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40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课件资料Word下载.docx

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3.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

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

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指玄谈风气。

4.魏晋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

"

玄学"

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

三玄"

,所以"

之名由此而来。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家之学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

安身立命"

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当时人称之为"

清谈"

或"

玄谈"

清谈之风始于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

"

正始之音"

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

南北朝时,玄佛合理。

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玄学也就"

笑渐不闻声渐悄"

了。

5.永明体

声律与对偶的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这是古体诗向近体律诗演变过程中一次关键性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人。

关于永明体需要注意:

(1)八病的规定过于苛细,当时人即不能完全遵守,故后世定型的律诗也并不严格避忌八病。

(2)永明体还有一些写作上的特点,如篇幅的长短虽无明确规定,但通常在十句左右,由此发展下去,形成律诗以八句为一首定格。

另外,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大都用对仗句,这也成为律诗的定式。

永明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积极意义:

(1)讲求诗歌韵律美,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滞重的弊病,转向清新流美畅达。

(2)新体诗篇幅有限,不容肆意铺排、使才逞词,故而明净、凝练之作渐多,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宫体诗

以萧纲、徐摛、庾肩吾提倡宫体诗风。

宫体诗具有以下特点:

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要求更为精致;

二、风格,由永明体变本加厉为秾丽,下者则流入淫靡;

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时期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

凡是梁普通以后的诗符合以上特点的,都可以归入宫体诗的范围。

对宫体诗的评价:

第一,在创作倾向上,宫体诗舍意问辞,因辞觅态。

第二,在风格上,风格单调,如出一手。

第三,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永明以来格律、声韵的探索成果并有所发展。

七言诗的写作更为普遍,五言诗趋向短制,离五七绝定型不远。

第四,在内容上,贫乏肤浅是其致命弱点。

7.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怪小说按内容又可分为三类:

一、地理博物,如《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如《搜神记》。

三、佛法灵异,如《冤魂志》。

其中今存最为完整和最具文学价值者,当属干宝的《搜神记》。

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很大关系。

社会上流传的许多巫术灵验的故事,就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秦汉以来关于神仙的故事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此外,道教、佛教,在魏晋以后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神仙方术、佛法灵异的故事,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至于这些素材被搜集记录下来,则带有自神其教的目的。

志怪小说的作者有的就是宗教徒。

志怪小说适应了宗教宣传的需要,也提供了闲谈的资料,因而得以流传。

8.贞观之治

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李世民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9.上官体

上官仪的诗以绮靡婉媚著称,时人多效仿,称为“上官体”。

初唐的前五十年,是宫廷诗的时代。

“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诗。

上官仪的诗今存二十首,多为奉和应制之作,从齐梁的宫体诗到唐初的上官体,诗歌仍在狭小的宫廷生活圈子里徘徊;

内容上的远离现实,必然又导致艺术上的片面追求形式美。

而在初唐前期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便是上官体。

上官仪曾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却成为后人写作近体的一种规范,在律诗定型过程中多少起了一点促进作用。

10.初唐四杰

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

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

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初唐宫廷文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自然对绮错婉媚之风乐此不疲,不思变革。

这时,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四杰”登上了文坛,他们怀着革新诗文的自觉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上官体”,希望用“高情壮思”、刚健骨气,来“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由于长期蹭蹬下僚,他们的诗多写羁旅的苦辛,道路的艰阻,向往边塞立功,思索人生哲理,伤怀赠别,托物言志。

这就使得诗歌从了无生气、无病呻吟的宫廷诗风中挣脱出来,转向广阔的社会,由纤弱变为壮大。

四杰所代表的新的诗歌潮流,成为唐音的肇始。

11.沈宋体

沈宋二人不仅将元兢的“换头术”肯定下来,付诸实践,奉之为“律”,而且通过自己在诗坛上的号召力,影响朝野,使当时文士纷纷仿效,遵守此“律”,乃至于在中宗神龙、景龙中蔚然成风,形成了“沈宋体”或“律体”。

律诗正是在人们对“沈宋体”的推崇、仿效中,最后定型和普及的。

12.兴象

“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特有的美学境界,是汉魏与齐梁两个艺术传统辩证统一后所产生的新的艺术质素,也是唐诗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兴象要求诗歌形象除了外形的鲜明生动,还需具备内在的兴味神韵,要能透过外表事象的描绘,导引和展示出内部蕴含丰富、包孕宏深的艺术境界,也即“兴在象外”。

