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508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0小麦的实训指导书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拔节期:

全田有50%以上的植株主茎节已伸长高出地面2cm时即为拔节期。

(4)孕穗期:

全田有50%的植株主茎旗叶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的叶环,茎秆中上部呈纺缍形时称为孕穗期。

(5)抽穗期:

全田有50%的植株小穗露出旗叶鞘时为抽穗期。

(6)开花期:

麦穗中部小穗基部小花开花数达10%以上时为开花始期,50%为开花期,80%为开花终期。

(7)子粒形成期

乳熟期:

50%以上子粒能挤出乳白色汁液时为乳熟期。

蜡熟期:

50%以上的子粒具有蜡质特征时为蜡熟期。

完熟期:

50%的子粒变硬,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时为完全成熟期。

3.生育进程观察方法:

根据小麦发育进程,选择适宜时间在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田块,选择有代表性样点,进行观察调查,然后计算达到特定形态标准的植株百分率,以确定各生育时期,并记载于表中。

(二)群体动态观察

1、定点方法

小麦有条播、撒播、点播等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不同,定点取样方法也不一样。

一般条播麦观察点每点长2m(不取边行),大田生产布点约10个,小区试验布点2-3个;

撒播麦每个观察点0.3m2,大田布点5-10个,小区2个;

点播麦大田定100-200穴,小区10-20穴。

播种时,按面积和实际播种量计算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需播种子数量,再数计一定种子数量分别播到样区之内,以后在样区内观察群体动态变化。

2、群体观察内容

(1)调查出苗率和基本苗数:

出苗后数记样区内苗数,求出每平方米的苗期,再换算成单位面积内的苗数,即基本苗,根据播种种子数计算出苗率。

(2)调查冬前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

分两次进行,冬前茎蘖数在1月上旬调查,最高茎蘖数在2月中旬进行。

分别数计样区内苗数(主茎加分蘖),换算成单位面积内苗数。

(3)调查成穗数:

于蜡熟期数计样点内有效穗数,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穗数。

将上项调查内容分别填入表1-2。

3、定株观察出叶周期:

在前述样点内,每点选取生长一致,代表性好的麦苗15株,用红漆标记叶片,定期观察各叶生长、定长、枯黄的时期,将观察结果记入表1-3。

4、小麦越冬前的田间调查:

小麦越冬前的幼苗诊断,主要是通过田间实地调查苗情、墒情、虫情等情况,科学地判断,并制订出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幼苗正常生长,为实现计划产量指标订好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为此,田间诊断要求做到:

(1)1米深度土壤水分(墒情)的分析,作为灌水与否的依据;

(2)调查大田群体结构(每667m2总茎数),是否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指标;

(3)调查群体条件下各个体的发育状况,判断幼苗属于哪种苗(壮苗、弱苗或旺苗),并通过苗情进一步判断土壤肥力及供应情况,作为施肥的依据。

如有虫情和病情,要考虑防治措施,并将田间调查情况填入表1-4。

5、小麦子粒灌浆速度的测定:

在小麦品种观察区或栽培实验田,抽穗后选同一天开花,长相和麦穗大小一致的植株挂纸牌(或有红漆标记),作为以后取样观察的材料。

标记的数量依观察次数而定,但要略高于观察需要的株穗数。

从开花到成熟期间每隔一定天数在标记株穗中取样,每次取样测定20穗,全部脱粒后放在瓷盘或培养皿中,并数记总粒数及按顺序测定。

(1)称鲜重,计算百粒鲜重(g)。

(2)量子粒长、宽、厚,随机取样20-50粒用测微迟逐粒测量,并求出平均值(mm)。

(3)用比重测定百粒体积,灌一定量的水平小量筒中,再入百粒麦粒(重复3次),求得其百粒体积(ml)。

(4)烘干测定干重:

将供测定的全部麦粒放入纸袋或铝盒中烘干称干重(方法参照实验五),折算成千粒重(g)。

将上述测定结果填入表1-5。

五、实训成果展示

表1-1小麦生育期记载表

品种

名称

播种期

(月/日)

成熟期

乳熟

蜡熟

完熟

1

2

3

表1-2小麦群体动态调查表

调查时间

品种或处理(月/日)

基本苗数(万/667m2)

冬前苗(万/667m2)

最高苗数(万/667m2)

成穗数(万/667m2)

表1-3小麦出叶周期记载表

日期(月/日)

叶株(序号

一叶

二叶

……

十叶

14

15

历期

出生至定长

定长至枯黄

表1-4小麦越冬前田间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年月日

项目田区号

前作

播月

种/

期日

施肥水平

压其

麦他

及措

苗情

667m2数

总∧

茎万

蘖∨

苗高(cm)

