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21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英国从孩子两岁开始进行餐桌上的礼仪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也从孩子两岁开始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和待人接物的礼仪。

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对进行文明礼貌的养成在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期是个性及品行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也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黄金时期。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称世,但是在近一段时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民对文明礼貌认识淡化,家长们想尽办法从幼儿期起就强行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能力,却忽视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

同时社会生活上存在的乘车不排队、上车抢座位,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餐桌上杯盘狼藉,公园里乱踏草地、乱摘花卉,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也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夏令营中的较量》报导已表明我国孩子在毅力、文明习惯等方面己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进行适时的养成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培养现代文明公民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文明礼貌行为的重点培养,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关键期实施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了关键期或是等孩子形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因此,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与养成

1.1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内容

1.1.1什么是文明礼貌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文明一般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其主要含义一是指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相对立的文明时代;

二是指教化、开化的结果;

三是指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风尚。

我们通常说的“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礼貌”来源于礼仪,我国最早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上说:

“礼,履也。

”古代“礼”就是教人如何走路,即规范人的行为的学问。

礼仪包含的内容大致包括:

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四个方面。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礼貌。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包括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

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其实质是一种内心活动的表现。

简言之,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遵守。

1.1.2怎样才是养成

养成就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标准化的过程。

(1)养成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内容的广泛、细致,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可能一次训练达到目的,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学前期、学龄期,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

(2)养成具备的“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

“教育者”由主要施教的教师延伸到幼儿园全体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人构成。

“训练活动”以幼儿园为教育的主阵地,家庭、社会为两翼,形成合力为零的局面。

训练手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以游戏活动为主,多样化、现代化、生活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综合采用。

(3)养成是一个由“外化-内化-外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通过训练活动传递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言行。

人的早期极具可塑性,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关键期。

幼儿的情绪、动机、社会交往需要开始发展,行为呈现出程序化的特点,一种行为一旦获得,便以之为模式。

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纠正就相对困难。

所以,此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

1.1.3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内容

因为文明礼貌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3-6岁的幼儿进行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必须清楚这一年龄阶段幼儿该学习、掌握哪些文明礼貌的内容。

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幼儿通过训练可以掌握的、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与其生活紧密联系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1.文明礼貌用语

让孩子从小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既能显示孩子的教养、可爱,培养他将来为人的风度,又能让孩子体会对人的尊重。

古语云:

赠人一语,重如珠玉,伤人一语,重于剑戟。

对三至六岁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学会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呢?

归为以下几类:

(1)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会使用尊称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称呼“伯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说话时要称“您”,不要叫“老头”、“老婆”,更不能叫名字或叫他人的外号。

(2)相见道好,会用常用问候语,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

(3)请人帮助会使用常用敬语,如:

请您帮我、麻烦你。

(4)得到帮助道谢会使用道谢语。

(5)失礼致歉会使用道歉语。

要让孩子形成一种主动、文质彬彬、落落大方和别人打招呼的习惯,使文明礼貌语言的内化得以根深蒂固。

2.行为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从孩子能自己活动开始,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适时地为孩子定下规矩,同时严格要求孩子按这些规矩待人接物、做事,使孩子从小就形成规范的行为。

主要有园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看:

(1)园内生活

幼儿园内生活主要有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三项内容。

游戏活动:

游戏时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能逐步学会谦让玩具给朋友;

能按顺序排队有序地游戏,不推不挤;

玩具、图书等使用完后一定要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学习时能安静倾听老师或者同伴讲话,不插嘴;

想发言先举手;

学具使用完后能整理好放回原处;

和小朋友交流时声音适度,行为文明。

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例如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要乱翻菜,挑菜,不要别人都没动筷子,自己先动筷子,在咀嚼食物时应闭着嘴巴,不发出大的咀嚼声;

吃饭时尽量不说话;

饭菜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乱扔;

吃饭或与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捂住自己的口鼻,不对着人打喷嚏、咳嗽;

午睡时保持安静,不发出影响其他幼儿睡觉的声响;

拿放茶杯开关柜动作要轻;

走路时动作要轻,不在教室里乱跑;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带回家等等。

(2)社会生活

尊老爱幼:

尊老,就是尊敬老人和长者。

要做到,听长辈和老人的话;

在长辈和老人面前不撒娇、不任性;

对老人态度和气,举止文明,说话有礼貌;

当老人遇到困难时愿意帮助;

对老人的唠叨和动作迟缓等不嫌弃;

有了好吃的先让祖辈、父辈吃,不吃独食;

在公共场所,能主动提出给老人让路、让座等。

爱幼就是爱护比自己小的孩子。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一棵“独苗”,时时处处受到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容易酿成“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心态。

要让孩子从小就能与别的孩子相处谦让,做到不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富”欺“贫”;

看到小朋友有困难能主动去帮助;

遵守公共秩序:

在老师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能遵守幼儿园的秩序;

