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68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世近史讲义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该书是最早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专著。

康帕内拉:

空想社会主义者,《太阳城》。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让我们认识到:

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证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主要代表:

1、英国

莎士比亚:

杰出的戏剧家、诗人,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

托马斯•莫尔: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描绘理想的社会,《乌托邦》

2、法国

拉伯雷:

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巨人传》

博丹:

国家主权理论,《国家论》

3、德意志

伊拉斯谟:

揭露教皇、教士和贵族的愚昧和贪婪,《愚人颂》

4、西班牙

塞万提斯:

揭示教会的专横和社会的黑暗,《堂吉诃德》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自然科学

1、兴起的条件:

2、标志:

3、成就:

(1)天文学: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序幕。

开普勒(1571-1630,德意志科学家),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科学家),用自制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2)其他:

物理学、数学、医学(英国医生哈维的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等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

(3)科学思想家: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的唯物论和无神论者),捍卫哥白尼的学说,提出宇宙无限理论。

宗教裁判所判定其为异端,处以火刑。

弗兰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国卓越的思想家),他提出归纳法,成为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

“知识就是力量”是其名言。

笛卡尔(1596-1650,法国理性主义的创始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造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主张怀疑一切,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原则以及观察、思考的科学研究方法。

五、文艺复兴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节宗教改革

一、概况

1、时间、地点:

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

2、实质:

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历史任务:

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

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

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

4、主要改革: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

二、背景

三、各国的宗教改革

1、德国:

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

(1)马丁·

路德(1483-1546)宗教改革:

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否定了教皇和神学的权威,基本思想主张:

(2)闵采尔宗教改革思想:

(3)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

2、瑞士的宗教改革:

(1)慈温利:

引发了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

(2)加尔文:

在前者和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理论,其核心为“预定论”,又称“先定论”,宣称资产阶级是上帝的“选民”。

3、英国的宗教改革:

四、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1534年成立的耶稣会作用。

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第四节欧洲各国专制制度·

尼德兰革命

一、专制制度概况

1、形成: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是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形态。

2、性质:

专制王权在本质上属于封建性质,它是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粉碎了地方割据势力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前期互相依靠扶持,后期关系恶化决裂。

4、评价:

5、共同特点:

二、各国专制制度

1、法国的专制制度——典型的君主专制

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法国最为典型。

特点:

(1)国王与国家成为一体,“朕即国家”。

(2)“君权神授论”,将王权神化,国王不对人民负责,只对上帝负责。

(3)对贵族实行怀柔政策,使之成为国王的驯服工具。

(4)国王亲任政府首脑,直接控制最高行政权。

(5)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完整的集权制国家体制,将全国所有权力控制在国王一人手中。

(6)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作为专制统治的有力支柱,并用警察密探维持统治。

(7)实行思想专制,力求“思想统一”,对不同信仰者实行镇压。

(8)实行重商主义,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并为封建专制提供财力支持。

(1)把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作为主要依靠力量,在政权中排斥旧贵族。

(2)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组成的议会也为王权服务。

(3)英国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使教会与罗马教廷决裂,成为“国教”。

(4)英王成为世俗和宗教的最高首脑。

(5)教会不仅作为专制制度的支柱,而且作为工具.

3、俄国的专制制度——半东方式的传统国家

(1)社会阶级基础是中小贵族和城市上层富裕阶层。

(2)“特辖领地制”,大大削弱了大贵族的经济、政治力量。

(3)沙皇的中央政权集立法和行政权力于一身。

(4)军队是专制制度的支柱。

(5)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野心。

俄国从16世纪伊凡四世时期起就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领土扩张活动。

17-18世纪俄国历史有两大内容:

(1)农奴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2)彼得一世的改革。

改革全面西化,发展工商业,创建新式军队,发展文化教育等等,性质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

彼得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并未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

4、西班牙的专制制度——历史的局限

(1)以贵族、教士和城市上层为阶级基础,与英法等国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相互支持利用大相径庭。

(2)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实行宗教专制,镇压新教派。

(3)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欠下巨额外债,使国家经济濒于破产。

(4)推行霸权政策,对外用兵,侵略扩张,为它的衰落埋下伏笔。

5、普鲁士和奥地利:

德意志的二元性

(1)三十年战争

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波及到大半个欧洲。

战争的原因:

◆国内原因:

①德国诸侯分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围绕争夺教会财产而展开斗争。

②皇帝为了扩大中央权力、削弱诸侯分裂势力进行的斗争。

◆国际原因:

①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诸侯。

②法、英、荷等国支持新教诸侯,企图使德国保持封建割据的分裂状况并觊觎德国的土地。

战争经过:

①捷克(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4),捷克联合新教的领袖巴拉丁选侯进攻皇帝和天主教联盟,结果捷克战败,丧失了独立。

②丹麦阶段(1625-1629),丹麦在法国支持下出兵支援新教同盟,战争国际化,结果皇帝一方又胜。

③瑞典阶段(1630-1635),瑞典在法国支持下联合新教诸侯进攻皇帝一方,瑞典先胜,但西班牙出兵支援皇帝,打败了瑞典军队。

④法国一瑞典阶段(1636-1648),法国出兵,战争扩大到整个欧洲。

皇帝及天主教联盟被迫求和。

1648年双方签署《威斯特伐里亚和约》。

战争的历史意义:

(2)普鲁士的兴起

普鲁士王国的兴起;

容克地主阶级;

工商业的发展;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腓特烈二世的“开明专制”。

(3)农奴制第二版(又叫“农奴制再版”),早在13世纪德国及东欧的农奴制就已开始瓦解了,农奴获得自由成为农民。

但16世纪在中、东欧农奴制又卷土重来,农民大批沦为农奴。

对于这种历史倒退的情况,史学界有种种解释,并正在深入研究。

出现“再版”的原因主要是:

①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对粮食需求大增,粮价暴涨,中、东欧的地主为利润驱使,要恢复农奴制生产粮食。

②贵族力量大,可以任意摆布农民,并镇压农民反抗,而城市市民力量很弱,无力阻止农奴制的恢复。

最后要指出的是,农奴制的恢复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德国近代经济的长期落后,也是东欧的俄国、波兰等国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4)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

多民族奥地利帝国的形成;

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国内矛盾与被压迫民族(波西米亚、匈牙利)的起义;

玛丽亚·

特丽萨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

(5)开明专制:

三、尼德兰革命

1、背景:

2、经过:

革命曲折发展,尼德兰革命以北胜南败而告终,实际上是一半胜利。

3、历史意义:

4、革命性质: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学生自学)

封建统治危机的征兆,农民起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代对外关系,文化与科技。

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政治概况,经济发展,日本的重新统一,封建统治的强化,侵朝战争。

第一章15、16世纪的东西方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天文地理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C.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D.欧洲社会出现的商业危机

2.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

 A.两国国主都有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

  B.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两国所处地理位置最为有利

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封建主、贵族聚敛财富的强烈要求

  B.亚洲、非洲、美洲黄金储量丰富

  C.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对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5.恩格斯说: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所说的“时代”是指:

()

A.新航路开辟的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6.对人文主义核心内容的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  D.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7.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B.意大利保留了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

  C.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聚集了众多的博学之才

  D.意大利的分裂状态使天主教会无法控制

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

  C.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9.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是大理石雕像(),后来,佛罗伦萨政府把此像放在市政厅前,作为市民政治理想的象征。

A.《大卫》B.《创世纪》C.《末日的审判》D.《花园中的圣母》

10.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博丹的代表作是(),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

A.《国家论》B.《乌托邦》C.《君主论》D.《十日谈》

11.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代表作《乌托邦》的作者是(),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A.埃拉斯谟B.博丹C.托马斯·

莫尔D.拉伯雷

12.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的广阔画面,同莎士比亚戏剧并列为世界文化瑰宝的是()

  A.《巨人传》  B.《堂吉诃德》  C.《愚人颂》  D.《乌托邦》

13.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非完美无缺,但在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意义则是不可否认的。

主要是指()

  A.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D.确立了人类新的宇宙观

14.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人文主义蔑视宗教神学作用的思想

  D.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思想

15.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时,提出宗教改革的中心问题是()。

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教皇的权威D.废除了主教制度

16.15世纪,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两位领袖是()。

A.加尔文路德B.加尔文闵采尔

C.闵采尔路德D.慈温利加尔文

17.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

  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

  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

  C.剥夺罗马教会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

  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

18.下列有关16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英国的宗教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  B.都是以罗马教廷为斗争目标的

  C.前后期性质有明显区别D.都旨在加强国王的权力

19.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主要是由于()

  A.德意志资本主义兴起发展迅速B.德意志与罗马教廷的矛盾尖锐

  C.罗马教廷最先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D.马丁·

路德是德意志人

20.1566年8月,西班牙爆发了群众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没收教会财产,把天主教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实际是西班牙革命的开端。

