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82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1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旧路改造方案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1工程概况

银象立交桥二期工程位于银海大道与五象大道交叉口,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道路路线呈南北走向,南起德政路,里程桩号为K0+000,沿五象大道及多余支路相交,终点至龟背桥,终点里程为K0+862.976,路线全长约为0.863km,起终点与现状道路接顺。

道路路线全线设1处圆曲线,位于路线起点,曲线半径为1050m,圆曲线过后,路线向北延伸,为直线。

在银海大道与五象大道路口为市政道路下穿隧道与轨道交通2号线五象大道站同期合建工程,隧道与车站合建部分共分为三层,其中负一层为银象立交桥二期工程市政下穿隧道,地铁车站的顶板作为市政下穿隧道的底板。

其中市政道路下穿隧道总长660m,其中闭合段205m和U型槽段455m,净宽均为25.5m。

3.2道路平面布置

主线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辅道采用双向四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车道,具体布置如下:

52.2m=3米(人行道)+9.75m(辅道)+1.25m(防撞栏及检修带)+11.5m(主车道)+1.2m(中央分隔带)+11.5m(主车道)+1.25m(防撞栏及检修带)+9.75m(辅道)+3m(人行道)

图3.2-1主线隧道横断设计图

3.3工程重难点及简要分析对策

本工程道路施工的难点在于面积及分部点多,工期紧,工序及交叉施工作业多,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次重复交叉作业,需在过程中加大施工组织管理,要求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合理组织施工顺序。

本工程道路施工的重点在于碾压质量过程控制,其将直接影响后续施工质量,因此在碾压时,必须进行现场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认真领会质量要求,严格按设计工艺标准进行施工作业。

3.4工程施工条件

1、供水供电、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工程供水及供电

施工用水直接接入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接驳口。

道路沿线均已通电,工程用电可就近商接,并配备一台400KW/A的发电机应急。

(2)水泥、碎石及沥青混凝土等主要材料

周边地区有水泥厂,生产P.042.5水泥,质量满足要求,产量大,可供本工程使用。

工程用沥青也可在省内购进,路面上面层用沥青可考虑使用优质进口沥青。

(3)运输条件

工程地处五象大道与银海大道交叉口,周边道路状况良好,材料运输路径多,工程施工运输条件较好,可充分利用。

2、施工周边环境条件

本次道路工程范围内无文物古迹及需保护的树种,无河流,无建筑物等。

影响施工的管线已完部迁改或保护完毕。

3、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南宁市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道路结构施工正处夏季,期间主要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最高气温为7、8月平均28.2°

C,极端最高气温40.4°

C,平均日照1834.5h,平均日照率41.5%。

多年平均风速1.9m/s,主导风向夏季为南东,冬季为北西。

年均降雨量达1304.2mm,极端降雨量1640.5mm(196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抗震设防要求:

南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

U型槽和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按照6度设防。

4、工程地质资料

本工程位于银海大道和五象大道的交叉路口,沿银海大道南北向布置。

场地位于盆地南缘,根据南宁市地貌分区示意图,车站场地属南宁市地貌分区中II3亚区,为侵蚀剥蚀丘陵区垄状高丘地貌,覆盖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土层为主,其下为古近系半成岩碎屑岩类以及泥盆系碎屑岩,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以互层方式分布。

场地范围内,地面高程80.70~82.30m。

第四章总体施工部署

4.1工程目标

工期目标:

施工工期定于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

质量目标:

达到招标文件、国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满足业主对工程的质量等级“合格”的要求。

安全目标:

将按照GBT28001-2011标准对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文明生产目标进行管理,达到广西建筑安全及文明施工标准化的有关要求。

杜绝责任负伤、重伤、死亡及以上事故;

杜绝重大交通、火灾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消防安全目标:

防范重特大事故,减少和控制一般事故发生率,保护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死亡事故为零,重大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公共聚集场所人员伤亡为零。

环保目标:

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计划和方案、防范措施技术交底、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物达标处置都达到南宁市相关政府部门要求,杜绝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发生,遵守《南宁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遵守桂建安(2006)22号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管理细则》。

4.2项目组织机构

针对本次道路工程工程的规模、场地条件及工程特点,结合我工程局工程施工管理结构,为更好的组织管理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以南宁市轨道交通2号线六标项目经理部为指挥部统筹管理下,组建“银象立交二期工程分项目部”,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机构详见下图。

