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54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Word下载.docx

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政府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濒临南海,为珠江出口处。

2.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狭义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在50米左右。

即面积约为l.1万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其间山丘散布,河道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生长季长,可一年三熟。

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夏季、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河流汛期在4月~9月。

■ 课堂精讲

Ⅱ.问题探究

要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重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所示:

图4-2-1

【例1】

(2007,河北,唐山模拟)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读图(图4-2-2),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4-2-2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在图4-2-2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

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

三角洲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

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点拨:

从形式上,本题似乎很普通,但从内容上,本题颇具匠心,设问巧妙,突出能力考查。

具体考查区位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区域关系与合作等考点。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这里的气候(光热、降水)、河流、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交通、位置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联系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临近港、澳、侨乡等有利条件解答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原因。

结合香港与广州、珠海间的互补优势、香港的资本和市场机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空间,回答产业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拓展提升: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及其推动力比较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动力都是工业化,云南德宏模式的推动力是边贸发展。

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

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要点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

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存在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

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例2】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⑴~⑵题。

图4-2-3

⑴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⑵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⑴.C⑵A

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阶段及特点。

第2题,在1979~1990年的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的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北部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比较:

项目

地区

发展历史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相比状况

国内腹地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长江三角洲

起步晚,发展快

上海、南京、杭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珠江三角洲

历史久,工业基础雄厚

广州、深圳珠海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小(受南岭影响)

要点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重难点)

1.问题

问题

原因或表现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

②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③外商投资区位选择转向扩大市场规模,迁往其他地区;

④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人口、数量迅增,城市规模急胀;

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

③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问题,“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原因:

图4-2-4

3.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构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例3】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A课题是“珠江三角洲成潮的研究”,B课题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

请你按要求参与两课题的研究。

(1)下面是两个小组收集的部分资料,请根据两小组研究课题归纳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相关图文资料:

①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的自然灾害,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而且影响人体健康。

②2005年12月31日,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2006年1月2日,月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咸潮肆虐珠江三角洲地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图4-2-5

A组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B组:

________________。

(2)B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①据资料描述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②据此推断该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3)帮助两小组完成研究结论。

A组:

分析形成咸潮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建该区域城市化模式:

图4-2-6

(1)A组:

①②⑤;

③④

(2)①该地区工业化经过了两个阶段。

1980~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

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

②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3)A组:

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所以地表径流小,珠江进入枯水期,如果水位低于海平面,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珠江;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处于海河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

当地球、月亮、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天文大潮,而月球、太阳位于地球同侧,将会加大引力作用,使大潮更大;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加大了“咸潮”出现的几率和程度。

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

(1)该小题考查的内容本质是咸潮的成因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咸潮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引力影响而使海水涨落的现象,它容易发生在河流的枯水期,由此可知研究该课题的相关材料是①②⑤;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促进工业化。

(2)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可以看出,l990年前,该区经济发展缓慢,而1990年后发展迅速且轻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比重上升;

由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影响可推知结论。

(3)结合

(1)

(2)小题及所学内容得出结论。

达到质量要求的水不够,叫水质性缺水。

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放到天然河道、湖泊,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

造成了有水不能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缺水属于水质性缺水。

Ⅲ.趁热打铁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都市。

据此回答1~2题。

1.(2007,山东,潍坊5月)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D.科技因素

2.(2007,山东,潍坊5月)我国加入WTO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B.旅游  C.交通D.科技

1.B  2.D

深圳地处珠江口东岸,南临香港。

2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

1980年5月,中央和国务院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基于上述政治上的措施,深圳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成为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之一。

在深圳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龙头作用。

近些年来,深圳开始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通信产业、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产业、视听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轻工产业和能源产业七大主导产业部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而科技是深圳近些年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

3.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3.C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A和B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4.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产业升级势头强劲

C.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D.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B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同时,外商的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因此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5.(2006,广东,韶关3月考试)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一般模式是()

A.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B.城乡一体化地带→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C.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

D.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

5.A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在珠江三角洲,特别是广州-深圳、广州-珠海等主要的交通走廊,城市与乡村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形成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目前,珠江三角洲以广州市为中心,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 课后作业

Ⅳ.学习效果检测卷(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

(2007,广东肇庆模拟)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

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回答1~2题。

图4-2-7

1.图中乙、丙及甲城新区的人口已突破百万,且甲城新区引进的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进这类产业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国外大公司、大财团进驻甲城新区是因为甲城市场广阔、劳动力廉价

C.外资小项目不进驻甲城新区而进丙或丁城的原因是当地交通方便

D.甲城工业基础好

2.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D.清洁优美的环境

1.C2.B

本题主要考查对区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解。

(1)题,甲城是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浦东新区开发对提升上海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浦东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及金融业为主,引进资金和技术对于浦东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外资小企业不进驻浦东不是因为乙或丙交通方便,而是乙或丙位于上海的外围,土地、劳动力等较浦东优惠,故选项C是错误的。

(2)题,工业集聚有利于利用共同的公共设施,这属于社会协作条件。

(2008,郑州模拟)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3~5题。

图4-2-8

3.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B.市场C.气候D.地形

3.B

最终决定农产品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

4.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4.B

由于缺乏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导致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经济腹地小。

5.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5.C

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2006年6月6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

从广东“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大珠三角”,再扩展到包含粤、桂、湘、赣、闽、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泛珠三角”。

在中央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加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

据此回答6~9题。

6.从自然环境来说,“泛珠三角”()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区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区内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7.下列关于“泛珠三角”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的地区

B.区内有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

C.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糖料、油料产地

D.区内盛产茶叶和亚热带水果

8.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最丰富的资源是()

①石油②稀土③有色金属矿④生物资源⑤水能⑥煤矿⑦水资源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⑦

9.当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状况主要面临干旱、洪涝、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总量少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

B.水质危机大于水量危机

C.水环境恶化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D.珠江口排水不畅是造成洪涝的主要原因

6.A

“泛珠三角”地区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没有暖温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没有半干旱区。

7.B

江汉平原不存在于该地区。

8.D

由该区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质条件决定了该区域有色金属、生物资源、水能及水资源丰富。

9.B

由于该区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加剧、造成水质污染加剧。

图4-2-9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据图回答10~11题。

图4-2-9

10.(2007,湖北,荆门模拟)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10.B

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③是辽中南地区,④是京津唐地区。

11.(2007,湖北,荆门模拟)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

11.A

影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

1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12.C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一方面使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而非郊区城市化和卫星城;

另一方面使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升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据此回答13~15题。

13.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A.交通状况的改善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D.西电东送

14.关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15.“泛珠三角”所辖海域面积大。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的工作有()

①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③保护温带鱼类资源,减少海洋捕捞④扶持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A14.C15.B

考查“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

第8题,“泛珠三角”地区东西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