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中学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县中学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
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
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
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
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只是主流思想的补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人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孔孟的儒学为主,以老庄的道学为辅,又佐以诸子百家,使得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得到了整体呈现。
B.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的王维《山居秋暝》。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和实践的理性精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小厕所,大民生。
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推进“厕所革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仅景区、城市要搞好厕所,农村更要来场“厕所革命”。
既抓好硬件建设,也注重养成文明如厕习惯,既讲究清洁干净,又兼顾经济实用,让“厕所革命”成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推进“厕所革命”促进社会文明》,2017年11月27日)
材料二:
中国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已经引起了多个邻国的注意。
2017年12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访华时,曾提出两国可在新的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就包括高质量的厕所。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厕所外交”为中日两国改善关系创造机遇。
日本将在技术支援和卫生教育领域作出贡献,借此强化中日合作。
另外,中国的“厕所革命”也为日本的有关企业带来了商机。
在日本著名企业TOTO海外事业部整体销售量中,中国销售量占了一半左右。
2018年11月6日,比尔·
盖茨在北京举行的“新世代厕所技术博览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开展的“厕所革命”,将为全球创造60亿美元的新商机。
(摘编自刘霞《中国厕所革命,与全球合作共赢》,《中国周刊》2018年第12期)
材料三:
国家旅游局连续三年在春节后召开全国厕所工作现场会,“厕所革命”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旅游厕所质的飞跃,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南方日报》10月8日报道:
“没想到几间小小的公厕,对拉动乡村旅游的人气这么重要。
”但在推进“厕所革命”中,“九龙治水”的弊端尤须注意。
卫生系统、城管系统、旅游系统、交通系统等往往各自为战。
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政府部门出力多大、用力多勤,自上而下的推动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
没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没有社会组织的大力配合,“厕所革命”终究是政府的独角戏,已经给民众带来的幸福感也可能难以为继。
数年前,比尔·
盖茨斥巨资在全世界资助奖励“重新发明厕所”,要求廉价、可持续、绿色环保,并实现物质再利用。
依靠科技的创新,发挥市场的推动力,让百姓成为厕所治理和改进的主体,厕所在塑造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肖罗《上下联动推进“厕所革命”,《光明日报》2017年12月7日)
材料四:
水冲式厕所被誉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重大发明之一。
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厕所,
需要再次革命!
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曾经得到很多西方学者的赞叹。
1909年,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富兰克林·
H·
金远涉重洋,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他说:
“中国、朝鲜、日本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
而美国和欧洲每年倒入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的100万成年人的粪便中,含氮大约579.43万到1200万磅,钾大约188.19万到451.1万磅,磷大约有77.72万到305.76万磅。
中国的粮食要自给,钾肥和磷肥是最重要的肥料之一。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进口国,硫磺进口量占需求量60%以上,已经探明磷矿储量也只够消耗不到一百年。
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很大程度掌控在国外几个硫磺和钾肥公司手里。
欧洲源起的“厕所革命”,用水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
中国需要厕所再革命——用方便、卫生、粪便资源化的新厕所,革除水冲厕所。
(摘编自陈波《厕所再革命》,《中国周刊》2018年第12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于景区和城市要搞好厕所,广大农村的“厕所革命”,因为设施不足和习惯不良等因素尤显迫切。
B.“厕所革命”被认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既有民生建设的考虑,又有旅游经济的计算。
C.中国的“厕所革命”给全球带来了新的商机,其中,日本著名企业T0T0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D.虽然水冲式厕所“对人类影响”重大,但因为“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也需要革除或优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厕所革命”不能持续推进,如果民众的幸福感最终难以为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受到重要影响。
B.从当前来看,“厕所革命”不仅促进了旅游发展,优化了国民生活,也可以为改善国际关系创造机遇,推动合作共赢。
C.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之所以深受西方学者赞叹,不仅由于它更为方便、卫生,更由于它的粪便资源化反哺了农业生产。
D.学者陈波呼吁的“中国厕所再革命”,从本质上来讲,并不能脱离“厕所革命”而另立,但在内涵上有别于一般认识。
6.中国的“厕所革命”应如何深入推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
白莹
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
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
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
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
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
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
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
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
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
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
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