图4.2-1项目组织结构图

4.3人员岗位职责分工

1、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整体施工组织及工作安排;

2、生产副经理:

负责现场施工统筹安排及资源调配及施工安全控制工作;

3、项目总工:

负责施工过程技术标准及质量过程控制工作;

4、安全总监:

负责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及消防等方面的整体控制工作;

5、施工管理部:

具体负责现场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顺序及质量过程等控制工作;

6、技术管理部:

具体负责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的编写,协助合约部进行计量收方工作;

7、物资管理部:

具体负责施工所需物资等购置、进场验收等工作。

4.4施工部署

1、施工部署原则

本次道路施工根据质量目标及工程特点,为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必须解决好工期与质量的矛盾,以工程安全和质量为重点,严格把关,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合理安排工期,力求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务。

2、施工部署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由于受到电力、通信管线及大沙田站出入口影响,经过综合考虑,我标段主要施工K0+520段-K0+863段左右幅辅道及人行道旧路改造;

K0+00-K0+315段左右幅辅道及人行道旧路改造。

施工流水段划分:

根据辅道所在的立交的四个出入口位置,分为4个流水段施工。

施工总体方案为:

根据路面结构层划分,根据具体要求依次由下层向上层施工,其中路缘石、平石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完成安装。

结构层划分见下图。

(1)行车道旧路面加铺结构

(2)行车道混凝土基层加铺结构(用于改迁绿化、路缘石路基处理等)

 

(3)人行道路面结构

(4)路缘石、平石安装大样

4.5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我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前期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组织下,各部门及时主动与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安全质量检查监督站等单位取得联系。

同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图纸会审、测量复核、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编制等工作,开工前建立健全工程洽商通道、变更设计通知和原材料试验及检验工作,做好向监理工程师的材料报验、资料报审工作。

(1)图纸会审

在获得施工图纸及相关施工文件后,及时组织工程部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主要审核构筑物类别及其技术、经济、环境条件;

结构类型和结构形式;

平面位置、高程、结构尺寸;

使用材料及设备的品名、规格、质量标准;

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施工工法选择、施工程序和施工措施及工程质量等,从而达到了解设计意图,领会设计精神,掌握设计的技术标准,主要的技术条件和设计原则,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对设计图纸中的漏、缺、差、错等事通过工程洽商渠道及时与设计人取得联系,完善设计文件,使设计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按期完成工程任务。

(2)控制测量导线网的建立

接桩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线路的大致走向,在设计提供的控制桩基础上,按需要加密布桩,测量复核加密导线网的精度及复核设计提供的导线精度是否能满足设计文件及施工场地要求,避免出现重大测量事故。

根据复测的结果,对线路中心线进行布桩测量,查看在平面及纵断面上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合,并在监理工程师旁站的情况下对开工有影响的原地面进行测绘,做好原始资料备查。

(3)材料试验及检验

在熟悉和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根据材料进场情况,及时对原材料进行材料试验和检验。

所有材料的取样及送样工作都必须是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准使用于本工程中,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货等处理。

(4)机电设备、物资进场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工法、施工程序和进度,详细编制本项目需用的机械设备、物质材料的进场计划,以保证工程开工前所有的机械设备全部到场。

(5)进度计划编制

在熟读设计文件并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详细的工程地质情况、工程环境、进度情况和工程总工期的要求,编制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旬日施工进度作业计划,要求计划进度指标能最大满足施工生产的实际,同时编制计划时又必须满足工期提前预留不可预见而影响工期的时间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期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

建立安全、质量、工期保证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业主要求及本公司对该工程的目标责任,分别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制度,争取做到“技术先进、工期提前、质量领先、安全达标”,争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6)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搞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图纸会审工作完成并熟悉和消化设计文件、详细踏勘施工现场、详细介绍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的基础上,结合业主的要求和项目部的目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审批。

同时做好设计、施工“三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工作,详细向参加施工的人员介绍本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工程工期、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要求、施工重难点和安全防护、质量目标、责任矩阵、产品清单等,使员工心中有数,能预见性指导施工,避免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2、现场施工准备

进场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详细勘察,主动和当地职能部门取得联系,搞好电源接驳、临时设施场地的租借、道路使用等手续,为及早开工创造条件。

