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77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小结答辩Word格式.docx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1、毒素和侵袭性酶类:

外毒素(大多数G+和少数G-产生)、内毒素(G-)某些病原菌可产生损伤机体组织或保护菌体不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胞外酶

2、热原质:

大多数G-和少数G+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G-的热原质即内毒素,G+热原质是一种多糖,可导致输液反应

3、抗生素:

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4、维生素:

供人体吸收利用

5、色素:

细菌的鉴别

6、溶菌素:

多用于细菌的分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4类

1、专性需氧菌:

如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2、微需氧菌:

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

3、兼性厌氧菌:

大多数病原菌

4、专性厌氧菌:

如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

菌落colony:

细菌在平板上经划线分离培养后,单个细菌生长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灭菌:

杀灭或去除物体上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

紫外线消毒原理及应用: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2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和转录,致使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热力灭菌法种类及应用:

1、干热灭菌法

1、焚烧:

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2、灼烧: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

玻璃器皿、瓷器、玻璃注射器等的灭菌

4、红外线:

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2、湿热杀菌法

1、巴氏消毒法:

牛乳、酒类的消毒

2、煮沸法:

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3、流通蒸汽消毒法(常压蒸汽消毒法)

4、间歇蒸汽灭菌法:

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5、高压蒸汽灭菌法:

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噬菌体bacteriophage:

是侵袭细菌、真菌等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

毒性噬菌体是指能在敏感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是指有些噬菌体侵袭敏感细菌后,不能复制增殖,而是将其DNA整合于细菌DNA上,随细菌的分裂而分布到子代细菌中,这样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存在于胞质中的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控制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接合conjugation: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转导transduction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原性转换:

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整合到菌体DNA上,从而使细菌DNA结构发生改变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正常菌群: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表及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正常菌群。

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

一、菌血症(bacteremia):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繁殖,但不在血中繁殖。

二、毒血症(tox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三、败血症(septicemia):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四、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革兰阴性菌入血并在血中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局部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五、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内外毒素及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与部分G-菌

G-菌

存在部位

活菌分泌,少数由菌裂解释放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耐热,60℃~80℃,30min破坏

耐热,160℃,2~4h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

免疫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甲醛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

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表面蛋白。

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Fab仍能与抗原特异结合。

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可做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出。

球菌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1、葡萄球菌:

形态、染色:

G+,球形、椭圆形,葡萄串状排列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

最适PH7.4

普通培养基:

有色不透明菌落(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血琼脂平板:

致病菌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

肉汤:

均匀混浊生长

2、链球菌

1、A群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

G+,球形、卵圆形;

链状排列。

多数菌株在培养早期可有荚膜;

胞壁外有菌毛样结构(M蛋白)

大多数为兼性厌氧菌;

营养要求高。

血清肉汤:

沉淀生长。

针尖样大小的细小菌落。

不同菌株菌落周围溶血环不同。

2、肺炎链球菌

性状:

形态染色:

G+球菌,矛头状,成双排列;

有荚膜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高。

24h细小菌落,有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48h脐凹状菌落(有自溶酶产生)

液体:

初期浑浊生长,后期培养基变的澄清

3、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

G-,肾形,成双排列,新分菌株有荚膜、菌毛。

营养要求高;

初次分离培养时须补充5%CO2

巧克力培养基:

露滴状菌落

淋病奈瑟菌:

类似于脑膜炎奈瑟菌

培养特性:

巧克力培养基光滑型菌落

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毒素、毒性休克综合症病毒-1

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内脏器官感染、全身感染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症

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M蛋白、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链球菌溶素O、链球菌溶素S)、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丹毒、淋巴管炎、脓疱疮、扁桃体炎、中耳炎等)、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肺炎链球菌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淋病奈瑟菌所致疾病:

淋病、淋球菌性结膜炎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点:

1、形态结构:

G-无芽孢多数有周边鞭毛少数有荚膜致病菌多有菌毛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

湿润、光滑、灰白色、直径2~3mm中等大小菌落;

液体培养基:

均匀浑浊生长;

ss培养基:

致病菌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菌落呈红色

3、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4、抗原结构:

复杂。

有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或包膜抗原、肠道杆菌共同抗原及菌毛抗原等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敏感,加热60°

C30min可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

6、变异:

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株

大肠埃希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

化脓性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最为常见

2、肠道感染(胃肠炎):

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肠聚型大肠杆菌。

志贺菌属的种类: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

志贺菌属所致疾病:

急性菌痢;

慢性菌痢

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菌种类: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沙门菌属所致疾病:

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沙门菌属免疫特点:

沙门菌侵入宿主之后,主要在细胞内生长增殖,因而要彻底这类胞内寄生菌,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的防御机制。

胃肠炎的恢复与肠道局部SIgA有关。

肠热症病人的标本采集:

第一周取外周血,第二周起取粪便和尿液,全程均可取骨髓液。

肥达反应:

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者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的实验。

临床意义:

肠热症的血清学试验

霍乱弧菌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

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霍乱弧菌所致疾病:

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

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烈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流行迅速、死亡率高),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尤其首例)对防治蔓延意义重大。

1.标本:

“米泔样”便及呕吐物,专人护送,快速送检,指定实验室。

2.直接涂片镜检悬滴法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穿梭样运动。

3.分离培养鉴定:

蛋白胨水中培养,TCBS培养基,生化反应。

4.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法,SPA 

协同凝集试验。

防治:

加强国境检疫,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

及时检出病人,隔离封锁疫区

疫苗接种:

B亚单位-全菌灭活口服疫苗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

对症治疗,抗菌治疗

霍乱弧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G-弧菌,单鞭毛,穿梭样运动,鱼群状排列,有菌毛,个别有荚膜,无芽胞。

兼性厌氧,氧气充分生长良好。

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pH7.4-9.6),故用pH8.8-9.0碱性培养基,形成光滑透明湿润的“水滴样”菌落,能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

生化反应:

触酶(+),吲哚试验(+)

3、抗原构造:

有耐热的O抗原(分类依据)和不耐热的H抗原(无特异性)

4、抵抗力:

较弱

怕干——干燥时易死亡,水环境中可存活两周。

怕酸——正常胃酸4min。

不耐热——100℃,1-2min。

对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

P78

霍乱肠毒素防治原则:

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不食贝壳类海产品

第十二章厌氧细菌p83第十三、十四章

病毒(virus)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只有一种核酸(DNA/RNA);

无产能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大小:

纳米形态:

球形、杆形(丝形)、子弹形、砖形、蝌蚪状

结构:

核衣壳(核心+衣壳)包膜(刺突)

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缺陷病毒:

因病毒自身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的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值,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顿挫感染: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或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

干扰现象:

2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干扰现象。

隐蔽期:

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后,指令宿主细胞按照病毒基因分别进行病毒的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生物合成),此期由于易感细胞内没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可检测出,被称为隐蔽期。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杀细胞效应

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

3、包涵体形成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2、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易感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种类

产生细胞

诱生剂

Ⅰ型

α—人白细胞

β—人成纤维细胞

病毒及人工诱生剂

Ⅱ型

γ—T细胞

抗原

抗病毒活性:

通过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

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经皮肤传播、经黏膜表面传播

2、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产道及哺乳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感染方式

感染类型: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

1、动物接种选择易感动物及接种部位,观察发病情况

2、鸡胚培养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

3、细胞培养最常用

甲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

粪-口感染

致病特点: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年多为隐形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形态结构:

3种形态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有传染性球形双层衣壳)、小球形颗粒(血中最常见主要成分HBsAg无感染性)、管形颗粒(由小球形聚合而成无传染性)。

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其他接触传播;

致病特点肝细胞损伤主要是免疫病理损伤作用的结果

抗原抗体检测意义:

p161表

预防原则:

1、综合预防:

普查献血员,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及用过的注射器、食具等物品严格消毒。

2、人工主动免疫:

第一代疫苗:

血源性疫苗第二代疫苗:

基因工程苗

三、人工被动免疫:

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用于应急性预防

四、治疗:

抗病毒、免疫调节剂及护肝治疗

肝炎病毒的种类:

5类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

结构特征:

球形,表面为HBV包膜蛋白(HBsAg)包裹

核心含有环状单股负链RNA和HDVAg(δ抗原)

2种感染方式共同感染重叠感染HDV感染常可导致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恶化.在发生重症肝炎时,应注意有无HBV伴HDV的共同感染;

HDAg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M和IgG型抗体,但不是中和抗体,不能清除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

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

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不发展为慢性肝炎

疱疹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点:

三种α、β、γ孢疹病毒

1、形态:

病毒颗粒呈球形,150~200nm。

双链线形DNA,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

2、复制:

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产生明显CPE,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多核巨细胞。

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导致病变发展。

3、感染类型:

显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先天性感染

4、依靠细胞免疫清除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生物学性状:

核心双股线性DNA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细胞培养出现肿胀、变圆,产生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两种血清型HSV-ⅠHSV-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核心双股线性DNA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1个血清型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感,在人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

疱疹病毒的防治原则:

一、单纯孢疹病毒

1、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疫苗研究:

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多肽疫苗

HSV-2感染的孕妇,新生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作应急预防或作剖宫产

2、治疗ACV(无环鸟苷)

二、水痘-带状孢疹病毒:

1、预防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含特异抗体的人免疫球蛋白

2、治疗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

HIV形态:

球形病毒,80-120nm,二十面体对称

结构:

核心(2条相同的(+)ssRNA、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核衣壳蛋白)、双层衣壳、包膜【包膜上有刺突包膜内含有圆柱状核心衣壳(类核组成:

衣壳蛋白、核衣壳蛋白、逆转录酶、整合酶、病毒基因组)

AIDS的临床分期:

急性感染期、临床潜伏期、AIDS期

传染源:

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输入带HIV血制品、器官骨髓移植、静脉药(毒)瘾共用针头和注射器。

3、母-婴垂直传播:

经胎盘、产道、母乳等方式。

常见机会致病菌感染: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肺孢子菌等

细菌:

结核杆菌、李斯特菌、链球菌等

病毒:

CMV、HSV、VZV、HBV等

EB致Burkitt淋巴瘤、HHV-8诱变Kaposi肉瘤

防治措施:

一、综合措施:

宣传教育,普及AIDS知识

建立HIV感染的监测体系

杜绝吸毒,禁止共用注射器、注射针、牙刷等

提倡安全性生活

确保输血和血制品安全,对献血、献器官者进行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阳性妇女,应避免怀孕和母乳喂养婴儿

2、HIV感染的治疗:

一般的支持疗法、抗病毒的“鸡尾酒”疗法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免疫疗法

3、疫苗研制:

基因工程疫苗、人工合成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活疫苗、HIV突变株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