上课时不打闹,不随便说话,知道举手发言;

游戏或户外活动时不到处乱跑、不推推操操;

在车站、飞机场、电影院、医院里能做到说话轻、走路轻,不到处乱跑,不高声喧哗;

能做到排队等待,不插队、不拥挤;

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爱护幼儿园的图书,不折角,不撕页,轻拿轻放;

好玩的玩具不独占、不带回家;

爱护所有公共场所的设施:

如公用饮水机、公厕里的烘干机等;

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

节约水电,爱惜粮食;

不乱扔果皮、纸屑,能把废物分类放到指定的地方;

不随地大小便,不往地上吐痰、吐唾沫;

不践踏草地,不攀枝摘花,爱护花草树木;

不把娱乐场所的玩具带走;

在商场里,不把商品乱拿乱放。

综上所述,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就是指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幼儿形成具有现代社会文明行为习惯素质的人。

使幼儿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关怀人一生的教育。

1.2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意义

1.2.1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是养成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开端。

这个阶段正确有效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将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之,养成教育的失误,将带给人终生的文明习惯的缺失。

虽然有的习惯能改变,可是改造永远难于塑造。

1.2.2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

贝多芬曾经告诫后人:

“把德行教给你的孩子。

……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不是金钱。

”一个没有文明礼貌修养、行为失控的孩子除了给家庭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外,还会给祖辈、父辈们带来心理上的烦恼。

这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

而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社会才会安定,家庭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礼貌的基础。

1.2.3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要求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启蒙、奠基之期,是教育“金字塔”的基石,这一时期如果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

“人格教育端赖于六岁前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顺着他继续增多地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发展的需要。

这对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意义深远。

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文明礼貌素质。

2.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的偏失与原因分析

2.1.幼儿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2.1.1缺失文明礼貌行为用语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是儿童养成教育最基本的一项内容。

但在今天的幼儿园,幼儿的表现不如人意。

幼儿园中孩子间这种不礼貌的用语,往往成为孩子冲突、打斗的导火线。

在游戏中,孩子想用别人的玩具,跑过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就跑,而不知道说:

请把你的玩具借我一下行吗?

结果常常导致你抢我夺,闹得需要老师出面调解。

孩子在家人面前几乎不使用尊称,有的孩子甚至还直呼大人的名字,更有甚者叫别人的外号,并以此为乐;

得到家人或者朋友、老师的帮助不会主动说“谢谢”;

打扰了别人或者是妨碍了别人不会主动说“对不起”,似乎是理所当然。

和家人、老师道别时总是要大人提醒,才会象征性的说“再见”,很多时后眼睛都没有看着与之再见的人。

2.1.2行为没有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是我国的一句至理名言,而今却被我们逐渐淡忘。

在幼儿园,老师要求排队,插队的、挤来挤去的不乏其人,尽管老师反复说:

“先来的站前面,站后面没关系的。

”但孩子们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上课回答问题,老师一再强调要举手发言,这样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可是依旧有一部分孩子插话,大声讲出他知道的答案。

在家里老人更是他们发泄的对象。

无论进哪儿的门,都是长驱直入,不会使用敲门这一动作,有的孩子你告诉他:

“敲门后我才让你进来。

”他要么就是走开,要么就会在门口耍赖:

“不啊,我就是要进来!

”但是绝对不会敲敲门。

在别人家做客时,有很多孩子随意乱翻别人家的抽屉,尤其是看到好玩具,不经允许就私自去拿。

就餐时,不等大人上桌,就先吃起来,有的孩子把自己爱吃的菜搬到自己面前,甚至用勺子或者是筷子在菜碗里翻来挑去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在幼儿园有的孩子竟然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夹到别人碗里。

在公共场所,孩子的行为更是没有规矩,高声喊叫只顾自己高兴,乱追乱跑等等行为随处可见。

2.1.3缺乏礼让精神,以自我中心

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分享在他们的“字典”里被抠掉了。

在家里什么好吃的肯定都要先给自己,假如大人假装要吃,孩子的反应肯定是尖叫,“不行,那是我的。

”来客人了,妈妈要求他把自己好玩的好吃的和同伴一起分享,很多孩子都会死死地揣着属于自己的东西,边躲边说:

“不,这是我的!

”常常引来大人的尴尬。

在幼儿园,如果水果是被切成块让孩子自己去拿(尤其是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你立即就会发现,孩子会挑走大的,他们的眼睛可尖着呢,自己绝对是不会象孔融一样让梨的。

自由活动选择玩具时,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在老师眼里的场景经常会是:

玩具被两个孩子拿扯着,孩子用指甲去抓对方,企图胁迫对方放手,嘴里边哭边说:

“我先拿的!

给我!