(1)与各单位部门的协调

项目部办理开工、夜间施工、渣土、散体物料运输及排放、租地等事宜,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2)场地平整规划

考察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进场后对临设位置分别进行场地平整规划。

所有的临时设施建设均充分考虑需现场环境,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和交通设施,做到临设布置既方便施工的现场管理,又不影响施工生产。

(3)布设水电管路、接通水电

施工用电,由我项目部向周边单位进行借电,并布置供电线路、连通各施工点。

同时我项目部在施工现场配备1台400KW的发电机组,如遇突然停电或用电高峰时,项目部自行发电。

施工用水,由我项目布置供水线路、连通至施工区内。

另在施工区设置排水边沟,将污水排入污水沉淀池。

(4)设置消防设施

在施工出入口和材料堆放场、加工现场设置值班室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个消防器材存放点,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防火安全。

(5)现场通讯

施工现场则主要通过对讲机并辅以手机进行协调、指挥和调度,对讲机8台,确保施工期通讯畅顺。

第五章施工工艺要求

5.1施工测量

1、接桩复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复测和引测。

并依据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设计结构图、复测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样。

2、控制桩及加密点设置

(1)设置各级控制桩(点)

1)Ⅰ级桩(点)为业主方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

2)Ⅱ级桩(点)是根据Ⅰ级桩测出的大区段界桩(点)和构筑物结构施工控制桩(点);

桩(点)是按不同的分项工程要求所布置的辅助性临时控制桩(点),如中心桩加密及路基边桩等。

(2)平面控制点加密

根据本段工程特点,采用附合导线做平面控制,沿路基方向在道路两侧设置Ⅱ级控制桩(点),间隔100m,点位要求在路两侧交错埋设。

内业计算使用计算机,采用工程符合导线近似平差程序,结果打印并保存。

其他技术指标见下表:

导线

等级

测角中误差(mm)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二级

8

15

≤1/14000

1

16L1/2

≤1/10000

(3)高程控制点加密

在施工区线路两侧每隔100m均匀布设施工水准点,采用四等符合水准方法。

采用工程附合水准近似平差程序,成果打印并保存。

技术指标见下表:

每千m高差全中误差

仪器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

四级

10

DS3

双面

往返一次

12L1/2

(4)施工测量实施方法

设置Ⅱ级桩(点)。

区段界桩(点)将作为这段内控制和区段间衔接的依据,桩(点)功能为里程、高程和导向,保持到工程全部完成之后。

构筑物结构施工控制桩(点)所设位置为结构两端外侧,作为结构及构筑物间自然段路基填筑的基桩(点),保持到工程全部完成。

Ⅱ级桩(点)全部做成固定式,设一组中心桩(曲线段内根据设计给的逐桩坐标表设置中心桩),每100m设一组临时水准点,每20m设一组边线桩的原则,布置在各自然区段内,其中路基施工边线桩设在每层设计宽度外30cm的位置,每层路基填筑完毕后依据Ⅱ级桩(点)及时恢复。

构筑物Ⅲ级桩(点)的设置则根据构筑物自身的特点,以Ⅱ级桩(点)为依据设计测量控制网。

区段内小型构筑物完成之后及路基上部填筑形成大部作业面联片之后,其各层的填筑从端区界桩(点)或中型构筑物的Ⅱ级桩(点)引出布置。

5.2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工艺流程

2、旧路面处理

2.1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道路中线及边线标高,复核图纸中的设计标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2.2将施工地段的原地标高复测一次,以确定该施工地段的混凝土板块破除深度。

2.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测量控制点,如发现测量控制点被破坏,及时会知测量人员补测,以保证测量精确度。

2.4查明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构筑物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沿纵向每20m挖一条深2m的横向探坑,宽度视人力开挖的需要而定,在地下管线分布变化较大的地段,探坑加密。

2.5针对本工程特点,按照设计要求铣刨并上铺筑衬找补找平层的方法,保证设计搭接补强质量要求。

为了保证铣刨拉毛后路面的平整度,适宜采用精准铣刨机。

1 严格按照安全施工交通管制要求设立相关标志牌,建立工作区,相关人员、设备必须在保护区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2 认真测量,科学确定铣刨范围及铣刨深度,原则上在满足设计要求标高路段不实施铣刨,对于属于设计需铣刨路段根据实测高程划定铣刨区间,确定各铣刨区间的平均铣刨深度;

