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602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组间交流归纳)

2、全班交流归纳,集体补充

小组汇报并随机板书

(1)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b=ab(b≠0)

(3)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约分最大公因数——通分最大公倍数(分数大小的比)

(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各知识间的联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

13454677963130

2、交流

(1)选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单位是什么?

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它写成除法的形式吗?

分数与除法又有什么联系呢?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书:

b=ab(b≠0)

交流

归纳

集体补充

汇报

教学程序

(3)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

(4)这个单元里的哪些知识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

(5)这五个分数中哪些可以约分?

怎样约分?

大家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约分(指名板演)你是怎么想的?

(6)通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请你选两个分数通分。

(7)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小数也能化成分数,谁愿意来说一个小数考考你的同学,看他能不能化成分数?

四、小结:

复习完这节课,你想说些什么?

课时2

一、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一填:

①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

你是怎么想的?

②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分子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化成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

③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④45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⑤在()里填上“<

””“>

”或“=”?

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59()2734()56

1520()5858()97

2、课本138页4题

3、课本138页5题

二、拓展延伸:

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

指名板演

检测

拓展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约分最大公因数——通分最大公倍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思想品质。

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应用能力。

复习本单元知识。

一、小组交流,补充整理知识

师:

课前我们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实物投影展示:

学生大概会出现不同样式的网络结构图。

如:

表格整理图,大括号整理图,编号整理图等。

梳理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注意计算结果要约分)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简便运算)

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

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

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三、小结: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展示

今天我们复习整理了分数加减法有关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一、综合应用、自主检测

基础练习:

1、在下面的分数中,任选两个分数,组成加法或减法算式,计算出结果。

89、12、310、49、13

56、1112、910、34、512

要求:

先组几个能直接相加减的,再组几个不能直接相加减的。

最好让每个算式的特点各不相同。

2、课本139页第6题

3、解方程:

X+110=56X-(23+14)=1112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7+35+67=211+815+911+715=

12-112-512=78+19-78=

5、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红旗用去了58米,还剩下710米,这段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提高练习:

哪两个分数相加的和或相减的差是1112?

可以自己动笔算,也可以同学之间商量。

(答案有无数种)

学校举行绘画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其中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25,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910,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注意计算结果要约分)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简便运算)

空间与图形

1、复习图形的变换,掌握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及应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第一、三单元知识点。

一、整理知识、构建网络

(一)小组间交流,补充整理知识

课前我们对图形的变换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

(二)、全班交流,构建网络

1、图形的变换:

对称、旋转的图形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特征:

面、棱、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

6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及计算:

长X宽X高底面积X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

1000毫升=1升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教材139页7题,说一说图一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小组间交流

图二的?

2、教材139页8题,填表交流,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

3、教材140页第9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5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4)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填上适当的单位)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6)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立方米。

(7)、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2、判断:

(1)、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3、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3、应用:

(1)完成142页第10题

(2)完成143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牛奶厂要把20盒牛奶装一箱,牛奶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请你帮牛奶厂设计一

判断

应用

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个包装箱。

怎样包装所用的包装纸最少?

 

空间与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

体积及计算: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

统计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从统计表中获取合理的数字信息。

复习统计单元知识。

一、复习相关内容。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问:

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143页第13题。

独立完成第

(1)题,总结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

用哪个数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说一说你的理由。

注意:

跑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反而越快。

2.教材140页第11题

师介绍:

“学龄儿童”是指6——12岁进入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孩子。

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可以方便地看出学龄儿童人数与入学儿童人数在每一年的差的变化趋势……)

3.教材第144页第14题

回忆

独立完成

介绍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提示:

这个题目还涉及到分数,做题时注意分数的应用。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请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

三、思考题(教材143页思考题)。

大家试一试,看自己能不能解决。

可以先用卡片摆一摆,再找规律。

有什么规律?

要组成偶数,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

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2、32、42。

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又有哪些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综合应用打电话

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二、综合应用粉刷墙壁

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提示

预测

找规律

探索

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明确工作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呈现方案

统计

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