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47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新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

-2

-4

气压(百帕)

1002

1004

1006

1008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阴转小雨夹雪

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

多云转晴

6.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反气旋

C.暖锋D.气旋

7.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B.梅雨

C.寒潮D.伏旱

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题

8.位于纬度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的气候是()

A.①B.②C.③D.④

9.气候类型④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常年受西风影响 D.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

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2),完成题。

10.在图2中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11.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图甲是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乙所示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1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B.中山站

C.长城站D.南极点

1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A.①B.②C.③D.④

读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箭头表示洋流。

根据图中提供信息,回答题。

14.若人类不合理利用分布于图示阴影区的资源,将可能会出现

A.能源供应紧张B.酸雨现象更加严重

C.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上升D.臭氧层空洞

15.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风漂流,向西流,暖流B.西风漂流,向东流,寒流

C.秘鲁寒流,向东流,寒流D.西风漂流,向东流,暖流

下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题。

16.自转线速度相比:

A.d>

b>

a>

cB.c>

d>

a

C.b>

c>

aD.a>

c

17.图中a、b、c、d四个地点昼长时间相比:

A.b>

aB.a>

b

C.d>

bD.a>

d

二、双选题

18.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分界线

C.400mm年降水量线

D.以水田为主农业和以旱地为主农业的分界线

读图11完成问题。

19.该地区沼泽的形成原因是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C.地势低洼排水不畅D.夏秋季节河流泛滥带来充足水源

20.影响该地区聚落和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源D.热量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2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木材产量B.改善生态环境

C.增加农民收入 D.调整农业结构

2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防风固沙B.②防风固沙

C.③抵御海浪袭击D.③平原绿化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

23.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图14为2010年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受暴雨洪涝袭击区域示意图,图15为新西兰位置图。

读图回答。

24.本次昆士兰州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低压系统活跃B.东北信风较强C.东南信风较强D.监测预报失准

25.澳人利亚和新西兰农业生产的相同点有

A.畜牧业发达B.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机械化水平高D.农牧区水分条件优越

三、综合题

26.(12分)读“青岛市旅游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青岛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8分)

(2)青岛市在北京奥运会后,又被称为“帆船之都”。

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青岛市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4分)

27.如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M、P、Q中_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

(1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分)

28.(8分)该图中

(一)、

(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

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地区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左图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其荒漠化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表形态图

⑴统计图中反映3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⑵分析西北地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⑶解决地区荒漠化问题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承载力之内。

⑷读材料二下图可知该地区盛行风的是___________风,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

大可以达到(m)___________

A.40<H<41B.49<H<50C.59<H<60D.60<H<61

⑸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有可能引起沙尘暴天气系统: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读图分析能力。

1.4条曲线代表4种土壤,而这四种土壤又可以分为干和湿、粘和沙,就入渗率而言应该是干>

湿,沙>

粘,所以①——干沙壤土.②——湿沙壤土③干粘壤土④——湿粘壤土,所以选B。

2.在刚开始下雨的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的更快,入渗率更高。

3.【小题1】D【小题1】B

【解析】

4.A

试题分析:

由于晴天晚上云少,则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效应差,故出现剧烈降温,则容易出现霜冻。

考点: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实例判断即可。

5.A

6.C

5.结合表格数据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故判断为冷锋。

6.台风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而形成;

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

寒潮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

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实例。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天气系统影响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结合常见的天气实例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7.B

8.A

9.A

7.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量的分布判断,①地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一般分布于30°

--40°

的大陆西岸;

②地最低月温在0°

C以上,且降水量终年均匀,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③地终年高温多雨,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于0°

--10°

之间;

④地最低月温在0°

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般分布于25°

--35°

的大陆东岸。

8.结合上题分析,④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9.在所有的气候类型中,除南极洲外,各个大洲都有分布的只有地中海气候。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和成因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性。

并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等特征分析。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等内容的整理和归纳。

10.D

11.A

10.根据图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判断:

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表示太阳辐射;

③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强,故气温升高。

11.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导致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加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变暗。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和全球性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并结合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实例分析。

12.C

13.D

1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而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长城站的地理纬度最低,因此自转的线速度最大。

13.昆仑站建站时间为1月27日,位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即可分析。

14.C

15.B

14.根据图示为南极洲为中心的俯视图,故大圆表示赤道,图示的阴影部分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故判断为热带雨林,全球热带雨林的破坏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则导致高山积雪大量融化,雪线上升。

15.图示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则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图示的洋流流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判断为自西向东流,为西风漂流,按性质属于寒流。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海陆分布,结合全球变暖的相关内容和世界洋流分布、自转方向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准确读图是解题的关键。

16.B

17.B

16.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自转线速度相比c>

a。

17.由图可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6月22日,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反之。

故图中a、b、c、d四个地点昼长时间相比a>

b。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弄清图的含义,坐标轴的含义。

解答本题组需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明确夏至日这天,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全球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

18.A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秦岭淮河大致与我国的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冬季0°

C等温线分布一致,故也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19.CD

20.AC

19.塔里木盆地的沼泽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丰富的水源,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排水不畅形成的沼泽。

选择CD。

20.交通和聚落是主要是沿地形平坦地方分布。

该地是气候干旱的地方,人口活动主要沿有水源的地方分布。

选择AC。

21.BD

22.AC

【解析】略

23.CD

24.AC

25.AC

26.

(1)青岛市旅游资源种类多、组合好,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

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品牌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强,有特色;

交通便利,市场距离近;

青岛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市场容量大。

(2)增加青岛市经济收入;

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对外交流等。

(合理即可)(4分)

(1)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内容。

从旅游资源的组合、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离市场的距离、环境承载力、旅游地的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

(2)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对外交流与联系等方面分析。

27.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水运便利(1分)取水方便(1分)

(2)

1分

P

(3)

4分

甲(1分)位于河流下游(1分);

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1分);

水陆交通便利(1分)

(4)

3分

分担城市职能;

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任答三点,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城乡规划。

(1)早期城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河流交汇;

则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2)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位。

(3)石油化工城由于生产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故应布局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河流的下游;

(4)卫星城建设主要是针对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工业过于集中,则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故卫星城建设以分散中心城市过多的人口和工业。

以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

28.

(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2分)

(2)气象灾害,如干旱;

地质灾害,如泥石流;

水文灾害,如风暴潮(3分)

(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等(2分)

(4)泥石流(1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世界自然灾害最集中的两大灾害带为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和环太平洋灾害带。

(2)干旱、洪涝属于气象灾害;

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3)图示Ⅲ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故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旱涝灾害多发;

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故台风、风暴潮多发;

地形起伏较大,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4)Ⅳ地区位于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最集中地区。

29.⑴人口增长快,耕地扩大,荒漠化面积扩大(3分) 

⑵自然原因:

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

(2分)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过度放牧与垦殖等;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农业、牧业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

(3分) 

⑶资源、环境(2分)⑷西北风(1分) C(1分)⑸冷锋1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人口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2)西北地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干旱)和人为原因(植被破坏)(3)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4)沙丘形态与盛行风的关系,迎风坡坡度平缓。

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

(5)沙尘暴是冷锋活动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