”。

各不相让,需要老师做很多调解。

2.2.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偏失的原因分析

2.2.1观念的失误

我国的教育都在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转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幼儿教育也难逃劫数,因此家长们的意识里缺少“成人”(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的观念。

他们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让他们今天去参加这样的班,明天去参加那样的班,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

至于孩子做人方面,几乎没有考虑过,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当成是不懂事,而且认为长大了自然会学好,“树大自然直”的观念根深蒂固并且有着广阔的市场。

更有祖辈们把孩子的一些没有规矩当成是活泼可爱,一味地宠溺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

这种隔代亲,加速了幼儿不文明习惯的养成。

2.2.2重言教轻身教的方式

成人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成人的影子。

俗语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说的阶段,还必须付诸实践。

对此,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想一想、说一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就说过:

“欲知之真不真,意之诚不诚,只看做不做。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大难题,对于道德教育的初级形式一一文明礼貌养成教育—而言,也是如此。

难的不在理论,而在实践。

难就难在许多教育者只说不做,或者只是自己说而要别人(学生)做。

这样就造成了言行不一,教育效果低下。

2.2.3社会环境中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孩子置身于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中,好奇、好动、好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周围的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那样新鲜、有趣,充满了诱惑力,尤其是想当大人的愿望,更让他们特别留意身边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而我国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城市青年、城市流动打工者等等一些人员,他们的举止言行有失规范,直接影响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形成。

尤其在公共场所,如公交车站、码头、商场、电影院、餐厅、饭馆、等等地方,粗俗的语言,不雅的动作,恶劣的行径经常映入孩子们的眼帘,成人的一些下意识行为,都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乱扔垃圾、废弃物等不文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公园里草地上,电影院的座位下,经常是一片狼籍,这些环境又如何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3.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探讨

3.1树立正确观念

3.1.1幼儿园重视文明礼貌的培养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个幼教法规文件,非常明确的给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

幼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同时,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班级小报等及时向家长宣传这些正确理念。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清楚:

知识点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学习做人、学习尊重人、学习与人相处才是真正重要的,也是他们将来终生受益的东西。

真正爱孩子,就应该懂得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3.1.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园协作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

要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已逐渐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曾多次提到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还明确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

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3.2养成教育开展的途径

3.2.1幼儿园生活中的各环节

3-6岁的孩子很多时后都是在幼儿园度过,幼儿园一日生活每个环节里都有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孩子、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往,每一个环节都能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师必须创设符合教育任务和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讲文明礼貌的环境。

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系列化。

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

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同时,还应制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方案,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

“三·

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

“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

“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并可以结合到各科教学活动中。

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达到了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的目的

第二,明确是非对错观念。

有许多家长认为,由于年龄小,没有必要“苛求”幼儿形成是非对错的观念。

这种观念是错的。

是非观念不是天赋的,它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而且,越是及早施教,越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例如利用幻灯片讲《小猪变干净了》和《小妹妹当检查员》的故事,并结合教唱《小朋友爱清洁》的儿歌,来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

讲《小鸡和小鸭》、《过河》及让幼儿讲述《我们一起玩》、《谢谢小猴子》、《小铃挡》等故事,使幼儿知道并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第三,充分利用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爱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让幼儿进入角色,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做游戏是进

行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

游戏过程中,幼儿最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

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在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游戏,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实际训练。

结果是他(她)们大都能把大或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自己留下较小或较差的。

进一步而言,把游戏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要求幼儿来园后先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

3.2.2家庭日常生活的细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亲的人,家庭教育都有着幼儿园、社会教育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孩子从一出生,就接受着父母言行、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熏陶,他们对老人的态度、行为,对周围人的态度、言行,都直接感染着孩子,成为孩子注意的焦点。

家长讲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孩子也才会讲文明礼貌。

著名儿童教育家井深大曾经说过:

“作为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便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来观察自己‘背后的形象’也不会感到羞愧,都将以一种美好的东西而深深印在孩子的心灵里。

家庭教育是融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教育内容广泛、丰富,从日常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的学习,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包罗万象,远远超出幼儿园、学校教育所涉及的范围。

比如在餐桌上,把好吃的菜先夹给老人,教育孩子不挑食,打喷嚏时对着旁边,或用手纸掩住嘴;

带着孩子一同整理家里的环境,既让孩子体会成人劳动的辛苦又让孩子懂得维护家里整洁的重要性。

和邻居友好的打招呼,到别人家做客先轻敲门,经人允许后方可入内,别人倒茶要说谢谢,并且随时提醒孩子注意礼貌,如有礼貌地打招呼,对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

到超市购物轻拿轻放,对服务员微笑致谢,等等方面,都无一不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作用。

3.3使用科学有效的系统方法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

3.3.1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

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

他们在幼儿园所接受的行为模式。

回到家后,如果家长不配合,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3.3.2榜样激励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文明礼貌行为表现。

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因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将正确行为固化下来,并逐渐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习惯。

3.3.3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但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其实是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和礼貌。

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4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他们。

因此,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平时就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3.5强化巩固

一个人的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