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475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对于博览会,清政府将其视为“赛珍耀奇”的无益之举,不予重视。

直到1873年,清政府才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

此后,官方或民间商人又以组团参展、寄物参展、派员参观等形式,先后参加了美国费城(1876年)、法国巴黎(1878年、1900年)、美国新奥尔良(1885年)、日本大阪(1903年)等20余次世博会,使中国向世界迈出了新步幅。

中华***成立初期,报纸***界对世博会作了大量的介绍,掀起了一股“博览会热”。

***政府试图通过世博会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组团参加了191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政府出资修建的展览馆仿北京太和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会后中国“共获大奖章56个,名誉优奖章67个,金牌奖196个,银牌奖239个,铜牌奖147个”。

后来,***政府又参加了数次世博会。

1926年以后,由于战乱连年,中国再未参加世博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都未邀请中国参加。

1956年,中国贸促会曾试图通过苏联商会斡旋,以争取得到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邀请,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没有成功。

晚清政府和***政府都参加了世博会,产生了一定的世界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更加没有理由拒绝参加世界博览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多,参加世博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中美1979年正式建交以后,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组织者随即邀请我国参加于1982年在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能源”专业世博会。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1982年2月17日中午,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办公楼前,人群拥挤,交通堵塞。

“当我国代表在世界博览会主席陪同下徐徐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些在场的美籍华人激动得流下热泪,有的紧握着我国代表的手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怎么不叫人高兴!

”新中国首次参加世博会,中国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将邀请中国参加作为其对外招展的重点之一。

中国政府基于顺应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的考虑,均应邀参加,由中国贸促会具体组织实施。

而且,中国与国际展览局开始建立联系,其领导人希望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公约》。

1993年5月3日,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第46个成员国。

作为成员国,中国更有责任推动世博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既是对过去历史的衔接,也是应改革开放的诉求和需要,这有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适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概况及特点

参加世博会是国家主导下的重大活动,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由于各种博览会活动纷繁复杂,下面以中国参加的重要世博会为例,来诠释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特点。

 

从上表可知:

中国的世博会展品丰富,蕴涵深远,展现了中华文明古国的光辉历史图景,凸显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伟大业绩。

根据笔者梳理,中国参加世博会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参展以政府组团的形式进行 中国政府对参加世博会高度重视,每次参展都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以政府组团的形式进行,筹备工作有序,组织工作严密。

在中国馆建设方面,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按期完工,多次获得殊荣。

在参展期间,中国领导人一般会亲自到场,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姚依林、李岚清、田纪云、吴仪、方毅等人就曾出席了世博会中国馆日纪念活动。

在纪念活动开幕式的演讲中,中国领导人都会表达对世博会的支持和关心。

如国务委员方毅在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上说: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次国际科技博览会,举办了以‘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主题的中国馆,并派出了大型的参观团。

中国人民正在一心一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国际科技博览会,能进一步加深与各国人民和科技界之间的友谊,学习各国先进的经验,增进与各国的科技交流和合作,以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力,为振兴经济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可见,世博会成为中国政府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然,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它们参加世博会的资金全部由民间组织赞助,政府财政不予支持,中国政府组团参加明显具有优越性。

2.布展契合了世博会的主题20世纪以来,世博会主旨的最大共性是其理念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世博会的每次布展都契合了世博会的主题,较好地融入到了世博会大家庭。

如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中国为了契合博览会主题,“决定扬长避短,找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找一个别人无法模仿、企及的切入点,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

于是,中国馆的主题是“中国的航海与发展”,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演进过程,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达到了预期目的。

又如2005年日本爱知博览会,主题是“自然的睿智”,中国馆的参展主题为:

“自然、城市、***——生活的艺术”,体现中国哲学中朴素和睿智的“回归天人合一”的思想,既深化了博览会的主题,也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理念,还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开展作了铺垫。

还有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主题是“发现的时代”,中国馆的主题是“华夏文明”;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中国馆的主题是“蓬勃发展的中华科技”。

3.展品彰显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世博会中国馆展示传统文明的精华,令人赞叹。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和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上,中国馆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展馆”和“最佳外国馆”。

