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581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59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

至西经170°

之间,范围广大。

2.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共跨了哪几个温度带?

其中哪个温度带所占的面积最大?

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其中北温带的面积最大。

(教师点拨)

1.关于大洲位置的判断方法

判断南北半球关键是看其与赤道的相对方位;

判断东西半球,要根据20°

W和160°

E的位置,20°

W以东、160°

E以西为东半球,20°

W以西、160°

E以东为西半球。

纬度位置的判读,关键要根据与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位置,判断出所处的温度带。

海陆位置,主要从周围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上判断。

2.歌谣记忆亚洲的位置范围

东半球、北半球、亚洲在里头;

围三洋、连两洲、两洲隔海望。

3.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其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讨论交流)

1.结合教材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结合教材图6.3,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结合教材图6.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1.美洲的半球位置

从南北半球看,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主要位于西半球。

2.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经度约西经20°

~西经170°

,纬度约北纬7°

~北纬72°

3.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北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

知识点二 世界第一大洲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P5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6.4,亚洲的面积特点是什么?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除了从面积上能够比较得出,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的“大”呢?

亚洲在七大洲中,面积是最大的。

亚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读图6.5,观察亚洲有哪六个分区。

亚洲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3.读图6.6,简要描述一下图中分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游牧生活;

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

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捕鱼为生;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

1.歌谣记忆七大洲的面积大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歌谣记忆亚洲分区

东西长、纬度多、世界最大洲;

分中亚、东南亚、东西南北亚。

3.易错认为亚洲是跨东西经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东西跨经度接近200°

,东西距离在各大洲中是最长的,但亚洲并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360个经度,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4.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

生活在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生活在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可长达200米的长屋里。

(探究活动)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结合教材图6.1~图6.4,按表6.1中的各项目,比较亚洲和北美洲位置和范围的差异。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亚洲主要在东半球,北美洲在西半球;

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亚洲北部濒临北冰洋,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濒临印度洋,北美洲北部濒临北冰洋,东部和南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亚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约为2400万平方千米;

亚洲的所跨的纬度范围约为92°

,北美洲约为65°

亚洲所跨的经度范围约为164°

,北美洲约为150°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位置、范围及地理分区,并将其归纳成歌谣的形式方便大家记忆。

亚洲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不同分区、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地处亚洲而自豪。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2.了解亚洲的地势特点,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1.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2.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

亚洲地势特点。

2.亚洲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地形与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的关系。

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如长城、泰姬陵、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请学生说出图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

中国、印度、日本、沙特阿拉伯、尼泊尔……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知识点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6~P8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6.8,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的地型类形,这是哪类地形图?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

2.读图6.9,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亚洲大陆沿北纬30°

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呈现出“低一高一低”的变化,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高低起伏大,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点。

3.读图6.8,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并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湄公河自北向南,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恒河自西北向东南,印度河自东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最终并不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由此可知,亚洲的大河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周围分布的特点。

1.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

要判读某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观察该区域主体颜色,对照图例,判断其海拔高低,海拔大于500米的地形类型主要为高原、山地;

低于500米主要为平原和丘陵;

然后再根据颜色过渡情况,来判断相对高度的变化,如果颜色差异大,表明相对高度大,反之,相对高度小。

由此区分高原、山地或者平原、丘陵。

周围高、中间低,则判读为盆地。

2.误认为从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即可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征

沿着亚洲北纬30°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只可判断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东西低、中间高的特点。

想全面判断亚洲地势特征,还要根据90°

E经线剖面图,判断亚洲南北方向的地势变化,从而综合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

3.亚洲地理集锦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人可以轻松地漂浮在水面上。

(探究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结合教材图6.1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并说出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结合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

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由此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结合教材图6.11和图6.12,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标出它们的流向;

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地势变化是东西高、中间低。

西部主要是山地(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中部主要是平原(大平原),东部主要是高原、山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2.由于北美洲地势为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所以密西西比河的干流总体流向是由北向南,而其支流由东西两侧向中部汇集。

