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4文档格式.docx
《学期教学计划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期教学计划4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本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二)、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
六、本学期教改探索
七、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单元及
授课时间
课题
课时安排
完成情况
第一单元
月日
至
千米的认识
4课时
吨的认识
3课时
第二单元
加法
减法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2课时
第三单元
四边形
6课时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
第五单元
时、分、秒
第六单元
口算乘法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月日
可能性
第九单元月日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月日
总复习
本学期复习计划表
时间安排
重点梳理
复习措施
完成
情况
第
(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方面: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在第三册P9-10页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
量课本、书桌等)。
关于质量单位方面:
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质量单位“吨”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以及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本单元采取的措施
本单元课时安排
1、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2课时)
2、千米的认识(2课时)
3、吨的认识(2课时)
4、测量(生活中的数学)(1课时)
学习内容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导学准备
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际的测量过程,形成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测量知识因此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度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会用毫米、分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资源平台
教师:
课件、直尺、米尺、长度为1分米的纸条、1分硬币。
学生:
直尺、硬币。
设计理念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问题生成单
1.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长度单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2()一支铅笔的长是18()
一张DVD光盘大约厚()
3、你想知道关于毫米的那些知识吗?
四步三环
导学过程
导趣
︵
课前︶
引
入
教师
学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2、谈话:
当我们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引出课题:
毫米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导思
导疑
︵课中︶
自主
合作
探究
活动一:
认识毫米
1、引导学生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3、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板出:
1厘米=10毫米
活动二:
认识分米
1、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2、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引出长度单位分米。
3、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1分米=10厘米
4、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5、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6、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1、观察直尺,了解1毫米有多长。
2、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
3、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观察尺子,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4、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导创
︵课后︶
实践创新
1、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1)一条裤子长9(
)
(2)一张床长5(
(3)小明高14(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
教学思考
教学设计思考
教学效果思考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及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课件、教科书、米尺、卷尺。
1、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2、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
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
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略)
3、揭示课题:
测量较远的路程,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
板书:
千米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2、选择合适的单位。
初步感知长度单位千米
1、出示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A、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离南京还有98千米。
2、小结: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
(公里km)
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谈话:
1千米有多长呢?
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
2、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千米
1、观察图片,说标记的意思。
2、举例说出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1、猜测:
1千米究竟有多远?
2、看课件并思考:
1000米里面有多少个100米?
修改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
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
“小明,上哪儿去?
”我说:
“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
“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1、小组讨论,找出日记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
1千米=1000米
吨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
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课件、教科书。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吨的初步认识。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1千克=()克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那些质量单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故事激趣: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
这是什么意思?
它们能过桥吗?
该怎样过?
2.解释: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3、关于“吨”你还知道什么?
联系经验,认识吨。
1、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吨这个质量单位?
2、老师也从生活中找到一些信息,想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
4、引导小结:
像这种很大很重的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
大宗的货物也用吨作单位。
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我们认识质量单位吨了。
1吨到底有多重呢?
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体验。
课间时,我们玩背人的游戏。
下面老师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玩一下。
(采访两名学生,学生说感受)那谁能说说你背同学时的感受?
2、由于我们同学高矮胖瘦不同,所以感觉也会不一样。
老师在课前算了算咱们班同学的平均一个人的体重是33千克。
33千克)想一想,多少个同学体重和起来大约是1吨?
(想一想,10个同学多少千克,20个同学多少千克?
30个同学呢?
)闭眼想象一下,背1个同学你们能背起来,那让你同时背起10个同学呢?
30个呢?
(太重了)
1、专心听故事并思考问题。
2、结合自身经验,解释“限重1吨”。
3、小组内交流。
1、抽同学汇报交流。
2、观看图片,初步感知“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表象认识抽象出“吨”这一概念。
1、两名同学演示并谈自己背人的感受。
2、通过体会,再一次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
1、填一填。
5吨=()千克2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4吨,是()千克。
2、比一比:
5吨()4096千克7吨()7000千克
8000千克()8千克4吨()5001千克
9000千克()9吨3000千克()3000克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交流。
1吨=1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