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24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史料研读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同时,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置身环境,以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法学法:

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明朝是谁建立的?

(学生答略)为巩固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皇权?

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授课与活动

目标导学一:

明朝的建立

1、学生阅读教材P66页内容,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师引导,师生形成共识:

统治者应施仁政、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

2、教师出示明朝建立的思维导图:

时间

明朝的建立建立者

都城

学生阅读教材P66页内容,了解明朝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设问过渡:

江山来之不易,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后,他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皇权呢?

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1、教师出示本目思维导图:

原因

朱元璋

(1)在地方:

强化皇权措施

(2)在中央:

(3)监察:

学生结合P67—68页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以上问题。

(1)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

——解决地方分权问题。

教师设问:

行中书省是哪一朝代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怎样解决行中书省权力过大问题?

教师点拨:

【辅以课件:

三司】,

指导学生看注解,明确三司职责和特点(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2)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设五军都督府。

——解决朝臣权力过大问题。

丞相制度是我国哪一朝代设立的?

教师讲解:

朝和明朝丞相制度的“立”与“废”】,让学生直观了解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对皇帝负责。

朱元璋祖训】,让学生明白废丞相的目的。

幸福的烦恼】

据当时统计,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

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

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朱元璋面对如此多的奏章他该怎么办?

(引出明朝内阁的设置)

五军都督府】,让学生直观了解皇帝如何来分化权力,最终掌握军政大权。

【辅以课件】提出问题: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的问题解决了,朱元璋又是如何来对官民进行有效监视的呢?

(3)为监视官民:

设立锦衣卫。

【课件展示】宋濂请客材料。

明朝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

做了些什么菜?

喝了什么酒?

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

“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教师【课件展示】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帮助学生认识厂卫特务机构的危害。

官制改革后,皇权得到了强化。

明初又是如何来选拔官吏的呢?

目标导学三:

科举制度的变化

1、教师设问:

科举制出现在哪一朝代?

教师过渡:

明代科举考试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教师出示本目思维导图:

考试内容

表现题目解释

科举考试文体格式

的变化

影响

学生结合P68—P69页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1)

【课件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八股文。

(2)情境感知:

出示课件,假设当时科考环境。

师生共识:

明朝的科举制虽然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其弊端是:

禁锢了人的思想,抑制了人的创造性思维。

(3)

【课件展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材料。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股取士的危害。

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形成了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为明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目标导学四:

经济的发展

农业

经济的发展手工业

商业

学生结合P69页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教师补充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清楚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1)课件展示明朝引进的几种农作物。

设问:

这些农作物原产地在哪里?

为什么要引进它?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品经济活跃:

①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课本归纳: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学生看课本回答: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

1、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措施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设五军都督府。

(3)监察:

学生回答:

元朝;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

秦朝

学生了解:

明太祖时曾设立四辅官,以辅助皇帝,但不成功。

后来又设立了一个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为殿阁大学士。

他们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有不清楚之事可以随时问他们,有时也传旨当笔,所以殿阁大学士只不过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行政大权还在皇帝。

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探究让学生达成认识:

朱元璋通过分散地方和中央的权力,来防止地方官员和朝臣专权,达到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目的,从而加强皇权。

(1)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

他们由谁来直接指挥?

(2)如果你生活在明朝,面对当时的这种社会环境,你会觉得怎样?

你又会怎么做呢?

学生通过对材料大致意思的理解来加深对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弊端的认识。

学生读史: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明确科举制曾经的积极作用:

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使有才能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学生情境感知: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两位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题,你认为他们两位谁会高中状元?

甲:

根据自己的见解作出回答。

乙:

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1)如果你也是参考着,你想要高中状元,你要如何作答?

(2)根据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具体表现,你认为这样的考试好不好?

学生通过对材料大致意思的理解来加深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

学生思考回答:

南美洲

高产作物,缓解粮食危机

学生鉴赏景德镇代表性瓷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是本课重点,通过以上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最后达成共识。

通过史料研读让学生达成对朱元璋防止朝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史能力和得出结论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将学生置身当时的社会环境,去感知当时特务机构的无孔不入,从而加深理解厂卫特务机构设立的弊端。

利用复习归类法,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明确八股文内容空泛、形式呆板,从而加深对八股文的认识。

让学生互动参与,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明朝这种八股取士制度的危害。

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本课小结:

根据课件小结后,教师进一步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

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课时作业:

1、我国古代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

2、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唐诗B、宋词C、《资治通鉴》D、四书五经

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6、阅读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罢丞相不设”反映了哪一朝代朝官制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

(2)、材料中的“六部”是指哪六部?

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上述史料所反映的机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