北美洲的河流流向受其地形的影响,大多都是发源于东西两侧。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种类齐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和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以及知道了怎么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同学们要通过读图来记忆这些知识。

第2节 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 复杂的气候

1.掌握亚洲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类型、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1.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亚洲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示亚洲的自然景观图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

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亚洲的气候及相关知识。

知识点 复杂的气候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0、P11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6.13,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亚洲的气候类型有:

寒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看看北纬30°

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30°

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N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

(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为何其分布面积最广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为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并分析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5)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分别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2.据教材内容,说说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有利: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

不利:

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1.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特点,其中大陆性强的特点,是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拥有广大的陆地。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则主要是由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2.认为亚洲具有所有的气候类型

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共有11种,绝大多数亚洲都有,但却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

3.认为影响亚洲的夏季风只来自太平洋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其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和南部的印度洋,由于太平洋容量巨大,容易被误认为是夏季风唯一的源地。

4.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气候差异巨大

北冰洋沿岸地带是寒带气候,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银装素裹,冰封千里;

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长年皆夏,森林常绿;

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

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探究活动)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找出40°

N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找出80°

W经线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大陆中部。

2.北美洲的气候类型经纬度分布规律:

沿北纬40°

纬线自西向东依次是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经80°

经线自南向北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以及知道了怎么分析北美洲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规律,同学们要通过读图来记忆这些知识。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1节 日本

第一课时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在世界地图中找到日本的位置,并能举一反三推出确定国家位置的方法。

2.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和首都位置,并能在日本图中找到相应位置。

3.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联系实际,懂得防灾、减灾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

(日本)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知识点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4、P15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7.1和图7.2,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和地形特征。

日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纬度位置大致在23°

N~46°

N,国土南北狭长,大部分处在北温带。

日本的领土主要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

平原面积狭小,且多位于沿海。

2.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

日本是个岛国,海岸线曲折,促进了日本渔业、造船业、海洋运输业和与国外的联系;

日本的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所以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应对措施:

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日本的传统民居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质建筑;

举行防震演习。

4.读图7.3~图7.6,分析总结日本火山地震的利弊。

弊:

日本频繁发生的火山、地震易造成交通堵塞、粮食减产,严重时还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

频繁的火山喷发,为日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和温泉。

1.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位置的方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一般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以及相对位置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海陆位置:

一般从所在大洲或大陆的方位、濒临的海洋来描述。

(2)经纬度位置:

一般从经纬度范围,所处低、中、高纬度,分布的温度带,所在半球等方面加以描述。

(3)相对位置:

一般从相邻的国家、地区、省区以及特殊的地理事物等方面分析。

2.日本的自然资源

日本森林资源、水能资源、渔业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匮乏。

日本山地、丘陵多,再加上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森林资源丰富;

水流落差大,故其水能资源丰富;

濒临太平洋,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

3.岛国不一定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为岛国,四面环海,但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西岸。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4.日本的火山和地震

日本火山多,分布广。

富士山是最著名的火山。

日本还多地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影响巨大。

(探究活动)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

1.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这里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一是传统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二是进行防震演习。

3.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当学习日本一是选择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二是进行防震演习,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及自救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即岛国的领土组成,海岸线曲折;

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多山的地形特征;

多火山、地震等。

然而,海岸线曲折,因而日本多优良港湾。

那么,多优良港湾的特点又会对日本的工业经济造成什么影响呢?

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纬度位置——23°

N

3.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

二、自然地理特点

1.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2.河流短小急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气候: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具海洋性特征

4.多火山、地震

第二课时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通过计算人口密度,并能与世界人口密度的比较得出日本人多地少的特点。

2.了解日本的民族构成及文化特色,知道中国与日本文化之间的联系。

1.通过对日本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1.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2.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1.日本的人文环境特征。

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日本的工业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播放日本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多火山地震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工业、经济特征和风土人情。

知识点一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7、P18的内容,自主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