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6457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担当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之源与深厚的肥沃土壤。

我们不仅要深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更要在肩负发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中切实践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于婷婷、张景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担当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是价值追求、审美理念以及情感积淀的浓缩与精华,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B.忠贞之士的志向表现在为了国家大事甚至忘记小家庭,为了拯救国家危难不惜捐躯献身。

C.新时代,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是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面对失误,我们要襟怀坦荡,一身正气,敢于正视错误,不推诿避让,不虚以委蛇,不做“和事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引出论题,然后从传统文化的担当到新时代的担当,最后发出倡议。

B.文章第二段几次引用名言,目的是论证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具有敢于担当这一闪耀的明珠。

C.文章第四段基于“五个敢于”的逐一解读,对进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加以具体阐述。

D.文章论证语言简明严密,每段都有概括性极强的“筋骨句”,使文章既观点鲜明,又结构紧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于担当并勇于担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与民族气节,它一直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奋勇前行。

B.一件事无论大小,只要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以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我们就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

C.而对矛盾,我们要不怕事,不回避问题,善于防范风险,化解矛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引导思维变革,推进工作创新。

D.我们要深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养分,发扬与传承ф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便切实践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就挂牌亮相,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可以说我国从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采取最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因此,我国首设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一专门机构,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也展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

(摘编自侯雪静《我国首设国家乡村振兴局》,新华社北京2021年2月25日电)

材料二:

隆冬时节,走进沭阳县李恒镇徐庙社区,只见一幢幢漂亮的新房错落有致,350户村民正陆续搬新家。

“有电梯、采光好、面积大,左盼右盼,终于可以搬进来过年了!

”社区居民徐守友欣喜地说。

在小区周围,镇里按照“出门有公园、步行能上班”的新生活模式,投入480万元规划建设了面积83亩的徐庙水系公园;

建有几家重点工业企业,方便搬迁农户就近就业;

还将投入350万元,打造景观河带、景观绿化并进行道路提档升级等。

“这两年,镇里在村组道路亮化、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已达1000万元,这都建立在镇经济壮大的基础上。

”李恒镇党委书记梁洪卫说,全镇新上马1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带来上千个就业岗位,工业开票额从2017年的2.79亿元跳跃式增长到去年的32.66亿元。

”这些项目不仅带动就业能力强,而且质态都不错。

沭阳县委书记沐建军分析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其中乡镇工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乡镇工业发展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蓝图便可早日变为现实。

这几年在沭阳,“高墟大米”“沭阳地柏”“沐阳月季”“潼阳西瓜”等农产品荣获国家认证;

颜集镇、耿圩镇、陇集镇分别获得“电商小镇”“多肉小镇”“多彩小镇"

等称号。

乡村旅游打造也初具雏形,韩山风景区、苏北最大油菜花海成为旅游打卡地,胡家花园创成3A级风景区。

(摘编自徐明泽等《沭阳乡镇工业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新华日》2021年2月24日)

材料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截至2月21日,我市12个试点村961栋房屋全面完成改造,自治区下达的第一批“两高”沿线任务涉及145个村庄、15529栋房屋,已全部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全市3337个全城基本整治型村庄进展顺利。

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桂林乡村建设品牌,切实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我市乡村振兴。

按照“半年大推动,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展新貌”要求,加快“两高两道一江”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和村庄整治,扎实推进“三清三拆”,确保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立面改造要与山水融合,做结实、扎实、好看,加大农村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想方设法破解发展资金难题,盘活用好各级政府现有资产,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建设运营好县级投融资平台,引导乡贤、企业捐赠。

注重产业融合,统筹谋划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乡镇工业等产业,推动农村-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充盈农村发展之“实”。

(摘编自周绍瑜《坚定不移走好桂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桂林日报》2021年2月25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由此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国胜利。

B.新年前夕,沭阳县李恒镇徐庙社区居民徐守友和350户村民陆续搬进盼望已久的漂亮新家,即将开启“出门有公园、步行能上班”的新生活模式。

C.沭阳县委书记下建军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蓝图要想早日变为现实,乡镇工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D.桂林市加快“两高两道一江”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和村庄整治,扎实推进“三清三拆”,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桂林乡村建设品牌,推动乡村振兴。

5.下列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挂牌,标志着我国农村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工作任重道远,首设国家乡村振兴局,展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

B.李恒镇作为沭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范,不仅让农户搬进新家,还投入资金进行道路提档升级,打造环境,并建有几家重点工业企业,方便搬迁农户就近就业。

C.江苏沭阳县精布局出实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初见成效,以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为抓手,推出一批乡村本土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打造也初具雏形。

D.广西桂林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截至2月21日,“两高”沿线145个村庄、15529栋房屋全面完成改造。

6.沭阳县与桂林市的乡村振兴之路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加以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他出神地凝视着车窗外的黑暗,手指间夹着一支闪着红光的烟。

耳朵里还回响着那声惊叫:

“快看,黄——河!

