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27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里维拉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4页Word下载.docx

但弗里达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并在不久之后得以过上一种基本正常的生活。

痛苦和坚毅从此成为她生命和作品的绝对主题。

弗里达回到世上后不久,便遭遇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意外”——与壁画家迪戈·

里维拉的结合。

他当时42岁,体重136公斤,结过两次婚并经历过数不清的风流韵事,创作鸿篇巨制的大幅壁画;

她则年仅22岁,体态娇小并且身体虚弱,画几乎可以算

是微型的画架画。

弗里达的母亲对这段姻缘颇有微词,称其为“大象与鸽子的婚姻”。

婚后,里维拉一如既往的不忠行为和自己无法生育的残酷事实带给她双重的打击,弗里达成为公开的双性恋者并拥有许多知名的情人。

两人就这样彼此深爱并狠狠伤害对方,直到1954年7月13日弗里达在科伊奥坎的蓝屋(这也正是她出生的地方)与世长辞。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弗里达被挂在器械上,脚上悬着二十公斤的重量,她被锁在铁质、皮质、石膏质的紧身胸衣里(从1944年到去世她使用了二十八件紧身胸衣)。

为止痛她一天喝一瓶白兰地。

她至少做了三十二次外科手术。

仅仅从1950年3月至11月她就接受了六次脊柱手术;

在刚缝好线的部位给她缝上了石膏,当开始发出难闻的气味时,她发现自己的伤口正在腐烂。

从1944年起她遭受极其钻心的疼痛,迫使她依赖上吗啡。

她的右脚长了坏疽,1953年8月从膝盖以下被截肢。

可就是这个弗里达,为我们留下了将近两百幅不同寻常的画作(其中大部分为自画像)。

这些作品“坚硬如钢铁,脆弱如蝶翼,欢欣如醇酒,悲伤如人生中的苦难。

毕加索说,你我都画不出像她这么好的自画像。

说这话时他正看着弗里达自画像的眼睛。

这让弗里达的丈夫、墨西哥立体派画家迭戈热泪盈眶。

时年1939,格尔尼卡完成后的第二年,毕加索五十八岁,名震天下,一画万金。

这一年,弗里达仍旧画弗里达,两个弗里达,心脏裸呈可见。

蓝衣弗里达的心脏完好,手持迭戈画像;

白衣弗里达心脏破碎,手中剪刀剪断血管,血在白裙上怒放。

这一年,她征服了巴黎,挎着毕加索,出席杜尚的聚会。

回到墨西哥城时,她和迭戈离婚了。

1940年,他们复了婚。

于是,她画被藤蔓围绕的弗里达,扎根大地的弗里达,盛装的弗里达,背景是温柔的绿叶,和长着蜻蜓与蝴蝶翅膀的花朵。

其中一幅,迭戈的脸出现在她额头正中,那幅画叫withDiegoonmymind.

弗里达的一生都在画弗里达。

流泪的弗里达,流血的弗里达,以残裂的大理石柱为脊椎的弗里达--少女时那场车祸还弄碎了她的骨盆,于是她画流产的弗里达,血污的床单,破损的花,婴儿升上天空。

她画男装的弗里达,弄粗自己的眉毛,加重唇上的胡须;

她画长发的弗里达,色彩浓丽,发簪鲜花。

她画自己的婚礼,在高大的迭戈身边,像个小姑娘一样歪着头。

她画被大地母亲和宇宙洪荒拥抱的弗里达,自己怀中的巨婴长着迭戈的脸。

她画化身为鹿的弗里达,身上插满箭簇。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卧床不起,于是她画与骷髅一起漂浮的,荆棘纠结的床,画床上面色平静的弗里达。

她的一生都在流血,小儿麻痹,车祸,手术,流产,暴风雨之爱,背叛。

于是画中的弗里达也一直流血。

迭戈说她的画冷硬如钢铁,精巧如蝶翼,酸苦如生活。

她是那些替全世界喊痛的人里面一个。

是的,血淋淋的,痛给你看。

渴时就喝水,困时就睡觉,痛苦时就画画。

毕加索无法画出这样的自画像。

你必须对自己非常诚实,这对男人来说太难了。

只有一个人的自画像同样不加掩饰。

他的名字叫文森特凡高,住了一年疯人院,然后向自己开了一枪。

弗里达曲折的人生经历本身即是一封扣人心弦的推荐信。

也难怪这位一字眉,有一撇小胡子的女画家虽然在中国尚未广为人知,却早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偶像:

