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047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

(2)明确古诗的朗读方法:

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3)听范读。

(4)个人自由朗读。

(5)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了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意。

谁知道以前我们理解古诗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2.现在就让我们用以上这些方法,和同桌两个人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吧!

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儿一起交流。

学生自学,师巡视。

3.质疑:

谁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4.交流: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前两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是:

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在家中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理解是:

儿童不懂得耕田织布的方法,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儿?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3)结合想象诵读。

(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喜欢?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赏析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喜爱之情。

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诵读。

4.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朗读中自然成诵。

七、指导写字

书写“昼、耘、桑”等生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

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九、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第二课时

《稚子弄冰》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人范成大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儿童的天真可爱,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诗,我们快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

稚子弄冰)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①稚子:

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qì

ng):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学生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

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带着“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

”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第三课时

《村晚》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在乡村生活的经历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有关,快让我们看一看吧!

村晚)同学们,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诗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简介作者:

雷震,宋代诗人。

3.检查自学效果:

读好诗句:

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学习生字“漪”。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1)第一句诗:

指名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里的“陂”的?

(陂:

池岸。

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句诗的意思相对应的?

提示:

这句诗的意思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塘”。

两个“满”字表现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

(板书:

草、水满)

(2)第二句诗:

这句诗里的“衔”是什么意思?

点击“衔”进入链接,屏幕上出示:

“衔”,用嘴含,叼。

“山”如何“衔”落日?

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交流议答:

诗中的“衔”是什么意思?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

你是怎么理解“寒漪”这个词的?

点击进入链接,屏幕显示:

“寒漪”,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诗中是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谁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谁再连起来说一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齐读第一、二两句诗。

  (3)学生探讨第三、四两句诗。

“牧童”指什么人?

(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

(回到村里去。

看图:

你是怎么理解“横牛背”的?

(横骑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完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体会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感悟童年的美好。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2.拓展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村晚》。

2.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辛劳 赞扬

童孙——桑阴种瓜 可爱 喜欢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 晚

宋 雷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等方面。

[不足之处]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

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不够了解,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的情境。

另外,我说得较多,学生发挥得有点少,没有做到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为辅。

 2祖父的园子

正确认读本课“蚱、啃”等生字,学习多音字“晃”,会写“蝴”等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完成预习,圈出生字、生词。

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笔下的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大屏幕出示:

蝴蝶 蚂蚱 啃食 樱桃 蚌壳 割草 嘟嘴 倭瓜 啰唆 闲逛 瞎闹 水瓢 铲子 承认 拴住 拔出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指导认读多音字“晃”。

2.讲解个别重点词语。

小组交流探讨,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全班汇报。

3.书写“蝴、蚂、蚱、樱、拔、瞎、铲”等生字。

4.了解作者。

你们课前收集了作者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廼莹,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

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小组讨论: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

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

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四、布置作业,巧设悬念

  1.熟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2.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回忆课文内容。

生汇报:

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交流汇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

(第1~3自然段)(出示课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

昆虫非常可爱;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第4~15自然段)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园子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还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自然段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出“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

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

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第16、17自然段)

①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③重点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段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段话,通过恰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学生评议,看谁读得好。

三、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

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

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四、拓展探究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象吧!

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    ;

鸟飞了,就像    ;

虫子叫了,就像    ;

倭瓜有的爬到架上,有的爬到房上,在我看来,是    ;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了果,在我看来,是    ;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    …… 

仿写:

    了,就像    ;

    了,就像    。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做准备。

祖父的园子

好玩 快乐 美丽

自由 热爱 怀念

[成功之处] 1.突出以学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内把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互相交流想法,博采众长,引发思维的交流和补充,激发他们共同学习的兴趣。

2.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此举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由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到在实践中运用、完善语言的转变。

[不足之处] 在提问学生时,比较保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没有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没有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

 3*月是故乡明

学习本课“渺、篝、萌”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燕”,正确认读“浩渺、篝火、萌动、澄澈、旖旎”等词语。

(1)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2)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及深刻内涵。

(1)学习本课“渺、篝、萌”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常见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厚谊。

他是谁呢?

(多媒体投影2007年播放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羨林的简介)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屏幕出示“浩渺、篝火、萌动、澄澈、旖旎、耄耋”等词语。

学生自由读词,多种方式识记。

2.了解词语意思。

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

形容水面辽阔。

相映成趣:

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乐此不疲: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茂林修竹: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修,长。

3.将生字词回文,熟练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出韵律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两部分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

2.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再次重点指导。

四、深入读文,划分层次

1.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对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本文的第1自然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2.第2、3、4自然段是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最后一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探究学习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优美吧!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2.思考:

季羨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

六、总结全文

季羨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

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却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

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

有评论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

让我们去用心感受那浓浓的故乡情吧!

七、布置作业

有许多事物都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

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写一个片段。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引题

(1)

回忆 (2~4)

思乡 (5、6)

情感升华 总结(7)

[成功之处] 贴近生活,注重方法指导。

创设情境,体现双向互动。

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

[不足之处] 1.教学预设,对时间的规划有偏差,导致整节课时间上前松后紧。

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2.教学时放手尺度还可以更大些。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某些段落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说。

很多孩子表达时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随意性强。

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强烈,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在评价别人时语言苍白,缺乏说服力。

 4*梅花魂

学习本课“葬、腮、玷”等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感。

一、导入新课,欣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花冬天开放吗?

听到有同学说是梅花。

那么,你们学过哪些

描写梅花的诗歌呢?

(王安石的《梅》、王冕的《墨梅》等。

)可见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和梅花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3.圈画生字,学习交流。

三、再读课文,品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我们在读过文中的这几件小事后,都能感受到外祖父爱梅花。

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

我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用这些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抓重点词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4)用朗读的方式;

(5)其他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