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李清照买书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推荐下载李清照买书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李清照买书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
(6)▲,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7)▲,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8)大自然历来是文人的心灵家园。
避乱金华的李清照就曾打算泛舟排忧,但因忧思太
重,担心小船儿“▲”而作罢;
退隐苏州园林的文人造园时不重实用,
而特别讲究“自然之趣”,也可谓“▲,▲”。
(依次填写《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和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句子)
4.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栗树大都生在山里。
秋天,山民爬上山坡,收获栗实。
他们先将树下杂草刈除干净,
然后环树刨出一道道沟垄,为防敲下的栗实四处滚动。
栗实包在毛森森的壳里,像蜷缩一
团的幼小cì
()猬。
栗实成熟时,它们黄绿色的壳便zhà
n()开缝隙,露出乌亮
的栗核。
如果没有人采集,栗树会和所有植物一样,将自己漂亮的孩子自行还给大地。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X年版)
(1)刨出(▲)
(2)沟垄(▲)(3)cì
▲猬(4)zhà
n▲开
5.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过渡句。
(不超过15个字,2分)
4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X年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南京师范大学
朱赢椿的《虫子旁》,凭借对虫子世界的细致刻画与独特感悟,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
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
?
”▲,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6.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5分)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处2个,3分)
A.《狗·
猫·
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①▲②▲③▲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2分)
④▲⑤▲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0题。
(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来源:
学科网ZXXK]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X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
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
登,上。
③上方:
佛寺。
④山阿(ē):
山岳。
⑤萼(a):
花萼。
⑥鹘(hú
):
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
羽毛。
⑧桡(rá
o):
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
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句的内容相呼应。
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
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
我闷得慌,便翻开后父的一本书——大仲马的《医生札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
书是看不懂的,我合上它,可是
忽然想到,一个卢布不仅可以买《使徒传》,大约还可以买一本讲鲁滨逊的书。
我在这之前不久在学校里才知道有一本这样的书:
在严寒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讲童话,忽然,其中有个小孩轻蔑地说:
“童话,狗屁,鲁滨逊才是真正的故事呢!
”
后来又发现几个小孩是读过鲁滨逊的,大家都夸奖这本书,外祖母的童话不被人欢迎很使我生气,于是就打算读一遍鲁滨逊,为了也能够说一句:
这是狗屁!
第二天我带到学校一本《使徒传》和两卷破烂的安徒生童话,三斤白面包和一斤灌肠。
在弗拉基米尔教堂菜园旁边的又小又黑的铺子里有鲁滨逊,一薄本黄色封面的小书,在第一页上画着一个戴毛皮圆帽子、披着兽皮的大胡子,这使我不喜欢,可是童话书,别看它们破烂,连表面看过去也觉得可爱。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把面包和灌肠分着吃了,我们开始读一个美妙的童话《夜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
“在中国,一切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也是中国人。
”我记得,这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地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我在学校里没能把《夜莺》读完,因为时间不够。
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站在炉台旁,手拿着煎锅把儿,正在煎鸡蛋,她用奇怪的、遏制的声音问道:
“你拿了一个卢布?
“拿了;
这不是买的书?
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这比挨打更令人悲伤。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第十二章,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1.为什么“我”本想买讲鲁滨逊的书,却买了安徒生童话?
12.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3.从上文和其后的情节来看,一卢布事件给“我”带来了哪些后果?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16分)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
(甲)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
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
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
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
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
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
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
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X年版,有删改)
【材料二】
麻雀
[法]法布尔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
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
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
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
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
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
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
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
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
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
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
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
(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在此歇息;
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
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
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
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
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
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
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
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X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X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
“曲巷高檐避网罗,朝来饱啄陇头禾。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稔(rěn):
庄稼成熟。
14.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各出于什么原因?
