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山东高考冲刺生物讲义Word格式.docx
《春季山东高考冲刺生物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山东高考冲刺生物讲义Word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某同学想用该番茄来探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你认为该想法能否实现?
原因是什么?
.
【答案】:
(1)高茎:
矮茎=3:
1或矮茎:
高茎=1:
3高茎:
矮茎=1:
1
(2)1/9
(3)①中果:
轻果=1:
1②51:
4:
6:
(4)不能因为番茄是雌雄同株(或两性花,染色体组成中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
2、(金太阳2020.11月联考)现有纯合的白毛家兔和灰毛家兔若干只,分为甲、乙两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_____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至少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家兔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则甲组中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的F2灰色兔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乙组F2中白毛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3)如果让甲组中F1灰色雌兔与乙组亲本中的白毛雄兔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乙常2
(2)AABB×
AAbb或AABB×
aaBBAABB×
aabb1/33
(3)灰毛兔:
白毛兔=1:
1
3、某自花传粉植物果实的形状有圆形和三角形两种。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用多对圆形果实和三角形果实植株进行杂交,F1的果实全表现为圆形,F1自交得到的F2中圆形:
三角形=15:
1。
对此实验结果,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I:
果实形状受一对基因(相关基因用A/a表示)控制,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基因型为A与a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的数量不同。
假设II:
该种植物果实形状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控制(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
请回答:
(1)对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进行去雄操作,去雄是指除去。
实验过程中应对子代的表现型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若假设I成立且雌配子正常,则F1植株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
F2出现15:
1需满足的条件有:
(至少答出2个)。
(3)若假设II成立,理论上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题干F2中圆形果实植株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比例占;
F2中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
若F2的全部圆形果实的植株自交,后代植株中结圆形果实所占的比例是。
(4)在假设II的基础上将F1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三角形的植株杂交。
后代产生一株结三角形果实植株,推测该植株细胞中可能的原因有:
染色体中丢失一条含的染色体;
两对基因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或基因A/a、B/b以外的另一对基因中一个基因发生(填“显性”或“隐性”)突变所致(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可采用(简便)方法确定是否丢失一条染色体。
②若为基因突变,进一步确定是哪种突变,写出实验方案及预期实验结果。
(1)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统计学
(2)A:
a=7:
1A对a完全显性;
受精卵都能发育成子代;
子代个体数量足够多
(3)圆形:
三角形=3:
11/15AaBb、Aabb、aaBb11/12
(4)基因A显性①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②实验方案:
让该三角形突变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性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
若后代全为三角形植株,则为基因A突变成a所致;
若后代圆形:
13,则为另一种情况。
4、某同学对某闭花授粉植物茎的高矮及花的颜色进行研究。
已知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基因存在、B基因不存在时植株开红花,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余情况开白花。
某各对基因都杂合的亲本植株自交,后代表现为紫花高茎:
紫花矮茎:
红花高茎:
红花矮茎:
白花高茎:
白花矮茎=6:
2:
3:
1: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茎的高矮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控制花的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框中绘出亲本植株中与花色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
题干:
如果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试对子代花色的性状分离比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与花的颜色及茎的高矮有关的基因均独立遗传,子代中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1)一杂合子自交子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3:
(2)
B基因型纯合致死
(3)41/9
5、玉米是很好的遗传实验材料,分析下列育种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甲、乙、丙三个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①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所有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味非糯性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的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味非糯性:
非甜味糯性=3:
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若再从杂交后代中选出非甜味非糯性自交,后代中的非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a控制。
基因e对a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
研究发现,a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a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为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超甜),Ee提高25%(甜),EE则无效。
最初研究者为验证a和e基因的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实验:
用杂合子普通玉米(AaEe)与超甜玉米(aaee)杂交,取所结的籽粒,测定蔗糖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和e基因独立遗传。
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