其中,环幕电影馆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据相关报道,由于中国的五幕电影反映了中国文化艺术、名胜古迹、锦绣风光、风土人情和人们生活等内容,其主题鲜明、形式独特、形象逼真、气势宏伟,震撼力极强。

每当影片结束时,观众均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还有中国馆前搭建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中国民族形式的“中华门”牌楼,在世博会场鹤立鸡群,给博览会增添了光彩,许多观众争相在牌楼前摄影留念。

2005年日本爱知博览会,中国馆外观用藤条编制而成的十二生肖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喜庆,刻在墙体上部的“百家姓”汉字象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墙壁下方栩栩如生的龙壁则寓意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馆的展览内容有8个亮点,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来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1986年加拿大世博会,中国馆还考虑观众的需求,“参观者走累了,还可到由北京大饭店特级厨师主厨的中国餐厅内,饱食一顿帝王宴;

看展品动心了,也可到展览馆对面的零售门市部采购一些工艺品带回家做纪念。

”这样,融科学技术和饮食娱乐为一体,为中国馆增添了亮色。

此外,中国参加世博会还有展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服务质量越来越好、展馆布置精巧等特点。

回溯中国近代博览会发展历史,其特点是规模普遍较小、组织经营不符合市场规律、参赛产品陈旧落后。

相比之下,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博会在规模、组织、展品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充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进成果,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博大气派和远见卓识。

三、参加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作为一种盛大仪式,是国家展示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巨大场域。

参加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上:

促进了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世博会是扩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一条重要渠道。

如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上,中国海工艺品展销公司的邵建梁对记者说:

“每天一开馆,这里展出的景泰蓝特种工艺品、寿山石雕、薄胎瓷及唐三彩等展品,都有数百名观众求购。

来自浙江的6位工艺师的即席表演轰动了整个博览会,表演摊位整日挤个水泄不通。

陈国飞采用中国特有的宣纸绘出的熊猫及山水画非常抢手,几乎画一张卖一张,每天都要卖出70多张;

余丰平精雕的软木画、朱丽华绘制的彩木鸟等,都供不应求。

他们带来的预计半年销售的产品,不到两个月就一销而空”。

通过博览会,中国商户能够了解国内外新产品的动向和市场行情,从而很好地把握商机,加强同世界经济的联系。

在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上,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促会会长贾石介绍中国的发展概况时说,“中国已与1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华投资,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已逾1万家”,他相信,“这次中国馆的展出,将对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有益的贡献”。

可见,借助博览会展销中国馆商品,可以推动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开辟道路。

2.在思想上:

拓宽了中国人的世界视野

尽管中国参加世博会给世界带来很多惊喜,但看到其他发达国家先进展品时,中国人深有感触。

如看到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日本的高科技展品后,有人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综观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百多年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日本大体上走过了这样一条路:

引进和模仿,消化和革新,最后走上了独立研制创造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开放的眼光,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在科学技术面临变革的时刻选准目标、把握契机,可以说是日本在科学技术上进展较快的主观因素。

日本的经验也表明,后来者有劣势,也有优势,关键在于善于学习,这一点做好了,就完全可能后来居上。

”又如关于中国馆设置牌楼的问题,中国人有深刻的认识。

从1982年到1998年期问,中国馆是传统的牌坊门楼,虽然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却和国外先进的科技展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就反思:

“我们不能总是回忆,究竟还是应往前看,我们不见得用过去的矛与盾去和现代的枪与炮角斗吧!

令我们无奈的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当中国馆再立牌坊门楼时,我们是否可以问:

‘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文明停滞了吗!

’”所以,2000年和2005年两届世博会的中国馆没有再立牌坊,手工业时代的装饰符号退出了世博会的舞台。

3.在文明发展上:

推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博览会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广告场和商品展销地,同时也是近代科技文明的最佳普及场所。

由于中国对参加世博会的宣传,所以世博会在中国开始有了群众基础。

如有记者回忆:

“到1993年,已在上海新闻界工作了10年,已在浦东居住了7年的我,在为浦东出门的马路,刚刚由土路改建成为水泥路表示庆祝,世博会仍然是一个见报率非常‘稀少’的词汇。