所以,兴象不光要求抒情与写景的高度融合,还要求一个“形象的二重世界”,这就和一般的情景相生或情景交融有了区别。

盛唐诗人追求情景交融、兴在象外的诗歌意境,并且在意境的创造中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而这又是和初唐中后期众多诗人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分不开的。

13.盛唐之音

总的说来,盛唐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

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杜甫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新变的开启者。

盛唐之音的重要特征,正是她浓烈、壮大、高扬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共同构成了盛唐之音。

14.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十分繁荣,作家作品很多,其中王维、孟浩然的创作最为杰出。

后人将这一具有大致创作倾向的作家列为一派,称之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

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5.新乐府诗派

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所谓元白新乐府诗派,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

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贞元、元和年间,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迫使诗人们不能不正视现实;

另一方面,社会尚较稳定,并曾一度在形式上获得全国的统一,这为诗人们改革现实带来一线希望。

这是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诗派产生的社会根源。

16.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17.郊寒岛瘦

搜奇抉怪,写得矫激不平的诗,苦寒之境、枯槁之美,诗的意境穷蹙寒涩。

苏轼将孟郊与贾岛并论,称为“郊寒岛瘦”。

是用“寒”和“瘦”来概括两位诗人的诗风。

孟郊的诗多俊寒,即使是登科后,我们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中也能略微体会到诗人心底隐存的寒意。

寒既指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

而贾岛的诗多清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幽静的环境下。

诗风清奇僻苦,峭直深刻,以寄情偏僻,铸字炼句取胜。

18.长吉体

中唐诗人李贺通过巧妙而又多样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想象的成分;

他的构思不拘常法,意想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常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着力。

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他独特的幽峭奇崛,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

同时,他广泛借鉴艺术遗产,汲取了《楚辞》的奇诡变幻,鲍照的险峭夸饰,李白的想落天外,古乐府的绮丽清新,冶于一炉,构成了“长吉体”瑰奇的新面目,体现了高度艺术成就,在中唐诗坛以“长吉体”独树一帜,开拓了唐诗新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影响深远。

19.古文运动

古文是与六朝以来重辞藻、讲音韵和对仗的骈俪文相对而言的,指以文言所写的散文。

韩愈把自己所写的那种继承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以别于流传已久的骈文。

从此有了“古文的这个概念。

古文运动是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大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多。

李翱、皇甫湜等都追随韩愈积极作古文,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古文运动。

20.文以明道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齐梁时刘勰著《文心雕龙》提出了文学应该“宗经”、“征圣”和“明道”的主张。

“志道”、“明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也是号召作者的一面大旗。

韩愈、柳宗元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其主要目的,除了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统外,便是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预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反对不切实际的文体文风的路途。

他们将文体文风的改革作为其政治实践的组成部分,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品格,去其浮靡空洞而返归质实真切,创作了大量饱含政治激情、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感召力的古文杰作。

20甘露之变

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

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21.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

同样给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

“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

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

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

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

二是如何对待藩镇。

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

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

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

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

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

牛党在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

李党在武宗朝平泽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

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22.敦煌曲子词

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甘肃莫高窟(又称千佛洞)石室里,发现了大量的唐五代手写卷子,其中一部分是燕乐曲子歌辞(简称曲子)。

它们的创作先后不一,大约起自七世纪中期,下迄十世纪四十年代,作者遍及社会各阶层而以下层人民居多,反映社会生活面比较宽广,形式活泼多样,有小令也有长调,语言流利,风格朴素。

23.花间词派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

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

西蜀依恃山川险固,受战祸较少,那些割据军阀和官僚地主就弦歌饮宴,昼夜不休。

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偏于描绘闺情,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

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

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末的常州词派。

24.传奇

“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

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二、思考题:

1.门阀制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影响。

(1)寒士的不平之音、进取之心

门阀制度阻塞了庶族寒门的仕进之路,才高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左思《咏史》其二)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一有机会,他们就积极进取。

尤其是隋唐之际设立的科举制,渐开寒士仕进之门,“四杰”、陈子昂、李白等初盛唐诗人表现出高昂的政治热情。

庶族寒士的作品尤其是述怀诗、言志诗往往“质胜于文”。

但是他们的性格也常遭“褊急”、“躁进”之讥。

盛唐诗歌高潮可以说是庶族寒士人格完善与诗风成熟后的伟大成果。

(2)士族文学的优游闲逸之风

魏晋南北朝诗人大多出身士族,可以依其门第“平流进取,坐致公卿”(《南齐书·

褚渊王俭传论》),所以他们无论入仕前还是入仕后,都能保持优游、闲雅的心态。

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游戏化、精致化的倾向:

题材上:

宴饮诗、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

技巧上:

辞藻的华丽、声律的讲究、描写的精细;

风格上:

或雅正典丽,或高远闲淡,或绮艳力靡。

在表现内容、文学形式、创作技巧上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2.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精神魅力、个性风格的诗人,其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自然、率真。

因其“质性自然”,故而诗歌亦是其一生生活和思想真实、自然的反映。

陶诗题材甚多,以田园诗、咏怀诗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田园诗不是单纯描写田园风物,而是把田园作为与污浊现实相对立的生活天地来描写,贯穿着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人生理想,隐含着对现实批判的锐利锋芒。

其中高境,后世田园诗人无可企及。

陶渊明的田园诗重在写“意”,这与魏晋玄学“得意忘象”的审美观念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他能从寻常的农家生活、田园景象中挖掘出生活的内在美,藉此创造出一个淳朴天真、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

元好问说得好: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其五等。

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抒写人生感受的咏怀诗。

有的表达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高洁志趣,如《咏贫士》七首;

有的则透露出对时事的关注之情,如《咏荆轲》。

在《读山海经》组诗中,他更是“藉荒唐之言,吐忿涌之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四)。

顾炎武曾谓陶渊明:

“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

”(顾亭林《日知录》卷十九《文词欺人》)洵为确论。

陶诗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读陶诗,如与诗人促膝相谈。

他擅长用浅显古朴的“田家语”和白描手法来传写田园生活的真趣和诗意,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的高妙境界,被后人誉为“平淡之宗”(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

陶诗的境界朴茂渊深,衣被后学,对山水田园诗人影响极其深远。

3.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容、艺术之比较。

南朝乐府歌主要是晋宋时期长江流域汉族人民的民间歌谣,以“吴歌”、“西曲”为主。

其中“吴歌”。

大部分是商业发达的城市里的产物,主要反映了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感情,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及一般市民之口。

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情歌,且多为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

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五言四句,为绝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增加了语言的活泼与委婉。

如《子夜歌》(略)。

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以后,黄河及其以北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歌谣,主要是“鼓角横吹曲”,即军乐;

其内容比南朝乐府更加广泛丰富:

有的表现北方景色和风俗,有的反映战争和流亡,还有一些大胆泼辣的情歌感情直率,语言质朴,风格刚健豪放,与南方的艳丽柔弱大异其趣;

除五言四句形式外,还有一些七言四句,对七绝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4.南朝山水田园诗产生和兴盛的原因。

一、秦汉魏诗歌中的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导夫先路。

(1)《诗经》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

《关雎》、《淇奥》、《节南山》等;

(2)《楚辞》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很多,如《山鬼》、《湘君》、《湘夫人》、《渔父》等;

(3)汉末文人诗中涉及自然景色描写的作品有《青青陵上柏》、《回风动地起》等;

(4)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最早的一首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都没有把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当作主要的审美对象来描写和赞美,大多是诗歌起兴的触媒、比喻的参照物或者人物活动的环境。

但是,都为南朝山水田园诗的描写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二、晋南朝庄园经济的发展,为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魏晋之际,政乱频仍,名士少有全者,士子们试图以纵情山水来逃避政治斗争,他们建造了一些私人小园林。

西晋时期,巨富石崇的金谷园为其中翘楚,当时名流经常在此游玩宴饮。

东晋南朝的士族,在南方更是大量修筑园林。

他们常常侵占湖泊山林,将私人园林、宅第和自然山水结合在一起。

据《宋书·

武帝纪》记载,当时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夺,小民薪采鱼钓,皆责税值。

大诗人谢灵运家的庄园,自祖父谢玄以来,一直是“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

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

芦人渔子,泛滥满焉。

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水经注·

渐水》)

他们崇尚“朝隐”之风,经常优游其中,得山水清幽之趣。

谢灵运即云:

“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

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

求丽,邈以远矣。

览者废张、左之艳词,寻台、皓之深意,去饰取素,傥值其心耳。

”(《山居赋序》)

三、江南山川清幽秀丽之美,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