表1-5麦粒形成灌浆成熟过程体积及粒重动态记载表

品种或处理

取月

样/日日期

开数

花∧

后天

天∨

百粒鲜重(g)

子粒长度

(mm)

子粒宽度

子粒厚度

百粒体积

(ml)

千∧

粒g

重∨

含∧

水%

量∨

五、注意事项

实训过程应注意实训安全。

六、任务评价

表1-6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

考评

方式

序号

评价项目

得分

操作

正确说出小麦生育期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

正确的群体观察方法

正确使用实训工具

4

准确填写记录表

5

正确运用计算方法

素质

遵守课堂纪律

遵守操作规程

学习态度端正

实训踊跃发言

实训积极操作

总分

八、拓展练习

1、熟悉掌握小麦的生育期名称和划分依据?

2、掌握小麦的生育时期记载标准?

3、小麦出苗率、小麦鲜重、干重的计算方法?

实训二小麦药剂拌种

1、熟悉小麦拌种常用的农药:

三唑酮、戊唑醇、吡虫啉、毒死蜱、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2、掌握小麦拌种常用农药的剂量与操作方法。

1、实训指导教师的准备

(1)材料准备几种常用农药,如三唑酮、戊唑醇、多菌灵、吡虫啉、毒死蜱、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2)仪器用具托盘天平、秤、量杯、喷雾器、塑料薄膜等。

2、学生熟知常用农药的性质与使用方法。

1、防治地下害虫的拌种方法

2、防治病害的拌种方法

1、将塑料薄膜平铺于地面,秤取小麦种子5千克,倒在塑料薄膜上。

2、地下害虫:

用50%辛硫磷8ml拌种5公斤种子,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病害:

可用麦种重量的0.5%的五氯硝基苯胺药量干拌。

防治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2%戊唑醇悬浮剂1g,加水0.02~0.03公斤,拌种~1.5公斤,防治白粉病、叶锈病。

表2-1不同药剂的拌种记录表

药品

地下害虫

病害

三唑酮

戊唑醇

多菌灵

吡虫啉

毒死蜱

辛硫磷

甲基异柳磷

六、注意事项

1、注意用药安全,防止农药中毒。

2、一定在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操作。

七、任务评价

表2-2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

配分权重

对照实物正确说农药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10

正确的拌种方法

操作中的安全事项

规范的操作步骤

正确的记录数据

上课踊跃发言

积极操作

1、说说常见农药的性质与使用方法?

2、防治地下害虫的拌种方法?

3、防治病害的拌种方法?

实训三小麦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

1、掌握小麦播种技术。

2、学会小麦播种质量的检查步骤和方法。

1、实训指导教师的准备:

播种机、种子、皮尺、钢卷尺、种子收集器皿、小磅秤(或杆秤、托盘天平,根据播种面积和所用种子量确定)。

2、学生应熟悉小麦播种技术以及播种质量的检查方法

实训的主要内容小麦的播种技术。

一般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的确定及播种前的土壤、种子和农机具的准备工作等

1、播种期的确定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18C时播冬性品种,14--16C时播半冬性品种。

2、播种量的确定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

播种量(kg/hm2)=要求的基本苗数(万/hm2)÷

(每kg种子粒数×

田间出苗率)

但是要注意,对所使用的一批具体的种子,需要根据质量检验结果校正播种量,以保证所要求的基本苗数。

3、播种方式生产上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窄垄窄行条播、宽垄宽行条播及大小垄条播等。

小麦目前生产上一般以窄垄窄行条播和大小垄条播为主,窄垄窄行条播的行距为15~20cm,大小垄条播有13.3+26.7cm和16.7+16.7+26.7cm等。

4、播种深度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cm。

另外要注意到:

粘性土稍浅,沙性土稍深;

土壤湿度大宜浅,土壤湿度小宜深;

小粒种子宜浅,大粒种子宜深。

5、播种机的调整播种机上一般都有播种量调整和指示装置,调整好以后所指示的播种量一般为单位面积上播种的种子重量。

但是,由于拌种方法、播种行距等的调整,所指示的播种量与实际播种量不一定完全符合,因此应进行调整。

调整可分2步进行。

一是播种前调整,二是在播种时进一步调整。

(1)播种前调整把播种机行走轮架起,转动行走轮到一定转数后停下,检查播种管排种量与计划播种量是否相符。

反复做2~3次,直到调整达到相符时为止。

然后把排种轮固定好。

a.转动播种机行走轮时播种管应排出种子的重量,可用下式计算:

b.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走一定距离,把排种管排下的种子收集起来,用下列公式计算调整:

