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097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决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决定》对中小学德育明确指出:

小学德育要从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入手,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要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重中之重。

学本课题对照现实,深入反思,摒弃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大、全”,在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关注细节开始,重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遵循广大少年儿童生活实际,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家庭教育中,纠正父母重智轻德的观念和做法,在家校共建中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协同作用。

数管齐下,探索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实践,探索研究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机制和载体,推动德育发展,促进家庭教育方法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找出解决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主要弊端的对策与措施,而且也可以探索出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下如何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以满足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需求。

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将着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礼仪和守纪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小学德育及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在本课题中简单地定义为由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的技术平台创造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育人环境。

涵盖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备、英特网、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技术。

良好行为习惯:

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良好行为、健康倾向或社会风尚。

本课题涉及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三大方面。

具体指: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良好的守纪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安全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与人合作共处的习惯;

良好的劳动习惯、绿色环保习惯等。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就是通过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寻找载体,拓展途径,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本校。

研究对象为1-6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良好的礼仪、守纪、学习基本习惯;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形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3.探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为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4.通过研究,细化各年段的德育目标,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培养需要,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应用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对我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进行探讨,尤其要研究由认知——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

为此,将本课题细化为以下几个子课题:

1.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以个案为主);

2.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3.在班级、学校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4.优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共性分析;

5.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课题将如何礼仪习惯、守纪习惯和学习习惯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在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具体指诚信、爱校爱老师爱同学以及讲卫生爱劳动;

在守纪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具体指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讲究效率、绿色环保;

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自觉、认真、竞争”,具体指主动学习意识、独立思考一丝不苟的态度、竞争中体现互助精神。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其理论精髓是“认知——发展”,他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思维的积极发展,而道德发展同理智发展一样有着一个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的连接过程。

道德发展及道德认知的循序发展。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2.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

人本主义认为传统学校德育压抑人性,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本性的完善。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主体作用,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3.社会学习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

道德教育要关心人格的整体性;

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人格形象和师生互动的道德因素;

注重隐蔽课程对道德情操的重大影响。

同时强调儿童道德发展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强化。

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习得他人行为。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

就本课题而言,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下面就主要的几种方法作简要说明。

调查法:

本课题将采用教师、家长座谈交流的形式了解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发放学生问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与分析,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观察法:

本课题拟在学校的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困生中随机进行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掌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成长过程,总结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得失,从而提炼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好方法。

实验法:

本课题拟在学校进行实验研究。

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

以点带面进行课题研究。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拟调查家庭,了解家庭因素对孩子习惯养成的影响,以及家长如何看待习惯与成长的关系。

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孩子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捕捉具有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学生的典型个案,分析其习惯养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2013年6月——2015年6月)。

课题按年度总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12年6月—2013年9月)主要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的成立,有关人员的培训等。

具体工作:

(1)组织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2)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3)选定子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具体横向分步计划。

(4)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子课题研究任务及分工。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5月)主要工作是全面开展子课题研究,搭建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等。

(1)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及共性分析。

(2)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及时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3)不断总结反思研究过程,形成初步的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4)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思路。

(5)整理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示,进行验证性研究。

第三阶段:

课题验收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主要工作是验收子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等。

(1)成果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2)组织结题培训,明确结题工作要求。

(3)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4)申报结题。

课题可行性分析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阮丽萍,女,36岁,任教数学,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

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探索》结题,主持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应用研究》2010年已经结题;

市级电教教案设计《认识面积》评选一等奖;

担任英特尔®

未来教育市级主讲;

被评为市教育系统第三、第四届“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光荣称号。

电教整合课例《平年和闰年》省级一等奖;

优秀基础教育资源《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省级一等奖;

担任区级继续教育培训“备好课”主题的主讲人;

2010年:

教学论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评为一等奖;

2、朱宁,男,35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高级教师。

称号:

2008年被评为铜陵市狮子山区级教学能手、师德先进个人,铜陵市骨干教师;

2012年3月被评为铜陵市学科带头人。

课题研究:

2007-2010年,主持的市级课题《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反思性教学与实践研究》、主持的市级课题《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研究》已结题;

2012年,参与主持的课题《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正在研究。

论文:

2008年《学校管理中的几点思考与探讨》获全国教育协会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9年多篇论文获市级二等奖;

论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初探》省级三等奖。

教学:

2008年狮子山区语文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2009年狮子山区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

2009年铜陵市小语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

 

3、季磐,女,43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高级教师。

2008年获得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课题研究:

2009年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中低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已结题。

2011年主持课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教研成果,正着手结题。

教育教学:

论文《寻找美品味美升华美》获2011年安徽省小学语文论文比赛市级一等奖。

4、伍梦明,女,34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小学高级教师。

获得称号:

2008、2011年获得市“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称号。

2009年获得“全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2011年获得“全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教科研:

2013年获得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一等奖。

撰写教学论文《将工艺美术课延伸到工艺之外》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小学生教学实践》中发表。

参与课题《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2009年9月结题。

参与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分类教学课例研究》,与2008年9月结题。

主持2011年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研究》,正在结题中。

辅导学生:

2010年辅导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比赛一、二、三等奖。

5、张丽华,女,33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高级教师。

荣誉:

2003年获铜陵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带头人称号。

教学大奖赛:

2002年狮子山区教学大奖赛获语文组一等奖;

2003年来在市“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大奖赛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比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曾多次获一、二、三等奖;

2013年白板课获省级三等奖。

论文获奖:

2003年来多篇教学论文获市二、三等奖

2006年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已经结题,课题报告并获市三等奖。

6、陈琼,女,31岁,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小学一级教师。

2012年10月—2013年1月 

配合区教育局拍摄视频课14节,所拍摄课程在第四届SMART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奖赛《分数的初步认识》在获国家二、三等奖以及安徽省一等奖、三等奖。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

校长阮丽萍亲自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朱宁任副组长,成员:

季磐、伍梦明、张丽华、陈琼、顾绯曦、丁昆 

陈川、周玲玲

邀请陈新荣(铜陵市狮子山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担任课题指导小组组长。

2.明确具体分工,职责清楚。

(具体见附件)

3.保障措施

(1)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

(2)学校把该项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参研人员职责、分工,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确保研究落实到位。

(3)制定课题管理制度。

(4)学校建有信息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室、各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学设备;

各教研组、办公场所配齐办公电脑,还备用了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有电脑接入光纤宽带网。

(5)资金保障:

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

如外出学习、购置图书、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论文的评选等,预算经费,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