合格率(验收合格面积占实际栽植面积的比例)要达到85%及以上才予以办理竣工结算,否则,乙方要对不合格小班继续进行补植补造,待补植苗木经过一个生长期(一年)后再申请验收,再办理竣工结算。
4、按《作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及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四、工期:
苗木栽植必须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
抚育管护期:
二年(自苗木栽植全部完成后开始计算)。
五、现场条件:
1.地形地貌与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紫色土和山地黄壤成,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项目区域在最低海拔175米至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
项目建设区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山大坡陡、土地脊薄、土壤保水能力差的情况。
2.气候与水文
项目区气候与县域整体气候相似。
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少日照。
年平均气温18.4℃。
1月平均气温7.2℃。
7月平均气温29.1℃。
年平均日照数1484.8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1100.1毫米。
无霜期304天。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招标的《招标文件》及《施工招标补遗》;
2、《***县2011-2015年度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项目补植作业优质范文.
设计》;
3、其他有关本工程的资料、文件。
二、技术规范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LY/T2252-2014);
《白蜡造林技术规程》(LY/T2753-2016);
《造林树种与造林模式数据库结构规范》(LY/T2271-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LY/T2645-2016);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
《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
《造林绿化苗木起运技术规程》(DB14/T643-201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574-2008);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99-2009);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渝林[2013]19号);
《重庆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渝府[2012]72号);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国三峡办发库子[2012]32号)等。
一、造林地块设计
生态公益林地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项目本身就是生态公益林,由于自然、人为或牲畜等原因,导致造林成效达不到《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标准需要进行补植或重造的地块;
另一种是原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项目为经济林,由于无人管护导致造林成效差、地块荒废,为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将这部分地块变更为生态公益林。
二、造林方式设计
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
三、造林树种设计
1.设计目标
通过对造林地块实地勘察,每个小班根据苗木保存情况,综合立地条件和水、热、光照等因子,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树种,目标是通过本次设计造林后构建形成稳定森林群落、提高生态屏障区生态防护能力和改善生态景观质量,确保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2.设计原则
原生态公益林造林小班中针叶树种保存较好但阔叶树种需要补植的地块,设计阔叶树种以营造针阔混交林,针对立地条件较差,阔优质范文.
叶树种难以存活的地块则特殊对待,仍然补植容易存活的针叶树种柏木。
原生态公益林造林小班中阔叶树种保存较好针叶树种需要补植的地块,设计针叶树种以营造针阔混交林。
原生态公益林造林小班中苗木整体保存较差,需要重造的地块,首选柏木和栾树等阔叶树营造针阔混交林,针对立地条件较差,阔叶树种难以存活的地块则特殊对待,仍然补植容易存活的针叶树种柏木。
原经济林转变为生态林的地块,为了减少施工时来自老百姓的阻力,在选择树种时尽量根据老百姓意愿,选用当地老百姓愿意栽植的生态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