3 根据计算的铣刨深度,先进行靠近中央分隔带部位的铣刨拉毛,要求铣刨作业前根据基准点准确调整铣刨机基准面、横坡、铣刨深度,找平仪始终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进行铣刨拉毛面的清扫工作。

采用清扫车或人工进行遗留铣刨料的清扫,防止影响后续铣刨拉毛工作;

5 检查各铣刨拉毛面,当发生相邻两铣刨面产生大于5mm错台时,要再进行铣刨拉毛处理;

6 彻底清扫铣刨拉毛面,用高压气将表面浮灰吹净,确保铣刨裸露面洁净、干燥。

5.3混凝土基层

基槽开挖→土基压实→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基层→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基层→养护

2、施工方法

(1)基槽开挖:

原有的绿化带、结构边缘土质路面按照测量、放样位置开挖至设计标高;

(2)土基压实:

采用人工或机械将土基压实,保证土基回弹模量≥30MPa。

(3)浇筑第一层C15混凝土,振捣密实,然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拉毛表面,养护7天。

(4)浇筑第二层C15混凝土,振捣密实,并按照路面设计坡度收面,在混凝土初凝前刻槽2mm深。

5.4透层、封层与粘层

1、透层

在基层顶面洒铺透层油,透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代号PC-2),其质量应该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透层油应该采用配有电脑控制和导热保温的洒布车浇洒,洒布量应该通过试验决定,洒后的表层应均匀,且喷洒量不应太多而在表面形成油膜。

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上设有下封层,基层顶面必须喷洒透层油,其粘度通过稀释剂的用量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为70号道路石油沥青,用量为1.2L/m2,透过半刚性基层深度不小于5mm为准。

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在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透层施工。

透层油宜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使用喷嘴宜根据透层的种类和粘度选择并保证均匀喷洒,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

2、封层

在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做完透层油之后,待透层油充分渗透,稀释剂发挥或者水分蒸发,表面干燥、洁净并刮除表面多余油膜部分后尽快铺筑封层,稀浆封层宜采用ES-3型,应选择坚硬、耐磨、洁净的集料,其各项性能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6.5.6的要求,下封层应该与基层表面有足够的粘结力,在路面面层施工前,应将过高集料清扫出路面。

如查封层由于车行作用被剥落造成基层外露时,应补洒乳化沥青,下雨或者大风情况或者气温低于10℃时,都不宜施工封层。

封层施工后不宜开放交通,限制车行速度不超过10km/h。

3、粘层

在各沥青混凝土之间均洒铺粘层油,粘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3),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沥青用量为0.5L/m2,并通过试洒确定。

喷洒的粘层油必须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不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也不得有堆积。

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的应刮除。

粘层油层在当天洒布,等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全后,紧跟着铺上面一层沥青混合料,确保粘层不被污染。

粘层油喷洒后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车。

5.5沥青混凝土面层

1、材料要求

(1)沥青

沥青砼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其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SBS改性沥青I-D型标准;

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中面层及下面层的沥青均采用A级道路沥青,标号为70号,各面层所选用沥青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和表4.6.2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以及1-4气候区的规定。

(2)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应该采用碎石,粗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沥青砼的粗集料必须采用大型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尽量减少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石质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

粗集料的应优先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碱性石料,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与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可掺入占矿粉总量1~2%的水泥、干燥磨细消石灰做填料。

用于AC-13C面层的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于立方体,具有良好的破碎集料。

粗集料在细破作业时不得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数值

试验方法

SMA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

%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

t/m3

≮2.6

≮2.5

T0304

吸水率

≯2.0

≯3.0

坚固性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18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

其中粒径小于9.5mm

≯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1

T0310

软石含量

≯3

≯5

T0320

石料磨光值PSV

≮42

T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

≮5

≮4

T0616/T0663

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含量

一个破碎面

≮100

≮90

T0346

2个或以上破碎面

≮80

AC-13C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质量应符合上表要求。

AC-20C、AC-25C的粗集料采用花岗岩,其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和表4.8.5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的规定。

(3)细集料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粗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符合下表的规定。

AC-13C沥青砼面层、AC-20C沥青砼及AC-25C沥青砼面层细集料不允许采用天然砂,建议采用机制砂。

机制砂的级配应该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S16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AC-13C上面层

其他面层

表现相对密度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