JeanPaulGaultier称她为“我的艺术女神”,流行天后Madonna更是对她推崇备至,不惜重金买下《诞生》一画,并将其作为自己评判他人的“试金石”。

国人在分析艺术家的作品时,每每强调要“知人论世”也不乏生搬硬套,硬生生地把艺术作品理解为影射历史,或是表现作者生活经历的可笑例子。

现在看来,这倒是一条全球通用的公理了。

从米开朗琪罗到凡高,从但丁到兰波,似乎一个艺术家就必须经历各种磨难,并将这种磨难隐晦地表达在这些作品的背后。

真理与烈士被划上了等号。

而这样的一种成见,在女性艺术家身上似乎表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喜欢视她们为平静受难的女性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丁托列托的女儿玛丽埃塔·

罗巴斯蒂的名字流传至今,却并非因为她不朽的作品,而是因为她悲剧性的死亡。

19世纪的艺术家将这位天才改写成了“一个患结核病的人,在临终之前,她还激励她的父亲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雕塑家卡蜜尔·

克洛岱尔作为罗丹的情人和家庭冷漠的牺牲品而广为人知。

同样的,当人们谈起摇滚歌手特里·

安莫斯时,更为津津乐道的是她早年被朋友强奸的不幸经历,而非其晦涩难懂的另类歌曲。

或许正是由于个人经历太过丰富多彩的缘故,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弗里达的作品看作一篇篇对苦难生活的注解:

作于1926年的《自画像》是赠送给初恋男友阿列詹德罗的礼物,公主般纤细优雅的弗里达摆出令人伤心的波提切利式手型,希望挽回已逝的爱情;

《稍稍掐了几下》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一个男人乱刀砍死了自己的妻子,当被法官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却满不在乎地答道:

“只是些小伤口罢了。

”但这幅作品画于里维拉与弗里达的妹妹克里斯蒂娜发生暧昧关系后不久,所以实际上是她内心痛苦的真情流露。

而那幅著名的《断裂的脊柱》显然是弗里达一生的最好写照,她将自己描绘为融圣塞巴斯蒂安与悲叹圣母为一体、着铁质胸衣的圣徒形象,原本是脊柱的地方却为一根裂成三截的爱奥尼亚式圆柱所填满,生活就这样被飞来横祸击得粉碎。

甚至弗里达的静物画都被认为折射着她的人生。

我们被告知,《剖开的水果》一画表现的是她具有侵略性的性欲,以及生育能力对她的困扰,就像在她自画像中出现的猴子一样,即使她只是把它们视作宠物(显然,她经常画的宠物狗则没有这种内涵)。

了解艺术家的生平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作品,但生平经历却绝非作品背后的全部;

关于艺术家的传记作品好比一个个敬献在其墓碑上的花圈,他们引领我们走向伟大的艺术家,却不能够真正重现已逝艺术家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应该到艺术家的作品本身中去寻找。

是什么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听到莫扎特乐曲时全神贯

注,是什么让金发碧眼的欧洲绅士与衣衫褴褛的非洲老妇一同为《罗密欧与茱丽叶》落下眼泪?

正如一切伟大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禀赋一样,弗里达的作品应当不仅仅是自传,而是有着更为宏大的主题。

就连英国《卫报》评论家艾德里安·

西勒也曾写,“卡罗的地位似乎来源于外界对她疯狂的个人崇拜,这使得欣赏她的艺术作品变成了复杂的事。

过去的四十年间,卡罗从无名的墨西哥画家变成极受推崇的圣人。

她的人生故事——那让她在17岁全身几近粉碎的严重车祸、那段与墨西哥壁画大师迭戈·

里维拉动荡的婚姻以及与各种男女间发生的泛滥情史——这一切为小说、故事片和纪录片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浓眉、辫子、夸张的珠宝配饰以及传统的墨西哥服饰,卡罗的这些标志性形象早已被印刻在糖果、男士领带以及龙舌兰酒上。

而这种“弗里达狂热”实际上冲击着卡罗在艺术圈中的声誉。

在201X年时,一位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评论家就把卡罗的高声望归因于她是一个带有残疾的双性恋墨西哥妇女。

而一所美国大学的现代教育研究项目也表明像卡罗这样的特型艺术家正是最被社会所热衷和关注的,而其他背景过于普通的艺术家则会缺乏吸引力。

何其矛盾,一方面,艺术家的苦难对于人类大众来说是最大的财富,但总有一天当种种命运似的苦难和自残式的献身,掩盖过其艺术所传达出的对生命本质的思索和描绘时,苦难被脸谱化,艺术也就淹没在看似动人的追悼中了。

