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387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大运河的开通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

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

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

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

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

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

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

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三、利用多媒体作全课小结。

四、课堂练习:

(使用投影)

五、推荐作业:

制作与本课有关的自由阅读卡

板书设计

学后记

第2课“贞观之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利用地图、图片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三、学习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

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

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就是她提拔的,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

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三、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四、教师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五、问题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六、作业:

制表:

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第3课“开元盛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盛世经济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是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

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3.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4.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6.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

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7.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

四、归纳、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

想一想:

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

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

“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

”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讨论隋文帝废除旧的选官制度的原因,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

他为什么要废除呢?

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

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

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

”“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

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

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

  

三、小结:

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

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

四、练习: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学生结合今天政府官员的选拔考试进行讨论回答,理解现在要考察、评议、不仅看一次考试和科举制不同。

第5课“和同为一家”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从对唐朝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等问题的提问,引出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

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

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

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

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6世纪建立痰厥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

东突厥灭亡。

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3.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4.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回纥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8世纪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

唐玄宗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靺鞨族:

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还被称为“海东盛国”

(四)南诏:

1.在云南生活着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后来,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著名的建筑是千寻塔。

(五)吐蕃: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2.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高原;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

吐番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状况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主要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

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

回纥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学习本课有一定难度,一些少数民族与现在称呼不一样。

名字难记也是造成学生不理解的原因之一。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学习本课前,复习唐朝经济繁荣情况和“和同为一家”一课唐朝时内地同边疆的联系,回忆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等。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

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

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四)唐朝和古代印度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

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归纳唐朝文明对亚洲各国的主要影响。

让学生理解各国人民间的交往,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五、作业:

阅读对比:

如果有兴趣,可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

想一想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四、唐朝和古代天竺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教学后记

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史料很多,学生易查。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在世界上留下很多佳话,例如:

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日本的文字、日常生活等。

同时也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

本课的难点,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讲述赵州桥时可以先投影:

民歌《小放牛》,从牧童与村姑的对唱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或幻灯片。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讲述唐长安城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向学生展示长安城平面图和大明宫含元殿,使学生对唐朝建筑形成感性认识。

2.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代《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天文: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子午线长度,编订《大衍历》

4.医学:

唐高宗时组织人编写《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唐贞观时,政府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二)文学:

1.诗歌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3.散文:

由韩愈、柳宗元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一种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并领导了古文运动。

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概括归纳历史问题。

诗人

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

盛唐转衰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或气魄雄浑,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

中唐

《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

通俗易懂

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李春建赵州桥

唐都长安及含元殿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三、隋唐医学的发展

“药王”孙思邈及《千金方》

四、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代三大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

如时间允许,可以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或者根据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自编小品表演。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课前导入、板书提示、重难点提示、总结反馈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学生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课的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历史教师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也不是很专业,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难度。

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即隋唐时期的建筑、印刷术、诗歌等成就,引出本课将带着学生走进隋唐时期的艺术殿堂。

(一)书法:

1.颜真卿:

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体”《多宝塔碑》

2.柳公权:

《玄秘塔碑》

讲唐朝书法艺术时,先出示相关一段材料,让学生对唐代书法艺术有一个总体印象:

介绍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学生讲一讲“笔谏”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指出,柳公权是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

柳的这种为人成就了他书法上一种铁骨铮铮的独特风格。

此时,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