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甲与乙或甲与丙②AABb7/48
(2)普通:
甜:
超甜=2:
1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且A、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6、果蝇的灰体和黑檀体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
直刚毛和焦刚毛为一对相对性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
现有灰体直刚毛雌果蝇与黑檀体焦刚毛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直刚毛;
取F1某个体与某黑檀体焦刚毛个体杂交,F2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灰体直刚毛:
灰体焦刚毛:
黑檀体直刚毛:
黑檀体焦刚毛=1:
1:
(1)从题干中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如果基因M、m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题干中“F1某个体”与“某黑檀体焦刚毛个体”的性别应该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基因,N/n与M/m在遗传上遵循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已知基因N、n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M、m位于X染色体上。
请你从F2中选取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验证该结论,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
(注:
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杂交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Nn的果蝇在形成配子时,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出现基因组成为NN的细胞,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现下图所示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灰体、直刚毛雌、雄
(2)基因自由组合
(3)灰体直刚毛雄蝇×
灰体直刚毛雌蝇
子代雌雄果蝇均为灰体:
黑檀体=3:
1;
雌蝇全为直刚毛,雄蝇中直刚毛:
焦刚毛=1:
(4)基因n所在的染色体整条缺失或基因n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N和n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7、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性染色体如下图所示,Ⅰ和Ⅲ分别为X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片段,Ⅱ为同源片段。
某种果蝇的部分相对性状如下表所示。
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翅型
复眼形状
体色
……
翅长
野生型
完整翅
球形
黑檀体
长翅
突变型
残翅
菱形
灰体
短翅
(1)果蝇适合做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表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翅型是由完整翅型突变而来,但完整翅型却不能突变成长翅或短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灰体短翅(BBhh)与黑檀体长翅(bbHH)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檀体短翅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1:
1,说明控制该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所要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从种群的角度分析,果蝇XY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片段上的基因在种群中存在等位基因。
在人工饲养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发现该果蝇种群由于一个基因突变而出现了荧光基因,现将培养出的纯合发荧光雌蝇与纯合不发荧光的野生雄蝇杂交,其子代能发荧光的占50%,试分析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上,并判断该突变的显隐性。
若基因位于非同源部分,XaY或XYA形式的看成纯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相对性状类型,而完整翅与长翅(或短翅)不属于相对性状
(2)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Ⅰ、Ⅱ、Ⅲ由于是两纯合体杂交的后代50%发荧光,则该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及XY的Ⅱ片段上,只能位于XY的Ⅰ或Ⅲ上。
若位于Ⅰ片段上,该基因为隐性基因;
若位于Ⅲ上,该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
8、Muller-5品系果蝇与野生型果蝇的差异在于其X染色体上带有B(棒眼,显性)和wa(杏色眼,隐性)基因,其它性状均表现为野生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______条染色体。
控制眼型(棒眼/野生型)和眼色(杏色/野生型)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批经过一定剂量辐射处理的野生型雄果蝇,请利用Muller-5品系检测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或隐性致死突变(突变不发生在B和wa基因的位点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以下实验思路和预测。
①将诱变处理后的野生型雄果蝇分别与Muller-5品系纯合雌果蝇进行交配,获得F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
a:
b:
c:
(1)4不符合因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②将F1中雌雄个体进行交配:
观察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雄性个体中Muller-5品系类型与突变类型比例为1:
1,则发生隐性突变
若F2代中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Muller-5品系性状,则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若子代雌雄比例为2∶1,则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若F2代中雄性个体出现Muller-5品系和野生型,比例为1∶1,则未发生基因突变
9、家蚕性染色体组成为雌ZW,雄性ZZ。
雄蚕吐丝多、丝质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
研究人员培育出了几乎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原理如图所示。
(说明:
a、b是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且纯合致死,+代表与a、b对应的显性基因。
)请回答:
(1)图中亲本分别用Z++W与Za+Z+b表示,则子代中存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a与b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多次进行图中所示的杂交实验,发现后代雄蚕率为96%~98%,而不是理想的100%,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品系仅是从遗传的角度在实验室构建的,蚕丝性状不够理想。
近期发现某优良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E基因控制,现有EEZ++Z++、EEZ++W、eeZa+Z+b、eeZ++W家蚕,能否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EEZa+Z+b家蚕?
