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351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 

(从右往左观蔡)

3.提问: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

为什么0要除外?

(学生讨论)

小结:

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

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5.提问:

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可以把化成,也可以把化成,再比较。

9.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3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进行口答练习。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

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 

=6÷

( 

)=( 

)÷

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材第76页的例2和“做一做”的第2题以及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6一10题。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投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l.出示列2。

把,化成分每是12而分数的大中不变的分数。

(1)提问:

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学生审题,分析要点:

①分母是12;

②大小不变。

(3)提问:

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

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然后请学生试着在课本上填写。

老师以为例提示:

先想分母3怎样变成12,再想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 

==

你是根据什么知识解决这个题的?

应注意什么问题?

注意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者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

2.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6、7、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

5.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的第10题。

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

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分数,再进行比较。

写出比小而比大的4个分数。

2.填空。

(1)==

(2)==

(3)==

本节课我们巩固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要会灵活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约 

最大公因数

(一)

教材第79、80页的内容及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每人一张)。

1.提问:

什么是因数?

2.写出16和12的所有因数。

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1.出示例1。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

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2.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cm、2Cm、4Cm,最大的是4cm。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集合图。

16的因数 

12的因数

指出:

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下面写一写,再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

最大公因数

(二)

教材第81页的内容。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什么叫公因数?

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1.出示例2。

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l)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

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

先找出18的因数:

①,2,③,6,⑨,18

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

从中找出最大的。

27的因数:

①,③,⑨,27

方法四:

先写出18的因数:

1,2,3,6,9,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的因数是不是27的因数,9是27的因数,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引导学生看教材第8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

3=12。

两个数所有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成教材第81页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第三课时

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

4.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

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

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1.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

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

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

如果要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如果没有剩余,正方形个数又要最少,那么可以切割成多少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第四课时

约分

(一)

教材第84页的内容。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15和21 

7和9 

4和24 

20和28 

11和13

(2)提问:

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

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1.出示例3。

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

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l)== 

(2)==

2.提问:

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

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三)思维训练: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一9九个数字组成的。

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3.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两次,得。

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第五课时

教材第85页的内容。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一)回顾导入

1出示例4:

把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

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指出: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

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

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第六课时

约分

(二)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六的第1--9题。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一)导入:

什么叫最简分数?

什么叫约分?

怎样约分?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

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

像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去除。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

在投影下订正。

5.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

然后填在教材上。

7.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

怎样计算?

8.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完成教材第87页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

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这道题需要逆向思考。

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说明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

3=12,才得到。

要求原分数,就要把分子3和分母8同乘12,即==

1.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原分数是多少?

2.一个分数是,分子加上一个数,分母减去同一个数,化成带分数是2,求这个数。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得到的分数约分后是,求减去的数。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约分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熟练、正确进行约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约分的知识解题。

5.通分

最小公倍数

(一)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

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

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

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

(板书:

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

试试看。

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

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 

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功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

边操作、边思考:

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如下图),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

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

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

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6.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

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

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

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

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

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第90页的内容及第91、92页练习十七的第3一9题。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1.重点:

掌握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难点:

灵活选择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投影。

数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1.出示例2。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