看到这里,或许弗里达会以她众所周知的玩世不恭态度对我抱以讥诮的微笑了吧。

毕竟我人微言轻,所以不妨在最后引经据典来结束这篇文章。

以下是苏珊·

桑塔格关于西蒙娜·

薇伊的部分论述。

这段论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也同样适用于弗里达·

卡洛:

我们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文明社会的文化英雄是反自由主义和反资产阶级的;

他们是一群曝光率高、令人着迷而又具有反文明倾向的作家,常常给人一种文化暴力的印象——不仅表现为他们具有个人权威色彩的声音、知识分子的激情,而且表现在他们极度个人化和极度知识分子化的偏执情绪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自觉地追求健康的时代,但更是一个认可病态的时代。

我们所敬畏的真理是那些与痛苦经验紧密相关的事实。

我们衡量真理的标准则根据其受难的程度——而不是以作家文本是否符合真理为判断依据。

撇开一些表面的现象,认识到我们为什么会去阅读和赞美像西蒙娜·

薇伊这样的作家是必要的。

西蒙娜·

薇伊由于其身后出版的作品集和随笔短章而赢得了上千万读者的拥趸,但我相信,其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地分享她的思想。

也没有必要去分担西蒙娜·

薇伊因信仰天主教所承受的痛苦、她未实现的爱,或是去接受她关于上帝缺席的诺斯替派神学,赞成她弃绝肉身的宗教理想,认同她对罗马文明和犹太人极端不公正的憎恨。

类似的状况在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身上同样存在,他们大多数的追随者并

篇二:

美术鉴赏名人

彼埃·

蒙德里安-简介

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年)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逝于纽约。

他出身于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父亲是位小学教员,要求儿子也从事教育.。

但最终,,他的儿子还是拒绝了这一职业,并在两个公共学校获得了图画教学证书之后,进了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勤奋刻苦,颇受教师赏识的学生。

然后,他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画的很多,卖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馆临画卖和绘制科技挂图过活。

?

他主要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并经常重复一个题材。

例如,他以同一角度多次重画杜旺德里兹农庄,他的颜色尽管以灰和暗绿为主,却往往柔和秀美。

他的画风爽直,笔法也非常肯定。

1903年,他在荷兰布拉拜特信奉天主教的农民地区住了很长时间,这似乎给他的绘画展开了新的前景。

宗教问题使他着迷,他读着?

神智学协会?

出版的书籍,并在几年之后,成为它的会员。

他爱画孤

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内景。

1908年夏,他到瓦尔申岛东布尔的首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画风,颜色有了光泽,淡紫色渐渐消失,从而使浅兰色、白色、玫色、金黄色得以自由驰骋(一系列的《沙丘》,《西卡拜尔之塔》,1908~1911年)。

一些朋友劝他前往巴黎,荷兰画家吉克尔把自己在蒙巴纳斯的画室借给了他。

于是,蒙德里安于1911年底来到巴黎.,他马上受到立体派的影响,画出作为本世纪绘画中对确定主题进行不断抽象化的唯一组画----著名的《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十五天,他回到荷兰,看望生病的父亲。

在阿姆斯特丹,他得知了开战的坏消息。

停战之后,他才急迫地回到巴黎。

在这四年半中,他住过东布尔、斯赫维宁根、阿姆斯特丹、拉兰的小村镇。

他继续探索抽象画,并在1915年画出一种横、直线的节奏,预示着即将出现的新造型主义和纯造型派。

这时,他认识了瑟奥〃凡〃杜斯堡,两人一起创立了斯蒂尔杂志,并于1917年10月出了创刊号。

蒙德里安在该时期中写作要多于绘画,他在《斯蒂尔》上发表了一些长篇理论文章,其中有几篇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其中一篇《自然现实与抽象现实》堪称抽象艺术的基石。

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

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荷兰阿姆尔弗特1872年3月7日逝世日期:

职业:

主要成就:

1944年2月1日画家对後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

本元素

康定斯基人物简介

履历

1866年12月4日生于莫斯科,1944年12月13日卒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讷伊。

早年在莫斯科学法律和政治经济学,1896年移居慕尼黑开始拜师学习绘画,作品参加过1906~190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

