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030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婚对联典故精选word文档 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龙隐洞中洞隐龙。

广西桂林漓江对岸有座斗鸡山,不远处又有一个龙隐洞,有人将此撰联:

”此为回文联,组合奇巧,对语熨贴,读来盎然成趣。

“白石白鸡啼白昼;

黄村黄犬吠黄昏。

从前,一秀才于中午时路过江苏泰县一个名叫“白石”的小镇,但见一只白色大雄鸡在户外引颈啼喔,随即吟出一上联:

“白石白鸡啼白昼”,但苦思不得下联。

时隔数年,秀才又经

过一个名叫“黄村”的村庄,时已黄昏,一只黄狗正在街头汪汪大叫,此时,秀才触景生情,终于续了下联:

“黄村黄犬吠黄昏。

”联语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过火运作洒狗血;

繁琐唱腔炒鸡毛。

著名艺术家阿甲,一次在中国京剧院举办的书画展览会上题书一联,联云:

”联语巧嵌戏曲界流行的行话“洒狗血”、“炒鸡毛”,可谓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洒狗血”指演员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炒鸡毛”指戏曲中重复堆砌的唱腔道白。

作者以戏曲表演之两大禁忌告诫年青演员,语重心长,令人敬佩。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从前,有个财主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的儿子做家庭教师。

他为了在私塾先生身上少花钱,便事先对私塾先生说: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私塾先生看了看说:

“我也是这个要求。

”于是他们在合同上写道:

东家: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先生:

开学以后,财主每天只弄些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待先生,先生不答应。

官司打到官府。

财主说,我是按合同办事的。

这合同上明明写着“东家: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先生说,我也是按合同办事的。

这合同上不也明明写着“先生: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县官老爷看着他们的合同,顺理成章地判了个财主败诉。

“黄酒白酒都不论;

公鸡母鸡只要肥。

旧社会,某地方官做五十寿庆,到处要人送礼。

庆贺之时,忽见有人捧着一个匾额而来。

主人迎上前去,却见匾额上是一副对联:

“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

母鸡只要肥”,心里立刻不是滋味。

可喜庆之日,来了客人,又怎能发火呢!

况且,这又是个图吉利的时候呀,于是,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说,乖乖地让客人吃了酒席走路。

“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

马儿与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旧时,浙江提举(官名)花某去看望老友。

老友是个学官先生。

见面时,花某戏言,问老友:

”学官先生是个文人,听得出朋友在用“鸡卵、鸭卵”嘲讽他,便随即对道:

“马儿与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蹄举”谐音“提举”。

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有输给谁。

政治家林则徐,年幼时即聪明过人。

有一次,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一群人正在观看池塘里的鸭子,作对为戏。

其中有个人出了一上联:

“母鸭无鞋空洗脚”,却没人对得出下联。

他想了想,对道:

众人听罢,无不拍手叫好。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明代,户部尚书年富,幼时在家读书。

一天夜里,门前大树上的鸟巢和几只小鸟,一起被大风吹落在地。

他的老师见此,出上联说: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恰巧,当时月色明亮,破鸡屋里的公鸡正在啼鸣。

聪明的年富随即对道:

“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老师上联中的“连窠及地”谐音“连科及第”,一语双关;

年富下联中的“金膀啼鸣”,谐音“金榜题名”,亦一语双关,可谓珠联璧合。

“饥鸡盗稻童桶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一年夏天,清代文学家李调元,路过一农家。

农家大嫂正在门前的场上晒稻谷,一群饿了的鸡子都赶来吃谷。

就在这个时候,屋内走出两个手拿竹筒的儿童。

儿童见鸡吃谷,便将竹筒向鸡打去。

农妇触景生情,望着李调元说:

“饥鸡盗稻童桶打,”言下之意,请李先生对个下联。

李调元见农妇能出出这样的上联,又惊又喜。

可要对这个上联,却又感到很不容易。

他皱着眉头,在农家门前踱来踱去,就是想不出来。

正在他绞脑汁之际,一阵风沙刮来,呛得他一阵猛咳。

咳嗽间,他忽见农家梁上有一只老鼠被他的咳声惊跑了。

这下可好,巧事天成,他的下联有了:

“暑鼠凉梁客咳惊。

农妇听了李调元的下联,十分佩服地说:

“到底是大文学家,有啥能难住你的!

