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依法治教”;
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一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开基创业17年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资料回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人民政府在所有学校进行的一系列做法。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新中国17年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
(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这一目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较多,可以事先让学生搜罗充分的信息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
文革期间教育受到极大破坏,你有没有资料可以拿出来讲一讲(比如,看过的历史材料,自己家的老一辈讲过的或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
具体的经过只需要依据教材阐述即可,在阐述时,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文字或影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补充资料重点讲解邓小平对教育提出的“三个面向”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两大战略措施。
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资料或是从报刊新闻介绍中了解到的信息,启发思维,引起求知的兴趣。
例如:
河北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学生做根雕、山东平度山区的希望小学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图片展示等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取得的重大成就。
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本课内容放映一些我国教育成就的录像片或幻灯片,以增强直观性。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设
导入从执教者家庭中三代从教的故事说起教师描述,学生感受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学习任务提出“如何面对历史”的方法:
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教师阐释,学生感受引起学生对认识历史途径的关注
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一个访谈活动的方案教师说明本课“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关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过渡做好访谈的前提之一就是对访谈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出示课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设问:
请同学解释“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主要话题,并能对此作出初步解释
整体了解教育发展趋势出示新中国教育历史发展趋势图设问:
请同学浏览课文三目标题,并笔划发展趋势明确阶段发展基本特征和重要时间概念
学习“奠基篇”1.出示知识结构表格。
从“知道时代背景”、“了解教育方针”、“了解内容”和“认识影响”掌握教师简要概括奠基时期的时代背景;
师生共同了解该时期重要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措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了解基本知识
2.以扫盲教育为该阶段的学习重点
(1)出示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
并观察课文相关图片。
(2)出示1949—1964年半文盲、文盲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数据图。
(3)出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述扫盲教育意义的材料。
(3)出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扫盲教育发展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教育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教育的本质不同点之一是面向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教育。
扫盲教育即为其典型措施。
设问:
解读历史资料,并观察两张反映扫盲教育的历史图片,从中你能提炼出扫盲教育的哪些信息?
这张数据图说明了什么?
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扫盲教育深广的社会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扫盲教育在现时代的作用学生明确扫盲教育的特定历史环境
锻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认识扫盲教育的深远意义
3.出示前17教育时期高等、中等、小学教育发展数据表。
4.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奠基篇”的知识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表认识前17年教育的成就
学生形成对前17年教育的整体了解和认识
过渡1965年,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逼近。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教育成为重灾区之一
学习“挫折篇”1.出示两张历史图片和食指的诗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
2.出示中日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表格和文字材料
3.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挫折篇”的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历史图片的内容,通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
阅读中日比较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教师同时介绍日本重视教育的生动事例,渲染气氛。
师生对话
学生感受“教育革命”对知识的摧残
学生从历史的悲剧中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道理
过渡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历史终于翻过了沉重的一页。
我们彷佛听见了春天的消息。
学习“蓬勃发展篇”1.出示反映1977年高考的历史图片
2.出示1977级大学生的心声和后来传遍全国的口号
3.出示两张图片“邓小平在黄山和大学生合影”和“小平,您好”
4.出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5.出示数据图片、表格和执教者本人的教师资格证书和技术专业职务证书。
出示“科教兴国”战略的概念
6.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蓬勃发展篇”的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1977年高考中的一些生动故事。
请同学谈谈你为什么考大学?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党中央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深得民心
请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三个面向”这一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了解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生了解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初步认识当时党中央和政府与民众的积极互动推动了教育重新走向春天
学生理解“三个面向”,认识其深远意义
学生主要了解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依法治教”的重要史实和认识“科教兴国”的意义。
过渡在初步了解和认识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后,我们回到课堂开始提出的任务。
设计访谈活动方案。
学习小组活动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一个访谈活动的方案。
主要设计访谈对象的年龄、职业和一个访谈问题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方案设计。
完成后请各小组发言进行交流。
师生对话,教师作简要点评学生初步了解设计访谈活动方案的一些方法
总结出示两段话:
1.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
2.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教师指出:
共和国的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无论国家还是世界,教育都是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和足够忧患的事业。
学生共同朗读两段话学生进一步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取得哪些成就?
2、“文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和破坏?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1)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2)意义
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服务(1954年宪法)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工作
⑶作用
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可贵的指导。
6、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期)
①管理体制:
加强地方对教育的领导
②办学体制:
多种形式办学方针
③高等教育逐步发展
7、文革前的教育
成就:
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
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①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
②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教育革命”
①领导体制: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②教学体制: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③高校招生: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①对象:
工农兵
②方法: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③影响:
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教育界拨乱反正
时间:
文革后
标志:
恢复高考
2、教育体制改革
(1)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2)1987年十三大
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3、科教兴国战略(1995)
(1)背景:
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意义:
是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1、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成就
(1)教育立法进步较大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
(3)中等教育实行普教、职教并举。
(4)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本课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文革十年教育事业遭到重大打击,教育质量大幅下降,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进入新时期确立包括拨乱反正、三个面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及教育立法等有力措施,使教育事业迅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
A.制定新的教育方针B.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D.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B
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B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为人民服务》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C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