(6分)
▲[来源:
学科网]
15.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16.甲、乙两处都用了拟人的方法,但语言各有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
三(54分)
17.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X月X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
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仔细观察后发现:
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
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
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18.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
”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
也有他(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0分)
南京市201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分)示例:
正楷行楷: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书写,1分;
书写正确,1分;
端正,1分;
美观,1分)
2.(2分)C
3.(10分)
(1)悠然见南山
(2)一览众山小(3)山光悦鸟性(4)霜叶红于二月花
(5)斜晖脉脉水悠悠(6)但愿人长久(7)苔痕上阶绿(8)载不动许多愁醉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4.(4分)
(1)pá
o
(2)lǒnɡ(3)刺(4)绽(每空1分)
5.(3分)示例:
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6.(5分)
(1)(3分)①A、F②I、J③D、E
(2)(2分)示例:
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一)(13分)
7.(3分)D
8.(5分)
(1)(2分)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3分)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9.(2分)作者(梅尧臣)峰壑攒水上(每空1分)
10.(3分)示例:
此句写得好。
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
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二)(10分)[来源:
11.(3分)因为安徒生童话的表面让人觉得可爱;
也因为“我”本不喜欢讲鲁宾逊的书,想买这书只是为了读后回敬同学;
还因为外祖母常给“我”讲童话,“我”对童话有很深的感情。
12.(3分)“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从“我”拿了一卢布后买书、读书与书被没收后的难过可以看出;
“我”也是一个大方的孩子,“我”把书籍和食品与同学享;
“我”还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母亲问起一卢布的时候,“我”坦然承认是自己拿的。
13.(4分)此事让“我”受到母亲的责罚,安徒生童话被没收。
此事被后父传扬,“我”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我不想上学了。
(三)(16分)
14.(6分)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
材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15.(6分)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省力又牢固;
作者较为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为了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
作者详细说明了麻雀在树枝间筑巢,为了充分表现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
16.(4分)甲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如“眷恋”“不乐意”等词语,表现出麻雀对人类的依赖;
乙处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具体细致地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
17.(4分)
(1)张
(2)“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3)
篇二:
“当代李清照”——沈祖棻阅读附答案
“当代李清照”——沈祖棻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
吴宓曾盛赞沈祖棻:
“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
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
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
一天风絮独登楼。
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
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
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
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
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
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
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
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
1956年,沈祖棻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
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
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繁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
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
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
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棻最体贴、周全的纪念吧。
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
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棻填词的方向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
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
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
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
那些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
从1932年到1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
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
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
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敝,民生多艰,沈祖棻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
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
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既情动于衷,又有深湛的学养支撑,发声吐字遂珠圆玉润、余韵悠长。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记写道:
“与早早(外孙女)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
灯光下美好有致。
”
不要忘了,那正是“文革”末期,大地还笼罩着瘴气,她也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而情致依然细腻婉约。
读来不由得心生感叹:
虽然沈祖棻绝无寻常闺阁诗人的小女儿口吻,但那几茎野草、闲花、树枝多么能透露信息,对女诗人来说,最理想、最相宜的场景,真应该
是携一卷诗书,寻芳归来,再从容把玩案上清供。
人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言之凿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诗人的悲剧性人生堆砌和淬炼而成。
假如李清照、沈祖棻们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闲岁月,比如,早上慵懒醒来,闲看帘外绿肥红瘦;
或行舟至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那么,诗词写得清浅、纤柔些又何妨呢?
所谓的诗家之幸,不要也罢。
相关链接
①沈祖棻,字子苾,笔名绛燕、苏珂。
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
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
有“当代李清照”美誉。
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②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nb
sp;
)
A.沈祖棻没有李清照早年那种优裕时光,她的词作不在吟咏风月,而多表达国家兴亡之感,关心国政,针砭时弊。
B.沈祖棻一生饱经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二人经历了近20年的分离,期间,她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无尽的深重的折磨。
C.23岁时,沈祖棻以一阕《浣溪沙》一鸣惊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对词作浓密婉转的忧患之情拍案叫绝,并由此送她别号“沈斜阳”。
D.“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闲的岁月,那么,这种缺少悲剧经历淬炼的人生一定只会孕育出清浅、纤柔之作。
E.沈祖棻晚年那篇有关插瓶的日记,不但情致细腻婉约,诗人气质展露无遗,更重要的是其中隐隐寄托了她心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2)作为“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沈祖棻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3)沈祖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沈祖棻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你认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12.
(1)AE(答A给2分,答E给3分,答B给1分,C、D不给分)B项“无尽的深重的折磨”于文无据;
C项“并由此送她别号”不正确;
D项说法绝对化。
(2)①“九一八”事变后,她以一阕《浣溪沙》,表达了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
②抗战期间,她成立正声诗社,用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③抗战期间,面对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她以大量诗饲表达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针对衡阳之战,她创作了悲歌慷慨的词坛称为“千古一叹”的《-萼红》。
④抗战胜利后,她针砭时事,反映时局凋敝,感叹民生多艰。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沈祖棻有担当,有爱国责任感。
国难之时,并未置身世外,她与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②沈祖棻坚毅不挠。
她年轻时便遭逢战乱,岁月飘摇动荡。
人生晚景的后20年中,与丈夫生离两地,她操持、负担一家三代的生活,还承受了无尽的冷眼、歧视。
③沈祖棻富有情趣。
虽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但日记中所表达的情致依然细腻婉约,格调高雅,情趣盎然。
(每点2分)。
(4)沈李二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二人的
人生经历和诗词创作均有相似之处。
①两人同出书香门第,早年即接受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沈祖棻出生于有着浓厚文化
的地主家庭,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家庭文化氛围都对她们二人的成长产生了影响。
②两人与丈夫有志趣相投、尽情酬唱的佳话。
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
沈祖菜与程千帆共同执教,研究诗词文学,并且她们都与丈夫有过诗词酬唱。
(2分)③两人都曾在战乱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作品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用她的诗作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沈祖棻也同样经历了日寇侵袭山河破碎的苦难,她的诗作也寄托了国家兴亡之感。
(2贫)
④两人都有非凡的诗词才华。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词作,为后人称道;
沈祖棻也有大量词作存世,并因诗词理论著作富有盛名。
(2分)(每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