3.设计结果
生态公益林造林树种设计为:
针叶树种选择柏木,阔叶树种选择栾树、刺槐、桤木、女贞、枫杨等。
四、造林密度设计
1.设计原则
根据每个小班原造林苗木保存情况来确定造林密度,要求造林后小班苗木密度不低于原作业设计密度,经济林变更为生态林的重造小班则不低于原生态林新造林相对应树种的设计密度。
2.设计结果
重造设计密度为168株/亩,补植补造设计密度为84株/亩或42株/亩。
五、种苗设计
1.苗木规格及质量
根据当地苗木供应市场、造林状况,设计苗木规格如下:
柏木:
2年生容器苗,地径≥0.6厘米、苗高≥0.6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刺槐:
1年生实生苗,地径≥0.8厘米、苗高≥0.8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栾树/桤木/枫杨/女贞:
1年生实生苗,地径≥0.6厘米、苗高≥0.6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2.苗木供应途径
苗木尽量由本地、本市各地苗圃和育苗基地供给,本地苗源不足时从周边区县调剂。
3.苗木验收
地径:
用游标卡尺测量,读数精确到0.1厘米。
苗高:
自地径至顶芽基部用卷尺测量。
苗木要求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不失水,有旺盛的生命力。
所有苗木要求具有一签两证。
外地调运的苗木,执行市外调苗准入制,通过市(县)林业部门现场检疫后调入。
六、清林整地设计
1.种植点布置
植点配置采用沿等高线带状品字形模式。
2.种植点确定
根据小班造林成效确定种植点,重造地块全面布点,补植地块块状布点。
种植点采用放线定点即拉绳定位的方式确定,在拟开挖种植穴处用石灰作标记。
定点要严格按照设计株行距进行,遇有不能整地的地段,应根据该种植点周边的土壤条件处理。
因立地条件限制在种植点距其它定植点距离一半范围内确属无法整地打窝的地段,须经现场监理确认后才能放弃整地和栽植,并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以确保总体工程量的完成。
3.造林地清理
整地前进行放线定点和林地清理,林地清理和整地可同时进行。
林地清理采用块状清理,即清理时以种植穴为中心,半径40厘米的范围内,清除四周灌丛和杂草,同时清除林业有害植物。
4.整地
综合考虑立地条件、苗木类型及规格,设计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
整地规格为40厘米×
40厘米×
30厘米。
整地要在造林1个月以前完成。
小班整地完毕,要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单位申请验收,确定整地数量及质量。
七、栽植技术设计
1.回土
整地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分层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
回土过程中,须除去杂草、石块。
对无土壤的地块,要进行客土回填,保证苗木栽植土壤需求。
回填土要高于地表3~5厘米。
2.苗木处理
选择生长良好、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用于造林。
造林前要对苗木进行适当处理。
苗木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
有必要时,可适当剪去部分枝叶。
对于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主根和侧根,进行适当的修剪。
3.植苗
苗木栽植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压实。
定植苗木时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苗木定植后要浇透定植水,以保证成活。
4.栽植时间
考虑项目特点,结合当地造林的实际情况,造林时间安排在2018年春季或秋季造林,施工方应把握好造林最佳时期及时保质保量完工。
八、未成林抚育管护设计
1.补植
补植结合春、秋抚育时进行,补植苗木数量按照设计密度的5%计算(即预备苗量)。
造林后成活率要达到90%以上。
当40%≤成活率<90%时,要进行补植。
如果成活率小于40%,则造林失败,要进行重造。
造林两年后的小班株数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株数保存率为造林两年后每个小班保存株数与栽植株数之比)。
如果两年后仍达不到保存率要求,则要再补植,或重造。
2.浇水
苗木栽植成活后,除在干旱季节,旱情严重影响苗木成活时可适当浇水外,可不再浇水。
3.松土锄草
对未成林造林地要及时开展松土锄草,采用锄抚方式。
在幼苗周围60厘米半径范围内进行除草、培土、清除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杂灌杂草等。
栽植后连续松土锄草两年,春秋两季各松土锄草一次,共松土锄草抚育4次。
4.未成林保护
为加强造林成效,要及时开展管护。
造林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管护,防止人、畜对苗木的破坏。
同时,要做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确保造林成果的安全。