A.除暴运动B.破坏圣像运动C.胡格诺战争D.尼德兰革命

2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主要的矛盾激化

  C.天主教会占有大量地产且大肆搜刮钱财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22.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A.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加之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23.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其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加强

  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4.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利益

25.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A.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北部的统治  

  B.成立了荷兰共和国

  C.为荷兰在十七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道路

D.使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2、《君主论》3、胡格诺战争4、商业革命

5、尼德兰革命6、加尔文7、重商主义8、马丁·

路德

三、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历史意义。

2、简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3、简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条件及主要经过。

4、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取得的主要文化成就。

5、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后果。

四、论述题

有人说: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根据你的理解,解释这两个发现,并分析它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世界整体化启动的作用。

 

第二章讲义大纲与习题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经济原因:

2、阶级基础:

3.主要原因: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1、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开始的标志: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3、内战:

1642年--1648年。

了解两次内战有关内容。

4、共和国的建立和克伦威尔的统治:

1649--1658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1688

以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为前提。

查理二世→→英国政党开始形成:

辉格党(自由党),托利党(保守党)

詹姆士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

6、“光荣革命”(1688)——标志革命的完成

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限制王权,1689年通过《权力法案》。

以后,英国的政体沿着《权利法案》贯穿的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发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

(以法律为代表的国家权力代替专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改变了社会性质

◆提示:

近代社会到来的主要特征:

四、意义:

1、国内: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国际:

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五、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约翰·

米尔顿,詹姆斯·

哈林顿

第二节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概况

2、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为这次运动提供了锐利武器。

启蒙思想家多是从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3、内容

(1)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2)以人权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崇尚理性。

【分析】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

4、早期代表

霍布斯的观点是:

(1)社会契约;

(2)不反对君主专制;

(3)无神论但又主张借助宗教维持社会秩序。

代表作:

《利维坦》。

洛克的观点是:

(2)反对君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

两位思想家思想的相同点,都主张社会契约。

不同点:

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

洛克提倡君主立宪制。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1、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伏尔泰反对教权、专制,提倡人权、法制,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

(1)最突出的贡献:

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

(2)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

(3)明确地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

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

3、卢梭

(1)倡导社会契约论,继承和发展了英国霍布斯的观点。

(2)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将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

【分析】比较卢梭与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最大的不同点。

4、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1)18世纪中后期,狄德罗主编了一部《百科全书》,参加编撰的作者被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

(2)百科全书派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用科学成就对抗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启迪人们破除愚昧迷信,有利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

1、明末清初的中国

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术文化。

2、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幕府专制统治,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

3、莫卧尔帝国

帝国的建立,阿克巴与印度统一,莫卧尔帝国的兴衰,文化和社会生活。

4、奥斯曼帝国的盛衰

君士坦丁堡的攻占,向亚非的扩张,苏里曼一世的扩张,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科普里家族的统治,帝国的危机。

第四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一、荷、法、英的海外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成为殖民强国,几乎同时英国和法国也开始殖民活动,并且向荷兰挑战。

在争霸过程中,英国打败了荷兰、法国。

2、英国打败荷兰原因:

突出了工业资本主义对于商业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荷兰以商业立国,无雄厚的工业,缺乏称霸世界的雄厚物质基础。

而英国有雄厚发达的工业,使它有充分的力量进行长期的战争。

3、英国取代传统殖民国家及法国原因:

(1)封建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它们开拓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把殖民地变成财富的来源,用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来满足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糜烂的生活。

(2)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本国的再生产,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进行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并将殖民地变成廉价工业原料的产地和宗主国工业产品的市场。

这就造成各国殖民政策的不同和殖民地发展的差异,决定了争霸斗争的胜负。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1、16-18世纪中叶,西方取代东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主要原因比较:

三、海外殖民扩张的结果---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1、世界人种重新分布,黑白人种全球扩散。

白人因为移民、殖民而分散到各大洲,主要是美洲。

黑人主要从非洲以奴隶身份到了世界各地,也以美洲为主。

黑白人种的全球扩散后果:

第一,印第安人数量大减;

第二,混血人种急剧增加;

第三,导致种族主义思潮的产生。

2、全球动植物交流。

与世隔绝的美洲贡献给世界的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番薯、花生、可可、烟草等对于世界经济乃至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3、世界经济的变化。

分散的各个地区借助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