”但是,现在的上海民众对世博会有了很强的认知,这说明中国参加世博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另外,世博会具有很强的传播功能,人类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通过其介绍而在全球传播。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美国馆以“人工智能”为主,从像房子那样大的过去的电子计算机到现在的个人计算机,展现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指出通往人工智能的道路。

“作为现在正在开发中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例子,将展出用摄像机识别零部件、组织复杂的难题的机器人,根据人说的话绘画、涂色的机械,诊断疾病的‘专家’装置,以及用笔和墨水描绘新奇的抽象画的‘美术家’装置等等,它们将分别表演自己所具有的功能。

”正是这次世博会对“人工智能”的提倡,所以各国都加强了研究与合作,取得很大成就,这表明世博会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也是文化观、生活观、科学观的交流。

4.在对外关系上:

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是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世界各地贸易界人士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增强了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信心。

通过世博会,中国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

如1992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上,一位学者在看完中国馆的返回式卫星回收舱后兴奋地说: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的历史带来了新的转机,如今中国的航天技术又在为人类做出贡献。

”又如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厚厚的留言簿见证了中日民间友好的真情。

正如爱知世博会协会副事务总长井奥博之所说:

“中国和日本是友好邻邦,发展日中友好关系非常重要。

中国馆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通过这100万观众的传递,可以让更多的日本观众和海外观众了解中国,这对促进日中友好关系非常有益。

”可以说,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世界强国经济实力的展示,同时也是国际关系演变的体现。

总之,参加世博会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余秋雨指出世博会中国馆的弊病时说:

“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展馆的主体内容——满壁浮雕、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珠算和出土文物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

四、历史启示

当今中国,“世博会”逐渐成为官方和民间的中心话语。

会展业的学者们主要是从会展现状考察的角度来对此问题进行论述,而历史学者们则试图通过历史的考察来进行研究,以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透视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要更好地打造中国民族品牌展品是博览会的核心内容。

中国的参展品尽管有高科技产品,但相比较发达国家,中国显得落后。

一个美国学者看了1988年澳大利亚世博会中国馆,认为“中国人在本次世博会一些可移动式展览橱中又一次展出了他们那些单调乏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或许这些展品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旧金山,我第一次见到这种中国展品的展览,但它们并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

”连外国人都意识到了我们“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中国人要打造好自己的民族品牌,在计算机、新材料、航空与航天、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产生重大突破,才能在世博会上受人尊重和得到肯定。

2.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吴建民说:

“通过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塑造中国的形象,形象就是生产力。

”如何塑造国际形象,很重要的是展馆。

晚清中国参加世博会,展馆中展出小脚和鸦片,被外国人所耻笑。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展馆有很大进步,但也有些不足。

余秋雨在参观过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日本爱知世博会后说:

“与德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智慧的巧思。

与法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自嘲的幽默。

与日本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面对未来的创新。

与韩国馆相比,中国馆缺少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的确,在有高度竞争性的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参展的形式还很呆板,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展品实物与展具设计以及声、光、电的配合上未能尽善尽美,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段差距。

”所以,中国要“走出去、引进来”,把中国馆建设得更好,使中国国际形象得到世界更多的认可。

3.要积极地支持民间力量参展。

最近的几次世博会都以巨额亏损收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了2.1亿美元。

许多人认为,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传统在因特网时代不再行得通了。

德国专家斯特凡格茨·

里希特说:

“数字革命使得这类展览会成为无关紧要的集会。

大多数有钱到汉诺威旅行的人,宁愿呆在家里看更多的东西或者在网上冲浪。

”对于中国参加世博会来说,参展形式主要是政府组团参展,财政支出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有民间力量的支持和参与。

近代中国,政府动员民间力量参加世博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知民间力量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政府行为,而是政府和民间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具有某种决定力量的因素。

所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可以使中国参加世博会更为精彩。

总之,从历史折射现实,从世博捕捉灵感,研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可以促使我们更加理性。

有学者指出中国会展业第四次浪潮时,曾预测:

“在2005年后的近15年内,中国会展发展的主题都将是‘规范、整合、提升、扩张’,并表现出‘新理念、新竞争、新规则、新技术’的特点。

”故中国参加世博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调动民间力量,实现制度革新,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走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张蒙]

本文来源于(论文网)原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