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整体鉴赏古代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22整体鉴赏古代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2整体鉴赏古代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喻生动贴切,表现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意思对,分析合理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答案】
(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
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2)示例一:
“犹”字好。
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
“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江水。
“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
①皇甫冉:
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
指蟋蟀。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感情真挚而又笔调轻快灵活,相当别致。
第一二句写送别时那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三四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
前两句实写景,烘托情。
后两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
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情感来分析。
【答案】
(1)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2)诗人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事景物,多痛不能寻。
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春寒》为五言律诗,主要是写在春寒料峭环境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本题,要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当时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当时所处的状况,综合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把抽象的“春寒”表现得生动、形象,这首诗中间两联的情景关系处理就体现得自然和清晰。
鉴赏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诗句和思想感情。
【答案】
(1)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
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2)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
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
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舟中二首(其中)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
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三、四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使用了比喻、夸张修辞手法。
解答这个题目,要能结合诗句说出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读本诗,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更要结合注解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
(1)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做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①,泾水萦纡傍远村②。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1)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2)消魂:
这里形容极度哀愁。
(3)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4)萦纡:
缭绕曲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案】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这首诗采用了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
(2)题。
浣溪沙
[北宋]晏几道
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
遏云③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
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
“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
③《列子·
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④“拚”(pà
n):
甘愿、不顾惜。
(1)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2)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
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赏析。
【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的表达技巧。
首先要理解上片的内涵,抓好关键词——唱得、藏、送离觞;
其次要重视题下注解,理解典故内涵,尤其是②句本身的阐释语就表明了双关。
答题格式:
修辞+对象+效果。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首先要结合词题注释,为送别词,却很新巧。
其次要分别结合上下片词句分析——上片:
唱得红梅字字香,送离觞;
下片:
衣袖湿,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答出写法的独到之处——虚实相生,细节描写;
要答出表达效果。
【答案】
(1)修辞手法有:
通感、对比、夸张、双关。
①通感。
“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
“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
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
②对比。
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美丽,与后面的“遏云声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
③夸张。
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
④双关。
“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
(2)①上片,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
②下片,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
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
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
8.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
(1)~
(2)题。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
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①小宇:
小屋子。
婆娑:
优美。
②严子陵:
汉代隐士。
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
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
③孟光台:
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
台,指食案。
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
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
④倒大:
非常大。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解析】
(1)结合诗句赏析作者的感情,一定要立足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表达倾向,有时还需联系诗词的题目,作者的身世,景物的描绘以及诗词后的注释等。
(2)反衬手法表现在许多方面,一般来讲,在诗词歌赋中往往是通过景物、人物等表现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答案】
(1)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自我奚落。
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2)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令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奚落、调侃之意,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的处境。
9.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题目。
行舟值早雾
伏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①,行舟迷溯沿②。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①澳浦:
水边可泊船处。
②溯沿:
逆流或顺流。
(1)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
(2)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1)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
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2)照应,对比。
“氛霭”对应“雾”、“烟”,“空水”对应“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以此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①元十八:
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
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