1909年发起建立新美术家协会并任该会主席,2年后又组织《青骑士》编辑部,而导致新美术家协会的分裂。

1917年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任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

但因其艺术主张与苏维埃政策相抵触,1921年以接受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邀请为理由离开苏联。

1933年定居法国讷伊。

代表作

作品多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诸如《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

代表作组画《秋》、《冬》均用抽

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述季节的情绪和精神。

1921年以后因受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创作又由自由的、想象的抽象,转向几何的抽象,代表作如《白色的线》等。

风格

在以后的年代,他曾试图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结合起来,在几何形的结构与造型中,配以光和色,既充满幻想、幽默,也具有神秘色彩。

著有《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主义》、《论具体艺术》等,阐述抽象艺术的理论。

百科名片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Kandinsky,全名:

WassilyWasilyevichKandinsky,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

中文名: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WasilyevichKandinsky法国莫斯科1866年12月4日逝世日期:

代表作品:

1944年12月13日画家,艺术理论家《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

波洛克人物简介

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

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几乎与他使用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

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的创作形式。

个人履历

波洛克生于怀俄明州,曾就学于洛杉矶的美术学校。

17岁时他来到纽约,在艺术学生联盟随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HartBenton)学画。

三十年代,他受到墨西哥壁画艺术的影响,一面断断续续的与酒精中毒症奋战,一面从事创作。

他的作品奔放自由,利用泼洒技巧及滴流法,创作出一幅幅震撼力十足的大型作品。

四十四岁时,死于酒后驾车的事故中。

评论家史密斯说:

迪古〃里维拉那种为‘属于大众’的公共艺术献身的热情,可能有助于波洛克形成偏爱巨幅的感情。

(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陈麦译:

《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6页。

)他崇拜塞尚和毕加索,对康定斯基那种富于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和米罗那种充满神秘梦幻的作品也情有独钟。

在他看来,现代艺术家不应当再象传统艺术家那样追求再现,而应该关注内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

他说:

现代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机器时代,我们有机器手段来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如相机、照片。

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换句话说—是表现活力、运动以及其他的内在力量。

……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着眼点是时间和空间,他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

(埃伦〃H〃约翰逊编,姚宏翔等译:

《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8页。

)然而,对波洛克艺术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来自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所带来的思想。

给我印象最深的,?

波洛克曾经回忆说,?

是他们关于艺术源自无意识的观念。

这种观念对我的影响胜过这些特殊画家的创作。

篇三:

里维拉绘画社会使命感的形成原因

作者:

张士伟

来源:

《现代装饰·

理论》201X年第05期

众所周知,在墨西哥壁画三杰之首里维拉的壁画作品中,极多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其本身的革命特点及崇尚自由的艺术家的气概,还有关心民众疾苦的艺术家的社会使命感。

迭戈里维拉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对他的绘画进行专题研究,对他的成长,成功及风格形成这一动态过程的进行整理归纳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感知这位大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他艰辛的创作历程。

而对里维拉绘画中社会使命感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我认为对现在乃至以后从事艺术事业人们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意义。

进入里维拉绘画作品的世界里,了解其创作作品的过程,研究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能促使我们自身的艺术视野更加的开阔,有益于我们艺术从事者专业知识的拓展,使我们自身的艺术思路更加活跃,也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快乐、翔实。

本文从大师里维拉所处年代对其绘画产生影响的墨西哥遗留历史问题,墨西哥的本土文化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入手,解析里维拉绘画社会使命感的形成原因。

1.墨西哥的历史问题

墨西哥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与其本土历史文化经历有着一定的渊源,也就是说,这种变革与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领域的历史变革都有着一定的关联。

墨西哥艺术的崛起和发展,墨西哥壁画大师里维拉的诞生并非偶然,也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与西方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化开始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发生的,首先是在英国,纺织技术的革新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种技术革新需要庞大的原料供应地、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还有广阔的工业品销售市场,于是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拉丁美洲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及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必然会遭到宗主国的压迫和剥削。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革命的影响在欧美国家日益扩展,工人农民运动风潮迭起,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被进一步的激发。

正是这种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庞大的殖民统治以及对殖民地人民无情的剥削和压迫,激发了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浪潮。

这些运动获得了很多包括里维拉在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艺术家的同情与支持,他们将艺术视为革命斗争的武器,投身于公共建筑的大型壁画创作中,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立墨西哥土著人的文化和历史的地位。

他们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写实主义风格,把艺术当做教育群众的工具,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和体恤,对压迫本国劳动人民、掠夺本国物产资源的外权主义表示了无声的抗议,将艺术的力量转变成为了现实的革命力量。