每米行长应播的种子粒数=〔计划播种量(kg/hm2)×

每kg种子粒数×

行距(m)〕/10000

(2)播种时调整由于整地质量的关系,播种机工作时播种量有所变动。

要根据每米行长实际落粒数进一步调整播种机的排种量,以保证要求的基本苗数。

6、播种质量的检查

无论机播还是耧播,都要进行播种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播种量多少、播种深度、覆土情况、有无漏播、重播,播种机的划印器是否合适,行距是否符合要求等。

对播种量的检查,可在播种机走过之后,沿播种沟把覆土扒开,量一定长度,数一数落粒数,计算播种量是否合适,并测量播种深度。

如不符合要求,应进一步调整,确保播种质量。

表3-1不同地点的播期记录表

地快情况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测点5

水浇地

旱地

表3-2不同地点播种量记录表

1、实训过程中注意交通安全和生产安全。

2、实训中要文明守纪。

表3-3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

播种期的确定

播种量的确定

播种方式的确定

播种深度的确定

正确使用农机具

1、根据当天的播种现场,你认为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是否合适,为什么?

2、如何根据实际确定播种量?

3、通过这次实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实训四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1、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认识分蘖的各种类型。

2、了解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系。

3、学习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

1、实训指导教师准备

(1)材料:

不同播深、不同叶龄及不同分蘖类型的麦苗及相应的挂图。

(2)用具:

解剖器、瓷盘、直尺、计算器。

2、小麦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系,以及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

1、分蘖期麦苗形态的观察和分蘖类型的识别

2、分蘖的出生及同伸关系

3、分蘖期麦苗性状的分析

取典型的分蘖期麦苗,对照挂图认识小麦幼苗的形态结构。

小麦的幼苗由初生根、次生根、盾片、胚芽鞘、地中茎、分蘖节、主茎叶片、分蘖鞘和分蘖叶片等构成。

(1)初生根:

又叫种子根。

种子萌发时先有1条胚根生出,随后成对出现1~3对初生根,所以,初生根一般为3~7条。

初生根在形态上比次生根细,根毛少,颜色较深。

在有胚芽鞘分蘖时,胚芽鞘节上有时也会发生1~2条次生根,其粗度一般较初生根稍粗,但较分蘖节发生的次生根稍细,并且由于发生部位与种子根接近,极易与种子根混淆。

(2)次生根:

又叫节根,着生于分蘖节上,与分蘖几乎同时发生。

一般主茎每发生1个分蘖,就在主茎叶的叶鞘基部,长出数条次生根。

次生根在形态上比初生根粗,附着土粒较多。

盾片:

与初生根在一起,位于地中茎下端,呈光滑的圆盘状,与胚芽鞘在同一侧。

胚芽鞘:

种子萌发后,胚芽鞘首先伸出地面,为一透明的细管状物,顶端有孔,见光后开裂,停止生长。

到麦苗分蘖以后,它位于地中茎下端。

(3)地中茎:

指胚芽鞘节与第1真叶节之间出现的一段乳白色的细茎。

地中茎是调节分蘖节深度的器官,当播种过深,超过地中茎的伸长能力时,第1、2叶或第2、3叶之间的节间也会伸长,形成多层分蘖的现象。

(4)分蘖节:

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

分蘖节由几个极短的节间、节、幼小的顶芽和侧芽(分蘖芽)所组成。

它不仅是长茎、长叶、长蘖、长次生根的器官,而且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

(5)分蘖鞘(鞘叶):

在形态上与胚芽鞘相似,也是只有叶鞘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

小麦的每个分蘖都包在分蘖鞘里,与主茎幼小时包在胚芽鞘中一样。

当分蘖刚从叶鞘中伸出时,由分蘖鞘中伸出分蘖的第1叶片。

(6)主茎叶片:

丛生在分蘖节上。

先找出第1片叶,然后依其互生关系就可以找出其他叶片。

生育初期可以根据叶形鉴别判定第1叶片,第1片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几乎一样宽,顶端较钝,叶片短而厚,叶脉较明显,形似宝剑。

生育中后期,第1片叶往往枯死脱落,但其方位可依盾片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因为小麦主茎第1叶片都在盾片的对侧。