”他看见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蹂的巨大快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

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

他看见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

他吐出一口烟,列车摇晃着,黑暗中的树林、山冈和大地都在玻璃外面成了流动的黑色。

原来列车也是一条河,在横贯陇海又猛折向北的河道上奔流,亮着灯光,鸣着号角,掀起着轰隆隆的巨响。

列车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水和浪。

他看见玻璃上映着一点烟头的红亮,列车也是一条河啊,他吐出一口烟。

这样干地理学可真不错,走向河流,沿着河流,连我自己也像一条河流。

他又吸了一口烟,看着乌蒙的玻璃上又亮起一点红光。

那是你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投进一条汹涌的河。

他缓缓地吐出烟雾。

那时你当然不会吸烟,更不会喝酒、骑马、在阿勒泰山的雪坡上拖走一根粗大的圆木。

那时你在这块灰蒙蒙的玻璃里只看见一张娃娃脸,看见一双明亮的闪闪的眼睛。

那时你没有和红脸后生交朋友的本事。

你只是揣着一颗小兔子般活泼的心,在大千世界的风雨面前坐卧不宁。

那时你还是个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这条河。

后来你穿州过府,风尘仆仆地和社会、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么多复杂的人往来比试。

你敢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上大声疾呼,敢在空旷恐怖的荒山里大唱大喊地走夜路。

你从马背上栽下来,翻滚的马从你稚嫩的身子上压过去。

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针计算着,倔犟地朝挡路的大山攀登。

后来你爱上了边疆,就一直跑到准噶尔,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

你回来时装着一副大人气,鄙夷那些只到过大城市的同学的娇气,你绷着晒脱了皮的黑红的脸,昂着头像一阵风走过他们身旁。

你不知道,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注)在编着完全不同的故事。

你那时不懂得眼泪,不懂得代价,你不知道历史也有它的痛苦。

他看见那扇乌蒙蒙的玻璃上映出一个修长的黑影。

他回过头来问道:

“还没睡么?

她微笑着端详着他。

天不亮车就要到达北京啦,他就要和我分手,去找他那些地理资料了。

“你去睡一会儿吧,研究生。

”她说,“我和列车员说好了,卧铺车厢开着门呢。

“我不去,这儿挺好。

”他说。

“去吧,你还能睡几个小时。

”她劝道,“一个卧铺,轮着睡嘛。

“我不想睡,”他说,“这儿凉快。

车里又热又闷。

那么我也不去。

和他一块儿再呆几个小时吧,她想,只有几个小时了。

天一亮,等他们走出拂晓时的北京车站,这个游黄河的小伙子就要离开她了。

唉,人就又要各自东西啦。

“说会儿话吧。

”她说着坐了下来,把一本书垫在冰凉的铁踏板上。

他们默默地抱着膝坐着,想着心事。

摇晃不停的列车抽动着铁踏板,他们的肩头时而碰在一起。

这么近,我这么近地挨着一个男的坐着,她暗自想道,也许这是段挺值得珍惜的友谊呢。

而且互相说了那么多,我和他都讲了关于父亲的事,我还亲眼看着他游过了黄河。

走廊间的灯突然熄了,他们之间只有那只香烟在一下下明灭。

而以前那个。

哦,我已经忘记那人的名字啦,她想。

那一个和我来往了那么久,也没有这么接近过。

他望着玻璃外面黑黢黢的原野,默默地吸着烟。

河流真是神奇的,从那时你就爱上了河。

在阿勒泰插队的时候,你总是尽量找和额尔齐斯河有缘分的活儿干。

你抢着去沼泽里寻找丢失的马,顺着河岸的土路运送粮食。

六月的时候野花开了,你迫不及待地下河游泳。

后来你习惯了那冰水般刺骨的激流。

你曾经和三个布尔津城来的打鱼人在冰水中拽着一张拖网。

打上来一条二十公斤重的大鲇鱼。

探亲回北京的时候,你上瘾似的见一条河就横渡一条河。

后来——完全是命里注定,你横渡了那条黄河。

那时你崇拜勇敢自由的生活,渴望获得击水三千里的经历。

你深信着自己在脱胎换骨,茁壮成长,你热切地期望着将由你担承的革命大任。

那时你偏执而且自信,你用你的标准划分人类并强烈地对他们或爱或憎。

你完全没有想到另一种可能,你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为你修正。

一九八四年

(选自《北方的河》第二章,有删改)