2.墨西哥的本土文化

每个地方的历史决定并影响着现实主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为真实的创造性的掌握人的生活内容而服务,每个艺术大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艺术家所在地的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熏陶和影响。

墨西哥的本土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及印卡文化始终对其本土人民有着深重的影响。

玛雅人是创造美洲文明的先驱者,在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

他们在农业、城市建筑艺术、天文历法和数学运算以及文字的发明还有宗教文化都创造了人类的先河。

阿兹特克文明是继玛雅文化以后,在墨西哥出现的另一支有着高度古代文明的美洲土著文化部落,深受玛雅文明的影响又有这极大的创新,被称为“新世界的土耳其人”。

他们的建筑整洁、美丽、雄伟而又壮观。

他们还把一年分为365天,每逢闰年加一天。

他们也有着活跃的市场并建立了诸多神庙,传承着墨西哥的本土文化。

银卡人开拓了当时南北长达3000英里,东西由太平洋沿岸到亚马逊丛林。

包括1000万人口的美洲大帝国。

有着“新世界的罗马人”称号。

由于疆域辽阔,印卡文明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道路建设和城市的美观,据传在那时就有了室外的大型壁画来宣扬城市文化。

他们掌握了彩陶、建筑、石刻和黄金的加工技术,陶器上有了精美的绘画和雕纹。

在墨西哥的本土文化中,各个文明很好的进行了传承,有着华夏文明一样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在各个时期的艺术家,都潜移默化的接受着墨西哥本土文化的影响,包括里维拉在内的墨西哥壁画三杰,在墨西哥壁画运动中都有着重新确定墨西哥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坚定信念,这也为的墨西哥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独特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在墨西哥本土遭受列强侵略和剥削的同时,本土文化也遭受着外来文化的侵袭,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诸多的冲突。

在墨西哥壁画运动过程中,里维拉不仅仅经受着本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还经受着诸多外来文化的洗礼。

为了完成自己肯定墨西哥本土艺术价值的想法和信念,里维拉曾周游过欧美许多国家,他不仅仅和毕加索成为了好朋友,并成为了后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

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他自己的绘画技艺和技法以及绘画语汇较之早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技法更加纯熟,语汇更加丰富。

这些都为迭戈里维拉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古往今来艺术家都层出不穷,作为世界上天生最为敏感的群体,艺术家能更加敏锐的发现我们所处社会的最核心的思想,艺术家可以站在民族道德文化的制高点来审视底层人民的疾苦,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来代表民众表达自己的呼声。

艺术家社会使命感的丧失是一个国家的损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通过对里维拉传奇一生的解读,我盼望着年轻艺术从事者能够重拾社会使命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人民大众的疾苦奋力高呼。

使我们的国家制度更加民主,使我们的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篇四:

西方美术鉴赏

卡洛

——我不画梦,我画我的感受

1907年弗里达出生在墨西哥城,她的叫做“蓝屋”的家中,47年后她又死在同一幢房子里。

她是一个墨西哥与欧洲的混血儿,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弗里达天生丽质,面容姣好加上那几乎连成一线的浓眉总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傲感觉。

弗里达的德国父亲吉尔穆·

卡洛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他对所要拍摄的对象非常严谨和客观,总是尽可能的充分展示所摄的有关信息。

同时他的语言通常也是直截了当,几乎没有表情的,这其中的某些性质也能在弗里达身上看到影子。

仿佛是上天嫉妒她的美丽亦或者是对她的考验,弗里达一生都是在与病魔做斗争。

6岁时,弗里达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使她的右腿明显瘦弱,终身如此。

1922年弗里达在学校里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一个在未来生活与她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男人——已经名气很大的画家迪戈·

里维拉。

当时她已经神魂颠倒地迷恋上了迪戈。

有一次几个女生在冰淇淋店里说起各自的生活目标时,据说弗里达的话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我的目标是为迪戈生一个孩子。

有一天我会把我的想法告诉他的”。

1925年9月17日,18岁的弗里达.卡拉遭遇到一起严重的车祸,这造成了她脊柱、锁骨、肋骨断裂,骨盆破碎,右腿11处骨折。

此外,她的右脚脱臼,粉碎性骨折,肩膀也脱臼。

此后一个月,弗里达不得不平卧,被固定在一个塑料的盒式装置中。

虽然弗里达凭借着她的意志活了下来,却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