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383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 冲刺篇Word格式.docx

4、引导学生学会纪录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下,识记的效果好。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的多样性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过,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事实

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再造想象得含义和产生条件

含义:

再造想象是一句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

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识要准确、鲜明、生动

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识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再造想象的意义

1、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知识事物的有效手段

2、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3、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简洁的反应。

它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的形成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

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

1、深刻性2、灵活性3、敏捷性4、批判性5、独创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1、提出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问题解决的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逆推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

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A、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B、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C、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A、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A、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C、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2、灵活性3、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验证期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个性产生的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穿造型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头脑风暴法B.知觉思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E.自我设计训练

注意的特点1、指向性2、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转移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组织教学

情绪的分类1、应激2、激情3、心境

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

情绪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级性明显

2、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

良好情绪的标注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标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

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1、意志自觉性的发展2、意志果断性的发展

3、意志自制性的发展4、意志坚韧性的发展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在条件是需要2、外在条件是诱因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2、兴趣的中心3、兴趣的稳定性4、兴趣的效能

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力和智力理论

皮尔斯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结果、操作)卡特尔的智力型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逻辑、视觉、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科学的智力观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关】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论

能力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结构的差异4、能力性别的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家庭教育5、主观努力

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

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自我控制

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联系:

一方面,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

表现在:

1、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3、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发展

区别:

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表现在先。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出现的比较晚。

4、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优劣之分。

自我调控系统1、自我认知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1、本我2、自我3、超我

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可分为: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2、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3、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塔佩斯的“大五”人格理论

求新性、尽责性、外向型、随和性和神经质性

胆汁质:

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

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多血质:

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灵敏、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黏液质:

稳重,但灵活性不足;

踏实有些死板;

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

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和、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霍兰德的人格理论

1、现实性2、研究性3、社会性4、艺术性5、企业型6、常规性

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

1、经济型2、理论型3、审美型4、宗教型5、权力型6、社会型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自主感与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气质与教育

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

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确定严厉批评。

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见异思迁:

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学生,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批评。

教师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精神;

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他认为i,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规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他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认为有机体作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正强化、负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

强化分为三种:

1、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

格式塔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苛勒

1、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是形成了新的完型

2、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1、学习是有目的有期望的获得。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观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知识

3、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1、有意义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倾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之外,还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学会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疑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通常是一致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校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成倒U型曲线。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强化石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

人的学习行为倾向是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稳固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们必须要关注人的需要。

他提出了7种需要,认为人的各种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虽然并不直接推动学习,却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这两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学习活动无法进行,而且会导致学生出现身心疾病。

归属与爱的需要时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学习的内容。

尊重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努力学习以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获得自信心。

这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上进心。

求知的需要就是学习动机,审美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动机,他们推动人去求真、求善、求美。

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加以培养的。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

自我效能感理论

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1、活动的选择2、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活动时的情书4、能否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迁移的类型

性质和结果正迁移负迁移

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内容不同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迁移的程度近迁移和远迁移

迁移的路径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学习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促进迁移的教学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操作技能特点

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养

1、明确联系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心智技能的培养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并且积极、正确地加以示范

2、有效进行分阶段联系

学习策略的特点

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

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学业求助策略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

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

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

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

A、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小学中学年级意志到青年、成年)

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B、维护权利或缺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1、依从2、认同3、内化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

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4、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