以盾片来鉴别时,一定要把麦苗拿正,拉直胚根,地中茎不要发生扭曲。

认识主茎叶序,还可以借助于主茎分蘖(一级分蘖)的方位来确定,在不缺位的情况下,一般是1个叶带1个蘖,确定了分蘖,也就找到了相应的叶片。

根据这种关系,应先区别主茎和分蘖。

从位置上看,主茎一般位于株丛中央,从形态上看,一般主茎较分蘖高而粗壮。

如遇特殊情况(畸形或缺位),需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并凭一定的经验确定。

取主茎叶龄为3、5、7的麦苗进行观察。

小麦幼苗长出第3叶时,由胚芽鞘腋间长出1个分蘖。

由于胚芽鞘节入土较深,胚芽鞘分蘖常受抑制,一般只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当主茎第4叶伸出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第1个分蘖(主茎第1分蘖)。

主茎第5叶片伸出时,主茎第2叶叶腋处生出第2个分蘖,依次类推。

当一级分蘖的第3片叶伸出时,在其分蘖鞘叶腋间产生1个分蘖。

以后每增加1片叶也按叶位顺序增长1个分蘖。

根据上述同伸关系,已知主茎叶龄,可推算出某一分蘖的叶龄及全株可能出现的理论分蘖数。

即主茎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的总分蘖(包括主茎)为其前2个叶龄时发生的总分蘖数之和。

如主茎5叶龄的总分蘖数加主茎6叶龄的总分蘖数等于主茎第7叶龄的总分蘖数,即5+8=13。

在生产上,胚芽鞘分蘖常不出现,则主茎7叶龄的总分蘖数为3+5=8。

另外,根据主茎叶龄与分蘖的同伸关系,可推算出主茎的最高蘖位。

主茎最高蘖位=n-3(n代表主茎可见叶,即叶龄)

大田生产上实际分蘖数常少于理论分蘖数,而稀播田和高产田实际分蘖数有时接近理论分蘖数,特别是在浅播条件下,实际分蘖数在某一时期内也可能稍大于理论分蘖数。

主茎的低位蘖发生比较正常,与主茎叶片的同伸关系也较为密切,而高位蘖发生的规律性较差。

不良的环境条件影响分蘖的正常出生,不但可以抑制高位蘖,而且也可以抑制低位蘖的发生,使之形成空蘖(缺位),特别是胚芽鞘分蘖和Ⅰ蘖容易缺位。

小麦分蘖的发生与节根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主茎每发生1个分蘖,就在出生分蘖的节上长出3条左右节根,从植物解剖学的观点看,这些节根属于主茎,而不属于一级分蘖。

当一级分蘖上发生二级分蘖时,在着生每个二级分蘖的节上一般可长出2条节根,这些节根才属于一级分蘖,而不属于二级分蘖,余同。

每组取一个播种深度的麦苗5株,逐株测量麦苗的高度,主茎叶片数及其长度和宽度,分蘖数及分蘖叶片数,次生根数,分蘖节深度和地中茎长度,平均后填入表2—2。

并将其他组的资料也记入表中。

表4-1主茎的叶位与各级分蘖出现的对应关系

主茎出现的叶位

主茎出现的叶片数

同伸的蘖节分蘖

同伸组蘖节分蘖数

单株总茎数(包括主茎)

胚芽鞘蘖

胚芽鞘蘖的二级蘖

一级分蘖

二级分蘖

三级分蘖

1/0

2/0

3/0

C

4/0

5/0

CP

6/0

6

ⅠP

C1

7/0

7

Ⅰ1,ⅡP

8

C2

8/0

Ⅰ2,Ⅱ1,ⅢP

ⅠP-P

13

9/0

9

Ⅰ3,Ⅱ2,Ⅲ1,ⅣP

Ⅰ1-P,ⅠP-1,ⅡP-P

21

1、在田间调查时注意主茎与分蘖的关系;

各级分蘖的区别。

2、在实训过程中主要交通安全,在田间操作时注意保护田间设施。

表4-2任务实施评价项目表

1、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

2、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3、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有哪些?

实训五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冬前苗情诊断

1、了解并掌握小麦苗的一般形态特征,分蘖习性、种类、着生部位及分蘖规律。

2、了解不同栽培条件对分蘖及苗情的影响。

3、初步掌握冬前苗情调查及分类的方法。

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小麦。

1、小麦的幼苗各部位的识别

(1)根系小麦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亦称胚根或种籽根)、次生根(亦称节根、不定根)组成。

种籽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接着长出第一对和第二对侧胚根。

第一片绿叶出现后基本停止形成。

初生根的数目通常变动在3~7条之间,多见为5条。

数量多少与种籽大小有关。

初生根较细而坚韧、有分枝,垂直分布,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