九、造林模型设计
根据不同树种配置比例设计造林模型,生态公益林设共计8个造林模型,造林模型详见附表6。
模型1:
重造柏木168株/亩;
模型2:
补植柏木84株/亩;
模型3:
补植柏木42株/亩;
模型4:
重造柏木、栾树等168株/亩;
模型5:
补植柏木、栾树等84株/亩;
模型6:
补植柏木、栾树等42株/亩;
模型7:
补植栾树等84株/亩;
模型8:
补植栾树等42株/亩。
由于自然、人为或牲畜等原因,导致原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项目中造林成效未达到《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标准需要进行补植或重造的生态经济林造林地块。
通过对造林地块实地勘察,每个小班根据苗木保存情况,综合立地条件和水、热、光照等因子,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良种苗木,目标是通过本次设计造林后提高生态屏障区生态防护能力、改善生态景观质量和提高老百姓经济收入,确保三峡后续工作植被恢复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为了方便管护、采收、销售等集体化经营管理,生态经济林在树种设计时尽量沿用前期设计的经济林品种,其他特殊情况则综合当地产业规划及老百姓意愿,对造林树种进行合理调整。
生态经济林造林树种设计为:
柑橘、佛手、柚子、龙眼、板栗、冬枣、李子、核桃(渝城一号)等经济林良种苗木,石榴根据乡镇意见采用实生苗。
根据每个小班前期造林苗木保存情况来确定造林密度,要求造林后小班苗木密度不低于原作业设计密度。
冬枣重造设计密度为78株/亩,补植补造设计密度为39株/亩;
李子(梨/板栗/樱桃)、石榴重造设计密度为42株/亩,补植补造设计密度为21株/亩;
柑橘(龙眼/佛手)重造设计密度为38株/亩,补植补造设计密度为19株/亩或10株/亩;
柚子重造设计密度为33株/亩,补植补造设计密度为17株/亩;
核桃补植补造设计密度为17株/亩。
设计苗木规格如下:
柑橘/柚子/佛手/龙眼/板栗/梨/樱桃/李子:
1年生容器苗,嫁接苗,地径≥0.6厘米、苗高≥0.55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石榴:
1年生实生苗,地径≥0.6厘米、苗高≥0.55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核桃(渝城一号):
1年生嫁接苗,地径≥1.2厘米、苗高≥0.8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冬枣:
2年生嫁接苗,地径≥2.0厘米、苗高≥1.5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
柑橘苗木由县果业局按相关规定统一采购供应,其他苗木尽量由本地、本市各地苗圃和育苗基地供给,本地苗源不足时从周边省区调剂。
地径米径:
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嫁接苗从嫁接口处开始测量,读数精确到0.1厘米。
实生苗自地径至顶芽基部,嫁接苗自嫁接口至顶芽基部用卷尺测量。
为方便经营管理,种植点配置采用方形模式。
林地清理采用块状清理,即清理时以种植穴为中心,半径60厘米的范围内,清除四周杂草。
综合考虑立地条件、苗木类型及规格,设计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柑橘(龙眼/佛手)整地规格为80×
80×
80cm,其他经济树种整地规格为60×
60×
50cm。
小班整地完毕,要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单位申请验收,确定整地数量和质量。
1.回土、施基肥(有机肥)
整地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部分分层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
回土过程中,要除去杂草、石块。
在回土过程中需要穴施有机肥作为底肥,将肥料与一定量的表土混合均匀,施入种植穴中下部,上部回填造林地土壤。
每亩有机肥投放量详见附表7。
造林前要对苗木进行适当处理,处理措施包括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适当剪去部分枝叶,修剪受伤、生长发育不正常的根系等。
苗木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以保证成活。
补植一般结合春、秋抚育时进行,补植苗木数量按照每亩设计株数的5%计算(即预备苗量)。
经济林人工造林后成活率要达到90%。
当40%≤成活率<90%时,要进行补植;
造林两年后的小班株数保存率要达到90%。
2.松土锄草、修枝、追肥(有机肥)、浇水
根据季节和苗木生长发育状况,及时松土清除杂草或深挖垦复,扩修树盘。
栽植后要及时抚育,抚育管护两年,每年春秋两季要各抚育一次,2年共抚育4次。
松土除草时应避免伤害苗木。
在松土锄草时开展追肥和的修枝,根据树种(品种)特性,确定合适树形,进行修剪。
根据树种(品种)物候期、天气状况、土壤墒情等,进行适时适量浇水。
3.未成林保护
4.间作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并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护,在栽植后的三年内可进行适当农作物的间作。
间作作物要与幼优质范文.