“饥鸡盗稻童筒打;

清代,一秀才赴京赶考,中途在一凉亭歇息,看到一农妇带着孩子晒谷,遇到一群鸡吃她的稻谷,农妇让孩子赶鸡,小孩顺手将手里玩的竹筒向鸡砸去。

那农妇就以孩子砸鸡为题,出上联请秀才对。

上联曰:

“饥鸡盗稻童筒打”,此上联有三对同音异字,秀才想了好一会儿,忽见凉亭的梁上趴着一只老鼠,正在这时,来了一位客人,一咳嗽,老鼠吓跑了,秀才因而得下联曰:

“暑鼠凉梁客咳惊”。

下联也有三对同音异字,对得十分巧妙。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1929年辞去东南大学教育长之职,到南京郊区试办乡村师范,取名“晓庄”,并亲自挥毫题写门联: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陶行知用启蒙读本《三字经》中句组对成联,生动有味,朴实生趣,也充分体现出他办“晓庄”的“以农为友,以农为师”的精神。

篇二:

对联典故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

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

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

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止。

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

“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

”未等清照表态,明诚抢先应诺,他揣度一番,纵笔写下五个大字:

三多福寿子;

只见清照从容镇静,目光落在乌老的书架上,灵机一动,低头写道:

四诗风雅颂。

明诚一心想难倒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

“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我夫妻再献一联,可否?

”“好,好,好,真是求之不得!

”乌老又亲自铺开了宣纸,明诚毫不谦让,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

乌龟方姓乌,

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

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

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

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清照竟能巧对,便“死不服输”地续写下联:

老鼠亦称老,

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

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

(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

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洗手间对联

本来,洗手间有一对联,“来时匆匆,去也冲冲”

3天后,第一小间门上贴有字条:

“有小便宜,得大解脱”

一星期后,旁边贴上:

“有小便,宜。

得大解,脱”

10天后第二小间门上贴有:

“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

两天后,旁边贴上:

畅通上下,集雅东西”,横批“新陈代谢”

15天后,第三小间贴有:

“来前百步紧,出后一身松”,横批“愉悦身心”。

两天后,旁边贴上“静坐觅诗句。

放松听清泉”,横批“清静世界”

回文对联

中国茶文化中,有一种有趣的回文文字,既可以正读,也可以倒读,有的还可以从任意一个字读起。

有一些茶壶的壶身或壶盖上常见到这样几个字:

“可以清心也”,就是最典型的回文。

可以从任意一字读起:

“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循环往复,饶有趣味。

与此相媲美的是这样一组回文文字:

“清心明目”,随便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

“清心明目”、“心明目

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

而且这几种读法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

正所谓“杯随字贵、字随杯传”,既给人以美的感受,又增强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

有些茶碗上也有这样的字:

“不可一日无此君”,是挺有名的一句茶联,也可以看成是一句回文,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

不可一日无此君、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无此君不可一日、此君不可一日无、君不可一日无此。

据说此句的始作俑者大名鼎鼎的清帝康熙。

在很多茶馆中,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副对联: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过来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迥异,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联中的佼佼者。

北京“老舍茶馆”中的两副对联也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

一副是:

“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经营特征等都具体地体现出来,令人叹服。

另一副是:

“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既点出了茶馆特色,又巧妙糅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和热爱,堪称一绝。

药名砌对联故事一串串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读来颇为有趣。

现信手摘来3则,以飨读者。

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

为此,父子决定返回故乡。

临行前,他们在店门口巾了一副对联:

“此地入参,附子当归。

”横批是“茴香”。

然后,他们悄悄离去。

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

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

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名医从容笑答:

“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进屋坐下,又吟:

“一阵乳香知母到。

”名医接对:

“半窗故纸防风来。

”客人说:

“大将军骑海马身穿山甲。

”名医答: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花。

”客人见窗外玫瑰,笑道: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名医随即夺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对罢,两人开怀大笑。

有一后生欲拜一位老郎中为师学艺,老郎中却要先考考后生。

他先说出一副对联:

“九死一生救阿斗,昭君出塞到番邦。

”横批是:

“立起沉疴,”而后,老郎中捻须笑道:

“此联内含四味中药,横批则是一位古人姓名,你若能猜得出,我便收你为徒。

”后生略思片刻,胸有成竹地回答:

“这有何难?