[注]①小姑娘与文中的“地”是同一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场的时间是现在,中间不时间闪过去,过去与现实交织,突破时空的束缚,使叙事史为灵活自由。

B.“他”在与“她”的交谈中,得知了“她”的身世,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希望自己脱胎换骨,勇敢担当革命大任。

C.小说多次出现抽烟的细节,突出了人物特点,烘托了人物心理,还巧妙地连缀了情节,结构上形成照应。

D.作者没有给人物姓名,仅以“他”“她”代之,借以增强代表性,反映了在特定的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8.小说中的“她”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河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请结合文本分点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簪,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乃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曰:

“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滂对曰:

“臣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欲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甫曰:

“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

”滂乃慷慨仰天曰:

“古之循善,自求多福;

今之循善,身陷大戮。

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甫愍然为之改容。

乃得并解桎梏。

(选自《后汉书·

党個列传》,有改)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B.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C.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D.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与本名内涵相近的用以表达德行的别名。

古代男子弱冠而字,女子及笄而字。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孝顺廉能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印绶,是古代印信的统称,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可以随身佩戴;

也可代指官爵。

D.悌,敬爱兄长,顺从兄长。

常与“孝”并列,作为儒家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注重砥砺节操,受人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与同僚相处,耿直自傲。

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时任光禄勋的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心怀痛恨,辞官而去。

C.范滂不畏豪强,揭发佞史。

范滂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二十余人。

D.范滂严整疾恶,不徇私情。

范滂严加整顿不良风气,绝不与之为伍;

他认为外甥李颂没做官的才能,就搁置了宗资对李颂的任用。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②欲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向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

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②集瓜州。

诸公③谁听刍荛④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

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

扬州帅:

即淮南东路安抚使。

幕:

幕府。

②胡马:

指金兵。

③诸公:

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

④刍荛:

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二句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待写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

B.颔联上句诗人以“刍荛”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的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的同时,也流露了归隐山林之意。

C.颈联借景抒情,借急雪打窗,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

“涕俱流”的细节,表现离别时的不会和对国家的赤诚。

D.尾联点题,诗人将惜别之情赋予乱絮和飞花,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5.“空”字在古代诗歌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受到诗人的垂青。

请说说“吾辈空怀亩忧”中的“空”的妙处,并另举一个相同类型的例子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在结尾总结了秦国灭亡的教训,提醒后人应该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一种迷离的意境。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际的大海波翻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处四川凉山深处的阿土列尔村,____________是一座的“悬崖村”。

七十余户彝族人家居住在这里,它的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

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

2016年5月24日,某报刊发题为《悬崖上的村庄》的文章,首次将悬崖村带入大众视野。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当时表态:

____________,是先修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

这条新路由钢管焊接而成,共计2556级阶梯,总长2.8公里,宽1.5米。

钢管深深扎进岩壁,接榫牢牢焊紧,一段段钢梯在强劲的山风里____________。

之后,山上通电、通网,(),2019年,“悬崖村”迎来游客近10万人次。

2020年5月,“悬崖村”贫困户陆续搬迁至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楼梯房。

新房宽敞明亮。

社区干净整洁,定期组织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也让大家____________。

搬迁完成后,经双向选择,约30户家庭将留在村里,参与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

“悬崖村”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未来将建造缆车和“悬崖”民宿,获得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同时也将成为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的“露天博物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了4G信号,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与外界的关系也越发紧密

B.与外界的关系越发紧密,有了4G信号,旅游业收入也快速增长

C.有了4G信号,与外界的关系越发紧密,旅游业收入也快速增长

D.与外界的关系越发紧密,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正是有了4G信号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名不虚传当务之急稳如泰山喜闻乐见

B.名副其实燃眉之急纹丝不动喜闻乐见

C.名不虚传燃眉之急稳如泰山津津乐道

D.名副其实当务之急纹丝不动津津乐道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来将建成缆车和“悬崖”民宿,打造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

B.未来将打造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建成缆车和“悬崖”民宿

C.未来将建成缆车和“悬崖”民宿;

获得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

D.未来将建造缆车和“悬崖”民宿,打造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一直是古代安排农耕的重要依据。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①________。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②________。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③________。

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亲人,又强健身体。

21.下面是某学生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