______。
请说明理由:
。
(5)科学家通过辐射处理使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拼接到W染色体上,最终培育出优良品种的家蚕,这种培育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Za+Z++、Z++Z+b
(2)不遵循a和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图中亲本雄蚕初级精母细胞中ZZ染色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形成含有++基因的Z染色体的精子,与含W染色体的卵子结合后,可出现能存活的雌蚕,所以雄蚕率不到100%
(4)不能若要培育目标品种EEZa+Z+b,必须有Za+W或者是Z+bW的存活雌蚕来作为杂交母本,但这些基因型的雌蚕是不能存活的。
因此无法通过杂交培育目标品种EEZa+Z+b
(5)染色体结构变异(或:
易位)
10、水稻(2N=24)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现有多个纯合优良水稻品种,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某实验小组欲通过杂交育种将它们的优点集中起来。
品种
优良性状
基因
染色体位置
①
高产I
a
Ⅰ
②
高产II
B
Ⅱ
③
抗倒伏
C
Ⅲ
④
抗锈病
D
IV
⑤
抗旱
E
(1)水稻植株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最多时所处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种①和②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相关的基因即可),保留F2中的最高产性状个体并自交,F3中最高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培育出集合各种优良性状的杂交水稻,需要开展长期的育种工作,F2性状多样性的来源有(不考虑基因突变):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②.
③.
(4)现有一批基因型CcEe的种子,为确定抗倒伏基因(C)与抗旱基因(E)的位置关系,可选择的杂交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杂交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说明基因C与基因E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1)有丝分裂后期
(3)AaBb5/6
(3)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受精卵的多样性
(4)种植这批种子,让这些植株自交(种植这批种子,让这些植株与不抗倒伏不抗旱的植株杂交)
抗倒伏不抗旱:
抗倒伏抗旱:
不抗倒伏抗旱=1:
2:
1(抗倒伏不抗旱:
1)
11、斯氏鼠种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如图是某种斯氏鼠(2N=44)的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
该种成年鼠的尾长受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独立遗传)。
这三对基因对成年鼠尾长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年鼠尾最长,aaddff的成年鼠尾最短)。
(1)在该鼠的种群中,成年鼠尾长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种。
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则F2中成年鼠尾长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斯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
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
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
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以纯合黄色鼠作母本,隐性纯合白色鼠作父本,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B、b)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
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
第三步:
观察统计F2中鼠的毛色性状及分离比例。
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1)731/32
(2)E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3)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或让多只F1雌鼠与父本小白鼠交配得到F2)
①黄色:
鼠色:
白色=9:
3:
4(或黄色:
白色=1:
2)
②黄色:
白色=3:
1(或黄色:
12、研究发现小麦与玉米杂交,得到F1分裂3次后会将全部玉米染色体排除,从而获得小麦单倍体。
已知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但不知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玉米非糯性与糯性由等位基因D/d控制;
实验室中有各种基因型的普通小麦和玉米若干。
(1)随机选取两株小麦杂交获得F1,F1任其自花传粉,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
高秆感病:
矮秆抗病:
矮秆感病=9:
15:
5,由此推测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纯合非糯性和糯性玉米间行种植,发现某糯性植株甲的籽粒存在两种表现型,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将植株甲的非糯性籽粒培育成植株乙,让其单独种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将玉米植株甲与
(1)中的F1某个体杂交,待其胚发育成幼苗,用试剂___________使其染色体加倍,结果发现子代矮秆抗病植株占1/2,则选取的
(1)中的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e
(1)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高秆抗病:
矮秆抗病=1:
(2)dd非糯性:
糯性=3:
(3)秋水仙素aaBb
1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品系M(TsTs)×
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
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
“雌雄同株”、“雌株”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