‘九死一生’是‘独活’,‘阿斗’是‘使君子’;

‘昭君出塞’乃‘王不留行’,‘番邦’即‘生地’。

横批系汉朝大将军‘霍去病’。

师父,不知徒儿所答对否?

”老郎中听罢大喜,伸出拇指夸道:

“你果然‘药’思敏捷,回答完全正确。

好!

自今日起,我正式收你为徒儿。

李明珍自幼善对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明代医学家。

他好读医书,因为发现历来本草有很多错误,就立志重修。

于是翻山越岭,穷搜博采,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药物学史上一大巨著,李时珍也被称为“中国药圣”。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

他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

“远声隔林静。

”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

“明霞对客飞。

”先生大为吃惊,决心加倍关照。

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

“玉叶金花一条根。

”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

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

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

“冬虫夏草九重皮。

”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

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

这上联是:

“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

”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

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

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

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

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

”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拜访李明珍。

走进院后,看到从竹不禁赞叹:

”李时珍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李时珍笑着答道: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

“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

”李时珍笑道:

“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

“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

”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放下便说:

“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出门说道: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欧阳修答对过关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

“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

”老兵问:

“城下何人?

为何现在进城?

”欧阳修答道:

“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

“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

对不出,明晨再进。

“遵命。

”老兵念道: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

“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大声道:

“我是要你对的!

”欧阳修笑道:

“学生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

“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

”其实,这幅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苏辙改对显才华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

“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何叶能如荷叶圆?

”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

“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

“怎么改?

”苏辙便念

道:

“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

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出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

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

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

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

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

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

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

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

”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

“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

”立即下令:

“快把他赶出去!

”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

“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

”知府怒气冲冲地说:

“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

”徐文长解释说:

“你是口出,我是手对。

”“手对!

是什么意思?

”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

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张兰、张芳答武后

唐武则天(690年-704年)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

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作诗联对。

这消息传到女皇帝武则天的耳朵里,她不大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

接着,武后出联要张兰对:

“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

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

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面露喜色,连连颔首。

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同音对得更妙。

武后接着问张芳:

“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

”随即吟出上联:

“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

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

“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

众大臣齐声夸赞:

“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语道出了。

”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

“朕爱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想留你在我身边,你愿意吗?

”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

武后又说:

“你默许了,好,就这么定了。

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诗,送送你

姐姐吧!

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

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

武后也长叹一声,说:

“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

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

”于是感叹一番,才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

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

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

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

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的上半部,故云“半截牛形”。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

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

适逢主人报帐曰: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

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九溪,在烟霞岭西南。

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

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欠食饮泉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

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

“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

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

罗出对曰:

篇三:

话说对联的典故

(一)上联:

华夏南北信步东亚

下联:

轩辕春秋鳌博西周

十月底去桂林阳朔旅游时,公园河畔随处可见卖字画作对联的老大爷,部门某位仁兄看了又看,叹息道:

想给我儿子请一副,可惜看他们水平实在一般。

我夸下海口:

不用花钱在这里请了,改天我以你儿子的名字为首给你儿子写一副。

某晚灵感突现,何不以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做一副对联呢?

华、轩、周、信、亚、博这几个字必不可少,沿着河走回家,脑中闪现的不过是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几个简单的字,又想起小时候背的一首中国朝代诗中的几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于是乎,对联就做出来了。

还算大气工整,有点历史文化感,信步鳌博这两形容词、两动词用得好像也不错,比较满意。

嘿嘿,可惜毛笔字写不好,不然也可以拿红纸写成春联送人了。

(二)上联:

大田化小田整整十年

旧貌换新颜家家余钱

老爸10几年前作的,我当时不到10岁,压根不懂啥叫大田化小田,啥叫旧貌换新颜,只是觉得我家这副春联念起来还蛮顺口,便记住了。

很多年后,才明白上联是说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联是说改革开放的成果。

老爸在学校上学的年数大概只有我的一半,也能整出这样的对联来,相当不容易了。

有点为老爸感到可惜,青春年华被1966-1976这十年给耽误了,我的这十年青春年华在念高中、读大学、北大读研究生,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所以,我很知足。

(三)上联:

今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