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
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
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
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
——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
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
看到我拍照,便乐呵呵地说,多给我拍几张。
我知道,在大家心里,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支撑并筑牢了六盘山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风来了,一阵吹得紧似一阵,唤醒了阵阵林涛,草木们也随风舞动,像在普天狂欢。
日影在移动,时光在奔走,地塄上一株株白色的绣线菊热烈地播曳着花球;
山洼里地埂上像繁星一样缀满白色的野草莓花和黄色的蕨麻花,每一丛叶子都在合力擎起一朵朵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脸庞,都在灿然仰望着太阳。
风来,它们欢舞;
风去,它们静默。
像是听到了风的召唤,云也渐渐聚拢了过来,太阳躲进了云层,山谷里变得阴凉起来。
育苗进行了一多半,我们停了下来,开始给育好的苗床盖遮阴网。
桦树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种子播撒下去之后,只覆盖了薄薄一层土,容不得暴晒。
盖好遮阴网,浇上水,种子们就可以在这张舒适的“席梦思”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待哪天睡醒了,睁开惺忪的眼睛,伸一伸懒腰,然后相互招呼上一声,就纷纷把小小的脑袋从土里探出来了,然后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出叶瓣,待它们有了直面风雨阳光的能力,我们就会掀去遮阴网。
那时,它们一定会惊呼着,舒展小小的叶片,来拥抱这个世界。
下午,育苗工作早早结束。
风慢下了脚步,太阳也钻出了云缝。
微喷管已接好,细雨般喷洒的水滴迎着西斜的阳光开始滋润这块土地。
我爬上山洼,坐在树荫下,眺望我们的苗圃地。
清凉的风从米缸山上吹过来,吹动绿波荡漾,吹来了丝丝的寒意。
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小树苗,会被栽植到有待绿化的山川峁梁,或是被移植到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在那里扎根、成长,撑起一片绿荫,携送一缕清凉,而每一片随风而舞的叶子,是否都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穿插了对风、云以及太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这样处理既有利于交待育苗工作的时间变化,又丰富了文章的审美意蕴。
B.将茫茫林海比喻成“绿罗裙”,形象生动,“裁剪合体而又别致”写出了针叶林与天然林既“融接为一体”又“林相迥异”的状态。
C.“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独句成段,颇具匠心,“热闹”既是对上文山谷“宁静”的回应,也开启了对下文育苗工作的叙写。
D.文章明暗线交织,育苗工作是明线,“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一明一暗双线并行,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挖掘文章内涵。
8.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雪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
弯曲的树。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题目中所提示的诗句。
(1)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交融,时而金光闪烁,时而沉浸宁和,体现一种动静结合之美。
(2)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的服饰选择,借芳花香草,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执着追求。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被“”,化作一片焦土,借此敲醒警钟,若后人不能以之为鉴,结果将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学生中不乏写作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
于是,思想要最深,语言求最美,素材求最新……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效果往往欠佳,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其实,“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
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要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家,可至多成为“挑不出毛病”的文徵明,永远达不到王羲之________的妙境。
当他们还在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赋予笔画自然物态,使其变化万端,大气淋漓。
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________。
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要求他们刻意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
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来越像“馆阁体”?
当然跟与自然隔离,与社会脱节,与缺乏对人生的思考紧密相关……
(),“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
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然、社会、人生亲密接触。
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小局部;
有了________的“大气象”,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________的“小蒸腾”。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B.学生的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C.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D.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游刃有余不相伯仲云蒸霞蔚目眩心花
B.炉火纯青不言自明云飞泥沉繁花似锦
C.游刃有余不相伯仲云飞泥沉目眩心花
D.炉火纯青不言自明云蒸霞蔚繁花似锦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B.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C.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D.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连贯、语体风格一致。
(5分)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
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明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1)将
改为
(2)将
(3)将
(4)将
(5)将
21.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
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么方便。
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
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
有的单车零件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
南京仅某个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
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