苗有一定的距离,避免采用高秆作物、藤本作物等影响幼苗生长的作物。
根据不同树种和不同密度设计造林模型,生态经济林共设计12个造林模型,造林模型详见附表6。
模型9:
重造冬枣74株/亩;
模型10:
补植冬枣37株/亩;
模型11:
重造李子等42株/亩;
模型12:
补植李子等21株/亩;
模型13:
重造石榴42株/亩;
模型14:
补植石榴21株/亩;
模型15:
重造柑橘38株/亩;
模型16:
补植柑橘等19株/亩;
模型17:
补植柑橘等10株/亩;
模型18:
重造柚子33株/亩;
模型19:
补植柚子17株/亩;
模型20:
补植核桃17株/亩。
一、两个“确保”
一是确保安全和质量,二是确保工期目标。
二、达到“三高”
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
高效率实施本工程;
高水平实施本工程。
三、坚持“四先”
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配置来满足设计文件、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
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本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
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来统一全体参建职工的认识,不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把创优目标全面贯彻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四、狠抓重点、难点工程
施工中始终把重点、难点工程放在突出位置狠抓不放,根据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研究策划,优化选用,发挥我单位的综合优势,创一流水平。
五、全过程监测、信息化施工
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反馈施工全过程和各类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
一、本工程以山地造林为主,工程施工必须参照山地造林工程的有关做法,以及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并应符合有关相应规定。
二、在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时应首先对该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经认真分析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研究其解决方案,总结施工利弊因素,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三、为达到均衡,形成流水作业,减少作业期工种搭接的窝工现象,缩短结构施工周期的目的,配足各工种人数和各种材料设备,加快各区域分项工程的进度。
四、本工程应抓紧整地、基坑开挖工程施工进度,重点是保证苗木进场后第一时间能进行栽植。
对于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做好假植工作。
施工时应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切实加强各项准备及施工技术措施。
一、人员及物资设备准备
1、施工队伍进场
本工程的施工队伍将安排陆续进场,进场后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安排,进行施工任务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使各队伍尽快投入施工。
严格按照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的施工进度表进行各工种人员的搭配,做到既能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又不浪费人力资源。
2、施工机械准备
本工程中所需投入的工程物资和施工设备,应根据工作需要按计划陆续进场。
施工机械选用:
充足、精良的施工机具、设备及周围材料对单位工作能优质、如期交付使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满足施工需要,所需大、中型机械设备均由公司统一调度配备,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根据施工计划和工程实际进度,提前落实好所需的机械设备,并在机械设备进场前后做好维修、保养和校验工作。
3、质检仪器准备
为确保工程质量,准备好必要的试验器具,并派有专人保管,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4、苗木准备
公司近年来为了施工进度及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与种类繁多、质量优良的苗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的供苗合同,确保在施工及养护期间苗木的及时供应。
5、施工现场准备
除按照施工安排组织机械设备器材,工程物资进场外,现场重点优质范文.
抓好供电、供水设备、场地平整,施工通道工作及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的建设等工作。
6、临时设施
1)施工用水、电
施工单位进场后立即和相关部门协商,尽快解决施工用水、电问题。
2)临时用房和材料堆场
各生产用房和材料堆场根据施工需要经建设单位同意后就近与村委联系租赁民房和征用苗木假植用地。
除保证整洁、便于施工外,还需注意防火、防噪。
3)施工道路、围护
作为施工单位,我们不会擅自在施工场地以外的路面上堆放土方或停放施工机械,中断交通,并能够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
在施工场地外围设置临时围护,根据施工需要开设道口,旁放置宣传标语和警示语。
二、施工技术准备
l、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包括班组长)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特殊规程,现场环境,做好技术交底和质量,安全交底,指定专人做好土壤、建材检测、复试工作,由专人做好各工种的原始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留好书面数据、符合最佳标准。
2、会审
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详细阅读施工图,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图纸节点和尺寸,然后由项目部组织会审,分析汇总施工图中的技术难点,确保施工操作时精雕细刻。
3、交底
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按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